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哈师大附中调研卷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哈师大附中联考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2009年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综合参考答案
- 2、哈师大附中题(翻译 或答案都行!)
- 3、历届高考试题与模拟题!
- 4、《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第三次联合考试》试题或答案哪有?
- 5、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09年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综合参考答案
2009年哈师大附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参考答案
I.听力
1-5 A C B A B 6-10 A C B C A 11-15 B A C A B 16-20 C B C B A
II.单项选择
21-25 C C C A D 26-30 A B A C B 31-35 B C A C C
III.完型填空
36-40 CBCAB 41-45 BACBD 46-50 CBDDD 51-55 DADBC
IV.阅读理解
56-59 ACDB 60-63 DBCD 64-67 CCAD 68-71 CCAA 72-75 ACDA
V.改错
76. beat改为beating 77. stick前加a 78. 正确 79. as改为like
80. Certain改为Certainly 81. that改为what 82去掉has 83. then 前加and
84. yes改为no 85.donkey改为stick
VI.书面表达
Dear Tom,
It is great to receive your email.Now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took place in my school yesterday. In the afternoon we held a growing-up ceremony for our coming 18-year-old birthday. At first we made an oath that as grown-ups we should have a sense of duty for our society from now on. Then we showed our thanks to our parents who had gone through hardships to bring us up and teachers who have been educating us patiently. And our teachers also gave us cards expressing their good wishes to us. Finally, we put on wonderful performances, singing and dancing. We learned a lot from the activity.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I will remember the day in my life.
Yours,
Li Hua
听力录音原文:
(Text 1)
W: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keep these valuables for me? My room number is 609.
M: No problem. Would you please sign your name here?
(Text 2)
W: The car seems to be running very well, Mike.
M: Yes, it should be. It cost me 200 dollars to have it repaired last week.
(Text 3)
W: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M: Oh, they're really nice. But I don’t need new sneakers. I already have a pair. What I
really need is a pair of shoes to wear to work in the office.
(Text 4)
W: I heard you have a great new boss.
M: Yeah, Mr Watson. He’s very intelligent. He invented some products that have made a
lot of money for our company. And he never shouts at people.
W: You' re lucky.
(Text 5)
M: Well, it looks like you' ve got the flu.
W: Is it serious, Doctor?
M: Don’ t worry. Just stay at home for at least one day and get some rest. And drink plenty
of water and take some vitamin C.
(Text 6)
M: Excuse me, is this seat taken?
W: No, go ahead, sit down.
M: Sorry to bother you, but the cafe is so crowded today, and this is the only seat left.
W: Yeah, I know. But it's normally deserted at this time of the day.
M: That' s why I come here ---it' s usually so quiet and peaceful. I can relax and enjoy my
coffee and read the newspaper.
W: Me, too. But today it' s unusually busy and noisy.
M: Well,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table with me.
W: Oh, no problem.
(Text 7)
M: I heard that you and your husband bought a new house.
W: Yeah, we're moving out to the country. The house is about thirty minutes from the
city.
M: Congratulations! So, tell me about the house.
W: Well, it has three bedrooms, a living room with a fireplace, two bathrooms, and a
swimming pool.
M: Really? A swimming pool?
W: Well, just a small one in the back yard. You can come over and go swimming sometime.
M: Thanks, I will! So does the house have a garden?
W: Yes. There are a lot of trees, so it' s quiet and private.
M: Wow. It sounds like a dream home.
(Text 8)
W: Have you been to the new sports centre, Jack?
M: Yes, Diana. It' s not cheap but it' s big and light.
W: Does bus eighteen go there?
M: That's right. It takes fifteen minutes. Don't get bus twenty-five because you have to
walk a long way.
W: I like doing sport early in the morning. Is it open at seven?
M: Yes, you can go there from six, except on Sundays. Then it doesn't open until nine.
The swimming pool has good hot showers; you have to bring your own towel but you
can get soap there. They don' t make you wear a swimming cap.
W: Do they sell things to eat there?
M: Only sandwiches; they don' t sell drinks. I usually take some fruit.
W: I' d love to go with you next week. How about Wednesday?
M: OK. See you then.
(Text 9)
W: Hi, Steven. What do you have there?
M: It' s an electronic organizer. It has a built-in cell phone, a digital voice recorder, and a
digital camera! I can use it to make phone calls, take electronic notes, send and receive
e-mail, surf the Internet, and even take digital pictures!
W: Wow, that' s cool! Can I use it?
M: Sure.
W: Oh! It' s so tiny and lightweight!
M: Yes. It' s very useful.
W: What is the built-in voice recorder? And when would you ever need to use it?
M: It can record up to an hour of talking -- it has some kind of computer chip inside. I don't
know how it works. But I' m going to use it for school, to record my lectures, and then
listen to them later when I study.
W: That' s a good idea. What a great invention!
(Text 10)
W: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this meeting for students who will stay at school during the winter holidays. It is my duty to tell you what to do and to have you fill out forms giving the dates you will be at school. To cut down the cost, Buller Hall will be the only house for you to stay at. All the other houses will close at 5:00 p.m., on Friday, February 7~ and will not reopen until 6:00 p.m., on February 16. Once we have your forms, we '11 offer you rooms in Buller Hall. Please move all the things you will need to your new rooms by the 7th. Some places of our school will be closed during the holidays. They are the labs, the school store and the dance hall. The library and the computer centre will be open, though with shorter service times. Only the post office and most school offices will keep their usual hours. Of course,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your meals. If you have any special problems, please call me at my office before February.
[img]哈师大附中题(翻译 或答案都行!)
邝野(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明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派邝野前往查访。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野只是抓获几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野追究查办,邝野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野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永乐十六年有人说秦地百姓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提拔邝野任陕西按察副使,皇帝授予他权力见机行事调兵剿灭。邝野向皇帝禀告了诬陷之事,皇帝下诏书诛杀了诬告之人。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旧制筑城设卫的地方,自百户以下当替换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试,由于路远而自己不能筹足路费的,一辈子不能得到替换。邝野向朝廷请示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处考试,让每个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野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
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野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野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野道:“皇帝亲自出征,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车马驻扎在宣府,朱勇战死。邝野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处以死罪!”邝野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惧死罪?”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野与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野被杀死,时年六十五岁。
邝野为人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野甚严格。邝野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宪司(提点刑狱司),而父亲做考官,怎么可以防闲?”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野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封好之后交还给他。邝野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朝廷赠与邝野少保一职,让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朝廷赐予谥号为忠肃。
历届高考试题与模拟题!
语文:
历年高考语文题详解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免费
最新模拟试题
167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166 四川省遂宁二中高2008级文科语文试题人教版
165 2008高考模拟试题(二)(宁夏海南卷)
164 2007年广东省揭东蓝田中学毕业班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
163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二)
162 2008年语文高考复习综合训练卷(一)
161 2008届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考试卷语文
160 云南省昆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159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158 重庆市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
157 2008年青岛市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156 湖北楚星教研所2008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155 江苏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154 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试题
153 200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2 200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考最新模拟试题
151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150 2008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49 常州市2007—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148 普宁二中07-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147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6 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145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144 洛阳市07—08学年高三统一考试试卷
143 芜湖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42 苍山县2007年高三教学重量检测题
141 四川成都七中2008级高三适应性考试
140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139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五
138 绍兴高级中学07-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
137 厦门双十中学08高考语文热身考试卷
136 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135 2008年郑州市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分析
134 长沙一中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133 湖南省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132 四川省广元中学高2008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131 广东省重点中学2008年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
130 惠州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题
129 江苏省兴化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128 江苏南阳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127 潮州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
126 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25 广州市08届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24 2008年高考模拟试卷
123 江苏海安07-08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题
122 长宁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终抽测试卷
121 徐汇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能力诊断卷
120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9 武汉市200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18 2008年3月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117
2008年南通市四县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116
2008年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试卷
115
湖南省2008届高三 十二校联考 第一次考试
114
渭南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113
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题
112
泰州市07~0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111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
110
安徽省六安市河口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109
阳江市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试卷
108
福建三明市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题
107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0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106
广东六校08年高三模拟考试题
105
湖南长沙三中2008年1月高三月考试题
104
广东珠海斗门区07-08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103
黑龙江西北地区普通高中200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02
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
101
2008广州调研模拟(广州四中)
100
2008广州调研模拟(白云中学)
99
宝山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试卷
98
四川成都一中07-08学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97
广东珠海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第二次联考
96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95
安徽省庐江乐桥中学07-08学年高三1月月考
94
河南许昌07-08学年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语文)
93
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92
潮州侨中2008届上学期期末检测卷
91
湖北省武昌区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90
广东2008届高三月考试卷
89
嘉定区2008届高三语文测试卷
88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2月考试卷
87
2008年黑龙江省高三质量检查
86
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题
85
北京市朝阳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84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83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82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81
安徽合肥一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
80
陕西省宝鸡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月考(四)
79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8
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
77
鄂州市07—0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76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75
辽宁省沈阳二中07-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74
上海嘉定一中08届高三模拟测试题
73
江苏省赣榆县2008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72
江西南昌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四校联考试题
71
海淀区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
70
江苏省南京市2008年1月高三质量调研
69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题答案
68
山东省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7
济宁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6
河南平顶山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班2008年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
65
上海市松江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
64
泰安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63
广东省潮州市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62
07-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苏教版)
61
江苏省如皋江安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60
2008年平顶山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59
广东省中山市07-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
58
北京市东城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57
山东省滨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
56
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抽样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55
北京丰台区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54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08年元月测试卷
53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08界高三阶段测试题
52
哈尔滨三中07—08学年高三年级月考试题
51
东北三校08届实验班与复习班第一次摸底考试题
50
山东寿光现代中学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模拟
4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48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试题
47
07—08学年度河南省五市统考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46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08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45
安徽省合肥八中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44
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43
2008年无锡市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42
07—08学年湖北省补习学校联考试题
41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07-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
40
2007年9月徐州市第一次摸底试题
39
2008届四川石室中学零诊模拟检测题
38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37
2008高考语文模试卷
36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35
广东省惠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卷
34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测试
33
重庆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8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2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31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30
湖北黄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题
29
华南师大附中07-08学年度高三综合测试(二)
28
四川绵阳08届高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27
河南许昌08届高三第一学期四校联考试题
26
新洲三中高三新起点语文综合测试
25
河南开封市2008届高三学生统一检测题
24
2007—2008学年广东三校高三联考试题
23
青岛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07-08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22
2008届高三联考试题
21
2008年开原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19
200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8
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
17
湖北省八校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16
北京市海淀区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5
(金太阳)2008年高考语文第四次大联考试卷及解析
14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3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试题
12
北京四中2007—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测验
11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0
辽宁东北育才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9
辽宁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8
2007湖北省黄冈、荆州、宜昌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7
吉林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6
湖南长沙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5
2008湖南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
4
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
3
全国大联考200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2
河南省郑州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1
北京市海淀区2008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历年高考语文题
1 200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2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3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4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
5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6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7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8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9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语文卷评分细则及答案详解
10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11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12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13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14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15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6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
17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18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19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20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21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22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23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24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25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26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27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28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
29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
30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31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32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33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34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35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36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37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38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39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40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41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42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43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44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45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46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47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
48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49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50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51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52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53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
54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
55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56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
57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
58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
59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60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61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62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63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64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65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66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67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卷)详解
68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69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
70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东北三省四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第三次联合考试》试题或答案哪有?
哈师大附中201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高.LDD
1.C (原文是“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选项漏掉“连续”二字,“累计”与原文不符)
2.A (“任何一部古籍中”错,原文是“古代中医典籍”,偷换概念)
3.A(B从原文看,“抑郁症”可以归入内因,“传染病”可以归入不内外因;C “很快”无根据,D强加因果)高.考/资+源-网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作,化作、成为)
5.B(A中的②是写瀑布寒气袭人,并非“形似雪”。C中的①是揭示声音发出的所在,不是“声如雷”。D中的①写崖下之险,②是写“雪”、“水”、“瀑布”的关系。)高.考/资+源-网
6.B(“猿引贯丛石”意思是“像猿一样攀引着经过乱石”,其中的“猿”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猿一样”。)
7.(1)我多次呼唤客人回去,他总是不回应。他又拉我过去,回头看着崖石,好像指点着什么。
(“数”,屡次、多次;“顾盼”,回头看;“指画”,指指点点。每处1分,句意2分。)
(2)即使这样,景观能够改变,瀑布却不能改变。亭台花石之类,时间短的几年,时间长的几十年,而瀑布的寿命却有几千年。高.考/资+源-网
(“虽然”,即使这样;“观”,景观,景象;“属”,类。每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高.考/资+源-网
10.(1)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3)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每句1分,有错别字的所在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资+源-网
11、(1)B D (A项虚弱的女歌唱家自然地接过玫瑰确实可以揣测出她曾经拥有许多崇拜者,但说她“常常收到玫瑰花”,并分析她性格的开朗乐观则没有根据。C项“像花一样恢复了生命力”,“可以健康而快乐地拥抱生活”都是错误的理解,与原文不符。E项 “第一次‘送’玫瑰应该是敲开门后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但说第二次“送”玫瑰仍然另有所图,是错误的。而且,以后送玫瑰是出于对歌唱家的同情,分析为“敬仰”则是不当的。)
(2)①“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小说中是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歌唱家的关系。(2分)②“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那位美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表现出女艺术家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2分)③指小偷送的最后一朵玫瑰,象征着小偷身上复活显现的美好的人性。(答“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这是一曲人性的赞歌,是一种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亦可。)(2分)
(3)答:①在结构上,该情节是小偷人性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下文写小偷送花,展现其内心善良的一面做铺垫(2分)。
②内容上,该情节中的塑料花起到了桥梁作用,建立了女高音与小偷的接触和联系,为读者解读女高音的人物形象提供依据。高.考/资+源-网(2分)
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写女高音患病后迫切地希望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心理,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2分)
高.考/资+源-网
(4)答:(第一种)我觉得改后的结局没有原来的好。
① 小说“没听到熟悉的敲门声而玫瑰枯萎”暗示小偷的被捕入狱,为结尾“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埋下伏笔;前文说女高音“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后文又说其脸色“更加苍白”说明病情加重,女高音之死在情理之中。改后的结局不合乎情理。(从情节的合理性上考虑)
② 原文的结局使小说故事情节更曲折,跌宕起伏,并且和开头形成照应。改后的结局过于死板,使情节简单,缺乏深意。(从结构的严谨性上考虑)
③ 原来的结局是悲剧结局,却给读者更深刻的思索,有更强的感染力。改后平淡无味,不能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小说的感染力方面分析)
④ 原来的结局会让读者心痛,但也更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使小说的主题更深刻,也更有感染力。(从主题的深刻性上考虑)
(第二种)我觉得改后的结局比原来的好。
① 改后的结尾省略了一些情节,更简洁凝练地突出了主题。(凝练性)
② 原文的结局显得刻意安排,而改后就平实得多,真实得多。(真实性)
③ 原文的结尾使小说主题黯淡,改后女高音和小偷互相改变了人生和命运,更能让人振奋。(主题表达)
④ 改后的结尾留有很多空白,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空白)
【说明:所给答案仅供参考,如能分角度答题,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需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资源网
12.(1)答案:B D (A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是说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是美国国籍,正因如此,国内媒体想寻求心理平衡而莫名的亢奋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乃至于神经质。此处理解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C项前提是对的,结论却是武断的,没有证据表明下村修获化学奖与结论的关系。E项前半句是对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是说“不是具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因此后句说“作为科学家失去了爱国心,无疑是可悲的”属无中生有。)
(2)“亢奋”的具体表现:① 宣布前的预测。对于钱永健这位钱学森的堂侄有望获奖,中国媒体此前就表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媒体就其能否获奖做足了文章。(2分)② 宣布当日(9日)多家媒体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暗示,钱家的骄傲,中国的骄傲。(2分)
原因: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了世界科学的尖端水准,当印度、日本等近邻陆续有人摘取诺奖桂冠,唯有中国无缘,总是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平。(1分)钱永健获奖,虽然他不是中国科学家,但他是中国人(尽管他只是美籍华人),部分地满足国人的虚荣心。(1分)
(3)① 内容上,补充介绍钱永健教授,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② 主题上,钱永健教授客观的回答和文中中国媒体的做作形成对比,增添了对某些中国媒体的讽刺意味,使主题更加突出。(2分)③文体上,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并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
(4)内涵:① 此句是说公共媒体在现实面前,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心理,满足一时的虚荣。②公共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报道真实新闻,以促使政府和公众的反思,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每点2分,共4分)
见解:① 媒体要讲究经济效益和亲和度,也要讲究良知和社会责任,二者并重,才是成功的媒体。② 现实生活中,多数媒体走向了媚俗和庸俗的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迎合受众心理之上,应该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引导媒体的方向,使之为国家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共4分,分析有理有据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消逝”和“消释”都有逐步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消逝,多用于时间和声音;消释多指嫌怨、疑虑、痛苦等消失。“邻近”和“临近”都是靠近、挨着的意思。邻近,只用于空间;临近,用于空间和时间。“基于”和“鉴于”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14、D(“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比喻兄弟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此处可以替换。A“以牙还牙”指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投桃报李”指报答他人的好处,不表示报复。此处替换语义弄错。B“洗心革面”指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改头换面”指只改形式,不换内容,是贬义词。此处替换将褒贬失当。C“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此处替换将弄错使用对象。)
15.D(A动宾搭配不当,应是“增强……信心”。B歧义,“一人”是“每个人”还是“一个人”表意不明。C语义重复,“否则”与“不这样做”删掉其一。)
16.关闭返回舱门,(1分)穿舱外航天服,(1分)将舱外航天服逐步加压,轨道舱则慢慢泄压(1分),轨道舱泄压完毕,(1分)轨道舱门解锁,打开舱门,出舱进入太空(1分)
17.示例:
伞:开合自如,全靠着那根主心骨的支撑。
哈哈镜:歪曲别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正。
鹅卵石:选择了圆滑,归宿就只能交给这河里的流水了。
开关:说是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它的命运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风筝:风的奴隶,线的走卒。
火柴盒:满载着火热的理想,却最怕别人向它泼冷水。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C
【解析】C项“‘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表述错误,原文说“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可以知道“直接的单纯的快感”是“通常所说的美感”而不是“雄浑”。
2、【答案】C
【解析】C项在解说“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时所举事例错误,《创世纪》是美术作品而非小说。
3、【答案】B
【解析】A项推断前提“‘雄浑’范围虽小了点”表述混淆愿意,原文“范围是小的可怜了”意在说明仅用“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来解释“雄浑”,范围太小了,后文至少又提到了“苏辛”“屈原”“陆游”。此外,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C项对《约翰•克里斯多夫》雄浑的原因推断错误,作品不是“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D项推断逻辑错误,“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语意是必要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
4、【答案】B
【解析】“籍”虽有“户籍”之意,但在句中应为动词,是“登记”之意。“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的意思。
5、【答案】A
【解析】③句所述是武则天的行为,④句所述是崔升的行为,⑥句所述是晚年研究经籍,不能体现正直有节操。
6、【答案】C
【解析】文中崔玄暐并没有主张处死张昌宗,另外“武则天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在先。
7、(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解析】“固”“陈”“咸”三个词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2)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解析】“躬自”“教授”“为……所……”三处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父亲崔行谨,曾为胡苏县令。年少时学识品行就很好,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龙朔年间,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补任库部员外郎,崔玄暐做官以清廉严谨著称。不久,崔玄暐任天官郎中,又升任观阁舍人。
长安元年,越级升任天官侍郎。他处事严正不移,严于律己,杜绝来拜见拉关系的人,很为执政者所忌恨。又调任文昌左丞。经过一个多月,武则天说:“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今天要恢复你的旧职。”皇上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并赏赐彩绸七十段。长安三年,朝廷任命崔玄暐为鸾台侍郎,代理宰相,兼太子左庶子。长安四年,迁任凤阁侍郎,加荣誉职银青光禄大夫,仍然继续主持政事。在此之前,来俊臣、周兴等诬陷好人,图谋升官封爵,被诬陷而造成没收家中所有人财的达数百家。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也多次直言,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们的罪行。崔玄暐的弟弟崔升当时任司刑少卿,又请求判他们的重罪。他们俩兄弟均如此坚守正道。这时,武则天患病,宰相经常累月得不到召见。等到病好了一些,崔玄暐又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爱贤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完全可以亲侍汤药,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武则天说:“深领卿的厚意。”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欲任方术之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玄暐恳切地提反对意见,最终未被采纳。不久,晋爵为王,赐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管正都督事务。其后,多次被贬,任白州司马,在赴任途中死去。建中初年(780年),赠太子太师。
崔玄暐与其弟崔升非常友爱。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崔玄暐年轻时善于写作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就不再写诗赋,只是一心一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所撰写的书有《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痛(2分),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1分)。
9、“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2分)
【诗歌赏析】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为什么“寒”?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浑”,全也。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10、(1)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
(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 E(3分)A(2分)D(1分)。
【解析】B项所述动作描写有误,第二自然段没有对汉子进行动作描写;C项所述补叙有误,采用的是插叙方式介绍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D项应是表现了汉子与马之间的感情。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极写戈壁环境的恶劣。②渲染悲壮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环境铺垫。④将汗血马放在艰险的环境中,为后文突显汗血马的精神蓄势。(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3)①对主人赤诚、忠心。②坚韧刚毅,不畏艰险。(每点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4)①通过对汗血马忍受着干渴将主人带出沙漠的故事,歌颂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写马就是写人。(歌颂人的精神)②从汉子与汗血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只有相互扶持,无私奉献,才能产生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而唯有“爱”才是这强大力量的动力和源泉。(歌颂人与人的互助与爱)③汗血马与汉子出生入死,相依为命战胜各种困难,表现了人与动物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歌颂人征服自然的力量)④写出了人和马,跨越种类的感情,这需要更多的接纳和爱。(歌颂超越物种的爱)
(准确把握小说主题,观点明确,得2分;结合小说分析,理由充分,得4分;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清晰,得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C(3分)D(2分)E(1分)。
【解析】C项所述过于绝对,遗漏“几乎”一词,使表意范围扩大;D项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项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
(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倍感遗憾但仍对中国怀有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一点2分)
(4)赛珍珠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此题旨在分析颁奖词这样说的原因,能够有条理的分析即可,但应包含赛珍珠作品本身具有的特征,赛珍珠创作的原则和客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要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答案】C
【解析】A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句中不能做定语。B项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错对象。C项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使用恰当。D项恍如隔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感受烟雾迷蒙、若隐若现的景象,不能用“恍如隔世”来形容。
14、【答案】D
【解析】A项 “平均”和“左右” 互相矛盾;B 项“发挥……效果”搭配不当;C项并列不当,烹饪、跳交谊舞不属于“女红”。
15、【答案】A
【解析】论述逻辑为,整体分别谈李慎之和王元化的学术思想指向。在分论两人时,又先谈面对的时代问题,再谈自身的努力方向。
16、【答案】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
【解析】这则消息主要内容为:两岸交流在经济合作后重点在文化方面,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日前在厦门举行,两岸学者对《诗经》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可提炼事件主体是两岸学者探讨《诗经》。为使消息明确,可加入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一点1分,句子通顺合理1分。
17、【答案】河蚌在痛苦中磨砺,终于育出明珠,那是一段痛彻心扉的成长。
凤凰在烈火中铸就,终于涅槃重生,那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成长。
(每组句子3分,句式相同1分,内容贴切2分)
六、写作
18、略。参见2011年高考评分标准。
哈师大附中调研卷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哈师大附中联考试卷、哈师大附中调研卷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