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考语文调研卷(海南中考语文试卷2021)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海南省中考语文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南中考语文试卷20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15年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

1. 2015海南语文中考试题

海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 科 试 题(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将相应的汉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2分) 孜孜不juàn 持之以héng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4分)我 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kuò)不舍。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 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zhě)君和我一同受用! 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请将其在横线上改正。

(2分) ① kuò改为 ②zhě改为 (2)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天生 深信 B.生平 信服 C.天生 信服 D.生平 深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演讲比赛中,张丽的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B.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

C.新来的王校长豁然开朗,性格谦和,平易近人,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走进“天涯海角”景区,我情不自禁地唱起“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4.下列句子没有语 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 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传》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广闻博见,先后四次出海,历 经磨难,见识了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关睢》为其中的开首篇。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2分)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7.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

(5分)昨天(2015年6月24日)下午,有位同学在学校阅览室拾到一个红色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55元,一张饭卡。这位同学把钱包交到了德育处。

请你以学校德育处的名义拟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8.(1) ,壮士十年归。

(北 朝民歌《木兰诗》)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与人交往,应善于取舍别人的优缺点,将别人视为自己的“镜子”,随时“正衣冠”。

正如《论语》中所说:“ , 。”(二)古诗词阅读(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分)10.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号打“√”。

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 阅读《伤仲永》,完成第11~14题。

(12分)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人教版教材)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邑(yì)人奇之 B.以钱币乞(qǐ)之 C.环谒(jiē)于邑人 D.泯(mǐn)然众人矣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伤仲永( ) (2)借旁近与之。

2. 中考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 答案

中考语文一本通文言文对比阅读答一、1.(1)彻:通 (2)易:交替 2 .(1)你太不聪明了! (2)夸父跟太阳竞跑。

3. (1)比较: 共同点:他们都有伟大的抱负,宏大的雄心壮志,顽强的意志,夸父要追赶太阳,愚公决心搬走巍峨的山峰。不同点:夸父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不惜渴死路上,这种为理想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悲壮。

愚公乐观,相信子子孙孙干下去,一定实现理想。选谁都可以,言之成理就行。

二、1. (1)多 (2)一起,一同 2.(1)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3. 莲:象征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君子;马:象征着怀才不遇(被埋没摧残)的人才。

(各2分。只答出“君子”、“人才”,前面不加修饰语的,得一半分。)

三、1、(1)到(2)偏爱 2、(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重点词:岂、治经) (2)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接受下等的赏赐。(重点词:谤讥、市朝、闻) 3、甲文中孙权是吕蒙的良师,他劝说吕蒙学习。

乙文中邹忌是齐王的益友,他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四、1 (1)拖着 (2)腰挂(腰间佩带) (3)同“增”,增加,增长。

2.(1)因为这里有让我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受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3. 甲段文字用宋濂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求学的艰辛、吃不饱穿不暖饱受贫穷折磨的事例,说明了乙段文字孟子所言: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业一定要经受身体的劳累、饥饿的折磨和贫穷的摧残,这样才能增长才干的道理。(大意如此即可得分。

分开写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的不得分)。

3. 以前中考语文出现过的文言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的字词。(1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10.翻译下列的句子。

(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作者又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分) 12.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再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

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

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

⑥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还要吗。

4. 2014安徽语文中考文言文题目

2014年安徽省【三】(15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三】(15分) 14.(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

(5)当然(5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2分) 17.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4分)。

5. 陕西省2015年语文中考字词试题

一、用横线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4分)

气氛(fēn fn) 歼灭(jiān qiān) 凝视(lng nng) 解剖(pōu pō)

脂肪(zhǐ zhī) 猝死(cu c) 扁舟(piān biǎn) 对峙(zh sh)

二、查字典填空。(6分)

“益”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益”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增加;②好处;③更;④有好处的。下面各句中的“益”分别是什么意思?

1.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

2.爷爷生日那天,我祝他:福如东海,益寿延年。( )

3.猫头鹰、燕子都是益鸟,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 )

4.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平共处才能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

三、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成语。( )(2分)

A、咄咄逼人 再接再厉 万马齐喑 喜出望外

B、勇往直前 原形毕露 应接不瑕 漫不经心

C、阴谋诡计 千钧一发 滔滔不绝 川流不息

D、不计其数 走投无路 斩钉截铁 专心致志

四、按要求写词语。(11分)

1、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故事。(4分)

王羲之( ) 刘备( )

曹刿( ) 匡衡( )

2、仿照例子写词。(3分)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彬彬有礼(AABC式)

气壮如牛(含比喻)

3、写近义词、反义词。(4分)

反义词:凤毛麟角( ) 井然有序( )

近义词:兴高采烈( ) 一丝不苟( )

五、修改病句。(4分)

1、通过主题队会,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2、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六、按要求或提供的情境写内容(古诗、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快打开记忆的闸门吧!(11分)

1.春天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也是杜牧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红花绿树。

2.陆游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_____________,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

6.同桌胡明是个贪玩的孩子,你准备这样一条名言送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他自古以来,多少人的成功就是勤奋换来的。

谁帮我找找2009年海南初三中招语文的试题

2009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ll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一、积察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6分)

本报海口3月1日讯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在央视等媒体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喝cǎi( )。短短5秒,尽显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迷人风光,让人清晰感受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激昂脚步声,让全世界都能收到海南岛的热情 yāo( )请。“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这句广告语是对海南之美的精炼概括和由衷赞叹。16年的生态省建设,让海南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的美名誉满天下。“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不是“王婆卖瓜, ”,而是海南旅游价值的高度凝炼的真实写照。

(选自《海南日报)2009年3月2日,有删改)

(1)根据拼音,把上文括号中应填的汉字写在米字格中。(2分)

(2)请在上文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1分)

(3)假如让你用一两句话将这则新闻告诉你的亲友,你会如何表达?(3分)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篮天心旷神宜不甚设想 B.咨峋痛心疾手安然无恙

c.英峻别具匠心咳人听闻 D.精致了如指掌斤斤汁较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C.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D.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博物馆参观国宝,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4.请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

朱自清在《背影》中详细地描绘了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这个背影为什么会使“我”难以忘怀?

答:

5.下面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草船借箭 B.猪八戒大闹天宫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格列佛游小人国

6.根据题目要求默写古诗。(6分)

(1)将诗句补充完整。(2分)

①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在横线上完整地默写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4分)

泊秦淮

杜 牧

二、综合性学习(8分)

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

行动中,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出一份力,学校将开展以“为了共同的家园”为主

题的系列活动。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

(2)校团委书记让你负责组织策划一项活动,请写出你策划的活动名称,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4分)

活动名称: 。

活动目的: 。

(3)你叫同桌周兵和你一起参与活动策划,周兵说:“学习那么紧张,谁还有时间参加环保活动啊。”你打算怎么劝说他?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2分)

答: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2题。(14分)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虢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⑪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高贵的捐赠》阅读卡

篇名 《高贵的捐赠》 作者 方冠睛 阅泼时问 6月25日

8.为什么说小女孩的捐赠是“高贵”的?(2分、

内容理解

9。第⑪段画线的句子中,“爱的种子”具体指什么?(3分)

语言品味

10.文章对小女孩的神态描写尤为传神,请你摘抄一处并做简要赏析。(4分)

摘抄:

赏析:

结构揣摩 1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我的联想

12.第⑧段“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l3~16题。(11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倦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j-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5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予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3.“敬业”中的“敬”字该如何理解?请从第1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3分)

答:

14.第2段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2分)

答:

15.第l段中,作者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选文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的观点,你最认同的是哪一个观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三)文言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l7~18题。(5分)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景色。(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9~22题。(12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上使外将兵。

译文:

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四、作文(加分)

23.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你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常有一些东西在不经意中触动着你的内心,让你难以忘怀,这些触动或许来自一次偶遇、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位朋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

请以“ 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②文体不限。③字数在5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从名。

(2)三年的初中生活,你经历了无数的跨越。学会珍惜是跨越,懂得关爱是跨越,克克服困难是跨越……你在跨越中成长,在跨越中进步。

请以“跨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在5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海南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1.(1)彩 邀(2分,每字l分)

(2)自卖自夸(1分,出现一个错别字扣0.5分)

(3)示例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在央视等媒体播出,获一致好评。示例二:央视等媒体播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广告语是“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3分。“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广告在央视等媒体播出”2分,“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1分)

2.D(2分)

3.C(2分)

4.从父亲的这一背影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或“我”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2分。关键词“爱”)

5.B(2分)

6.(1)①明月几时有 ②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每空l分,错一个字扣0.5分)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分,每空l分)

7.(1)示例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示例二:为了共同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2)示例:活动名称:演讲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演讲比赛,激发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热情,自觉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4分,活动名称2分,活动目的2分。活动目的与活动名称要相关联,表达要清楚明确)

(3)答题要点:①环保与学习不矛盾。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说话要有针对性,语言委婉,清楚流畅即可。(2分)

8.因为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或小女孩捐赠的是她最宝贝的妈妈)(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满分)

9.示例: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满分)

10.示例: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

说:“我,舍不得。”

赏析:形象地表现出小女孩内心的矛盾与不舍。(4分,句子2分,赏析2分。赏析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分,答到任一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2.示例:原来小女孩心中最好而又最宝贝的东西是她的妈妈,捐出最好的东西意味着捐出自己的妈妈,所以她那么不安那么不舍。(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语言要清楚流畅)

13.“主…无适便是敬。”或“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一点不旁骛,便是敬。”(3分)

1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或“怎样才能做到敬业。”(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5,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3分。若答出论证了“凡可以名为一件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或“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到圆满,便是天地问第一等人。”亦可给满分。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6.示例:我最认同的是“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因为就事业的性质来说,凡可以称作一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等同的,对社会大众都是有益的。(3分,观点l分,理由2分。理由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

17。神气秀丽(2分,只答“神奇”或“秀丽”亦给满分。学生若用其他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8.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满分)

19.(1)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2)亡——逃亡(逃跑)

(3)应——响应(呼应)

(4)旦日——明天(第二天)(4分,每一小题l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20.(1)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皇上派(他)到外边带兵。(4分,每题2分。“苦秦”“将兵”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一处扣l分)

21.B(2分)

22.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

23.略

06年中考题

佚名 06-29

[其他]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人教 佚名 06-29

[其他]浙江省2006年舟山市中考试题卷自然科学试卷人教 佚名 06-29

[其他]扬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佚名 06-29

[其他]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佚名 06-29

[其他]温州中学2006年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 佚名 06-29

[其他]泰安市二〇〇六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 佚名 06-29

[其他]莱芜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科学试卷人教 佚名 06-29

[语文]海南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卷 佚名 06-29

[其他]2006年竹箦中学初中毕业考试物理补考试卷人教 佚名 06-29

[其他]2006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人教版 佚名 06-29

[其他]200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化学考试试卷 佚名 06-29

[其他]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卷人教 佚名 06-29

[语文](新人教)2006年烟台中考语文试卷连答案 佚名 06-29

[语文](人教版)广安市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非课改区)语文

[img]

海南省中考语文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南中考语文试卷2021、海南省中考语文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