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卷七年级上册生物(一线调研七年级上册生物答案rj)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一线调研卷七年级上册生物,以及一线调研七年级上册生物答案rj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一上册生物试题

祝你考个好成绩先,我找了两份

2006—2007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七年级生物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 填一填(填上正确的词语,使它们成为学科而完整的句子,每空1分,共21分)

1、生物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 产生反应。

2、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地球表面上只是它的一薄层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把它表面这一薄层叫做 。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因素。

5、在一定地域内, 与 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物象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想使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就应该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7、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上,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8、生物体由小长到大,是与细胞的 和 分不开。

9、植物体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它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

成 、 ,进而形成植物体。

10、草履虫的呼吸是靠 完成。

11、病毒没有 结构,它们的生物体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 、 。

1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一滴碘液后,种子有一部分会变蓝,这部分是 。

13、传粉是指 从雄蕊花药上落到雌蕊 上的过程。

14、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 中,DNA上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 。

二、选一选(众里挑一,你能选得准每题2分,共40分)

1 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 )

①水 ②泥沙 ③小鱼 ④水草 ⑤青蛙 ⑥石头 ⑦微生物 ⑧贝壳

A ①②⑥⑧ B ①③④⑦ C ③④⑤⑧ D ③④⑤⑦

2 关于调查生物种类,下列给出了具体步骤,请按正确顺序排队 ( ) ①选择调查范围 ②归类 ③调查记录 ④整理资料

⑤ 讨论与交流 ⑥设计调查路线 ⑦分组

A ①⑦⑥③②④⑤ B ④⑤①⑦⑥③②

C ②④⑤①⑦⑥③ D ③②①⑦⑥④⑤

3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 ( )

A 湿度 B 土壤 C 温度 D 光

4 下列哪句诗句是描写草原生态系统的? (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 在一个繁殖的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这种现象说明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之间是合作关系 D 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6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

A 新鲜的 B 薄而透明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7 现在一台显微镜,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 ×,8×),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

别是10×,45×),那么这台显微镜最高放大倍数是 ( )

A 50倍 B 450倍 C 360倍 D 80倍

8 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的是 ( )

A 细胞核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9 分裂的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 ( )

A DNA分子的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B DNA分子的数量可能会改变

C 所含的遗传物质却不相同 D 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经加倍

10 具有分泌功能的组织是 ( )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神经组织 D 肌肉组织

11 下列各项中是组织水平的是 ( )

A 消化系统 B 心脏 C 血液 D神经细胞

12 分生组织的各部分细胞演化成其它各种组织的细胞 ,这种变化过程就是( )

A 细胞分化 B 细胞生长 C 组织的生成 D 细胞分裂

13 下列哪一种生物不是单细胞生物 ( )

A 变形虫 B 衣藻 C 草履虫 D 鼠妇

14 病毒寄生在细胞中,表现的特点是 ( )

A 繁殖 B 发育 C 生长 D 取食 消化

15 爱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都属于 ( )

A 动物病毒 B 植物病毒 C 噬菌体 D 朊病毒

16 下列植物中有根、茎、叶、的分化的是 ( )

A 水绵 B 葫芦藓 C 墙藓 D 肾蕨

17“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水之所以会变绿是因为水中那类植物大量生长(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藻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18 松树与杏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

A 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 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在外面

C 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 D 松树没有种子

19 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具有休眠现象,这有利于 ( )

A 种子的萌发 B 适应环境 C 提高发芽率 D 保存营养物质

20 下列各组生物中,两种生物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最相似的一组是( )

A 葫芦藓 铁线蕨 B 海带 马尾松

C 蘑菇 白菜 D 水绵 水稻

三、连一连 (谁与谁有缘?你智慧一线牵; (共4分)

A 细胞膜 a 动力车间

B 叶绿体 b 遗传信息库

C 线粒体 c 控制物质进出

D 细胞核 d 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四、识图作答(每空1分,共18分)

1、右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将图中各结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A B

C

(2) 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例,在用碘

液染色时,最容易着色的结构是

2、右图是菜豆种子

(1)写出图中各个结构的名称

1 2 3

4 5

(2)胚是由图中 (用数字)合起来组成,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3、右图是杏花的基本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部分数字标号代表的结构分别

是指杏花的什么部位?

① ③

④ ⑥

(2)怒放后的杏花随风飘落,她已经将

自己的骄傲——果实悄悄留在了树上,夏日收获的甜美的杏是经过传粉和受精,

由杏花的 发育而成的,杏仁是由 发育而成的,因此[⑨]

和[⑧] 是杏花的最重要的结构。

五 探究与分析(共17分)

1 同学们在做“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时,都亲自捕捉过鼠妇。

(1)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

提出问题 (1分)

作出假设 (1分)

(2)做这个探究实验所用的鼠妇数量最好是(1分) ( )

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十只以上

(3)做完实验后,你是怎么处理这些鼠妇的? (1分)

2、在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和 (2分)

3、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是

(1分)

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

因为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5× 8×

2 10× 40×

3 15× 10×

4 20× 45×

5、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 的标签,在4个罐头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子,其它操作及结果如下:

编号

内容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洒水,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共5分)

(1)1号瓶与2 3 4号瓶分别都只有 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2)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 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号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

界条件。

(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摄氏度, 的环境中,其它与1号瓶相同。

6、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黑人在径赛项目上尽显风采,尤其是百米冲刺无与伦

比,被世人誉为“黑色旋风”,经科学研究发现,黑人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平均值高于其他人种,细胞内的线粒体与百米竞赛有什么关系吗?请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予以诠释。 (3分)

初一七年级生物试卷答案

一 填一填 (每空1分,共21分)

1.刺激 2.样本 3.生物圈 4.生物 5. 生物 环境 6.右上方 7.避免产生气泡

8.生物 环境 9.组织 器官 10.表膜 11细胞 蛋白质 遗传物质

12.胚乳 13.花粉 柱头 14.细胞核 基因

二 选一选 (每题2分 共40分)

1.D 2.A 3.D 4.C 5.B 6.B 7.C 8.B 9.A 10.A

11.C 12.A 13.D 14.A 15.A 16.D 17.C 18.B 19.B 20.A

三 连一连(每线1分,共4分)

A-------c B--------d C---------a D---------b

四 识图作答(每空1分,共18分)

1.(1)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2)细胞核

2. (1)1胚轴 2胚根 3种皮 4子叶 5胚芽

(2) 1245

3 (1)①花瓣 ③花药 ④花柱 ⑥子房

(2)子房 胚珠 雄蕊 雌蕊

五 探究与分析(共17分)

1.(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注 合理即可)1分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分

(2)D (3)放归大自然

2. 遮光器 反光镜

3 . 4. 1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数目越多

5.(1) 一 (2)水 (3) 3 (4)温度

(5) 黑暗(无光)

6.线粒体在细胞内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身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黑人肌肉的细胞内的线粒体多,就能在单位时间内转化出更多的能量,从而使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效率更高,因此,黑人在径赛上的优势是有一定“天资”的。

另一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别属于植物体的:( A )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 种子和果实

2.豆角两侧坚韧的“筋”,橘子辫子上的“丝络”,老丝瓜的“丝瓜瓢”。实际上是:( D )

A胞间连皮 B细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实里的导管和筛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那么可判定该棵番茄缺少:( B )

A钾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动(C)

A空气 B土壤 C生物的活动胞 D 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的变化是:( D )

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6.切西瓜和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细胞液 C细胞质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中的哪中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C )

A 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 细胞质

8.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D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 以上都是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C )

A桃树的品种不同 B光照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C温度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D山寺空气稀薄,影响了桃树的盛开

11..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D )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这部分内部还出现了导管,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长区 D成熟区

13.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器是(B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

1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是( A )

A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B没有适宜的温度 C没有一定的水分 D没有充足的空气

16.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 A )

A提高大气的温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1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水分却是至下而上的,其运输的动力是( D )

A太阳光能 B渗透作用 C植物体内产生的能量 D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18.人们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获取柴草或树木

19.玉米开花季节,遇到下列哪种天气时,最容易造成减产?( A )

A连绵阴雨,气温较低 B气温较低,雨水较少 C晴空万里,微风吹 D秋季多风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以见到水绵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水绵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温度的升高

C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种子能够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从种子结构分析,主要是由于种子内有( C )

A种皮保护着种子 B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着营养物质

C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发育后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原因是( C )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营养流失 C减少幼根根毛的损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回渗出白色的液汁,这些液汁是从( A )流出来的。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盐碱地种植作物,生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浓度小

C盐碱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浓度大

2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D )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 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以 细胞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结构

和 功能 的基础单位。

27.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 体积 增大,而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 数目 增多。细胞的分化又是伴随着 细胞的生长 而进行的。

28.蒸腾的作用是指植物体的 水分 以 气体 状态,从 叶中 散发到 大气中 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都是相同的。(Ⅹ)

30.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载物台倾斜的原因是便于对光。( Ⅹ )

3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草履虫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复杂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种子实验中,出现在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于干燥的种子。( √ )

五.探究实验:本题共15分

34、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以下是他们的操作过程。

先在盒子里铺上一层纸,纸是一边干一边湿的。把10只鼠妇放到了盒子的左边。然后盖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边盖上书来遮光。静置两分钟后开始统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⑴、 请找出他们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说明原因 :(2分)

答:干湿条件控制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无关,干湿条件的附加会影响本实验的科学性。

⑵、 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只用一只鼠妇行吗?(2分)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⑶、 为什么要设置一边光一边暗的环境?(2分)

答:因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光与暗是亮度差异的对照组,

35、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每空1分)

(1)图中1号种子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水 ;

图中3号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空气 ;图中5号种子不能够

萌发的原因是 温度不适 。

(2)图中2号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满足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要萌发,除了满足种子自身条件

胚有活力,营养丰富 之外,还要满足 水份 、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等外界条件。

(4)如果2号种子也没有萌发,请推测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简答分析题:(20分)

36、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洛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动物和植物 ,后者包括 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说明生物必须 依赖适合的环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关系,请写出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发、地表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积雨云,从而产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补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则回归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唐朝大诗人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著名诗句虽然对大自然的描写很有气势,但尚有不足。我认为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会因海洋蒸发而复回到黄河。因此“不复回”一词的描述欠科学,未能正确表达生物圈的水循环,确有修改余地。

7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卖什么牌子的试卷

7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买的试卷可以选择的品牌如下。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生物【夺冠金卷】(苏教版)

2.正版全新曲一线官方正品2022版七年级上生物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的生物考试很简单的,考前做份生物试题并且提前熟悉生物考试的题型。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 B.大气圈的底部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阳光 B.温度 C.狼 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

A. 温度 B.湿度 C.阳光 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

A.极地 B.水中 C.荒漠中 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土壤中的微生物 C.水分 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多方面的,如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需要吸人氧气,呼出_________;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7.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8.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

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_________、作出_________、制定并实施_________、得出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重要步骤。

2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们在沙漠中植树时,必须选用耐干旱的树种,否则难以成活;当沙漠上的树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使一定区域内的气候有所改善。请分析回答:

(1)影响树成活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该事实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正常生存。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2.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_________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

23.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4.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三、连线题(6分)

25.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 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 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 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四、实验题(6分)

26.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D 7.B 8.A

9.A 10.C 11.B  12.B 13.C 14.B 15.C

二、填空题

16.二氧化碳 刺激 细胞

17.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18.调查 分类

19.问题 假设 计划 结论

20.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21.(1)水分 适应环境

(2)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22.自然科学 拉马克 生命

23.形态 生理 分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24.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连线题

25.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 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 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 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四、实验题

26.(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3)光 不可以。只有一只鼠妇的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平均值更接近实验结论,减小了误差)。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在环境中。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3.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试题

4.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含答案)

5.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img]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 方法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其它 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健康人 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 )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血细胞

2.原尿中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

A.尿素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3.下列是某被测试者血管、肾小囊腔和输尿管内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管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 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无机盐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4.(2013?山东东营)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右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

5.与肾小球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所流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6.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④⑥⑦ C.①②⑧ D.⑥⑦⑧

7.在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总是大于原尿中尿素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将大部分尿素重吸收 B.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尿素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壁的细胞产生尿素

8.(2013?山东烟台)某病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血细胞,根据下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图中①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B.图中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

C .图中③的功能产生障碍 D.图中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发生改变

9.尿液中尿素主要来自体内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0.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11.汗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皮脂

1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13.(2013?山东济宁)右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D.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14.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是( )

A.含废物多的动脉血 B.含废物少的动脉血

C.含废物多的静脉血 D.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15.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

B.若Y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动脉

C.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16.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 下表所示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推测丙是( )

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7.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18.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尿液中M和N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表分析( )

项目 血浆 原尿 尿液

M(克/100毫升) 0.03 0.03 1.8

N(克/100毫升) 0.1 0.1 0

A.M是葡萄糖,N是尿素 B.M是蛋白质,N是葡萄糖

C.M是氨基酸,N是血细胞 D.M是尿素,N是葡萄糖

19.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素是在甲处形成的

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丁处被重吸收

20.下图所示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氧气含量增多,营养物质含量不变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含营养物质较多

21.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造成的?( )

A.肾小球 B.膀胱 C.肾小管 D.肾盂

22.下图为肾单位模式图。形成原尿和尿液的场所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当我们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时,往往会出现脸色红润、身体出汗的现象,这些现象与皮肤的下列哪项生理功能没有直接联系?( )

A.感受外界刺激 B.排泄作用

C.分泌皮脂 D.调节体温

24.具有排泄、分泌和调节体温作用的皮肤结构是( )

A.血管 B.汗腺

C.皮脂腺 D.毛发

25.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2013?江苏连云港)(10分)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

27.(10分)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8.(10分)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 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 内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 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 ,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 状态。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 哪些途径? 。

29.(10分)下表中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下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 ”内填写文字。)

物质 样品A(克/升) 样品B(克/升)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 (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图中的[ ]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 ]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大部分的 和部分无机盐。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若 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

30.(10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 后 ,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

(2)血管②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后,②血液中的 减少。

(3)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处注射消炎药,则药物到达肺部至少要经过图中A腔 次。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解析: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A项不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物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B项不正确。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是入球小动脉,其内含有血浆,原尿与血浆相比 ,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C项不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项正确。

5.A 解析:入球小动脉是由肾动脉分支形成的,在肾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而,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由于在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6.B 解析: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即排泄,人的排泄途径有三条:在肾脏中形成尿液,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皮肤排出一部分的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7.B

8.A 解析: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尿液中,但在原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肾 小球(血管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壁的通透性改变,将导致原尿中出现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尿。图中①代表肾小球,②代表肾小囊,③代表肾小管,④代表收集管。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将影响尿液的形成。③的主要 作用是重吸收,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③功能障碍不会导致血尿。动脉、静脉结构发生改变,渗出的血细胞不会经过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因此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9.B 解析:尿素是一种含氮的代谢产物,糖类和脂肪是不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中除了水、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

10.C 11.D

12.B 解析: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一 部分水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减少。

13.C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每个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题图中②为肾小囊,③为肾小球,④为肾小管,B项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血液仍为动脉血,C项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D项正确。

14.D

15.A 解析: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小肠中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项正确。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 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 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由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项错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尿素的浓度会明显增高,C项错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其含量不仅减少,而且减少为0,D项错误。

16.C

17.A 解析: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在血液流经肾 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8.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从表中可以看出,尿液中没有N,而血浆和原尿中有N,且含量较多,由此判断,N是葡萄糖;尿液中有大量M,而血浆和原尿中只有少量的M,由此判断,M是尿素。

19.C 解析:尿素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形成,A项错误;乙是肾脏,为人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而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B项错误;血液中的尿素等 代谢废物可在肾脏滤过并形成尿液,C项正确;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乙处被肾脏重吸收,而非丁处,D项错误。

20.C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营养物质含量不变;血液流经小肠时,由于小肠吸收了营养物质,则变为 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进行了滤过作用,所以从肾小球流出的血液仍为动脉血;由于血液经过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时进行了重吸收,则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

21.A

22.B 解析:血液经肾小球发生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形成尿液。

2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皮肤功能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皮肤的功能;二是要明确题意;三是要综合考虑问题,对错误选项进行排除。

2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根据皮肤的功能,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只能是汗腺。

25.C 解析:汗液中含有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大汗淋漓说明汗液排出多,代谢废物排出得多,而满脸通红说明皮肤温度高,那么,由皮肤直接向外散发的热量就较多,从而在产热多时仍然能保持体温恒定。

26.(1)肾单位 (2)滤过 ⑤ 肾小管 (3)糖尿

解析:(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3)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27.(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的是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多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不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解析:在掌握肾单位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仔细对表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就不难回答该题。

28.(1)葡萄糖 (2)氨基酸 消化酶(或蛋白酶) (3)气体交换 结合 (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出汗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9.(1)样品 B 4 (2)6 葡萄糖 水 (3)蛋白质 胰岛 葡萄糖(“糖尿”也可)

解析:由于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所以B为原尿。患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 性增强,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均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球发炎,尿液中均能检测到葡萄糖。

30.(1)氨基酸 会厌软骨 (2)滤过 尿素 (3)1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2.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

3.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4. 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卷

6. 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单元卷子

7.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8. 单元练测卷七年级生物上册答案

9.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解析

一线调研卷七年级上册生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线调研七年级上册生物答案rj、一线调研卷七年级上册生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