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周测卷历史(高考历史卷子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考周测卷历史,以及高考历史卷子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江苏省南通(泰州)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2011.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

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

2.“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这反映出

①明清时期科举制与现实需要脱节 ②唐朝科举制以门第为录用标准

③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④科举制是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4.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5.右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据此可以看出

①中国沿海地区已开始对外开放

②商行附近有中国传统宗教风格的建筑

③广州开始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商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7.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

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 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

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 D.通过建铁路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

8.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B.改良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9.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抗战时期回民支队在练刺杀 抗战期间在延安民族学院学习的少数民族学员

A.抗日战争已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B.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的主战场

11.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这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广大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愿望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公有制

12.“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1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14.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

A.达•伽马到达亚洲 B.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15.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6.有一首国歌这样唱道:“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国歌反映出

A.该国君主掌握着立法权 B.该国封建残余较为严重

C.该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该国人民不希望实现民主、共和

17.“酸雨是由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与云中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它正严重地损害着北欧、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的森林、湖泊和耕地”。《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提到的现象开始于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新经济”出现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8.“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最有可能作出这个“回答”的人是

A.罗斯福 B.丘吉尔 C.杜鲁门 D.尼克松

19.从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主要国家

(含世界总和) GDP 人均收入 商品与服务贸易

数值

(亿美元) 占世界比重

(%) 按汇率算

(美元) 按购买力平价算

(美元) 出口额

(美元) 进口额

(亿美元)

世界 313369 100.00 5150 7350 77300 77200

美国 98828 31.54 34260 34260 10500 14220

日本 46771 14.93 34210 26460 5280 4580

中国 10800 3.45 840 3940 2790 2510

A.美国的经济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B.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中三国鼎立局面

C.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D.中国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0.右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种者》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凡高的《向日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5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1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2分)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22.(10分)

材料一 ……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内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场与放牧地都交错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关人等按其对土地不同的权利、份额和利益划分应得地段,将这些土地分割并以栅栏圈围,则对他们均将大为有利。此种分割、划分地段并加圈围虽使一切有关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二 根据1832年的统计,农业家庭91.1万户(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其中14.4万户是农场主,68.6万户是农业工人,这两项占总农户的86.40/0,这些家庭不再属于农民的范畴。剩下的仅占有或使用50英亩土地的农民10万余户,占总农业户数的10%,占全国户数的3%。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三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英国当时正发生着什么事件?(1分)指出这一事件推进的方式,(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直接历史背景。(2分)

(2)材料二的数据说明了什么?(1分)这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关系?(2分)

(3)材料三侧重提到了英国哪一方面的优势?(1分)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这一观点。(2分)

23.(9分)

罗斯福新政实行时,有人抨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说看到了一个独裁者在成长;有人则认为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说罗斯福在向富人敲竹杠,吃烤“百万富翁”。请回答:

(1)第一种看法是从哪一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3分)

(2)结合新政的内容说明当时为什么会出现第二种看法。(2分)

(3)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试结合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加以说明。(4分)

24.(10分)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2分)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2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2分)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比其变化之处,(1分)分析其不变的宗旨。(2分)

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1862年,高杉晋作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诸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1912年9月孙中山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上演说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高杉晋作的上海之行使他得出了怎样的认识?(2分)同时他也分析了中国衰弱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分析?(3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分别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说,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国家治理上的主张。(2分)并指出他们的思想在东西方社会中的地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金箔

材料二 不列颠协会派出的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的历史篇章已经被掀开了一角。非洲黑人的历史曾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被面纱遮掩的角落,但是,这段历史并非无法发现,现在,这个面纱的一角已经被揭开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还有哪些方面的成就?(3分)

(2)材料二试图说明怎样的观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衰落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从中应吸取的教训。(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革】【10分)

材料一 “金字塔”一词是我国对古埃及的角锥体陵墓的形象的称呼,由于角锥体陵墓的每一面都呈三角形,类似于汉字的“金”字的外形,故称为“金字塔”。古埃及人就这种几何学上的准确形式,把它称为“mr”,其严格意义又还不清楚。“mr”一词表示的象形文字的限定词为台座上的三角形图形,意为“上升的地方”。也就是说,国王与其父太阳神相会面而升向天空的地方。

——刘文鹏《古代埃及史》

材料二 古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状,即呈汉字的“金”字形呢?历史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古代埃及王陵自然发展的结果。古王国时期,埃及国力强盛,法老为了神化和抬高自己,有意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要高于过去的马斯塔巴。也有人认为,这是从沙漠里一堆堆的角锥形沙丘那里得到的启示,当时的建筑师们认为这种形状能经得起风沙的冲击,对陵墓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不过,更多的人认为这与古王国时期的宗教崇拜有关。金字塔铭文里有这样一句话:“为他建造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暗示建金字塔是送法老上天,因为他是神派到人世间的代表,死后还是要上天的。之所以建成角锥体,表示的是对太阳神“拉神”的崇拜,因为拉神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云天的太阳光芒。

——沭涛、倪华强《失落的文明:埃及》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看待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埃及人能建造金字塔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对古埃及法老把陵墓建成金字塔形状的原因,史学家有哪几种看法?(4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D A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B C B C B D

二.非选择题:

21.(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1分)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3分)

(2)措施: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国家公职人员;设立四百人会议。(2分)原则:公正、公平(或答中庸)。(1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1分)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1分)

(4)认识: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2分)

22.(1)事件:圈地运动;(1分)方式:通过国会协助(立法)方式来推动。(1分)背景: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大,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圈地养羊利润大。(2分)

(2)说明: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或答自耕农迅速减少)。(1分)关系: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土地,去工场、农场做工,成为雇佣劳动者。(2分)

(3)优势:英国具备海洋支配权。(1分)说明:英国能开展工业革命,在于具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等因素。(2分,写出一点得1分)

23.(1)角度:从新政措施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方面评价的。(1分)分析:新政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没有改变,不是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做法。(2分)

(2)原因:新政措施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答出保障的具体措施亦给分)(2分)

(3)说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20世纪70年代,面对“滞胀”现象,美英等国又发展出“混合经济”。(2分)社会保障方面,推行社会福利制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2分)

24.(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2分)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2分)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2分)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1分)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1分)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2分,写出一点得1分)

25.

A.(1)认识:只有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2分)分析:他认为中国衰弱在于因循守旧,没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方法。这一分析是不全面的。中国的衰弱原因除了军事、思想方面的落后,还有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落后等。(3分)

(2)原因:排外,闭关锁国。(1分)经验:实行开放主义(或答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1分)

(3)启示:注意吸取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注重对外开放;开放应是多方面的,要与国情相结合。(3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但本题不超过3分)

B.(1)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2分)

(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亚里士多德主张依法治国。(2分)地位: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来长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后来西方法治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若答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同样给分)。(2分)

(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1分)教育:都积极办学;其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都注重人生目标的培养。(每点1分,共3分)

C.(1)信息:冶金技术发达。(1分)成就:人们懂得装饰,手工业技术发达;畜牧业发达;建筑技术上,已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石头建筑,并懂得几何学、力学等建筑知识,尤其是不施灰浆而毫无缝隙的技术十分高超。(3分)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明史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2分)

(3)根本原因:人口过于膨胀。(2分)教训: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分)

D.(1)看待:金字塔身上凝结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顶峰,也体现了古埃及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的伟大成就。(3分)原因:奴隶制经济的重大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古埃及国王集宗教和世俗权力于一身,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提供政治基础,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2分)

(2)看法:有的认为这是古代埃及及王陵自然发展的结果,有的认为这是从沙漠里角锥形沙丘得到的启示,有的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崇拜的结果,更多的人认为这与古王国时期的宗教崇拜有关。(4分)

[img]

有周测卷的是什么教辅

衡水金卷。有周测卷的是衡水金卷教辅。衡水金卷·先享题》系列教辅产品,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创新、务实、诚信、拼搏”的精神,以“贴近教学,贴近高考”为目标。

求2013上海浦东新区历史高三一模卷~

浦东新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三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A. 制造石器工具 B. 采集与渔猎食物 C. 农耕聚落形成 D. 文字与法律产生 2.以下是小王同学在课本剧《汉穆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A. 我是法老,太阳神之子 B. 神授我法律,严惩社会犯罪 C. 我是基督,我制定法律 D. 神予我文字,嘱我修订法律 3.古罗马人发展了一些统治艺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从而获取较大的实际成果。这些 “统治艺术”包括①崇尚军事征服②主张法律治国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他们信仰上帝,尊敬骑士,建立城堡与庄园,与阿拉伯人作战。”文中“他们”是指古代 A. 希腊人 B. 罗马人 C. 蒙古人 D. 法兰克人 5.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 A. 法兰克王国 B. 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6.下列对于中国史前传说历史价值的认识,比较科学的是 A. 集体记忆,真实可信 B. 口耳相传,无稽之谈 C. 考古印证,蕴涵历史 D. 炎黄传说,后人附会 7.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封建”、“郡县”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清朝 8.如果我们截取“两汉之交”这段历史,期间“领风骚”的人物应该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彻 D. 刘备 9.汉武帝时,某官员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注: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的身份应是 A. 丞相 B. 郡守 C. 御史 D. 刺史 10.“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此说源自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11.江统(?-310年)曾在《徙戎论》写道 “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 A. 匈奴和鲜卑 B. 突厥与吐蕃 C. 契丹与党项 D. 蒙古与女真 12.有人经历了一场社会变故后反思道: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音:chou)耻最甚而莫报。他所经历的社会变故是 A. 秦末战争 B. 七国之乱 C. 靖康之变 D. 太平天国 13.右图所示是中国某王朝的盛世疆域。该疆域是 A. 西汉武帝时代 B. 唐朝开元盛世 C. 元朝一统全国 D. 清朝康乾盛世 14.若把世界历史的发展视为从分散到整体化的历程,公元15、16世纪的世界应处于 A. 区域文明的孤立发展时期 B. 整体化进程的启动时期 C. 整体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 D. 整体化世界的形成时期 15.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其中一枚主题是千年帝京(右图)。该枚邮票最佳首发地应在 A. 北京 B. 西安 C. 罗马 D. 伊斯坦布尔 16.“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在英国所发生的“变化”是 A. 光荣革命成功 B. 殖民霸权建立 C. 工业革命开展 D. 英联邦制形成 17.观察右图,最终拥有“改票”权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皇帝 18.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此论源自 A. 先秦法家 B. 古代希腊哲学家 C. 程朱理学 D. 欧洲启蒙思想家 19.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该地图 A. 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 B. 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 C. 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 D. 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20.1534年—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21.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16、17 世纪分别增长了28.2%、11.9%、47.5%。推动该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 农业进步与商品经济发展 B. 新航路开辟与海外殖民 C. 宗教改革和西欧文艺复兴 D. 西欧城市复兴和民族国家形成 22.在16世纪,有“西洋之王、非洲之王、几内亚之主以及埃塞俄比亚、阿拉比亚、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者,航海和贸易之主”的国家是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23.李鸿章曾在家信中写道:“太后临朝,诛遣十数人,大变新政,又成守旧世界。”该信所反映的心态是 A. 不满太后阻碍洋务 B. 悲愤甲午战争结果 C. 惋惜戊戌变法结局 D. 反对清末新政举措 24.“大自然和宽阔的海洋把我们与来自四分之一地球的毁灭性的混乱隔绝开,我们所拥有的崇高精神足以抵御他人的腐蚀,我们崇敬至高无上的上帝的意志,上帝将一切祝福赐于我们。”该文献出自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法国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25.1936年胡适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文中省略的是 A.《申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26.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表反映的是 A. 粮食产量 B. 棉织品产量 C. 石油产量 D. 煤炭产量 27.有学者认为“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这里的“权力”是指 A. 行政权和司法权 B. 司法权和军事权 C. 军事权和行政权 D. 军事权和立法权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对中国的不同政见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与这三种政见较一致的分别是 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 洋务派、革命派、立宪派 C.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D. 立宪派、革命派、维新派 29.下列制度或行为源于英国的是 A. 三级会议 B. 宗教改革 C. 殖民扩张 D. 现代工厂 30.史料记载,1901年至1910年十年间开设的民族资本厂矿的数量和资本总额是1872年至1900年开设厂矿数量和总额的两倍左右。直接原因是 A. 革命思想传播 B. 清末新政实施 C. 门户开放政策推行 D. 义和团运动影响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起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是因为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32.下列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认识,最为恰当的是,该制度曾 A. 推动古代文明社会发展 B. 促进中国统一局面形成 C. 构成希腊罗马文明主体 D. 加速部分民族国家形成 33.“内地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湖广粤北者日少,上百万以挑运、护运、开旅店为生者,失了谋生之路。”导致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五口通商后,广州外贸垄断地位被打破 B. 五口通商后,沿海沿江航运得到了发展 C.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南方陷入内乱 D. 辛亥革命起自南方,中外勾结遏制革命 34.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密苏里协定》,其中规定,在北纬36度30分以南容许奴隶制扩展,以北禁止奴隶制存在。思考特原是密苏里州的奴隶,后被主人带到位于自由州的斯奈林堡居住几年。1857年,他根据《密苏里协定》请求最高法院核准自由人身份。最高法院判决:“过去的奴隶无论在美国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财产”。此事激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愤怒。这一判决说明了 A. 思考特无法成为自由人 B. 最高法院与国会有矛盾 C. 奴隶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D. 人民拥护《密苏里协定》 35.1903年,章炳麟在《苏报》上推荐邹容的《革命军》,鼓吹共和革命,上海租界迫于清廷压力逮捕二人却拒绝引渡,分别判刑三年和二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租界当局支持反清革命 B. 租界环境有利于革命活动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受侵犯 D. 租界与清廷既合作又独立二、非选择题(75分) 36.对弗里斯的控告(14分)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摘自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 (1)西塞罗反对弗里斯裁决柯什纳斯的理由有哪些?(3分) (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8分) 37. “最古老的猎豹”(10分) 2012年8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一篇撤稿声明:“最古老的猎豹可能来自中国”说法不成立。发此声明的是中国学者,撤回的论文是《一种上新世晚期的猎豹,并论猎豹的系统演化》,这位学者是该文的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是一位丹麦动物学家。调查发现中国学者研究所依据的化石来自化石贩子,“那个贩子告诉他,化石标本出自和政县的哪个地层里,他就以为是了”。事实上那里的黄土里并没有这类化石;当事人后来承认化石经过石膏修补,也承认没有将化石部分和石膏修补部分区别开来——最诡异的是,论文第一作者竟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化石标本。 ——材料摘自《中国青年报》问题:(1)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两位研究者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 (2)作为史学研究者,要撰写出信史,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4分) 38.中国经济地位变迁(16分)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 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问题:(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3分)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3分)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4分)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6分) 39.美利坚建国立制(10分) 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云集费城,要为美利坚立宪,设计未来国家的蓝图。决策之前,他们需要借鉴或解决:传统与社会 创新与后果 欧洲专制君主为所欲为,其意志就是法律,迫害不同政见者,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取消君主政体,按权力互相牵制与平衡原则构建的联邦政府,有效防范了专制独裁,解决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 《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独立性,中央政府无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无力偿还战争债务,无法有效促进国内外贸易。 A 有人认为印第安人不被征税,政府因此不应该提供公民保护,算作有选举权的自由人;黑人是没有自由、没有公民权的“服劳役者”、“提供劳役者”,需要打折计算成自由人口,并防范他们逃跑到其他州。 B 小州担心多数派掌握中央政府推行暴政,人口较少的南方州和小州为维护本地区人民权利,应该有更大的自由。 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和中央法律的基础上与中央分权,但对地方分裂活动缺乏强力制约,容易出现南方各州独立事态。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请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4分)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美国宪法?(6分) 40.孔子与宪法(25分)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孔子者,国民中一部份所谓孔子之徒者之圣人也。宪法者,中华民国国民全体无问其信仰之为佛为耶,无问其种族之为蒙为回,所资以生存乐利之信条也。以一部份人尊崇之圣人入於全国所托命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一部份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也;所谓孔教徒之宪法,非汉满蒙藏回释道耶诸族诸教共同遵守之宪法也;乃一小社会之宪法,非一国家之宪法也。…… 孔子之道者,含混无界之辞也。宪法者,一文一字均有极确之意义,极强之效力者也。今以含混无界之辞入于辞严力强之宪法,无论实施之效力,不克普及於全国,即此小部份之人将欲遵此条文,亦苦于无确切之域以资循守。…… 总之,宪法与孔子发生关系,为最背于其性质之事实。吾人甚希望于二读会时,删去此项,以全宪法之效力。此一部尊崇孔子之人,尽可听其自由以事传播。国家并无法律以禁止之,社会并可另设方法以奖助之,何必定欲以宪法之权威,为孔子壮其声势,俾他种宗教、他种学派不得其相当之分于宪法而后快于心欤?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反对孔子入宪的主要理由。(4分) (2)孔子是怎样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的? (6分) 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李大钊的观点的认识?(15分) 浦东新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75分)(1-30,每小题2分,31-35,每小题3分或1分或0分) 1.D 2.B 3.B 4.D 5.D 6. C 7. A 8.B 9.D 10.A 11.A 12.C 13.D 14.B 15. B 16.C 17.D18.D 19.C 20.A 21.A 22.A 23.C 24.A 25.D 26.C27.A 28.C 29.D 30.B 31.C(AB) 32.A(BD) 33.A(BC) 34.C(AD) 35.D(BC)二、非选择题(75分) 36. 14分 (1) (3分)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3分)。如: ·西塞罗认为弗里斯的裁决:践踏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打击举报者,带有个人报复色彩;无视事实和证据,主观臆断,草菅人命;威胁罗马统治权力,干预法律的弊端;动摇了公平正义和共和国安全的基石(任三,3分)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论事(2分)。如: ·西塞罗认为柯什纳斯是罗马公民,地方总督不能在有人证明无罪的情况下,独自审判处死公民。 其他答案:没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0分) ·西塞罗认为边疆总督贪赃枉法等。 (2) (3分)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3分)。可从法律、公民、社会、吏治、国家层面分析,如: ·西塞罗认为只有严惩弗里斯: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保护公民权益;才能维护公平与正义;才能严肃官吏作风或行为;才能巩固共和国统治或依法治国。(任三,3分) 水平2:仅罗列了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未能指出个人、法律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2分)。如: ·西塞罗认为弗里斯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 ·西塞罗认为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公然蔑视人类,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释(0分)弗里斯妨害公民民主,或胡作非为。 (3) (8分)水平l: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7-8分) ·根据材料阐述罗马法律对公民人身的保护、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维系罗马共和国发展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是进步的。 ·共和国时代的罗马法司法依旧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而且只有罗马公民才有机会获得法律保障,法律平等不具备广泛性、司法权掌握在贵族元老手中,罗马法也有局限性。(史论结合)水平2:能对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炼总结(4-6分),其中有史无论或有论无史。(4分)其他答案。(0—3分) 37.10分(1)(6分)水平1:(6分)解题思路:一是证据,历史研究需要证据,且是多重证据,对证据要进行辨伪(要真实);二是关注证据与结论关系,研究者没有亲历考查证据,在证据不充分时轻率结论。 ·本案两位研究者依据的证据不真实(史料有伪造的嫌疑,并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色彩),不够充分(或历史研究需进行多重印证),当事人没有对史料进行实地、多角度的全面考察,就轻下结论,违背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二位作者做出撤稿声明,从历史研究者角度应该提倡。可酌情给分。水平2:(4分) ·研究者没有对史料进行甄别和实地考证(2分),中国学者仅凭借化石贩子的一面之词得出结论(1分),第一作者在没有亲眼看过材料的情况下做出判断,过于随意。(1分)其他答案:0分(2)史才,即编纂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史学,即丰富的史料、渊博的知识;史识,即独到的见解和秉笔直书的精神;史德,即坚守职业道德、心术端正。(4分) 38.16分(1)两宋易代,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1分);经济重心南移(1分);海外贸易的兴盛(商业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1分);水稻广泛种植吸引和支撑更多人口(1分)。(任三,3分)(2)17、18世纪正值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1分),南方双季稻种植推广(1分),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等,解决了人口的缺粮问题(1分),利于人口增加,对外贸易长期出超(1分),白银内流(1分),家庭手工业发展(1分), 商业经济的繁荣(1分)(任三,3分)(3)美国:经历南北战争和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分);甲午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也国力大减(1分)。(只写中国或美国,2分)(4)(变化)中国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地位被美国取代(1分)。(原因)中国的繁荣得益于适应于自然环境下的农耕经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以及传统的重农思想,但这也滋长了天朝上国思想,因循守旧,在世界现代化变革中一再丧失了机遇,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4分)(启示)由此可见,只有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持久的繁荣强盛。(1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给1分) 39.12分(1)(4分) A水平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2分) ·以联邦体制代替邦联,建立强有力联邦中央政府(如写中央集权不给分),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外贸权力,使美国政局长期保持稳定统一,保护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有效关联简单(1分) ·防范地方叛乱、促进国内外贸易。其他答案(0分)。 B水平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2分) ·宪法是兼顾了美国国情,缓和社会矛盾,但打上种族歧视烙印,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对立的继续存在 ·造成民主范围的狭小,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剥夺和奴役。水平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1分) ·社会分裂,为美国以后的南北对立和内战埋下隐患。其他答案(0分)。(2)(6分)水平l:能全面权衡美国宪法对美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弊,对决策做出合理解释。(6分) ·美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的进步性:适应美国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能从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论述;美国宪法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能结合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论述。水平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对美国宪法设计支持或反对的一面。 ·我支持美国确立联邦体制的设计。 ·我反对美国宪法中种族歧视和保持地方州的过大自由。(4分)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 40.25分(1)(4分) 水平l: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表述。 ·孔子之道是古老、陈腐(落后、过时)的传统思想。 ·孔子之道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 ·孔子之道是部分中国民众的信仰,不是全体国民的信仰。 ·孔子之道含混,无法准确界定把握。 水平2:抄袭材料或者证据表述不齐全(2分)。 其他答案:错误的表述,或概述与证据不一致(0分)。(2)(6分)水平1:将儒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地位的变迁准确关联。如: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及其传人宣扬主张“仁”与“礼”,企图重建周礼权威,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形成儒家学派,并影响社会;(2分)西汉董仲舒等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并被汉武帝采纳实行(或为儒学敷上了浓郁的神学色彩并取得了独尊地位),孔子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2分)两宋程朱融合儒释道思想,创立理学,把伦理纲常提升为宇宙本原,使儒学精致而周密,成为居于正统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2分)水平2:单纯表述儒家思想的发展或社会地位的变迁(3分)水平3:表述不完整(1-2分)。 其他答案:错误的表述,或儒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地位的变迁关联混乱错误(0分)。(3)(15分)综合评分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并作合理解释的12-15分。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分析不充分(7-11分)水平3:就文本本身提出观点(3-6分)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材料无关(0-2分)分项评分参考: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l:能够将李大钊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3分) ·李大钊对孔子之道与宪法关系的解读是对儒学的一种社会现实主义的诠释,是其将自身的思想信仰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2分) ·李大钊对孔子之道与宪法关系的解读是基于当时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文化激烈冲突的现实思考。 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1分) ·李大钊对孔子之道与宪法关系的解读有现实合理性 ·李大钊对孔子之道与宪法关系的解读功利主义的偏见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 ·李大钊主张建立民主和科学,反对旧思想、旧礼教、旧道德。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 立联系。(6分) 水平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4分)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3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2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3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2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

高考周测卷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考历史卷子答案、高考周测卷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