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年级上册)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以及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年级上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2017语文高考题答案及解析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4)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加强宣传;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答案】A

【解析】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原文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复”,加被动句式。(2)句中的“大”“界”“辄”“屡”“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5.【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

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据“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等信息可知,应填写“想变成什么颜色”;第二空根据“其实”及空后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事实并非如此”;第三空根据“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等内容可知,应填写“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21.【答案】①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②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大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3. 高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img]

衡水金考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四 全套答案 数学 英语 理综

英语从单选开始34143 31314 11123

34121 23312 31213 23412

2312 3124 123 2323 25617

our~~us was~~am friend~~friends early后加an bring~~brings

what~~that 去掉between accepts~~gets sometime~~sometimes

will~~do作文就免了吧

但愿你不是去抄答案,而是去对答案....

请各位文士推荐“高考语文”经典的复习试卷!

1300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99 山东省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98 上海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部分学校高三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97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2009.32009年4月4日

1296 安徽省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09年4月4日

1295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课标卷模式)2009年4月4日

1294 山东省连云港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2009年4月4日

1293 广东省2009年高考调研考试语文测试仿真模拟试卷2009年4月4日

1292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卷2009年4月4日

1291 江苏省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四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2009年4月4日

1290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模拟试卷2009年4月4日

1289 上海市2009九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09年4月4日

1288 四川省雅安中学2009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2009年4月4日

1287 陕西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86 甘肃省200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2009年4月4日

1285 江西省2009年六校联考语文试卷2009年4月4日

1284 辽宁省抚顺市2009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83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2009年3月31日

1282 重庆市巴南区2008-2009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2009年3月31日

1281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联考卷(全国卷)2009年3月31日

1280 湖北省八市2009年高三年级3月调考试题2009年3月31日

1279 湖北省2009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2009年3月31日

1278 山东省烟台市2009届高三3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2009年3月31日

1277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31日

1276 辽宁省东北育才、天津耀华、大连育明、哈三中2009年四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联考语文

1275 辽宁省东北三省四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31日

1274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0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73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1272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七次综合考试语文试卷2009年3月29日

1271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09年3月29日

1270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2009年3月29日

1269 江苏省淮阴中学200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适应性测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8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7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2009年3月29日

1266 江苏省2009届南京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期初统测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5 河南省驻马店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4 河南省洛阳市一高2009届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3 河南省浚县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2009年3月29日

1262 河南省2009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29日

1261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7)2009年3月29日

1260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6)2009年3月29日

1259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5)2009年3月29日

1258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4)2009年3月29日

1257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3)2009年3月29日

1256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2)2009年3月26日

1255 湖北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1)2009年3月26日

1254 湖北省黄冈市2009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语文)2009年3月26日

1253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八2009年3月26日

1252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七2009年3月26日

1251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六2009年3月26日

1250 湖北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五2009年3月26日

1249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2009年3月26日

1248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2009年3月26日

1247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2009年3月26日

1246 湖北黄冈内参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2009年3月26日

1245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考试试题2009年3月26日

1244 河北省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2月开学调研考试2009年3月26日

1243 河北省唐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26日

1242 河北省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二)2009年3月26日

1241 河北衡水重点中学高三语文试(非常实用)2009年3月26日

1240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2009年3月20日

1239 广西柳州铁一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20日

1238 广西桂林中学2009届高三二月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20日

1237 吉林省吉林一中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语文2009年3月13日

1236 湖南炎德英才联考200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35 湖南省湘潭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2009年3月13日

1234 湖南省师大附中2009届炎德 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2009年3月13日

1233 湖南省祁阳四中2009年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32 湖南省浏阳一中2009届高三毕业会考试题语文2009年3月13日

1231 湖南省道县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2009年3月13日

1230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9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8 湖南省2009学年高三四校(长沙一中、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雅礼中学)联考语文

1227 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卷2009年3月13日

1226 湖南省2009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2009年3月13日

1225 安徽省江南十校2009届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4 安徽省凤阳荣达学校复读学校第二学期周考语文试卷2009年3月13日

1223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2 福建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1 福建省厦门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20 广东省执信中山纪念深圳外国语09届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语文2009年3月13日

1219 广东省汕头市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模拟测试2009年3月13日

1218 广东省2009年江门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17 广东省2009年广州市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13日

1216 湖北省荆州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2009年3月10日

1215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2月月考考试语文试题2009年3月10日

1214 全国大联考2009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2009年3月10日

1213 辽宁省大连市2008年高三双基测试语文2009年3月10日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模拟试题

四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文基础(本模块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默写古诗5分。)(20分)

【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A.蝙蝠(biǎnfú)  B.怦(pēn溃┤灰徽

C.鸡冠(uān)花  D.规矩(uīju)

【 】2.“绡”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1分)

A.绢  B.漂  C.消  D.骨

【 】3.下列词语中,有别字的是哪一项?(1分)

A维持  B迷惑不解  C渡过童年  D宵夜

【 】4.下列学生抄写的词语中,有错字的是哪一项?(1分)

A. B.

C. D.

【 】5.“簏(lù)”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相近?(1分)

A.草  B. 笔  C. 虎  D.鹿

【 】6.“i(jué)”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的意思有关?(1分)

A.王冠  B.缺点  C.决定  D.玉器

【 】7.“冷面孔”一词中“冷”的意思是什么?(1分)

A.寂静;不热闹

B.不热情;不温和

C.乘人不备的;突然的

D.温度低(跟“热”相对)

【 】8.下列词语填入句子,最恰当的是哪一个?(1分)

A.清朗  B.清澈  C.清廉  D.清纯

月夜,站在家乡的小溪旁,看着那清清的溪水映着  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 】9.哪一个词语填入短语最恰当?(1分)

A.头 B.只 C.条 D.匹

一( )骏马

【 】10.下列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清凌凌的河水倒映着岸上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

A.河水倒映着。

B.清凌凌的河水。

C.河水倒映着垂柳。

D.岸上一行行垂柳。

【 】11.下列对句子蕴含意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1分)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2.5%,而可供人类饮用的又仅占淡水资源的1%左右,请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A.说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

B.说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贫乏。

C.警示人类要爱惜水、节省用水。

D.提示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很少。

【 】12.哪一对关联词填入句子最恰当?(1分)

同学们  喜欢校内体育活动,  喜欢登山远足等野外运动。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

【 】13.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小闹钟周围镶着一圈金光闪闪的边。银色的钟面上罩着一块凸透的钟面玻璃。那圆圆的钟面玻璃映着钟盘,就像十五的月亮。十二颗明星般的计时刻度镶嵌在银色的钟面上,闪闪发光。

A.小闹钟精密的构造。

B.小闹钟精巧的外观。

C.小闹钟精准的报时。

D.小闹钟精美的色彩。

【 】14.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1分)

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①购买车票的队伍长长的,轮到我得好大一会儿。②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呢,心里十分着急。③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④站着站着,我想到《小学生守则》……

A.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

【 】15.下面的诗句中,表达友情的一项是哪一句?(1分)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6.默写吕岩的《牧童》(要注明诗人的朝代)。(5分)

二、阅读(本模块的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50分)

(一)阅读文学类作品《一碗水》,完成17-26题。(26分)

一碗水

贾赛赛

看见她是一天中午外婆在厨房做饭时,暑假回乡度假的我正在院子里闲来逗猫。

她进来了。我打量着她,一双不合脚的山地鞋上满是泥巴,袜子蜷缩着贴在细弱的脚腕上,腿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大大小小全是蚊虫叮咬的伤疤,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不合身的裤腿挽到了大腿根,腰间还别着一根黑麻绳,大概是腰带吧。再看那满头黑白相间的枯发,头发后还绾1着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发髻,发间的卡子已经生了红锈;脸则像秋刀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壑2纵横。

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

她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有点怯懦。人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越是当别人尊重自己时,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自己整洁有型的外衣,想着自己在她面前风雅、矜持的形象,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我对外婆说:“有人来了。”外婆探头看了一眼,笑着呜呀呜呀地指手画脚,她也呜呀呜呀地比画着。我被这阵势弄晕了头脑,不解地问:“这谁呀?”

“是个远方的亲戚,是个哑巴,这是走不动了,讨碗水喝。去,拿个碗,给她弄点水喝吧。”

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用咱们吃饭的碗?”

外婆手里的厨房家伙叮当作响:“那有啥。”

我万分不情愿。但碍于外婆,我还是从厨房拿了个碗,走到井前准备给她提水。

她伸手接过碗,呜呀呜呀和我点头哈腰。当我弯下腰把水从井里提出来时,她没有直接取水喝,而是先把碗洗了洗,然后才咕咚咕咚喝水。

她竟然要洗一洗我们的碗!说起来好像夸张,但我当时真的被震住了。

我有点呆了,不知心里是何滋味。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3之心都已经麻木了;街头看见歌手卖力演唱,曾经支持鼓励的热情都已经消退了。我以为,我有质疑他人的权力;我以为,我有看不起他人的资格,可从此,我知道我错了。就像这位妇女,她也有爱干净的权利,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接收着她呜呀呜呀的道谢,看着她善意真诚的笑容,我感到心虚。

目送她蹒跚远去的背影,外婆说:“你别看她哑巴,可特别勤劳持家,是个好女人。”我仿佛被洞悉4了内心的秘密,窘迫不安。

请原谅,我是那么年轻,以致轻狂。若能与你重逢,我定会双手捧碗,发自内心地道一句:“歇歇脚,进来喝碗水吧。”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22期)

【注释】①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②壑(hè):山沟或大水坑。③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17.“她”做了件什么事,把“我”给震住了?【 】(2分)

A.站到我跟前笑笑

B.走不动讨碗水喝

C.呜呀呜呀的道谢

D.先洗碗再盛水喝

18.“这阵势”指什么?【 】(2分)

A.外婆与她呜呀呜呀指手画脚地“交谈”

B.她与“我”呜呀呜呀指手画脚地“交谈”

C.外婆手里的厨房家伙叮当作响地“命令”

D.她拿起“我”给的碗盛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19.“我”惊愕什么?【 】 (2分)

A.她呜呀呜呀地到我家门前向外婆讨碗水喝

B.外婆让“我”拿家里吃饭的碗盛水给她喝

C.她先洗我家里的碗然后才咕咚咕咚地喝水

D.她微笑地呜呀呜呀地向“我”和外婆道谢

20.“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绪?【 】 (2分)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恐惧惊慌

21.“我”万分不情愿拿饭碗盛水给她喝水,表现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A.对外婆待她的不理解

B.对饭碗的珍惜与爱护

C.对饭碗盛水的做法不满

D.对她打心眼里就看不起

22.“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之心都已经麻木了;……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作者发这一通议论在表达情意上有什么作用?【 】(2分)

A.丰富了文章内容,增长了文章篇幅

B.强调“一碗水”对哑巴妇女的作用

C.对自己深刻反省,点明文章的中心

D.赞美哑巴妇女“勤劳持家”的品质

23.作者写到“秋刀割过的麦地”在表达情意上有什么作用?【 】(2分)

A.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与壑

B.作者看到秋刀割过的麦地

C.“我”不忍看她的脸,更爱看秋刀割过的麦地

D.容易让读者理解她脸的粗糙、沧桑、没有生机

24.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婆对“她”很熟悉?至少举两个事例说明。(4分)

事例一:

事例二:

25.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我”打量她的衣着外貌,其实她也在打量“我”。请你展开想像,写一写她眼中“我”的衣着外貌。要用到文本中有关“我”的信息。(4分)

26.有读者认为,“她”不可能做出“先洗碗后盛水喝”的举动。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4分)

观点:

理由:

(二)阅读说明文《味道是怎么来的?》,完成27-35题。(24分)

味道是怎么来的?

九一

最近,美国珀杜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基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

“味道”如何被感知

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

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劳。我们每个人大概有384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应能力也很弱。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

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

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别为什么大

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表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2015年8月21日)

27.第六种味道指什么?【 】(2分)

A.甜 B.鲜 C.肥 D.咸

28.一个味蕾有多少个左右的味觉受体细胞组成?【 】 (2分)

A.6 B.100 C.384 D.8000

29.先天通过什么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 】 (2分)

A.舌头的形状 B.鼻子的大小 C.身体的高矮 D.味蕾的结构

30.吃菜的时候,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很少。原因是什么?【 】(2分)

A.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31.下列是人们吃东西时感受食物味道过程的示意图。“味觉细胞感受到”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 (2分)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产生神经信号→③传到大脑→④大脑辨别到

A.在 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32.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什么?【 】 (2分)

A.性格 B.环境 C.身高 D.肤色

33.小明、爸爸、爷爷和奶奶常常抱怨妈妈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恼。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给妈妈提至少两条做菜的建议。(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34.作者为什么说“有科学家推测”,不说“有科学家认定”? (4分)

答:

35. 《味道是怎么来的?》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4分)

观点:

理由:

三、写作 (30分)

(一)写一封简短的书信(5分)

36. 赵光明同学在“希望小学”五年级(1)班就读。最近,他遇到一件很烦恼的事,着迷于学校“植物角”的花花草草,连上课都没心思。

请你写一封信给赵光明同学,想办法帮他解除解除烦恼。(你的个人信息:未来小学五年级某班 张小丰。写信日期:9月某日)

(二)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习作,自己拟一个题目(25分)

37.以“牙齿和舌头闹别扭”为内容,展开想像,编一个小故事。

 

衡水名师卷答案哪里找

在衡水名师公众号或者官网进行查找,一般所购买的试题资料都带有答案。

很多所谓衡水名师卷都不是衡水出的,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像学校(二中)资料是禁止外泄的,卷子也是。衡水中学(又名衡水一中)。好像有出题机构,会出卷子。

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

考试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同学们应该珍惜每一次考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2.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

B.只要各级干部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身作则,群众就会上行下效,爱岗敬业,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C.许多克隆动物在出生24小时内就因某种脏器异常而夭折,而正当壮年的多种羊又突然死亡,这表明人们对克隆动物健康问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D.营养专家指出,为婴儿添加水果辅食时,家长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最好给孩子喂食香蕉、苹果等司空见惯的水果,以防出现过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就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以面试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做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B.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保意识,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C.这种通过对人物的某种特征着意点染来表现人物,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D.肆意编造一些“趣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出版社赚了钱,可是那些书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的开发中抢点先机。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和价值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4储藏在北极地区,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来不可思议的7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终年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超级富豪。

联合国少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它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1月份召集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x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400万人口,其中包括15万因纽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家园将遭受入侵,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冻那样逼近眼前,而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力。

5.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5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海洋。

B.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列强已开始瓜分。

C.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2001年俄罗斯派出的一支科考队。

D.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临被征服的危险。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前几十年,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科考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北极点。

B.美国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全部动机是为了加速北极融冰以获取利益。

C.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使世界上许多地方遭受灭顶之灾,人类应该密切关注北极的变化,尽快制订出应以措施。

D.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会导致北极熊的彻底消亡。对北极资源争夺,必将引起政治、外交、军事的冲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内也。君劣於上,吏祸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於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有删节)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④掾吏: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临芝 临:对着

B.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缺少

C.若不胜掠,或至诬服 掠:拷打

D.太祖从其议 从:听从,同意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③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君劣於上,吏祸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⑥专以农桑为务,於国计为便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看,司马芝为官一生经历复杂,但并不坎坷。从荆州到河南,从地方到朝廷,从为民到为官,他都能保持正直的本色。

B.本文选取的材料虽然集中在司马芝为官的主要事迹上,然而开头写他避乱荆州,遇贼救母一事却很典型,不可或缺。

C.这篇文章选取司马芝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处理政务的言行,塑造了一个忠孝正直,不徇私情,有远见卓识的官吏形象。

D.以事写人,以小见大,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司马芝生活小事,凸现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关于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和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年级上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