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2021衡水名师卷语文四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以及2021衡水名师卷语文四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模拟试题

四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文基础(本模块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默写古诗5分。)(20分)

【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A.蝙蝠(biǎnfú)  B.怦(pēn溃┤灰徽

C.鸡冠(uān)花  D.规矩(uīju)

【 】2.“绡”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1分)

A.绢  B.漂  C.消  D.骨

【 】3.下列词语中,有别字的是哪一项?(1分)

A维持  B迷惑不解  C渡过童年  D宵夜

【 】4.下列学生抄写的词语中,有错字的是哪一项?(1分)

A. B.

C. D.

【 】5.“簏(lù)”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相近?(1分)

A.草  B. 笔  C. 虎  D.鹿

【 】6.“i(jué)”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的意思有关?(1分)

A.王冠  B.缺点  C.决定  D.玉器

【 】7.“冷面孔”一词中“冷”的意思是什么?(1分)

A.寂静;不热闹

B.不热情;不温和

C.乘人不备的;突然的

D.温度低(跟“热”相对)

【 】8.下列词语填入句子,最恰当的是哪一个?(1分)

A.清朗  B.清澈  C.清廉  D.清纯

月夜,站在家乡的小溪旁,看着那清清的溪水映着  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 】9.哪一个词语填入短语最恰当?(1分)

A.头 B.只 C.条 D.匹

一( )骏马

【 】10.下列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1分)

清凌凌的河水倒映着岸上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

A.河水倒映着。

B.清凌凌的河水。

C.河水倒映着垂柳。

D.岸上一行行垂柳。

【 】11.下列对句子蕴含意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1分)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2.5%,而可供人类饮用的又仅占淡水资源的1%左右,请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A.说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

B.说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贫乏。

C.警示人类要爱惜水、节省用水。

D.提示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很少。

【 】12.哪一对关联词填入句子最恰当?(1分)

同学们  喜欢校内体育活动,  喜欢登山远足等野外运动。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

【 】13.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小闹钟周围镶着一圈金光闪闪的边。银色的钟面上罩着一块凸透的钟面玻璃。那圆圆的钟面玻璃映着钟盘,就像十五的月亮。十二颗明星般的计时刻度镶嵌在银色的钟面上,闪闪发光。

A.小闹钟精密的构造。

B.小闹钟精巧的外观。

C.小闹钟精准的报时。

D.小闹钟精美的色彩。

【 】14.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1分)

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①购买车票的队伍长长的,轮到我得好大一会儿。②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呢,心里十分着急。③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④站着站着,我想到《小学生守则》……

A.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

【 】15.下面的诗句中,表达友情的一项是哪一句?(1分)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6.默写吕岩的《牧童》(要注明诗人的朝代)。(5分)

二、阅读(本模块的选择题都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50分)

(一)阅读文学类作品《一碗水》,完成17-26题。(26分)

一碗水

贾赛赛

看见她是一天中午外婆在厨房做饭时,暑假回乡度假的我正在院子里闲来逗猫。

她进来了。我打量着她,一双不合脚的山地鞋上满是泥巴,袜子蜷缩着贴在细弱的脚腕上,腿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大大小小全是蚊虫叮咬的伤疤,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不合身的裤腿挽到了大腿根,腰间还别着一根黑麻绳,大概是腰带吧。再看那满头黑白相间的枯发,头发后还绾1着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发髻,发间的卡子已经生了红锈;脸则像秋刀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壑2纵横。

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

她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有点怯懦。人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越是当别人尊重自己时,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自己整洁有型的外衣,想着自己在她面前风雅、矜持的形象,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我对外婆说:“有人来了。”外婆探头看了一眼,笑着呜呀呜呀地指手画脚,她也呜呀呜呀地比画着。我被这阵势弄晕了头脑,不解地问:“这谁呀?”

“是个远方的亲戚,是个哑巴,这是走不动了,讨碗水喝。去,拿个碗,给她弄点水喝吧。”

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用咱们吃饭的碗?”

外婆手里的厨房家伙叮当作响:“那有啥。”

我万分不情愿。但碍于外婆,我还是从厨房拿了个碗,走到井前准备给她提水。

她伸手接过碗,呜呀呜呀和我点头哈腰。当我弯下腰把水从井里提出来时,她没有直接取水喝,而是先把碗洗了洗,然后才咕咚咕咚喝水。

她竟然要洗一洗我们的碗!说起来好像夸张,但我当时真的被震住了。

我有点呆了,不知心里是何滋味。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3之心都已经麻木了;街头看见歌手卖力演唱,曾经支持鼓励的热情都已经消退了。我以为,我有质疑他人的权力;我以为,我有看不起他人的资格,可从此,我知道我错了。就像这位妇女,她也有爱干净的权利,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接收着她呜呀呜呀的道谢,看着她善意真诚的笑容,我感到心虚。

目送她蹒跚远去的背影,外婆说:“你别看她哑巴,可特别勤劳持家,是个好女人。”我仿佛被洞悉4了内心的秘密,窘迫不安。

请原谅,我是那么年轻,以致轻狂。若能与你重逢,我定会双手捧碗,发自内心地道一句:“歇歇脚,进来喝碗水吧。”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22期)

【注释】①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②壑(hè):山沟或大水坑。③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17.“她”做了件什么事,把“我”给震住了?【 】(2分)

A.站到我跟前笑笑

B.走不动讨碗水喝

C.呜呀呜呀的道谢

D.先洗碗再盛水喝

18.“这阵势”指什么?【 】(2分)

A.外婆与她呜呀呜呀指手画脚地“交谈”

B.她与“我”呜呀呜呀指手画脚地“交谈”

C.外婆手里的厨房家伙叮当作响地“命令”

D.她拿起“我”给的碗盛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19.“我”惊愕什么?【 】 (2分)

A.她呜呀呜呀地到我家门前向外婆讨碗水喝

B.外婆让“我”拿家里吃饭的碗盛水给她喝

C.她先洗我家里的碗然后才咕咚咕咚地喝水

D.她微笑地呜呀呜呀地向“我”和外婆道谢

20.“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绪?【 】 (2分)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恐惧惊慌

21.“我”万分不情愿拿饭碗盛水给她喝水,表现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A.对外婆待她的不理解

B.对饭碗的珍惜与爱护

C.对饭碗盛水的做法不满

D.对她打心眼里就看不起

22.“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之心都已经麻木了;……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作者发这一通议论在表达情意上有什么作用?【 】(2分)

A.丰富了文章内容,增长了文章篇幅

B.强调“一碗水”对哑巴妇女的作用

C.对自己深刻反省,点明文章的中心

D.赞美哑巴妇女“勤劳持家”的品质

23.作者写到“秋刀割过的麦地”在表达情意上有什么作用?【 】(2分)

A.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与壑

B.作者看到秋刀割过的麦地

C.“我”不忍看她的脸,更爱看秋刀割过的麦地

D.容易让读者理解她脸的粗糙、沧桑、没有生机

24.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婆对“她”很熟悉?至少举两个事例说明。(4分)

事例一:

事例二:

25.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我”打量她的衣着外貌,其实她也在打量“我”。请你展开想像,写一写她眼中“我”的衣着外貌。要用到文本中有关“我”的信息。(4分)

26.有读者认为,“她”不可能做出“先洗碗后盛水喝”的举动。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4分)

观点:

理由:

(二)阅读说明文《味道是怎么来的?》,完成27-35题。(24分)

味道是怎么来的?

九一

最近,美国珀杜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基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

“味道”如何被感知

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

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劳。我们每个人大概有384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应能力也很弱。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应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

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

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别为什么大

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表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2015年8月21日)

27.第六种味道指什么?【 】(2分)

A.甜 B.鲜 C.肥 D.咸

28.一个味蕾有多少个左右的味觉受体细胞组成?【 】 (2分)

A.6 B.100 C.384 D.8000

29.先天通过什么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 】 (2分)

A.舌头的形状 B.鼻子的大小 C.身体的高矮 D.味蕾的结构

30.吃菜的时候,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很少。原因是什么?【 】(2分)

A.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31.下列是人们吃东西时感受食物味道过程的示意图。“味觉细胞感受到”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 (2分)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产生神经信号→③传到大脑→④大脑辨别到

A.在 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32.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什么?【 】 (2分)

A.性格 B.环境 C.身高 D.肤色

33.小明、爸爸、爷爷和奶奶常常抱怨妈妈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恼。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给妈妈提至少两条做菜的建议。(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34.作者为什么说“有科学家推测”,不说“有科学家认定”? (4分)

答:

35. 《味道是怎么来的?》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4分)

观点:

理由:

三、写作 (30分)

(一)写一封简短的书信(5分)

36. 赵光明同学在“希望小学”五年级(1)班就读。最近,他遇到一件很烦恼的事,着迷于学校“植物角”的花花草草,连上课都没心思。

请你写一封信给赵光明同学,想办法帮他解除解除烦恼。(你的个人信息:未来小学五年级某班 张小丰。写信日期:9月某日)

(二)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习作,自己拟一个题目(25分)

37.以“牙齿和舌头闹别扭”为内容,展开想像,编一个小故事。

 

[img]

衡水名师卷答案哪里找

在衡水名师公众号或者官网进行查找,一般所购买的试题资料都带有答案。

很多所谓衡水名师卷都不是衡水出的,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像学校(二中)资料是禁止外泄的,卷子也是。衡水中学(又名衡水一中)。好像有出题机构,会出卷子。

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

考试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同学们应该珍惜每一次考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2.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

B.只要各级干部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身作则,群众就会上行下效,爱岗敬业,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C.许多克隆动物在出生24小时内就因某种脏器异常而夭折,而正当壮年的多种羊又突然死亡,这表明人们对克隆动物健康问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D.营养专家指出,为婴儿添加水果辅食时,家长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最好给孩子喂食香蕉、苹果等司空见惯的水果,以防出现过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就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以面试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做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B.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保意识,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C.这种通过对人物的某种特征着意点染来表现人物,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D.肆意编造一些“趣闻”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出版社赚了钱,可是那些书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的开发中抢点先机。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和价值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4储藏在北极地区,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来不可思议的7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终年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超级富豪。

联合国少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它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1月份召集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x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400万人口,其中包括15万因纽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家园将遭受入侵,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冻那样逼近眼前,而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力。

5.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5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海洋。

B.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列强已开始瓜分。

C.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2001年俄罗斯派出的一支科考队。

D.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临被征服的危险。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前几十年,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科考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北极点。

B.美国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全部动机是为了加速北极融冰以获取利益。

C.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使世界上许多地方遭受灭顶之灾,人类应该密切关注北极的变化,尽快制订出应以措施。

D.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会导致北极熊的彻底消亡。对北极资源争夺,必将引起政治、外交、军事的冲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内也。君劣於上,吏祸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於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有删节)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④掾吏: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临芝 临:对着

B.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缺少

C.若不胜掠,或至诬服 掠:拷打

D.太祖从其议 从:听从,同意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③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君劣於上,吏祸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⑥专以农桑为务,於国计为便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看,司马芝为官一生经历复杂,但并不坎坷。从荆州到河南,从地方到朝廷,从为民到为官,他都能保持正直的本色。

B.本文选取的材料虽然集中在司马芝为官的主要事迹上,然而开头写他避乱荆州,遇贼救母一事却很典型,不可或缺。

C.这篇文章选取司马芝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处理政务的言行,塑造了一个忠孝正直,不徇私情,有远见卓识的官吏形象。

D.以事写人,以小见大,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司马芝生活小事,凸现他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衡水金考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四 全套答案 数学 英语 理综

英语从单选开始34143 31314 11123

34121 23312 31213 23412

2312 3124 123 2323 25617

our~~us was~~am friend~~friends early后加an bring~~brings

what~~that 去掉between accepts~~gets sometime~~sometimes

will~~do作文就免了吧

但愿你不是去抄答案,而是去对答案....

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1衡水名师卷语文四答案、衡水名师语文模拟试题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