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名师整理的数学资料(2021年衡水名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名师整理的数学资料,以及2021年衡水名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整理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材说明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线,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在例3中安排的是有关中国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时小组比赛的场次问题,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三个小朋友抢占两把椅子的游戏。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不要提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中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要跟学生解释。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广角教学实录2

1.例1。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让学生动手自己来完成。

教学例1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给出了不同的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装和几件下装?然后提出问题:用这些衣服你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来?在这里教师要说明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组成的。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接着让学生想怎样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引出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接着让每一个小组来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怎样连线可以既明了又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你一共搭配出几种穿法?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连线方法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我们先确定一件上装,对这件上装与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连线,然后再进行另一件上装与下装的连线,这样就得到第一种连线方法(图一),说明只要有顺序的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在此基础上将两个连线图合并起来就可得出另一种连线方法(图二)。这里只要学生能掌握一种连线方法就行了!小结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做完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结果,怎样记录可以保证不重不漏,给出记录的方法。

(图一)

(图二)

2.例2。

例2教学简单的排列,用3个数字卡片摆三位数,数字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三位数。例2给出两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不同三位数的情景图,引起学生思考:怎样记录更清楚呢?怎样记录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例2下面的“做一做”也属于排列,照相时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就是不同的排法。

教学例2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看看用三个数字卡片一共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摆的时候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摆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下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学生可能会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来摆,并记录下来;也有的会按照数位顺序来摆: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然后是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只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两个学生在做记录的情景图,并通过小精灵的比较引导出一个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的记录方法: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然后是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小结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这里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三个同学来扮演角色,另一个同学记录。然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怎样有顺序的排?

这个例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例3。

例3通过探索4个队一共要踢多少场球,学习简单的组合。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是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例3是以中国队参加的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为背景,中国队所在的C组共有四个国家足球队,小组赛时每两个队踢一场比赛,看看一共要踢多少场。这里每场比赛只与哪两个队有关,与两个队的顺序无关。每两个队连一条线,就代表要踢一场比赛。这里也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把四个队摆成正方形,两两相连;另一种是一字摆开,每个队都与其他三个队相连。例3下面的“做一做”也属于组合,因为两个小朋友抢到座位的可能与顺序无关。

教学例3前,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题中的四个小图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问题的背景,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先连一连,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看怎样连才能保证不重不漏。教师下去巡视时,可以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将四个小图标摆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连线,如果一字摆开又可以怎样连线?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两个队之间要连几条线?为什么?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你是怎样连线的?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保证不重不漏的?一共要踢几场比赛?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两个小图标连一条线就代表着两个队要踢一场,每个队都要和其他的三个队踢一场,也就是每个小图标都要和其他的三个相连,分别给出正方形排列时的连线方法(图三)以及一字排列时的连线图(图四)。两种方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求都掌握。例3下面的“做一做”可以安排小组活动,然后小组汇报。

(图三)

(图四)

4.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2、3题是配合例1的习题。其中第1题要强调早餐的搭配是由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组成,可以让学生用连线来完成。第2题让学生先观察: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有几条路线(注意还可以从湖中划船过去),从百鸟园到猴山有几条路线。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做游戏,并记录结果。2、3题可以不要求连线。

第4、5、6题与例2是一样的,属于排列。其中4、5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一下,实践过程中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不漏。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7、8、9题与例3是一样的,属于组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数学广角教学实录3

实践活动 掷一掷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 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 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 掷一掷 (五)

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活动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smc4

名师整理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生学习数学应该熟练掌握基本公式,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名师整理初中数学 公式 大全,仅供大家参考。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勾股定理内容

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也算在内)两直角边(即“勾”“股”短的为勾,长的为股)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即“弦”)边长的平方。

也就是说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那么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a²+b²=c²。

勾股定理现发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商高说:“若勾三,股四,则弦五。”它被记录在了《九章算术》中。

圆柱体知识点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

3.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

S侧面积=Ch=2πrh

底面周长C=2πr=πd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2πr2+Ch=2πr(r+h)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即V=S底面积×h=(π×r×r)h

5.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6.圆柱体可以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

6.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半圆柱。这时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两个直径X高的长方形。

7.圆柱的轴截面是直径x高的长方形,横截面是与底面相同的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名师整理初中 数学 公式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高考调研衡水重点中学同步精讲精练数学新课标必修一答案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衡水名师卷答案哪里找

在衡水名师公众号或者官网进行查找,一般所购买的试题资料都带有答案。

很多所谓衡水名师卷都不是衡水出的,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像学校(二中)资料是禁止外泄的,卷子也是。衡水中学(又名衡水一中)。好像有出题机构,会出卷子。

[img]

张锡锋衡水中学演讲稿

全稿如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838班的张锡峰,相信很多同学应该认识我,在大家眼里,我扮演更多的通常是个谐星的角色,可是大家似乎忘记了,在我这看似狂野,实则狂野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憧憬阳光的心。

我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学习我的看法,我演讲的主题是“青春与梦想”。话说这世间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我们扬帆,我们起航。

首先,青春。

青春是什么颜色的?是五月的花海,灿烂无比;是海边的浪花,永不停息;是仲夏的骄阳,激情四射;青春在衡中,是绚烂多彩的。

原来我常常想,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可是到了衡中才发现,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这是衡中学子独有的青春魅力。

同样,正值青春,我们有犯错的权利。

记得第一次交改错本,我问老师“要改多少?”老师说“根据个人情况,在精不在多。”哦?是吗?这可是您说的,说时迟,那时快,我顿时绽放了耀眼的笑容。我心不在焉,草草了事,可是改错发下来的样子,竟然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样子,上面有详细的批注,评语是这样的——这个改错改得不错啊,有些题改着改着就错了。我们老师青春活泼的力量,就这样让学习生活妙趣横生。

其次,是这里青春的学习气氛。当你满眼都是追求卓越的字眼时,便也没理由落后了,连我这个被同学们誉为古娜拉黑暗之神的人,也早已在前往卓越的路上。

我喜欢,在某个课间,琢磨那些优雅的、美丽的数学题,“小东西,真别致‘’;

我喜欢,某天清晨头昏脑胀时,回想刚刚学过的系统命名法,哇,这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

我喜欢,在某天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背过的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好困啊。

第二,梦想。

有一条路,人烟稀少,寸步难行,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坚持,因为它的尽头种着梦想。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清北这样的顶尖名校,我们选择他们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名校,还因为它们坐落的城市,它们美丽的传说。

对于痴迷于地理学科的我来说,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城市就是我的梦想。

这里,广东,对外开放的前沿,我把它做成卡贴随身携带;

这里,上海,全中国最大的城市,我把它拍成照片贴在课桌上;

这里,西安,大唐不夜城,我做梦都会想起他。

看完这些不知道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想,此刻你的心里是否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大家伸出右手,看,它像什么?像右手?同学们果然见多识广啊!

请大家五指并拢,放于腰间,慢慢高举,举过头顶,张开,成功了吗?那恭喜你,你给自己放了一个烟花。

可是。烟花虽美,转瞬即逝,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烟花,把它攥成拳,大家看它又像什么?好,我们不要再来了。

请大家把你的右拳置于你的耳边,如果你能听到脉搏的跳动,那么我告诉你,这就是生命!我们的梦想很美,很远大,但是只有把掌攥成拳,用尽全力,挥向生活,这样才是青春路上该有的姿态。

同学们,你有没有感到一种震撼,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因为这是一种念想,一种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对城市、对未来的渴望。

少年们早已不想拘泥于这里,只能在所谓抖音、电影里去观望别人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就只能做那个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在新鲜的舞台之上,光鲜亮丽的别人的那个卑微的人,

这样不行,一点都不好玩,我们会走出去,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本是一场与种种困难无休无尽的斗争,一场敌众我寡的斗争。

我曾把自己向往的大学、热爱的城市拍成照片贴在课桌上,每当我精疲力竭时,都要看看他,然后质问我自己“就这样啦?你就这点东西?你真的真的到了最后歇斯底里不能坚持的地步了吗?”

你的理想是诗,理想是梦,理想是远方的田野,理想是穿越世界的旅行。但现在你能做的所有,只是把手握紧,厚积薄发,你只有付出,付出你的时间,赌上你的尊严,拿出你的全部,你的everything。

当别人打游戏时,你在学习;当别人睡懒觉时,你在学习;你含着泪在深夜里舞蹈,在回忆里奔跑,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尽管生活它会剥夺你的所爱,践踏你的尊严,把你踩在脚下,遍体鳞伤,但你,怎能倒下!你的身后,是挚爱的人。

我也有梦想啊,我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站在金色的舞台上,聚光灯打向我,摄像机对准我,所有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能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此刻世界只有我一人,我要让平日里轻蔑我的对手知道,我要让他们亲口说出那三个字——“你赢了”。

如果说,青春是足迹,那梦想一定叫远方,请同学们相信,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扩展资料:

河北衡水中学(Hengshui High School of Hebei),简称衡水中学或衡中,始建于1951年,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衡水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三所重点高中之一。

校徽

河北衡水中学的校徽主色是绿色,象征着中学生蓬勃的青春活力;中间的大“H”代表着河北衡水中学的字母“H”,同时也想一本敞开的书籍,而书籍上面的圆则代表学生在认真读书,最后如同书中出来的太阳拥有无限光芒。

校训

河北衡水中学的校训“追求卓越”,这一简洁的表述,把学校的校风(博学、笃行、合作、进取)、教风(爱生、严谨、善诱、创新)、学风(厚积、有恒、深思、求异)统领为一体 ,突出了学校的高远目标和进取精神。

校歌

《衡中,我们起飞的地方》

作词:孟庆超、张锁占、房泽田、耿炜

作曲:尹铁良

人才的摇篮令人神往

学子的梦想在这里升腾

浓郁的绿地,孕育着希望

杏坛春暖,升起满天繁星

衡中!衡中!衡中!

一个响亮的名字

衡中!衡中!衡中!

追求卓越的先锋!

你是我们起飞的地方,志存高远为民族振兴。

求知的阶梯在此攀登

学海的苦舟扬起帆蓬

未来的世界,向我们召唤

超越自我,任(激情)搏击长空

衡中!衡中!衡中!

一个响亮的名字

衡中!衡中!衡中!

追求卓越的先锋!

你是我们起飞的地方,你的前程绚烂恢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北衡水中学

关于衡水名师整理的数学资料和2021年衡水名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