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七年级数学周测小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七年级数学周测小卷上册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答案参考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思想,使之变得完善,那就把它抛弃,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不知如何使用,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C)
A.沙漠B.骆驼C.时间D.体温
2.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C)
A.aB.SC.pD.p,a
3.一辆汽车以平均速度6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s(km)与所用的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D)
A.s=60tB.s=60tC.s=t60D.s=60t
4.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下面能表示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的关系式是(C)
x(元)152025…
y(件)252015…
A.y=x+40B.y=-x+15C.y=-x+40D.y=x+15
5.根据生物学研究结果,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呈现如图规律,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男生在13岁时身高增长速度最快
B.女生在10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放慢
C.11岁时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D.女生身高增长的速度总比男生慢
6.弹簧挂重物后会伸长,测得弹簧长度y(cm)最长为20cm,与所挂物体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x01234…
y88.599.5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为6kg,弹簧长度为11cm
C.物体每增加1kg,弹簧长度就增加0.5cmD.挂30kg物体时一定比原长增加15cm
7.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8cm,当它的底边BC从16cm变化到5cm时,三角形ABC的面积(B)
A.从20cm2变化到64cm2B.从64cm2变化到20cm2
C.从128cm2变化到40cm2D.从40cm2变化到128cm2
8.小强将一个球竖直向上抛起,球升到点,垂直下落,直到地面.在此过程中,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一幅来近似地刻画(C)
9.对于关系式y=3x+5,下列说法: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②x的数值可以任意选择;③y是变量,它的值与x无关;④这个关系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象表示;⑤y与x的关系还可以用表格和图象表示,其中正确的是(D)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⑤
10.星期天,小王去朋友家借书,如图是他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x(分)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小王去时的速度大于回家的速度B.小王在朋友家停留了10分钟
C.小王去时所花的时间少于回家所花的时间D.小王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
11.如图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B)
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踢出的 足球 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底边BC=x,顶点A沿BC边上高AD向D点移动,当移动到E点,且DE=13AD时,三角形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B)
A.12B.13C.14D.16
13.“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 故事 :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D)
14.如图是我国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时,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则y与x的变量关系式的图象是(C)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三角形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图象的是(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在一定高度,一个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s(m)与下落时间t(s)之间变化关系式是s=12gt2(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时间t是自变量,距离s是因变量.
17.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55升,如果每小时耗油7升,则油箱内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式为y=-7t+55.
18.某烤鸡店在确定烤鸡的烤制时间时,主要依据的是下面表格的数据:
鸡的质量(kg)0.511.522.533.54
烤制时间(min)406080100120140160180
若鸡的质量为4.5kg,则估计烤制时间200分钟.
19.如图所示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书店看一会儿书,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则小明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6km/h.
20.如图所示是关于变量x,y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6,则最后输出因变量y的值为4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0分)
21.(8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年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米1.5301.5351.5401.5411.5431.550
(1)这个表格反映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这个表格反映出因变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解:(1)时间与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因变量.
(2)小学五年级女同学的平均身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
22.(8分)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
(1)这一天的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
(2)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温度经过多长时间?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解:(1)37℃;15时;23℃.
(2)14℃;12小时.
(3)从3时到15时温度在上升.从0时到3时温度在下降,15时以后温度在下降.
23.(10分)分析下面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图,想象一个适合它的实际情境.
解:答案不,如:(1)可以把x和y分别代表时间和蓄水量,那么这个图可以描述为:一个水池先放水,一段时间后停止,随后又接着放水直到放完.
(2)可以把x和y分别代表时间和高度,那么这个图就可以描述为:一架飞机从一定的飞行高度慢慢下降一个高度,然后在这一高度飞行了一段时间后,快到机场时,开始降落,最后降落在机场.
24.(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米∕秒)与气温x(℃)有关:当气温是0℃时,音速是331米∕秒;当气温是5℃时,音速是334米∕秒;当气温是10℃时,音速是337米∕秒;当气温是15℃时,音速是340米∕秒;当气温是20℃时,音速是343米∕秒;当气温是25℃时,音速是346米∕秒;当气温是30℃时,音速是349米∕秒.
(1)请你用表格表示气温与音速之间的关系;
(2)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3)当气温是35℃时,估计音速y可能是多少?
解:(1)
x(℃)051015202530…
y(米/秒)331334337340343346349…
(2)表格反映了音速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气温是自变量,音速是因变量.
(3)352米/秒.
25.(12分)文具店出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为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为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个书包赠送一个文具盒;②按总价的九折(总价的90%)付款.某班学生需购买8个书包、若干个文具盒(不少于8个),如果设文具盒个数为x(个),付款数为y(元).
(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文具盒多少个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
解:(1)依题意,得y1=5x+200,y2=4.5x+216.
(2)令y1=y2,即5x+200=4.5x+216.解得x=32.
当购买32个文具盒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
26.(14分)如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线由A地到B地两人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请你根据这个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谁出发较早?早多长时间?谁到达B地较早?早多长时间?
(2)请你求出表示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式.
解:(1)甲早出发2小时,乙早到B地2小时.
(2)y=18x.
27.(16分)如图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按照下图的 方法 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解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填写下表:
n1234…
S13610…
(2)研究上表可以发现S随n的变化而变化,且S随n的增大而增大有一定的规律,请你用式子来表示S与n的关系,并计算当n=10时,S的值为多少?
解:(1)如表所示.
(2)S=n(n+1)2.当n=10时,S=10×(10+1)2=55.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答案参考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
★ 2020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答案3篇
★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题
★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答案参考
[img]初中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第一,二章数学小卷
第一试部分(必答题,满分 100 分)
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3的相反数是( )
A、-3 B、+3 C 、0 . 3 D、
2、在下列数- ,+1,6 . 7,-14,0, , -5 中,属于整数的有( )
A、2个 B 、3个C、4个 D、5个
3、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 )=- B、(- )+(+ )=-
C、(- )+(- )=- C、(+ )+(- )=0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5)=-7 B、(-2)+(-3)=-1
C、(-2)×(-3)=6D、(-12)÷(-2)=-6
5、下列各式计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
A、(-3)×(-5)×(-7)B、(-5) 101
C 、-3 2 D、(-5) 3 ×(-2)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C、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7、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本身,则这个数是( )
A、0B、1或- 1 C 、0或1D、0或1或-1
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
A、都是正数 B 、一正一负 C 、都是负数 D 、不能确定
9、“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了 14 圈,共飞行约 590200Km ,则这个
飞行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 59.02 × 104Km B 、 0.5902 × 106Km C 、 5.902 × 104Km D 、 5.902 × 105Km
10 、小明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当输入任一有理数,显示屏的结果总等于所输入有理数的平方
与 1 之和,若输入- 1, 并将所显示的结果再次输入,这时显示的结果应当是 ( )
A 、2B、3 C、4 D、5
二、耐心填一填(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1 、- 的倒数是 。
12 、把 3.0445 精确到十分位所得到的近似值为 ;
且这个近似值的有效数字分别是 。
13 、把( + 4)-(-6)-(+8)+(-9)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 。
14 、在同一数轴上,A点表示 3 ,B点表示-2,则A、B两点间相距 个单位。
15 、绝对值小于 100 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
16 、比较大小:3 2 23 ( -5) 2 5 2 - (- ) 3
17 、学校气象小组观测一周的温度并记录如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周平均气温 气温℃ - 3 - 1 0 1 - 2 5 1 记录表中星期日的气温记录不小心被墨水涂掉,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星期日的
气温为 ℃。
18 、你吃过拉面吗?如图把一个面团拉开,然后对折,再拉开再对折,……,如此往复下去折 6 次,会拉出 根面条。
第一次对折 第二次对折 第三次对折
三、努力解一解:
19 、计算:(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4 .3 - ( - 6.3 )+(-3) (2)(- 100 )÷5×(-4)
(3)2×[5+(-2) 3 ] (4)(- 24 )×( - )
(5)(-3) 2 ×(— ) 2 —(—2) 3 ÷(— ) 2
(6)、— 99 ×36(用简便方法计算)
20 、根据“二十四点”游戏规则,3,4,—6,10 每个数用且只能用一次,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加、减、乖、除、乖方)写出三个不同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 24 (至少写出 2 个,多写加分)。(6分)
21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浙西南地区,当高度每增加 100 米,气温就降低大约 0. 6℃。小明和小林为考证“校本”教材中有关浙南第一高峰 白云尖(位于泰顺县乌岩岭国家保护区)的海拔高度。国庆期间他俩进行实地测量,小明在山下一海拔高度为 11 米的小山坡上测得气温为 24 ℃,小林在“白云尖”最高位置测得气温为 14.4 ℃,那么你知道“白云尖”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吗?
请列式计算。(8分)
第二试部分(附加题,满分 50 分)
1、已知 m — 3 +( n +2) 2 =0,则 nm 的值为 。
2、若a= b =— c =— ,则 a , b , c 的大小关系是
( 用<号连接)。
3、已知整数 a 、 b 、 c 、 d 满足 abcd = 25, 且 a > b > c > d ,则 a + b + c + d 等于 。
4、现有黑色三角形“▲”和“△”共 200 个,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
则黑色三角形有 个,白色三角形有个。
5、计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C,3、B,4、 C,5 、D,6、C,7、C,8、B,9、D,10、D。
二、填空题:11、-3,12、3 . 0;3,0,4,4,5;13、4+6-8-9;14、5;15、0;
16、 ;=; ;17、7;18、64
19、计算:1)-1;2)80,3)-6,4)2;5)33;6) ;
20、[10+(-6)+4]×3;10-3×(-6)-4
21、(24-14.4)÷0 .6 ×100+11=1611(米)
附加题:
1)-8;2) cba 3)12;4)101,99;5)
BFB数学七年级(上)周周清测试卷(七) 答案我真不会。。。
一、
进入隧道过程:火车头进隧道头+火车尾进隧道头+火车完全进入隧道+火车头出隧道尾+火车尾出隧道尾
所以火车本身进入隧道花了:(30-20)/2=5s
火车走完隧道花了 20+5=25s
隧道长500m,所以火车长:5/25*500=100m
二、
1)OB=OC-BC=AC/2-BC=(AB+BC)/2-BC=1.5cm
2) ∠BOD=∠BOC+∠COD=∠BOC+∠AOC/2=∠BOC+(∠AOB-∠BOC)/2=55
3) EF=EB+BF=AB/2+BC/2=(AB+BC)/2=AC/2=14
改编:图同2, ∠AOB=78, OE是∠AOC平分线,OF是∠BOC平分线,求∠EOF
解:∠EOF=∠EOC+∠COF=∠BOC/2+∠COA/2=(∠BOC+∠COA)/2=∠AOB/2=39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各数: 、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 是无理数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 无理数.
分析: 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判断即可.
解答: 解:无理数有 ,0.101001…(中间0依次递增),﹣π,共3个,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无理数的应用,注意: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开方开不尽的根式,③一些有规律的数.
2.(3分)(2001?北京)已知: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等于()
A. 110° B. 70° C. 55° D. 3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进行做题.
解答: 解:∵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
∴∠ACD=180°﹣∠A=70°.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CD= ∠ACD=35°.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3.(3分)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 了解我市的空气污染情况
B. 了解电视节目《焦点访谈》的收视率
C. 了解七(6)班每个同学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D. 考查某工厂生产的一批手表的防水性能
考点: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解答: 解:A、不能全面调查,只能抽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
C、人数不多,容易调查,适合全面调查;
D、数量较大,适合抽查.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3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A. B. C. D.
考点: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2,由②得,x≥0,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3分)二元一次方程2x+y=8的正整数解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1,2,3,…,代入方程求出y的值为正整数即可.
解答: 解:当x=1时,得2+y=8,即y=6;当x=2时,得4+y=8,即y=4;当x=3时,得6+y=8,即y=2;
则方程的正整数解有3个.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注意x与y都为正整数.
6.(3分)若点P(x,y)满足xy0,x0,则P点在()
A. 第二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考点: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实数的性质得到y0,然后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 解:∵xy0,x0,
∴y0,
∴点P在第二象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7.(3分)如图,AB∥CD,∠A=125°,∠C=145°,则∠E的度数是()
A. 10° B. 20° C. 35° D. 5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过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EF和∠CEF的度数,根据∠E=∠AEF﹣∠CEF即可求得∠E的度数.
解答: 解:过E作EF∥AB,
∵∠A=125°,∠C=145°,
∴∠AEF=180°﹣∠A=180°﹣125°=55°,
∠CEF=180°﹣∠C=180°﹣145°=35°,
∴∠E=∠AEF﹣∠CEF=55°﹣35°=20°.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8.(3分)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则 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 2x﹣y=1 B. 5x+2y=﹣4 C. 3x+2y=5 D. 以上都不是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将x=2,y=1代入方程组中,求出a与b的值,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将 方程组 得:a=2,b=3,
将x=2,y=3代入2x﹣y=1的左边得:4﹣3=1,右边为1,故左边=右边,
∴ 是方程2x﹣y=1的解,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9.(3分)下列各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考点: 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分析: 根据立方根,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 解:A、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B、a为任何数时,等式都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C、原式中隐含条件a≥0,等式成立,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D、当a0时,等式不成立,错误,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应用,注意:当a≥0时, =a,任何数都有立方根
10.(3分)若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共有三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5a6 p="" 5≤a≤6="" d.="" 5≤a6="" c.="" 5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 首先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含a的式子表示,根据整数解的个数就可以确定有哪些整数解,根据解的情况可以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从而求出a的范围.
解答: 解:解不等式组得:2x≤a, p=""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3个,
∴这3个是3,4,5,因而5≤a6.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正确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a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2009?恩施州)9的算术平方根是 3 .
考点: 算术平方根.
分析: 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 解:∵32=9,
∴9算术平方根为3.
故答案为:3.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等于,其中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
12.(3分)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写出“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 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根据命题题设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为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即可.
解答: 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故答案为: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13.(3分)将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则y= 25﹣2x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 把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需要把含有y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 其它 的项移到另一边即可.
解答: 解:移项,得y=25﹣2x.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基本运算技能,表示谁就该把谁放到方程的左边,其它的项移到另一边.
此题直接移项即可.
14.(3分)不等式x+40的最小整数解是 ﹣3 .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分析: 首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正整数即可.
解答: 解:x+40,
x﹣4,
则不等式的解集是x﹣4,
故不等式x+40的最小整数解是﹣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5.(3分)某校在“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共征集到论文60篇,并对其进行了评比、整理,分成组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27 篇.
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 根据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和总篇数,分别求出各个方格的篇数,再根据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共征集到论文60篇,
∴第一个方格的篇数是: ×60=3(篇);
第二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第三个方格的篇数是: ×60=21(篇);
第四个方格的篇数是: ×60=18(篇);
第五个方格的篇数是: ×60=9(篇);
∴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论文有:9+18=27(篇);
故答案为:27.
点评: 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16.(3分)我市A、B两煤矿去年计划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求去年A、B两煤矿原计划分别产煤多少万吨?设A、B两煤矿原计划分别产煤x万吨,y万吨;请列出方程组 .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利用“A、B两煤矿去年计划产煤600万吨,结果A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15%,B煤矿完成去年计划的120%,两煤矿共产煤710万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A矿原计划产煤x万吨,B矿原计划产煤y万吨,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找到两个等量关系,这是列方程组的依据.
17.(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则端点B的坐标是 (﹣5,4)或(3,4) .
考点: 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根据线段AB∥x轴,则A,B两点纵坐标相等,再利用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线段AB∥x轴,端点A的坐标是(﹣1,4)且AB=4,
∴点B可能在A点右侧或左侧,
则端点B的坐标是:(﹣5,4)或(3,4).
故答案为:(﹣5,4)或(3,4).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18.(3分)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xy,则称点P为“和谐点”,如:和谐点(2,2)满足2+2=2×2.请另写出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3, ) .
考点: 点的坐标.
专题: 新定义.
分析: 令x=3,利用x+y=xy可计算出对应的y的值,即可得到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点(3, )满足3+ =3× .
故答案为(3,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坐标: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6分)
19.(6分)解方程组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先根据加减消元法求出y的值,再根据代入消元法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解: ,
①×5+②得,2y=6,解得y=3,
把y=3代入①得,x=6,
故此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分)解不等式: ,并判断 是否为此不等式的解.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 首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然后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去分母,得:4(2x+1)12﹣3(x﹣1)
去括号,得:8x+412﹣3x+3,
移项,得,8x+3x12+3﹣4,
合并同类项,得:11x11,
系数化成1,得:x1,
∵ 1,
∴ 是不等式的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1.(6分)学着说点理,填空:
如图,AD⊥BC于D,EG⊥BC于G,∠E=∠1,可得AD平分∠BAC.
理由如下:
∵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 垂直定义 )
∴AD∥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 ∠2 = ∠3 (等量代换)
∴AD平分∠BAC( 角平分线定义 )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推理填空题.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即可证明本题.
解答: 解:∵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EGC=90°,(垂直定义)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2=∠3(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定义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22.(8分)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
(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请把△ABC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再向下移动3个单位得到△A′B′C′,在图中画出△A′B′C′;
(3)求△ABC的面积.
考点: 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 (1)根据A点坐标,将坐标轴在A点平移到原点即可;
(2)利用点的坐标平移性质得出A,′B′,C′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得出即可.
解答: 解:(1)∵点A的坐标为(﹣4,5),
∴在A点y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x轴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即可;(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3)△ABC的面积为:3×4﹣ ×3×2﹣ ×1×2﹣ ×2×4=4.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和坐标轴确定 方法 ,正确平移顶点是解题关键.
23.(10分)我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若干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5~10的意义为大于等于5分且小于10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等级 分值 跳绳(次/1分钟) 频数
A 12.5~15 135~160 m
B 10~12.5 110~135 30
C 5~10 60~110 n
D 0~5 0~60 1
(1)m的值是 14 ,n的值是 30 ;
(2)C等级人数的百分比是 10% ;
(3)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
(4)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10分以上含10分为及格).
考点: 扇形统计图;频数(率)分布表.
分析: (1)首先根据B等级的人数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乘以28%即可求得m的值,总人数减去其他三个小组的频数即可求得n的值;
(2)用n值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其所占的百分比;
(3)从统计表的数据就可以直接求出结论;
(4)先计算10分以上的人数,再除以50乘以100%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1)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知B等级的有30人,占60%,
∴总人数为:30÷60%=50人,
∴m=50×28%=14人,
n=50﹣14﹣30﹣1=5;(2)C等级所占的百分比为: ×100%=10%;(3)B等级的人数最多;(4)及格率为: ×100%=88%.
点评: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的运用,扇形统计图的运用,在解答时看懂统计表与统计图得关系式关键.
24.(10分)(2012?益阳)为响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某小区计划购进A、B两种树苗共17棵,已知A种树苗每棵80元,B种树苗每棵60元.
(1)若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问购进A、B两种树苗各多少棵?
(2)若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请你给出一种费用最省的方案,并求出该方案所需费用.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1)假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利用购进A、B两种树苗刚好用去1220元,结合单价,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2)结合(1)的解和购买B种树苗的数量少于A种树苗的数量,可找出方案.
解答: 解:(1)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根据题意得:
80x+60(17﹣x )=1220,
解得:x=10,
∴17﹣x=7,
答:购进A种树苗10棵,B种树苗7棵;(2)设购进A种树苗x棵,则购进B种树苗(17﹣x)棵,
根据题意得:
17﹣xx, p=""
解得:x ,
购进A、B两种树苗所需费用为80x+60(17﹣x)=20x+1020,
则费用最省需x取最小整数9,
此时17﹣x=8,
这时所需费用为20×9+1020=1200(元).
答:费用最省方案为:购进A种树苗9棵,B种树苗8棵.这时所需费用为1200元.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费用最省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答案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册苏科版数学期末测试卷
★ 2020七年级下数学复习重点试题
★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册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 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 2020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七年级数学周测小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七年级数学周测小卷上册答案、七年级数学周测小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