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同步周测卷(高一同步周测卷语文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一新教材同步周测卷,以及高一同步周测卷语文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新课标语文同步测试卷,必修一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夙愿 纷繁芜杂 呕歌 音容笑貌

B.跫音 感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

C.太息 乌蒙磅薄 彳亍 白浪涛天

D.寥廓 峥嵘岁月 琼葩 潺潺涓涓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相像、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4.下列句子力口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离开)

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

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

7.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B.新诗语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

D.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特点。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8—10题。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8.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 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9.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C.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10.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11—12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1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C.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美及其与人若即若离的距离和关系。

D.诗人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这陡然而转的笔锋,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毛泽东的一首律诗,完成14—15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4.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钟山”指南京城东的紫金山,这里代指南京。“苍黄”本指青色和黄色,古人有“苍黄反复”之语,引申为巨变。

B.“虎踞龙盘”来源于诸葛亮的“钟阜龙盘,石城虎踞”,这里比喻南京的险要、雄伟。

C.“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秦汉之交,项羽为博取仁义的空名,在鸿门宴上曾放走刘邦,自己圾终兵败,自刎乌江。

D.“沧桑”原意为沧海桑田,意即桑田变为沧海,比喻发展变化之大,发展内容广阔无限。

15.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项是 ( )

A.颔联抚今追昔,实质上是说黑暗耻辱已经过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到来,可谓欢欣鼓舞,豪情满怀。

B.诗中借用“霸王”的典故意在申明立场:绝不沽取什么虚名,不能使全国的解放半途而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C.“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句子,是说大自然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那么“人间”的发展也要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

D.这篇诗作与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那篇新闻,写作事件相同,写作时间相同,都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

16.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菩萨蛮 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镇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叫九派。

A. 作者在上阕从茫茫奔腾的大江,写到了贯串南北的铁路。由西到东,由南到北,气象雄伟,

B. “烟雨莽苍苍”给眼前的景象布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使词的意境显得幽深、耐人寻味。

C.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生情,最后以乐观高昂的情调收束。

D. 词中“酹滔滔”来自苏轼“一尊还酹江月”,苏轼“酹江月”是凭吊“千古风流人物”,诗人这里“酹滔滔”也是来凭吊古人。

1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18.对下面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载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A.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

C.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

D.“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1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20.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中 国 的 土 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爱抚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是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以绽开复兴的契机

(选自《无题抒情诗》,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A.这首诗歌颂中国这块神奇土地的秀美山川和既敦厚善良又顽强勇敢的人民,由物及人,又借物写人,结构完整,艺术天成。

B.第一节中杜鹃花、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看似写实,实为写意,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广袤壮丽,物产丰饶,又写出了中华古老文化的神奇美丽和历史悠久。

C.第二节写人,由外貌写到性格,再写到内心的精神状态。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表现了饱经风雨洗礼的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幼稚和愚昧,走向了改革开放,祖国正走向复兴与昌盛。

D.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典型新颖的意象。如“神女峰的叹息”是拟人,“微风下的湖水”是比喻,“挂霜的葡萄”成熟的硬核”则象征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成就巨大,到了秋季收获累累硕果的黄金季节。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7题。

我从昆明到重庆是飞的。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大有可观。 因此以为坐海船坐飞机是“不亦快哉!”其实也未必然。晕船晕机之苦且不谈,就是不晕的人或不晕的时候,所见虽大,也未必可观。海洋上见的往往只是一片汪洋,水,水,水。当然有浪,但是浪小了无可看,大了无法看——那时得躲进舱里去。船上看浪,远不如岸上,更不如高处。海洋里看浪,也不如江湖里。海洋里只是水,只是浪,显不出那大气力。江湖里有的是遮遮碍碍的,山哪,城哪,什么的,倒容易见出一股劲儿。“江间波浪兼天涌”,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波撼岳阳城”,得有那岳阳城,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

不错,海洋里可以看日出和日落,但是得有运气。日出和日落全靠云霞烘托才有意思。不然,一轮呆呆的日头简直是个大傻瓜!云霞烘托虽也常有,但往往淡淡的,懒懒的,那还是没意思。得浓,得变,一眨眼一个花样,层出不穷,才有看头。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平生只见过两回美丽的落日,都在陆上,不在水里。水里看见的,日出也罢,日落也罢,只是些傻瓜而已。这种奇观若是有意为之,大概白费气力居多。有一次大家在衡山上看日出,起了个大清早等着。出来了,出来了,有些人跳着嚷着。那时一丝云彩没有,日光直射,教人睁不开眼,不知那些人看到了些什么,那么跳跳嚷嚷的。许是在自己催眠吧。自然,海洋上也有荚丽的日落和日出,见于记载的也有。但是得有运气,而有运气的并不多。

赞叹海的文学,描摹海的艺术,创作者似乎是在船里的少,在岸上的多。海大大大单调,真正伟大的作家也许可以单刀直入,一般离了岸却掉不出枪花束,像变戏法的离开道具一样。这些文学和艺术引起未曾航海的人许多幻想,也给予已经航海的人许多失望。天空跟海一样,也大也单调。日月星云霞,文学和艺术似乎不少,都是下之观上,说到整个天空的却不多。星空、夜空还见点儿,昼空除了“青天”“明蓝的晴天”或“阴沉沉的天”一类词儿之外,好像再没有什么说的。但是初次坐飞机的人虽无多少文学艺术的背景帮助他的想象,却总还有那“天高任鸟飞”的想象,加上别人的经验,上之视下,似乎不只是苍苍而已,也有那翻腾的云海,也有那平铺的锦绣。这就够揣摩的。

但是坐过飞机的人觉得也不过如此。云海飘飘拂拂地弥漫了上下四方,的确奇。可是高山上就可以看见;那可以是云海外看云海,似乎比飞机上云海中看云海还清彻些。苏东坡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飞机上看云,有时却只像一堆堆破碎的石头,虽然也算得天上人间,可是我们还是愿看流云和停云,不愿看那死云,那荒原上的乱石堆。至于锦绣平铺,大概是有的,我却还未眼见。我只见那“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城市像地图模型,房屋像儿童玩具,也多少给人滑稽感。自己倒并不觉得怎样藐小,却只不明白自己是什么玩意儿。假如在海船里有时会觉得自己是傻子,在飞机上有时便会觉得自己是丑角吧。然而飞机快是真的,两点半钟,到重庆了,这倒真是个“不亦快哉”!

21.在“当然有浪”一语前面省去了通常可以体会到的“海上不是有浪吗?”一句问话,意思是有了浪该可观了。在文中再找出一处和这句同样处理的文字,抄在下面。(3分)

22.“江湖里有的是遮遮碍碍的,山哪,城哪,什么的……”写出文中与“山哪”“城哪”相照应的语句。(4分)

与“山哪”相照应的是。

与“城哪”相照应的是。

23.用一个句子概括出作者所说的日出、日落“有意思”“有看头”的条件。(3分)

24.“坐过飞机的人”是指(2分) ( )

A.所有坐过飞机的人。

D.作者自己以及那些在飞机上没有见过什么奇观的人。

C.作者之外的那些在飞机上没有见过什么奇观的人。

D.作者自己。

25.“也多少给人滑稽感”中的“也”字表示的意思是(2分) ( )

A.强调 D.委婉 C.转折 D.同样

26.文中说“觉得自己是傻子”“丑角”,是因为(3分) ( )

A.隔绝了世上的一切,而跑到又大又单调的海上去,不免有点傻,眼前的景物都有了滑稽感,也就觉得自己是“丑角”了。

B.在人世间括得不满意,躲到海上、天空,仍是不满意。此中寄托了一种人生感慨。

C.体会不出文学家、艺术家所描摹赞叹的海阔天空之,美,以此自嘲。

D.轻信人言,以为海上,天空有多少可观,而实际不然,有一种被人捉弄的感觉,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27.文章前半部分谈海上,后半部分谈天空,二者笔墨相当。对这种写法的合理解释是(3分) ( )

A.二者是并列的,在文中同等重要。

B.天空是主,海上是宾,教人从海上推见天空。

C.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以海上衬托天空,显得天空更无可观。

D.这种写法喧宾夺主,是处置不当

五、(12分)

28.徐志摩,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 》等,代表作《再别康桥》。(3分)

29.戴望舒,代诗人。浙江杭县人。有诗集:《我底记忆》、《》、《》。短诗:《雨巷》。他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3分)

30.艾青,现代诗人,原名,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联盟”,同年被捕。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其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了长诗《》、《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3分)

31.默写。(3分)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粪土当年万户侯。

六(8分)

32.下面这段文字,在字、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请指出并改正4处。(4分)

这些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是擢发难数的。许多国外的旅游者到中国来,对居住条件要求并不高,只有服务水平高他们才满意。他们来,希望领会的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文明、情调,甚至希望好奇地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东北的热火炕

……而我们一些从事旅游业的同志却总认为这些太“土”,不够品位,蹬不了大雅之堂。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某些“土”在外国人眼里恰恰是难得一见的“雅”。

错处(抄原文)改 为33.下面的句子,画□处分别使用了一个成语,请将以下五个成语,按文中的顺序写出来(只写序号)。(4分)①回味无穷 ②豁然开朗 ③联想翩翩 ④茅塞顿开 ⑤拍案叫绝某种科学理论,以最简洁的形式,完美地总结出自然界的某种规律,使人见之□,□,进而思之又觉□,□,甚至□。许多著名的科学理论,都具有这种美的魅力。顺序是。七、作文(50分) 34.下列两则作文题,任选其一,完成写作。(1)以“高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对高中生活的设想、展望,也可以是建议、要求等,进行联想、想象。(2)以“军训”为话题作文。[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第一单元参考答案一、1、B 2、A 3、D 4、C 5、D 6、B 7、D 8、B 9、C 10、C二、11、B 12、B 13、B三、14、D 15、D 16、D 17、D 18、D 19、C 20、B四、21.不错,海洋里可以看日出和日落。 22.“江间波浪兼天涌”,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 “波撼岳阳城”,得有那岳阳城 23.有云霞烘托,而且云霞得浓,得变。 24.B 25.D 26.A 27.B五、28、新月派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29、现代 《我底记忆》 《望舒草》、30、蒋海澄 《大堰河》 《向太阳》3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六、32、“擢发难数”改为“不少的”;“国外的旅游者”改为“旅游者”;“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希望好奇地”改为“好奇地希望”;“东北的……”之前加“睡一睡”三个字;“蹬不了……”中的“蹬”改为“登”。33、④②③①⑤七、34、(略)

测试卷: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yíng)谄媚(xiàn)石栈(zhàn) 猿猱(náo)

B.惘然(wǎnɡ) 吮血(shǔn) 峥嵘(zhēng) 崔嵬(wéi)

C.湓浦(pǔ) 贾人(ɡǔ) 嘲哳(zāo) 潦倒(liáo)

D.迸发(bènɡ) 谪居(dí) 锦瑟(sè) 荻花(dí)

解析:A项,谄chǎn;C项,嘲zhāo;D项,谪zhé。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偷偷地问) 去来江口守空船(回来)

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出击) 低眉信手续续弹(实在)

C.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D.整顿衣裳起敛容(庄重的) 钿头银篦击节碎(拍子)

解析:A项,暗:轻声;来:语气词;B项,信:随;C项,暂:暂时,暂:忽然。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不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行为偏僻性乖张

B.暮去朝来颜色故 可怜辜负好韶光

C.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解析:C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今意义一致。

答案:C

4.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的杂志《读者》,它质朴厚重,纸张之间关注世界,心怀天下,它的文章有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让人温暖,有的如警钟震耳欲聋,有的如阳光,让悲观失望的你奋进……纵观所有文章,它从不哗众取宠,如一件纯棉内衣柔软透气、宽松舒适,贴近我们心口,给予我们温暖。在期刊杂志发行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A.娓娓道来 B.震耳欲聋 C.哗众取宠 D.难能可贵

解析:A项,娓娓道来:形容谈话不倦或说话动听。B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没有警醒作用。此处应为“振聋发聩”。C项,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搏得好感或拥护。D项,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

答案:B

5.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打乱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对这首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解析:格律诗偶句相押,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他诗句不入韵;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其他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A、C两项;第二步看对仗——D项中⑦与①,⑧与②都不对仗,排除此项。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6.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是李白的名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B.“杜甫诗三首”所选的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

C.《琵琶行》一诗,白居易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遇,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

D.李商隐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马嵬》其实就是诗人感慨自己的爱情悲剧。

解析:D项,“《马嵬》其实也是感慨诗人的爱情悲剧”错,《马嵬》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答案:D

二、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解析:A项,致仕:辞官归家。

答案: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解析:A项,介词,给/介词,在;B项,助词,无实义/代词,他。C项,均为“代词,他”;D项,连词,跟、同/动词,给。

答案:C

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解析:C项,“老妪”应为“白居易”。

答案: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解析:D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答案:D

11.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3)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2.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或通感)的手法。(1分)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

②诗人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而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烘托出一种伤感惜别之情。(1分)(答“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的可酌情给分)

13.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从全文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悲怨”(或:“无限秦人悲怨声”);(1分)

包含的情感有: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每一点1分,任意两点)

(三)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任选3题)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幽咽泉流水下滩 凝绝不通声渐歇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躺在童谣里的纺车

范烛红

①我的童谣里静静地躺着一架老纺车。

②在老屋寂然的阁楼里,在时光悄然打开的某个缺口,老纺车浸润着岁月深处的暗香,镌刻着沧桑往事的疼痛与甜蜜。在经历了极其困难的岁月后,纺车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处,但却成为一种更为珍贵的象征。

③那年冬天,母亲在生下二弟后,将约摸三岁的我交给了祖母。从此,不知多少个白天和黑夜过去了,细数着时间的串串念珠,描摹着年华流水般的步履,不谙世事的我开始在祖母温暖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

④记得那些日子,祖母教我唱过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月光堂堂,照见汪洋。汪洋之水,漫过方塘,方塘莲子香。”……尤其是那些至今还萦绕在耳边的最具抒情色彩的伴奏——祖母端坐在纺车前摇出的嗡嗡的纺线声;墙角秋虫恣情的呢喃或冬夜火盆里栗炭发出的噼啪的脆响;村庄尽头的狗吠或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宛如嘹亮的螺号,宛如悠扬的琴音,宛如至纯的和弦,惟妙惟肖,伴梦入怀,那是一个农家小孩所拥有的最完美的音乐盒。

⑤严寒的冬夜,祖母面容安详地坐在小凳上,右手自如地摇着车轮的把手,左手也力道均匀地拿捏着那些被拧成了长筒形的棉芯,就那么娴熟地一拉一送、左右开弓,且节奏温柔,动作稳重,顷刻间棉皮乖乖地变成了细长的线,尔后一圈一圈地绕到了车前的坨子上,最终长成一副臃肿可爱的“小胖子”模样。我蹲在祖母膝边,偶尔会往火盆里丢些橘皮、稻谷或玉米粒什么的,瞬间遂有沁人心脾的幽香在整个屋子里氤氲开来。每每此刻,祖母会稍事休息,我便站起身来捏着小拳头给她捶捶背,捶捶腿。彼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祖母慈祥的微笑在火光中跳跃……

⑥永远不会忘记,某年家里耕田的小黄牛突然夭折,父亲心急如焚地四处凑钱重新买牛,祖母默不作声地将她老人家常年纺线织布攒下的钱悉数拿出,交到父亲颤抖的手中。父亲说啥也不要,祖母只说了一句“没啥,纺车还在,一切都会再有的”。父亲哭了,祖母依然面带微笑。

⑦春天的时候,我的童谣里会增添一种更具韵味的伴奏。大约是父亲将选好的良种撒向秧床的日子前后,燕子们归来了。白天它们从门缝里进入,先栖息在木楼底下的纺车上,稍释疲惫后仔细检查往年的巢穴,重又飞出门,忙着去拣枝、衔泥、修补旧居了。晚间,聆听着祖母的纺车声,它们还在不停地劳作。在它们欢快的叽喳声中,我经常抬头冥想:它们怎么每年都记得飞回来而不会迷路呢?难道它们没想过另寻新址重筑爱巢吗?我想,一定是这些年来,它们也听惯了祖母的'纺车声了吧。

⑧当祖母的簸箕里那些胖胖的线坨愈来愈多的时候,燕子们温暖舒适的巢穴中也有新的生命探出了头。起初,小家伙们会在父母目之所及的视野里欢快地练习飞翔。

⑨当袋袋棉皮被祖母纺成细线又织成卷卷布匹的时候,我也渐渐长大,走出老屋告别祖母走向了更远的天地。而我身后铺开的那张思念的网,又何尝不是祖母用她那无比牵挂的目光所织就的呢?

⑩ 如今,循着魂牵梦绕的纺车声,我像候鸟一样归来,可祖母早已不在。唯有眼前的老纺车,在时光碎片的剥落处,透过生活厚重的尘埃,久久地折射着生命的灼灼华光……

15.文章标题“躺在童谣里的纺车”中“童谣”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童谣有两层含义:一是真实的童谣,祖母一边纺线一边唱给“我”听的童谣;(2分)二是指“我”在祖母关怀中快乐的童年岁月。(2分)

16.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任选两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引用:既照应了标题,又增强了童趣,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气;(2)比喻:将纺线声、秋虫声、栗炭声、狗吠及雨水声等构成的伴奏,比作“音乐盒”,表现了“我”对祖母的依恋,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3)拟人:“墙角秋虫恣情的呢喃”,赋予“秋虫”以人的情感,富有童趣与诗意,表现“我”童年时快乐的心情;(4)排比:写声音“宛如”“螺号”“琴音”“和弦”,既是比喻,又形成排比,生动形象,句式整齐,写出了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动静结合,很有意韵。(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答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17.文章第②段说:“纺车早已没有了实际的用处,但却成为一种更为珍贵的象征。”请联系全文概括纺车的象征意义。(4分)

答案:①纺车是勤劳朴实的祖母的象征;②在“我”缺少父母关爱的童年中纺车成为亲情的象征;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纺车又是“我”童年欢乐岁月的象征;④在全家处于困境时受到祖母的感染,纺车是希望和不屈不挠的力量的象征。(每点1分)

四、本大题1小题,5分

18.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只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要按诗意来设计场景,人物言行要体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要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性格,想象要合理;二要突出描写诗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要具有表演性。

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船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五、本大题1题,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麦花开放大约5分钟,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但它结出来的果实,却养育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千百年来谁也离不开它。

桂花在所有的花中几乎是最小的,它的花簇生于叶腋,几乎被硕大的叶子遮挡住,可它散发出的香味却是许多比它大得多的花所不及的。

无花果不开花吗?其实,无花果是开花的,它一年春秋两季要开上两次花,只因为它的花悄悄隐藏在新枝叶腋间,人们一般看不见,所以就误以为它不开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img]

求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新版高中同步质量怎么样

好。根据查询资料显示新教材高中同步练测卷系列包含单元卷、月考卷、期考卷,单元卷,单元双测,夯基提能训练,有国家认证,质量有保障,商品质量有保证。

急需高一上学期政治同步测试题,哪位帮帮我啊??????????:(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清华附中高一期中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卷I和卷II。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共44 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直接答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卷II。

3.答题前按要求填写好班级、姓名、考号。

卷I(选择题)

一、下列各题各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5分,共60分)

某农民一年生产了2万千克粮食。对其中部分粮食,他作了如下处理。据此回答1—2题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

A.自己吃掉1000千克

B.支援灾区1000千克

C.做饲料喂猪2000千克

D.卖给国家1000千克

2.这是因为商品是

A.供他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用来交换的物品

D.交给国家的劳动产品

3.“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这个等式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斧子与大米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②1把斧子与15千克大米都耗费了等量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斧子的价值是通过大米表现出来的,15千克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④15千克大米的价值是通过l把斧子表现出来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经过处理后,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雨水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A.雨水能解渴

B.雨水是用来交换的

C.接运的雨水已经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接运的雨水是一种特殊商品

品牌在现代市场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质量是生命,质量是竞争力,没有质量,永远不会成为品牌。回答5—6题

5.“品牌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就商品而言,这里的“质量”是指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6.商品的质量所以是品牌的基础,是因为

A.质量越好的商品,销售量就越大

B.物美价廉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商品

C.品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该商品的质量决定的

D.在同类商品中,高质量的商品可以赢得更大的市场

2005年11月11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正式发布。其色彩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将带着北京的盛情把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据此回答7—8题

7.据预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相关的销售收入将达40多亿元人民币。这说明“福娃”

A.有价值;无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C.是设计师的劳动成果

D.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8.要使“福娃”能进千家万户,“福娃”的生产企业就应该

①面向市场生产

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提高产品质量

④加强对假“福娃”的打击力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小 不变 B.越小 越大

C.越大 不变 D.越小 越小

10.若当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通货膨胀为3%,那么,有关部门发行的人民币实际是

A.6180亿元 B.150000亿元 C.6000亿元 D.5982亿元

1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 B.一般等价物 C.流通手段 D.价值

1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3.纸币是

A.货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C.没有价值的特殊商品

D.由国家发行和强制使用的购物凭证

14.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①在历史上,金银曾只是普通的商品

②金银成为货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③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④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成为货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⑧④ D.②④

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竞争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 D.供求规律

16.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有

①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④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某国发生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致使物价上涨

B.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C.由于生产出的商品供过于求

D.由于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读上图完成18—19题。

18.雨伞最初的标价是二元,这“二元”是

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②观念上的货币

③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④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雨伞的价格由二元涨二元七角五分,说明商品的价格

A.由价值决定

B.由交换价值决定

C.由使用价值决定

D.受供求关系影响

假如,生产一件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3小时,售出后收入50元,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回答20-21题。

20.该服装生产者生产的每一件服装售出后的收入是

A.25元 B.50元 C.100元 D.75元

21.该服装生产者用6小时生产的服装售出后的收入是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300元

近年来广告业务发展迅速,从各行业的广告费用投入来看,传统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与企业及广大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广告投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回答22-23题

22.广告业务的存在与发展表明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B.交换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C.商品是劳动的产物

D.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换

2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

A.获得价值

B.获得使用价值

C.既获得使用价值又获得价值

D.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24.“金钱是毒蛇,是陷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这一说法

A.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货币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B.是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C.是正确的,因为它与金钱万能论是根本对立的

D.是正确的,因为它正确反映了货币的本质

25.一些稀有物品如名画、珍贵邮票、古董一类的东西,一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只有人们的购买力能控制它们的价格上涨,但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们的价格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这种现象证明价值规律不是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③它们的价格上涨不会促使生产扩大和商品供应量增加

④不能用商品交换中的特殊现象否定价值规律的普遍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当前,许多生产企业在自己产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建议零售价”,但各地市场上的实际零售价却与它有较大差距,这是因为“建义零售价”

A.不能准确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B.是商品的生产成本

C.不符合等交换原则

D.不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7.价值、价格和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关系

B.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C.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D.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价值

28.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来实现的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29.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下列属于集体经济的有

①集体工业企业,集体商业企业

②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3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

A.市场经济的主体

B.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过合股方式融合而产生的

3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

C.国有经济

D.生产资料公有制

3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所有制的比重上

B.各行各业的支配地位上

C.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上

D.控制力上

34.下列经济形式中,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有

①国有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集体经济 ⑤混合所有制经济 ⑥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⑧⑥

35.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

A.集体经济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

B.农户根据劳动成果取得收入

C.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D.农户承包一定的土地和生产任务

36.小陈在某国家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一份工资。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这表明,决定他的收入的分配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②按需分配 ③按平均原则分配 ④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④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④

37.某员工在国企工作,年薪5万元,养老金6千元;利用业余时间在私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红3万元;出租房屋收入2万元;转让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的上述收入中按劳动要素获得的收入为

A.2万 B.5万 C.5.6万 D.1万

38.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商品所有权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39.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是说

A.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并且不断波动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等价交换难以实现

C.在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不同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40.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个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卷II(非选择题)

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确立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8分)

42.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海信集团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新产品。(8分)

43.某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和奖金,并且,在分配上实行向效率高的车间倾斜。近年来,该企业转为股份公司,职工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还按股分红。最近该厂一位技术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作价投入该公司入股,获大额股份分红收入。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3分)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9分)

44.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城市,有超过一半的缺水,利用价格杠杆可以做到有效节水。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例如大连,实施的阶梯式水价分为两个档次:每户月用水量在8立方米以下的;每立方米是2.3元;8立方米以上的,超过部分的水价每立方米10元。

运用供求与价格相互关系的知识,说明利用价格杠杆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12分)

高一新教材同步周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同步周测卷语文答案、高一新教材同步周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