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南昌高中化学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西南昌高中化学是什么版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高一化学
- 2、高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和答案
- 3、高中化学 必修二 期中测试(检测一 二章)
- 4、2010南昌中考化学15题过程
- 5、跪求10到高中化学计算题,一定要有解析谢谢谢
- 6、高中化学题关于消毒剂Cl2、H2O2、ClO2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高一化学
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的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填在试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 Mg-24 Al-27 K-39 Ca-40 Fe-56 Zn-65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 B.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
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 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
2.近年来,北京市公共汽车大部分采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主要是
A.防止石油短缺 B.降低成本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3.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的还原性强于Br- B.NaAt属离子化合物
C.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D.砹不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是的
A.常温常压下,22.4L氖气含有NA个氖原子
B.1molNa2O2固体跟足量CO2的气体完全反应转移NA个电子
C.将C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一定有沉淀生成
D.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5.在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滴入溶液后,下列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A.OH- B.H+ C.Cl- D.Na+
6.在强酸性溶液各,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Cl-、K+、ClO- B.Ca2+、Mg2+、HCO3-、Cl-
C.K+、NH4+、CO32-、HS- D.Mg2+、K+、Br-、I-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铜与氢氧化钡Ba2++SO42-=BaSO4↓
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H+=Ca2++CO2↑+H2O
C.过氧化钠溶于水2Na2O2+2H2O=4Na++4OH-+O2↑
D.钠溶于水Na+H2O=Na++OH-+H2↑
8.足量MnO2与Vml10mol/L-1的盐酸共热制氯气,在标准状况下制2.24LCl2则V的取值为
A.V40 B.20V40 C.V=40 D.V=20
9当溶液中XO4-离子与H2O2分子的个数比恰好为2:5时,溶液中XO4-的被还原为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A.+1 B.+2 C.+3 D.+4
10.下列叙述正确是
A.卤化氢溶于水均为强酸
B.碱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C.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浮在水面上
D.新制的氯水中含有7种不同的微粒
11.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24.6gt℃的水中,得到t℃的饱和溶液31.2g,t℃时NaOH的溶解度是
A.48g B.62.5g C.23g D.31g
12.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a%,此时其浓度为c2mol/L-1,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2c2 B.c22c1 C.c22c1 D.c1=2c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H2、Cl2 B.H2、O2 C.Cl2、HBr D.H2、F2
1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互助鉴别的是
A.NaCl溶液、盐酸、AgNO3溶液、HNO3
B.氯水、NaBr溶液、盐酸、AgNO3溶液
C.NaBr溶液、NaI溶液、氯水、苯
D.淀粉溶液、KI溶液、KBr溶液、KCl溶液
15.4gZn、Al、Mg三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作用放出H2的(在标状下)的体积为,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A.0.25mol B.0.125mol C.0.1mol D.0.05mol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是非电解质 D.氯水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17下列物质能使红墨水褪色的是
A.活性炭 B.CO2
C.NaCl溶液 D.酸化了的NaClO溶液
18.有不纯的氯化铜粉末(只含有一种杂质),当与AgNO3足量的溶液反应时,生成AgCl沉淀,则粉末中的杂质可能是
A.FeCl3 B.CaCl2 C.ZnCl2 D.BaCl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10分)有人设计了右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
的实验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
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的仪器有
(2)(1)的操作方法
(3)实验现象是
(4)本实验能证明钠的物理性质有 。能证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
20.(10分)氧化二氯(Cl2O)是棕黄色的强刺激性气体,沸点3.8℃熔点-116℃。制备时生成的氧化二氯要及时冷却成固态以便操作和贮存。它与一般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爆炸;遇水则极易溶解(1:100)。生成次氯酸溶液。制备少量固态氧化二氯可用干燥和反应,生成物为Cl2O和HgO•HgCl2,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g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所盛药品的化学式:a是 ,b是
(3)B中盛的液体c是 ,其作用是 。C中盛的液体d是 ,其作用是
(4)E为冷却装置,其中应盛致冷剂 (干冰、冷水、液态空气)。E中所得固体Cl2O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11分)A、B、C、D、E五种物质是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M、N是两种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推断出各符号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M N
(2)写出⑦⑧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⑦ ⑧
22.(11分)(1)(5分)今年5月底6月初,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了不要将不同品牌洁污剂混合使用的警告,据报道,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混合洁污剂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根据你的化学知识作出如下判断(这一判断的正确性有待证明):当事人使用的液态洁污剂之一必定含有氯,最可能的存在形式是 和 。当另一种具有 (性质)的液态洁污剂与之混合,可能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氯气:
(2)(6分)“神舟四号”模拟载人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轨道在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07圈,于2003年1月5日在内蒙古地区对飞船进行了成功回收。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一种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生成无污染的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宇宙气飞船中,一般要安装盛有Na2O2颗粒的装置,用来提供氧气,若用KO2(超氧化钾)代替,效果更佳。写出在飞船舱内用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9分)金属X和非金属Y可直接化合生成化合物XY,甲、乙、丙三人分别做X和Y的化合实验,充分反应时每人所用X和Y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均为12克,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X用量 Y用量 得XY量
甲 10g 2g 8g
乙 6g 6g 8g
(1)利用表中数据判定X和Y恰好完全反应时,X和Y的质量比为
(2)若丙同学在实验中只得到了6克XY,试通过计算说明丙同学X和Y的用量分别是多少?
24.(9分)取50mL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的稀HNO3处理后没淀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混合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
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C C B C D C A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CD BC C BC AD AB
三、19.(1)小试管、酒精灯(2分)(2)将大头针按下,让钠与水接触,采用排气法收集一小试管气体,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松开拇指(2分)(3)钠块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产生气体溶液变成红色(2分)(5)熔点、密度(2分);NaOH,H2(2分)
20.(1)2Cl2+2HgO=HgOHgCl2+Cl2O(2分)
(2)a.HCl b.MnO2
(3)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浓硫酸;干燥Cl2
(4)液态空气;固态Cl2(以上每空1分)
四、21.(1)A.Na B.Na2O2 C.NaOH D.Na2CO3 E.NaHCO3 M.H2O N.CO2(以上每空1分)
(2)⑦CO32-+CO2+H2O=2HCO3-(2分)
⑧HCO3-+OH-=CO32-+H2O(2分)
22.(1) Cl-和ClO-(2分);酸(1分)Cl-+ClO-+2H+=Cl2+H2O(2分)
(2) N2H4+2H2O2=N2+4H2O(2分);
4KO2+2CO2=2K2CO3+3O2(2分) 1:3(1分) 3e-(1分)
五、23.(1)3:1(1分)(2)生成6gXY所消耗X和Y的质量分别为m(x)=6g×3/4=4.5g,=6g×1/4=1.5g,(4分)若X过量,则Y的用量为1.5g,X的用量为10.5g;若Y过量,X则的用量为4.5g,Y的用量为7.5g。(4分)
24.解: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NO3=Ba(NO3)2+CO2↑+H2O(3分)
由题意可知4.66g沉淀为BaSO4,m(BaCO3)=14.51-4.66=9.85g
n( BaSO4)=n( Na2SO4),n( BaCO3)=n( Na2CO3)
→n( Na2SO4)=4.66/233=0.02mol n( Na2CO3)=9.85/197=0.05mol(3分)
→c ( Na2CO3)=0.05/0.05=1mol/L C(Na2SO4)=0.02/0.05=0.4mol/L
由C元素守恒可得:n( Na2CO3)= n(CO2)=0.05mol
即在标况下气体的体积为0.05×22.4=1.21L(3分)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1•天津高考)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解析:这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选项C不正确;但当到达c点后正反应反而降低,这么说此时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反应物浓度越来越小了。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选项A、B均不正确;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D
2.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Δ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4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s)
C.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
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解析:v(C)=0.15 mol/(L•s),vCvB=21,B正确。A项,达平衡状态时A、B、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此时,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是化学计量系数之比。C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D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浓度将变小。
答案:B
3.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其中(1)加入MnO2催化,(2)不加MnO2催化。下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使用催化剂缩短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答案:A
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题中有一明显的错误,就是C选项中平衡常数增大,增大压强不可能使K增大。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0.1-0.05)∶(0.2-0.05)∶(0.1-0)=1∶3∶2可推出X+3Y??2Z.
答案:C
5.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单位:mol/(L•s)]表示,则正确关系是()
A.45v(NH3)=v(O2) B.56v(O2)=v(H2O)
C.23v(NH3)=v(H2O) D.45v(O2)=v(NO)
解析:v(NH3)∶v(O2)∶v(NO)∶v(H2O)=4∶5∶4∶6。
答案:D
6.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解析:升高温度,相当于向反应体系中补充能量,反应物分子能量增加,使部分非活化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加快了反应速率,这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B正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C、D错误。
答案:B
7.某温度下,反应2N2O5??4NO2+O2开始进行时,c(N2O5)=0.040 8 mol/L。经1 min后,c(N2O5)=0.030 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v(N2O5)=1.8×10-4 mol/(L•s)
B.v(N2O5)=1.08×10-2 mol/(L•s)
C.v(NO2)=1.8×104 mol/(L•s)
D.v(O2)=1.8×104 mol/(L•s)
解析:v(N2O5)=ΔcΔt=0.040 8 mol/L-0.030 mol/L1 min=1.08×10-2 mol/(L•min)=1.8×10-4 mol/(L•s),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求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答案:A
8.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充入1 mol 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1mol 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容器内的压强()
A.不变 B.增大不到原来2倍
C.增大到原来2倍 D.无法判断
解析:化学平衡的移动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假设是两个相同的反应,如果把它压入一个容器中,则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压强小于原来的2倍。
答案:B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的活塞且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如下图),现分别进行两项实验:(N2O4??2NO2 ΔH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甲和乙两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解析:N2O4??2NO2 ΔH0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置于沸水中加热时,平衡右移,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a)甲乙;N2O4??2NO2 ΔH0也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时平衡左移,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b)甲乙(因为乙气体体积的变化较小可忽略)。
答案:D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 B.Y2为0.4 mol/L
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
解析: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换算的能力。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彻底,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零,B、C项数据表明,它们增加的物质的量由Z完全反应才能生成,故错误;D项数据表明,它增加的物质的量应由X完全反应才能生成,故错误。
答案:A
11.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B.H2、I2(g)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解析:H2、I2(g)、HI混合气体加压后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碘单质的浓度随压强增大而加深;其他选项都涉及平衡的移动,故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B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nW(g),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w(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表示反应时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
C.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D.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ΔH0
解析:若图Ⅱ为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则反应应为等体积反应;图Ⅲ若为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W)应减小。
答案:AC
13.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速率;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均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NO的转化率,所以选B。
答案:B
14.某温度下,C和H2O(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C(s)+H2O(g)??CO(g)+H2(g)
②CO(g)+H2O(g)??CO2(g)+H2(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1.9mol/L,c(CO)=0.1 mol/L,则CO2的浓度为()
A.0.1 mol/L B.0.9 mol/L
C.1.8 mol/L D.1.8 mol/L
解析:设反应①中生成的H2浓度为x,反应②中生成的H2浓度为y,则
C(s)+H2O(g)??CO(g)+H2(g)
x x x x
CO(g)+H2O(g)??CO2(g)+H2(g)
yyy y
根据题意,有x+y=1.9 mol/LH2的平衡浓度x-y=0.1 mol/LCO的平衡浓度
解得y=0.9 mol/L。则CO2的浓度0.9 mol/L。
答案:B
15.已知一定温度下,2X(g)+Y(g)??mZ(g) ΔH=-a kJ/mol(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X和1 mol 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 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 mol X和0.5 mol Y,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 kJ,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
A.m=4 B.a=b
C.a
解析:
由于b2c,则表明加压向正方向移动,即正方向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m3,m为正整数。则D中m≤2正确。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16.(6分)如下图所示,在容器A中装有20℃的水50 mL,容器B中装有1 mol/L的盐酸50 mL,试管C、D相连通,且其中装有红棕色NO2和无色N2O4的混合气体,并处于下列平衡:2NO2??N2O4 ΔH=-57 kJ/mol,
当向A中加入50 gNH4NO3晶体使之溶解;向B中加入2 g苛性钠时:
(1)C中的气体颜色__________;D中的气体颜色__________(填“变浅”或“变深”)。
(2)若25℃时,起始时仅有NO2气体,2NO2??N2O4达到平衡时,c(NO2)=0.012 5 mol/L,c(N2O4)=0.032 1 mol/L,则NO2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__,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解析:在A中加入NH4NO3晶体时,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中气体颜色变浅;在B中加入苛性钠时,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中气体颜色变深。
答案:(1)变浅 变深
(2)0.076 7 mol/L 83.7%
17.(12分)(2011•全国高考)反应aA(g)+bB(g)????催化剂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Ⅰ Ⅱ Ⅲ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_;
(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_,其值是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_____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 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解析:(1)任意的选Ⅰ或Ⅱ或Ⅲ进行计算求比例可得1∶3∶2;
(2)vⅠ(A)=Δc(A)/Δt=2-1mol/L20 min=
0.05 mol•(L•min)-1;
vⅡ(A)=Δc(A)/Δt=1-0.62mol/L15 min≈
0.0253 mol•(L•min)-1
vⅢ(A)=Δc(A)/Δt=0.62-0.50mol/L10 min=
0.012 mol•(L•min)-1所以易知反应速率的大小;
(3)由图上数据可知,αⅢ(B)最小,经计算得αⅢ(B)=1.86-1.501.86× 100%≈19.35%;
(4)由图易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在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在增加,采取的措施是将生成物移走,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
(5)T2T3,题干已给出正反应是放热的气体反应且为恒容容器,不可能缩小容积来增大压强,又由于生成物的浓度在增大,所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措施只能是降低温度;
(6)容积加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具体作图见答案
答案:(1)1∶3∶2
(2)vⅠ(A)vⅡ(A)vⅢ(A)
(3)αⅢ(B) 19.35%
(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5)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
(注:只要曲线能表示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及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比例即可)
18.(12分)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____p (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cBcC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为无色物质,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解析:升高温度,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变小,说明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m+np;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若B为有色物质,体积不变时加入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B而使混合物的颜色加深。如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可使容器体积增大,虽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增加,但B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小,因而混合物的颜色变浅。
答案:(1)放 (2)增大 减小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
19.(6分)两种气态单质X和Y能直接化合生成Z(可逆反应),如将X和Y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混合物中X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X与Y化合生成Z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温度低于T℃时,反应混合物中X的含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高于T℃时,反应混合物中X的含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T℃时的状态恰好为平衡状态。
答案:(1)放热 (2)较高且逐渐减少 温度低,反应慢,生成物少 逐渐升高 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10分)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 Pa、反应时间3 h):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 mol 4.8 5.9 6.0 2.0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O(l)===2NH3(g)+32O2(g)
ΔH=+765.2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设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 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的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7。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①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数。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合成氨中的应用及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1)根据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一原理即可画出相应能量变化曲线。
(2)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分析出具体措施。
(3)①设反应过程中消耗x mol N2(g)。
N2(g)+3H2(g)??2NH3(g)
起始物质的量/mol 0.601.60 0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60-x 1.60-3x2x
平衡时反应体系总物质的量=[(0.60-x)+(1.60-3x)+2x]mol=(2.20-2x) mol。
NH3(g)的物质的量分数=2x÷(2.20-2x)=47。
x=0.40
N2的平衡转化率=0.40 mol0.60 mol×100%=66.7%。
②设反应2NH3(g)??N2(g)+3H2(g)的平衡常数为K。
平衡时:c(NH3)=2×0.40 mol÷2.0 L=0.40 mol/L
c(N2)=(0.60-0.40) mol÷2.0 L=0.10 mol/L
c(H2)=(1.60-3×0.40) mol÷2.0 L=0.20 mol/L
K=cN2•[cH2]3[cNH3]2
=[(0.10 mol/L)×(0.20 mol/L)3]÷(0.40 mol/L)2
=5.0×10-3 mol2•L-2
答案:(1)升高温度或增大N2的浓度
(2)①66.7%;②0.005
21.(9分)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s)+CO(g)??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CO2cCO。已知1 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 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c(CO)=0.1 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___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问,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炉内cCO2cCO比值增大,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自然可以得到K值增大;第(2)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自然不变,此时cCO2cCO=0.0250.1=0.250.263,说明未达到平衡,若要达到平衡,应增加CO2的浓度,减小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
答案:(1)增大 增大 (2)没有 大于 cCO2cCO=0.250.263
高中化学 必修二 期中测试(检测一 二章)
你是要题吗?我给你整来一套、、有答案的
高二化学期中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a:23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 49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反应 在 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 半分钟后,
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 x )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 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 v( NH 3 ) = 0.010mol ? L?1 ? S ?1 C. v( NO) = 0.001mol ? L?1 ? S ?1
?
B. v(O 2 ) = 0.0010mol ? L?1 ? S ?1 D. v(H 2 O) = 0.045mol ? L?1 ? S ?1
2.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重钙 普钙 氯化钾 高氯酸 二氧化碳 B 冰醋酸 漂白粉 重晶石 氢氟 氨气 C 明矾 硅酸盐水泥 苛性钠 亚硫酸 石灰石 D 纯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氯气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下列叙述 不 是 达到平衡的
?
标志是①C 的生成速率与 C 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生成 amolA,同时生成 amolB③A、 B、C 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 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 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 amolA,同时生成 3amolB⑧A、B、C 的分 子数比为 1:3:2 A.②⑧ B.④⑦ C.①③ D.⑤⑥ 4.在合成氨工业中所用的主要设备为 A.氧化炉 B.沸腾炉 C.合成塔 D.接触室 5.在 1 升浓度为 C mol ? l ?1 的弱酸 HA 溶液中, HA、H +、A ?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nc mol, 则 HA 的电离度是 A.n×100% B.0.5n×100%
C.n%
D.(n-1)×100%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有一至两个选择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 正确的给 1 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 3 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 0 分) 6.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若增
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 V '正 、V ' 逆 变化过程均如图Ⅱ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 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胡热反应 C.m+np+q
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m+n
7.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注入 SO 2 和 O 2 引发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为原 来的 4/5,则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正确的是
8. 温度、 催化剂不变, 向某一固定体积的容器内按下列各组物质的量加入 H 2、N 2、NH 3 反 应达平衡时,氨气浓度最大的一组是 H2 A 6 B 1 C 3.5 D 5
N2 2 0 1 1.5
NH 3 0 4 2 1
9.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 的 1mol ? l ?1 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 pH=7,第三种溶液 pH7,最后一种溶液 pH7,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AOHBOH AOHBOH 碱性 HCHD HCHD HCHD 酸性 (D) AOH P4 ,y 轴表示 B 的转化率 B. P3 P4 ,y 轴表示 B 的转化率 C. P3 P4 ,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 P3 P4 ,y 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三、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 25°C 时, 时都等于 11 的 NaOH 溶液和 NaCN 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pH A.相等 B.后者比前者大 11 倍 C.前者比后者大 10 8 倍 D.后者比前者大 10 8 倍 。对该体系的说法中
15.液氨水的电离相拟,存着微弱的电离: 错误的是 A.一定温度下,液氨中 [ NH + ] 与 [ NH ? ] 的乘积为一常数 4 2
+ ? B.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 [ NH 4 ] = [ NH 4 ] = [ NH 2 ]
C.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 [ NH + ] 总是与 [ NH ? ] 相等 4 2 D.液氨中应有 NH 3、NH +、NH ? 等微粒 4 2
16.t°C 时,饱和石灰水的密度为 ρ(g ? cm ?3 ) ,其中 pH=12,则 t°C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为
37 g 1000ρ ? 0.37 0.37 C. g 1000ρ ? 0.37 17.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A. 物浓度满足下面关系
B.
0.74 g 1000ρ ? 0.74 74 D. g 1000ρ ? 0.74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及生成
[C] p [D]q ,CO 与 H 2 O (气)混合加 = K (K 为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A ] m [B] n
,且 k=1,若用 2molCO 和
热到 800°C 时,有下列平衡: 10mol H 2 O (气)反应,在 800°C CO 的转化率为 A.16.7% B.50% C.66.7%
D.83%
1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时有 50%的 Y 转化为 Z,若此时 X 的转化率为 25%,则起始充入容器的 X 与 Y 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3:2 B.1:2 C.2:3 D.1: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1 分) 四、 (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12 分) 19. 分)中一密闭容器中,对可逆反应: (6 五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组数 起始浓度(摩尔/升) A B A 1 5 B C D E 1 1 1 1 5 1 5 1 反应条件 温度°C 200 200 200 20 20 ,进行了
C 0 0 0 0 0
压强(帕) 催化剂 有 1.01 × 10 6
1.01 × 105 1.01 × 10 1.01 × 10 5
6
有 有 无
无 1.01 × 10 5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填实验组数的序号) (1)A 的转化率最大的实验组数是; (2)A 的浓度最大的实验组数是; (3)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最大的实验组数是。 20. 分)用实验确定某酸 HA 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8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 HA 配制 0.1mol/L 的溶液 100mL; ②用 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 pH 值,即可证明 HA 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HA 溶液、盐酸,分别配制 pH=1 的两种酸溶液各 100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 10mL,加水稀释为 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 明 HA 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 pH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多选扣分) (a)装 HCl 的试管中放出 H 2 的速率快; (b)装 HA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 H 2 的速率快; (c)两个装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五、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4 分) 21. 分)在物理和化学中,有些原理、定律具有相似性。如物理中有机械守恒定律,化 (6 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比较它们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1)1834 年,物理学家楞次(1840 年—1865 年)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 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电流的磁通量变化。 这就是楞 次定律。请写出与楞次定律相似的化学原理或定律:; 其内容是 ; 该原理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 (2)在物理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图来分析速度、时间和位移相当于如图甲中阴影部 分所占的面积。
现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一可逆反应:
,其
中 B 物质的正反应速率 v 正 逆反应速率 v 逆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乙所示,则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可表示 22. (8)某化学反应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 10 至 20 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 2 = mol / L 反应经 20 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 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 ,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 ,则 V3 V1 (填、=、 ) ,且 C 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六、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0 分) 23. 分) (4 现有七种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 ①NaCl ② Na 2 CO 3 ③ NaHCO 3 ④ NaHSO 4 ⑤NaOH ⑥ Na 2 SiO 3 ⑦ Al 2 (SO 4 3 ) ,按 pH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 24. 分)常温下, Na 2 S 2 O 3 和 l 2 在接近中性溶中(ph=7)可以发生既快又完全的反应: (6
2 Na 2 S 2 O 3 + l 2 2 Nal + Na 2 S 4 O 6
试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为什么在强碱性条件和强性条件下该反应不能进行。 (1)强碱性时; (2)强酸性时。 七、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3 分) 25. 分) 0.02mol ? L?1 的 HCN 溶液与 0.02mol ? L?1 的 NaCN 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 (6 合溶液中 [ Na + ] [CN ? ] ,请用“、、=”填空: 溶液中(1) [OH ? ] [ H + ] 。 (2) [HCN ] [CN ? ] 。 (3) [HCN ] + [CN ? ] 0.02mol ? L?1 。 26 . 7 分 ) 将 等 物 质 的 量 A 、 B 混 合 于 2L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
3A (气) + B(气) 、 、 X(气) + 2D(气) , 5min 后, 经 测得 D 浓度为 0.5mol ? L?1 , [A]: [B]=3:
5,C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1mol ? L?1 ? min ?1 ,求: (1)此时 A 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 A、B 的物质的量。 (2)B 的平均反应速率。 (3)X 的值。
高二(下)化学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题号 C B A C D AC BD B A 答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BD C AD BC D B A D C 答案 19. (1)D: (2)C: (3)A 20. (1)100ml 容量瓶。 (2),b。 (3)配制 pH=1 的 HA 溶液难以实现:有妥之处在于 加入在于加入的锌粒难经做到表面积相同。 (4)配制 NaA 溶液,测其 pH7,证明 HA 是弱 电解质。 21. (1)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 ,平衡就 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合成氨。 (2)0—t(s)时间内,B 物质的浓度变化。 22. (1)0.013; (2)1.0;催化剂。 (3),; (4)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23.⑤⑥②③①⑦④ 24. (1) 3I 2 + 6OH ?
2 (2) S 2 O 3 ? + 2H +
IO 3 + 5I ? + 3H 2 O (或I 2 + 2OH ?
IO + + I ? + H 2 O) ;
S ↓ +SO 2 ↓ + H 2 O
(3)=。
25. (1)。 (2)。
n 26. (1) [A ]S min 米 = 0.75mol ? l ?1; ( A ) = n ( B) = 3mol 。
(2) V( B) = 0.05mol ? l ?1 ? min ?1 。 (3)x=2
1
[img]2010南昌中考化学15题过程
这是一道图象题。规律: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由图象可知,曲线斜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放出氢气质量越多。在开始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金属乙产生的氢气比甲多,说明乙与酸反应的速率快,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甲、乙两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均排在H前。相同价态的不同金属,其相同数目的原子置换生成的氢分子的个数是一样的。而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中,相对原子质量小的,所含的原子个数则较多,置换生成的氢气的量自然多一些。当两种金属均反应完时,甲生成氢气比乙多,则相对原子质量乙>甲。故关于甲、乙两种金属判断合理的是C
跪求10到高中化学计算题,一定要有解析谢谢谢
邮箱有么?这里发不下///
12、(襄樊市)现有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20克,为了除掉其中的Na2CO3,配制NaNO3溶液,李华同学将该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配制成60克溶液,再向其中加入50克C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CaCO3沉淀,过滤后得到100克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太原市)实验室最近购进一批石灰石,交给同学们去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向一定量的样品中加入10%的稀盐酸,一直加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稀盐酸60g。
(1)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同学们无法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韶关市(实验区用)某实验小组需要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但实验室只有36.5%的浓盐酸。试计算:
(1)将20 g 36.5%的浓盐酸配制成7.3%的稀盐酸,需要加水 g。
(2)用(1)中所配制的稀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能得到氢气多少升?( H2的密度为0.09g/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自贡市)某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8g,加入136.7g某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2.2g气体。试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南昌市)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2)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17、(雅安市)张化验员对本炼铁厂进购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样品进行分析。取10.0g的样品,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3.0g,过滤后得到2.5g滤渣,(假设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的损耗)。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赤铁矿样品中Fe2 O 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8、(重庆市)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现有一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双氧水,瓶上商品标签提供了如下信息:
①H2O2的质量分数为30%;
②内装溶液质量1000g;
③实验测定,其中H2O2的质量分数仅为10%。
(1)若用这瓶双氧水来配制H2O2的质量分数为3%的医用双氧水1500g,需用这种双氧水的质量是多少?
(2)计算这瓶双氧水中已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9、(荆州市)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 g 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 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试计算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 g 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0、(江西省)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11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977g/L)。试计算: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3)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21、山东省(课标A卷))水是宝贵的资源,防止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消除污染源。已知某化工厂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科技人员设计了边排放边中和硫酸的工艺来处理该工厂的废水,方案如下: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要使该工厂废水达到排放要求, NaOH溶液的流量应为多少?
22、(肇庆市)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3+ HCl = NaCl + CO2↑+ H2O。
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
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
(1)当加入 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
图中V= mL。
(2)请计算: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
23、(济宁市)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15 20 25 3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1.40 1.86 2.33 2.33
若有关的化学反应为:Na2SO4+BaCl2=BaSO4↓+2NaCl,请计算:
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01)
24、南充市(课改实验区)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 g 第二次加入5 g 第三次加入5 g 第四次加人5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 g 2 g l g 1 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8、(长沙市)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官兵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氧气,供给人的呼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过氧化钠样品975g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39、(福州市)利用右图装置能制取氢气并测定所收集气体的体
积。毛毛同学在锥形瓶中装入13g锌粒,往长颈漏斗中加入100g
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ZnSO4+H2↑)
(1)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右图装置采用的是 法收集氢气;若要收集300mL氢气,应选用 mL(填“10”或“100”或“500”)量筒。
40、(海南省).长期使用的水壶内层会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盐酸可将其除去,现取水垢2.5g与20g盐酸(过量)充分反应,水垢全部溶解,测得生成CO2的质量为0.88g,试计算:
(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41、(石家庄市)苦卤是海水提取食盐后的残液,其含有多种成分,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图22是我国某盐场苦卤中各成分含量的柱型图。该盐场以苦卤和贝壳为原料按图23所示过程生产轻质氧化镁。假设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无损失,请计算1000g苦卤可生产氧化镁的质量。
42、(河南省)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向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中加入15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
(1)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需先求出某些物质的质量。除此之外,你还能计算出______________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的质量分数(不需要具体计算)
43、(河南省实验区)取12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4、(宜昌市)一化学小组为了测定某铜矿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该铜矿样品3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46g。(假设铜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试求:
⑴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⑵ 铜矿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是多少克?其质量分数是多少?
⑶ 反应后所得氯化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 == 2CuCl2 + CO2↑ +3H2O。
反应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u2(OH)2CO3~222 HCl~36.5 CuCl2~135
CO2~44 H2O~18)
45、(兰州市B)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 ,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二氧化碳气体。
试计算:⑴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⑵反应中消耗的盐酸的总质量。
46、(柳州市、北海市)取10%的氯化钠溶液117g 进行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Cl2↑+H2↑+2NaOH
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计算:
⑴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117g需氯化钠多少克?
水多少毫升?(水的密度为1.0g•cm-3)
⑵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多少克?
47、(陕西省)稀盐酸滴入盛有10g 氢氧化钠溶液(滴有2滴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此稀盐酸的质量为5g,回答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现象是 。
(2)求此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酚酞试液质量不计)。
48、(上海市)某学生用250mL的集气瓶收集4瓶氧气,进行硫、红磷、木炭、铁丝的燃烧实验。
(1)为了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将氧气通过右图的洗气瓶。则洗气瓶中
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
(2)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制取本实验所需的4瓶氧气( ),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精确到0.01g)
49、(潍坊市)潍纺市具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有一矿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只含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粉碎后的样品15g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5.5g。试回答:⑴选用粉碎的矿石样品与选用块状的矿石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前者的优点是 。
⑵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0、(潍坊市附加题)已知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现有Na2O与Na2O2的混合物1.09g和足量水反应后得到300g溶液,其中含溶质1.2g。⑴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若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生,加入盐酸的质量是多少?⑶计算原混合物中Na2O与Na2O2的质量。
试题答案
1、800g
9、(1) 9.4%
(2)蛋白质:3.1克〈18克,不合格 氮元素的质量为2.9克〉0.5克不合格
10、⑴169 ⑵42.5
11、解:设合金与盐酸反应,消耗的Fe质量为x,生成的FeSO4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2
x y 0.3g
x = 8.4g
y = 22.8g
(1)合金中含碳质量=8.5g-8.4g=0.1g
c% = ≈1.2% 低于2%,故该合金属钢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1)该合金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2.8%。
12、(26.4%)
13、(1)8.2g
(2)没有称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14、(1) 80 g
(2)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 + 2HCl = ZnCl2 + H2↑
73 2
100g×7.3% X
73 : 2 = 100g×7.3% : X
X = 0.2 g
氢气的体积 = 0.2 g ÷ 0.09 g/L = 2.2 L
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 L 。
15、解:
(1)设原混和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 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2.2g
X=106×2.2g÷44=5.3g
Y=117×2.2g÷44=5.85g
(2)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总质量为:5.85g+(8g-5.3g)=8.55g
(3)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136.7g-2.2g=142.5g
溶质质量分数为:8.55g/142.5g×100%=6%
答:略。
16、 (1)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解:设6.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g
x=5.0g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7、解:(1)根据质量守衡定律:10.0g—2.5g=7.5g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Fe2O3 + 6HCl=2FeCl3+3H2O
160 219
7.5g 103.0gx
160∶219 = 7.5g∶103.0gx
x=10.0%
答: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75%;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8、 (1)450g;(2)210g
19、24g 0.4g
20、(1)2.2
(2)解:设6.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g
x=5.0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1、解:设NaOH溶液的流量为x。
H2SO4 + 2 NaOH ==== Na2 SO4 + 2H2O (1分)
98 80
20L/s×1000mL/L×1.04g/mL×1% x ×1000 mL/L×1.04g/mL×2%
(2分)
(2分)
答:NaOH溶液的流量为8.2L/s
22、(1)0 444
(2)解:① 44.4 mLCO2的质量为:
设产生0.88gCO2时,消耗HCl的质量为x g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36.5 44
x 0.88g
解得:x = 0.73g
0.73÷(15-5)×100% = 7.3%(方法有多种,合理均给分)
②设加入5g盐酸时,有yg Na2CO3转化为zgNaHCO3。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106 36.5 84
y 5g×7.3% z
解得: y =1.06g. z =0.84g.
556mLCO2的质量为:[556mL ÷(1000mL)] ×1.98g/L=1.10g
设放出556mLCO2时反应的NaHCO3质量为m。则: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84 44
m 1.10g 解得:m = 2.10g
则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2.1g-0.84g= 1.26g
答:①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②原样品中有Na2CO31.06g.、NaHCO3 1.26g。
23、8.解:分析数据可知,第三份混合物的溶液跟25g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成反应,且得到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设:25g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为x,且一份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y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42 208 233
y x 2.33g
x=2.08g
y=1.42g
(1)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 =8.32%
(2) 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8.4%
答: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32%。
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8.4%。
24、(1)75%
(2)解: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 g稀盐酸后,3 g碳酸钙与15 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03 + 2HCl === CaCl2 + H20 + C02 ↑
100 73
3g x
=
x=2.19 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
25、 10% 3%
26、(1)65% (2)49%
27、35%
28、 60 22.9kg
29、解:2000t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2000t×80%=1600t (1分)
设1600t氧化铁理论上可炼出铁的质量为x
Fe2O3 + 3CO 2Fe + 3CO2 (1分)
160 56×2
1600t x
(1分)
x=1120t (1分)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1120t÷96%=1166.7t (1分)
答:(略)
30、有白色吃点生成;4.4g 8.1%
31、4.9g
32、解,设铁的质量为X,生成FeSO4的质量为Y
生成H2的质量为14g+116.2g-129.8g=0.4g
Fe + H2SO4== FeSO4+H2↑
56 98 152 2
X Z Y O.4g
56:2=X:O.4g X=11.2g
152:2=Y: O.4g Y=30.4g
98:2=Z: O.4g Z=19.6g
.⑴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1.2g∕14 g×100%=80%
⑵所用36%的浓盐酸的体积为:
19.6g÷36%÷1.19g/cm3=45.75ml
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4g÷(11.2g+116.2g-0.4g) ×100%=23.9%
33、0.53 kg 10.65% 10.65%硫酸钠溶液
34、NaCl MgSO4
需NaCl的成本:1000kg×10.76g/kg÷(23/58.5)×(4/500) 元
需MgSO4的成本:1000kg×1.29g/kg÷(24/120)×(12/500) 元
35、.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80 98 142
x 98g×10% y
80/98=x//9.8g x=9.8g×80/98=8g
142/98=y/9.8g y=9.8g×142/98=14.2g
(1)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略
36、解:设污水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X 18.25g×4%
40x =36.518.25g•4%
该污水中氢氧化钠的恶质量分数为:
0.8g25g ×100% = 3.2% 答:(略)
37、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5%
38、解: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过氧化钠的质量=975g×80%=780g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780g x
x=160g
答:可生成氧气160g
39、(1)解:设稀硫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H2↑
65 98
13g x
65/98=13g/x
x=98×13g/65=19.6g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19.6g 100g×100%=19.6%
答: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排水;500
40、解:(1)设水垢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88g
100∶44=x∶0.88g
x=2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g/2.5g×100%=80%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5g+20g-0.88g=21.62g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1.62g
41、解:设可生产氧化镁的质量为x,则:
142.5g × + 80.0g × = ×x
142.5g × + 80.0g × = ×x
解得:x= 86.7g
答:能制得氧化镁86.7g
42、方法一:(1)设合金中Zn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Zn + H2SO4 = ZnSO4 + H2 ↑
65 161 2
X y 0.2g
65:2=X:0.2g X=6.5g
161:2=y:0.2g y=16.1g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 硫酸 硫酸
方法二:(1)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Zn + H2SO4 = ZnSO4 + H2 ↑
98 161 2
X y 0.2g
98:2=x:0.2g x=9.8g
161:2=y:0.2g y=16.1g
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 锌 硫酸
注:该题第(1)问采用不同的解法,导致第(2)问有不同答案
43、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 – 107.6g = 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y。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73 44
x y 4.4g
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为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44、解:⑴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10% = 14.6g
⑵ 设铜矿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铜的质量为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u2(OH)2CO3+4HCl == 2CuCl2 + CO2↑ +3H2O
222 146 270 44
x 14.6g y z
x===22.2g
铜矿中碱式碳酸铜的纯度为: ==74%
⑶ y===27g
z===4.4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6.5%
45、碳酸钠质量分数为84.8%
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为200g
46、解:⑴需氯化钠质量=117g×10%=11.7g
水的体积=(117-11.7)g÷1.0g•cm-3 =105.3cm3=105.3ml
(不将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不给分)
⑵设生成氢气xg
解法一:2NaCl + 2H2O == Cl2↑ + H2↑ +2 NaOH
71 2
7.1g x
71:2=7.1g : x
x=0.2g
解法一:2NaCl + 2H2O == Cl2↑ + H2↑ +2 NaOH
117 2
11.7g x
117 :2=11.7g: x
x=0.2g
答:(略)
47、解:(1)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58.5
x 5g×7.3% y
x=0.4g y= 0.585g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85g/15g ×100%=3.9%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4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9%。
48、(1)浓硫酸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4P + 5O2 2P2O5
(4)氧气质量 = 4×0.25×1.43 = 1.43 g
2KClO3 2KCl + 3O2↑
2×122.5 3×32
x 1.43
x = 3.65 g
49、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2分) 83.3%(5分)
50、2Na2O2+2H2O==4NaOH+O2↑(2分)
30g
Na2O 质量为0.31g Na2O2质量为0.78g
高中化学题关于消毒剂Cl2、H2O2、ClO2
这些物质对于细菌来说都是氧化剂,氧化细菌的有机物质结构,使得其失去染病能力或者失活。
理论上氧化剂被还原时候发生更多电子转移的物质就有越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其实是说谁的氧化效率更高些。。。唉,这种题高中可以这样理解,实际情况或许稍微有些不同,
但是二氧化氯确实是很优秀的消毒剂,现在使用非常广泛。
南昌高中化学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西南昌高中化学是什么版本、南昌高中化学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