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七上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一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及答案
- 2、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训练
- 3、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级上 期末小综合语文(长春版)答案 要快,求你们了,见过的请把答案发过来!这几天就要
- 4、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 5、2022名校调研卷人教版七上怎么买
- 6、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级上(2)语文 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心读遍圣贤书,七年级的语文知识也很重要,语文试卷题你做好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默写填空。(5分)
(1) , 若出其中 ; , 若出其里 。
(2) ,风正一帆悬。
(3)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静谧(bì) 枯涸(hé) 啜泣(zhuì)
B.骸骨(hé) 玷污(diàn) 清洌(liè)
C.梦寐(mèi) 泯灭(mǐn) 分歧(qí)
D.禀告(bǐng) 厄运(è) 迸溅(bì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留连忘返 屈径通幽 险象迭生 恍然大悟
B.瘦骨嶙峋 黯然缥缈 随声附合 苦心孤诣
C.小心翼翼 精疲力尽 各得其所 嫦娥奔月
D.一丝不苟 得意忘形 引人瑕思 水波粼粼
4.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
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
C.《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D.《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2分)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
周末,我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学校以“唤起每一位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主题征集爱护绿化的宣传广告语,下列应征的广告语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正在成长,需要我们的爱。
B.我的美丽来自你的呵护。
C.严禁践踏草坪。
D.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9.填空。(4分)
(1)冰心诗的三大主题是:母爱、 、 。
(2)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 。《赫拉克勒斯和财神》则把为富不仁的富人与坏人归于一类,表现了 。
二、 古诗文阅读(22分)
(一)古诗阅读。(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 、 、 、 、 、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4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
11.本节选自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 和他的侄子 。(2分)
12.解释词语。(4分)
(1)肴: 。
(2)旨: 。
(3)困: 。
(4)自反: 。
13.选出与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
A.故余虽愚 B.故虽有名马
C.公问其故 D.故克之
E.故自号曰醉翁也
(2)虽有嘉肴( )
A.故余虽愚
B.虽我之死
C.虽人有百手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翻译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曰:“德 之 不 修,学 之 不 讲,闻 义 不 能 从,不 善 不 能 改,是 吾 忧 也。”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说明文阅读(13分)
(达州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 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选文有删改)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分)
17.结合语境,填空。(2分)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 。
18.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9.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请用四字词语作答),并作简要说明。(2分)
20.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青睐。(4分)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2分)
(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2分)
(二)记叙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钓到的大鱼
①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爸爸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③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父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⑤父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父亲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⑥“”父亲说。
⑦“不,爸爸!”孩子哭了起来。
⑧“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安慰他。
⑨“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父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父亲的脸色中知道他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父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父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父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21.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父亲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22.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
23.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第⑥段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24.“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2分)
25.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四、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横线上写一个表示感情的词语,如:感动、开心等。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写出真情实感。
七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二、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阅读。10.
古藤 、 老树 、 昏鸦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渲染了一种 悲凉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凄苦 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
11.本节选自 《礼记•学礼》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典章制度 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 戴德 和他的侄子 戴圣 。12.解释词语。
(1)肴: 带骨头的肉 。 (2)旨:
甘美 。 (3)困: 不通,理解不了 。 (4)自反: 反省自己 。
13. (1) (C) (2) (A)
14.翻译句子。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15.相关内容链接。
(1)子曰:“德 之 不 修,学 之 不 讲,闻 义 不 能 从,不 善 不 能 改,是 吾 忧也。”
(2)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后三者
16.。 (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17结合语境,填空。
(1) 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花雪月。
18.
不能,如去掉后句意就变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只有玉文化了,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之一”是说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玉文化,还有其他的形式。语言准确。
19.象征义:连年有余。说明: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
20.(1)从诗中发现: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
(2)
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
(二)记叙文阅读
21.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
四、作文
作 文 评 分 标 准
一类卷(50-43)分 二类卷(42-35)分 三类卷(34-27)分 四类卷(26-19)分 五类卷(19分以下)
内容A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偏离题意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中心尚明确 中心欠明确 中心不明确
感情真切 内容尚具体 内容不具体
感受尚真实
语言B 语言顺畅
没有语病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语言尚通顺
语病不多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篇章C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 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条理不清楚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条理较清楚
[img]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训练
本试题选自《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上期中测试语文(人教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慑,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孔子名丘,字________,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传不习乎( ) (2)匹夫不可夺志也( )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与这一章相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改写成一副对联。下面是小明同学给出的上联,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2分)
上联:博学且笃志;
下联:□□□□□。
【参考答案】
9.仲尼
10.(1)老师传授的知识(2)普通的人,男子汉
11.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12.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13.符合题意即可。
14.切问而近思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级上 期末小综合语文(长春版)答案 要快,求你们了,见过的请把答案发过来!这几天就要
别找了 没人会给你发的 要是作业的话要么自己做 要么抄别人的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考试是测试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真正重要和有用的知识的必要途径,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试卷,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8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20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峰峦(lán) 预兆(zhào) 弥漫(mí)
B.黄晕(yùn)贮(chù)蓄 清洌(liè)
C.静谧(mì) 喧嚣(xiāo) 喑哑(yīn)
D.着陆(zháo) 谚语 (yàn) 狩猎(shǒu)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葱笼 幽雅 长泯 猛犸
B.崩蹋 磷波 圆弧 篡夺
C.篝火 收敛 宵汉 舔食
D.窗扉 畅谈 跺脚 睥睨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地不断地继续提高。
B.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C.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校门口有一个专卖饮料和汽水的小摊。
4.没有使用比喻修辞 方法 的一句是:( )
A.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
B.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C.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
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5.选出下列语序恰当的一组:( )
①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②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弃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③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④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A. ④①②③ B. ③④②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填在下面 句子 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 , ,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A.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B.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少
C.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D.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7. 选出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占有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列数字)
B.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下定义)
C.是为重要的是,哈勃望远镜提供的图像比地面观测到的清晰10倍以上。(作比较)
D.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只能传递声音信息,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举例子)
8、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①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
③ ,风正一帆悬。
9、请你展开想象,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将“化石”、“蝈蝈”、“月亮”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副美丽的画面。( )
二、阅读理解 (50分)
(一)阅读下面《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0,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1l,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
12,在写草的段落里,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13,在第二段里,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请你在第二段的其他语句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 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找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的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击云。卷云和卷击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高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击晕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击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5、看云是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6、概括第三段的大意。
17、第三段划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的特点。
18、语段中加点字“一般”和“常”是否去掉?为什么?
19、下列对第三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段在对每一种云进行说明时,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现象,云的形态特点是本质。
B 、 卷云、卷击云、积云、高积云是象征晴朗天气的四种云。
C、 “那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一个“站”字,就把卷云人格化了,语言生动。
D 、 选文中的“有时”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 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二)阅读下面 文章 ,完成下列各题。(20分)
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万花溪绕着我们的村子,流着,流着。它是点苍山的一条溪流。
它的溪水里,永远漂载着好看的花瓣。溪水是香的,甜的,冰凉的。
当点苍山的冰雪刚开始融化,它的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
这时候,我喜欢提着小花篮,来到溪畔。闻闻这朵花,闻闻那朵花,我和花们说悄悄话。
你好,山茶花!你说,你的小脸,是在那个下霜的夜里,冻红的吗?还是你早起迎接太阳,早霞亲了亲你,你害羞了?山茶花,别只顾笑,你倒是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呀!
你好,马樱花!
你好,含笑花!
哟,杜鹃花,叶上花,金银花,龙胆花,剌苞花,太阳花,地丁花,猫脸花,蝴蝶花……你们都好呀,万花溪畔的花朵们!
你们有什么喜事?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气洋洋?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的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
告诉我,万花溪的花朵们,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色彩?蓝色,红色,黄色,白色,紫色……你们打扮了飘香溢彩的溪流,你们给我们的村子镶了一道花边。看你们笑得前仰后合,你们的家族多么快乐。你们喜欢多种多样的色彩,你们喜欢开出多种多样的花朵。
哟,万花溪的花朵们,告诉我,你们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吗?正像我们小娃娃,是妈妈的儿女,妈妈的花。我想,你们一定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只有大地妈妈,才有这么多,这么美丽的儿女呀!
20.请你给这篇优美的短文拟一个标题。如果你感到无从着手,就要细读文章,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你会发现,文中的某一句话、某几个词,会帮你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21.仔细阅读跟山茶花的对话,作者就花的什么方面对山茶花说话?这段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2.“万花溪畔的花朵们”和“万花溪的花朵们”,两种称指的含义完全一样吗?说一说你的理解依据是什么。
23.从全文看,作者通过跟花的对话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4.请根据“蝴蝶花”这一名称,想像这种花的形态色彩,然后,请你对它说一段悄悄话,并把这段话写在下面。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开花的心
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地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的,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母亲喜欢花草,房前屋后,种满了她从田间地头、或者邻居家一直过来的花草,花很普通,不过仙人掌、凤仙花、向日葵之类的,多数甚至叫不出名字来。母亲却很爱惜,浇水,施肥,松土,一点儿不懈怠。
从春末到晚秋,花儿姹紫嫣红,一串串的,将整个园子都衬的烂漫多姿。
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的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的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凤仙花包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的成长。淘气的小侄,每天都要跑去和它比个头,到膝盖了,到腰间了,终于有一天,小侄哭丧着脸跑去跟母亲告状:“奶奶,我怎么长这么慢啊,它都比我高了!”母亲笑了。
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乎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忽然有一天,我早晨起床锻练,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得晃我的眼,走近,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住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我在心中止不住的惊叹:原来,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
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院子里 其它 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的开花方式。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灿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虽然,我仍然不知道它的名字。
25、文章的题目“开花的心”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26、通读全文,小草之所以开花,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1)
(2)
(3)
27、“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请你品味这句话的含义。
28、文章末尾说:“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你能联系实际, 说说 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至少举出一个实例)
三、写作(50分)
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美好 传说 表达了古人探索太空的梦想。今天,奔月的神话早已变成了现实。告别地球,去外星探索人类新的家园,又成了今人的追求与梦想。外星有人吗?假如外星有人,他们有一天来探访我们的地球,他们将会怎样描绘我们的地球呢?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以“外星人探访地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检测试卷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C2、D3、D4、A5、B6、D7、B8、静 敬 竞9、略
二、阅读理解 (50分)10.第一段:春草图。 第二段:春花图。(学生所拟标题只要能够扣住文段主要内容都应认可)
11.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长出地面的那种情态,好像跟你捉迷藏的调皮孩子似的那样可亲可爱,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外,“钻”字也用得特别好,把春草坚韧有力地破土而出的情状描绘得极富神韵,赞美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以上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12.作者写人们这一组活动,意在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以至于要在草地上“打两个滚”,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同时也在于表现春天到来时人和自然界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3.拟人句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把花写成争胜好强、热情奔放的人,为了扮靓美丽的春天而争先恐后、热烈开放,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特点。
14.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15、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雨风雪的预兆。
16、依次介绍了卷云、卷击云、积云、高积云的位置、形态特征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7、比喻 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
18、不能。两个词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是在一般和经常情况下,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19、A
20.和花朵说悄悄话、花开季节的悄悄话、与花儿对话万花溪畔的悄悄话、花儿,请听我说……
21.就花是红色与山茶花对话。作者把山茶花当成娇羞美丽的少女,把艳美的花朵跟灿烂的朝霞联系在一起,以奇特的想像描写,寄寓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
22.不一样,“万花溪畔的花朵们”是指地面上的各种花,因为“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而“万花溪的花朵们”还包括落人溪水的花朵、花瓣,因为“溪水里,永远漂载着好看的花瓣”。
23.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4.围绕“蝴蝶”的形状、色彩,或赞或问,以想像丰富者为佳。
25、线索作用
26、(1)母亲给它安家(2)母亲精心照料(3)小草自身的精神力量
27、以物喻人 只要人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即使是野草,即使是普通的凡人,也一样有所作为的。
28、张云成,一个从小患肌无力的,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孩子,却凭借自己的力量写出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感动中国人,被评为2003年的励志人物。(意思对即可)
2022名校调研卷人教版七上怎么买
名校调研系列卷2022在精英家教网买。精英家教网收集了大量小学、初中、高中的同步练习册答案、课后习题答案、寒假作业答案、暑假作业答案以及各种练习册答案。
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级上(2)语文 答案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 确凿(záo) 嗥(háo)鸣 炽(zhì)痛 B、 魅(mèi)力 桑畦(qí) 骊(lì)歌 C、 讪(shān)笑 污秽(huì) 胡骑(jì) D、 蝉蜕(tuì) 谰(lán)语 倜傥(tǎng)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在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 B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 中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 他的演讲太出色,我只好甘拜下风。
3、下面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选择立意?”一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朗读时首先要把握其技巧,例如快慢、轻重、升降、停顿等;其次要把握其文章内容,领悟语句意蕴,体会情感。
C 安徒生的《丑小鸭》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D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是南朝乐府民歌。 4、按要求默写诗词。(4分)
①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 。
③ 王维的《竹里馆》写人们在竹林里活动的诗句是: , 。 ④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5、 下面这段文字有错别字和病句,请找出并改正。(4分)
①人生是无法再回头再来的,因此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②有时,一个不留神的错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③朋友,慎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错别字:第 句, 改为 。
病句: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6、 下面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副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的兴趣爱好。(3分) (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2)和二弦撷趣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7、 参照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意境,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4分)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 — 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仿写:
(1)诗意的情趣就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初中月考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诗意的情趣就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读选文,完成8—12题。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联系全文,说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何含义?(2分)
9、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分)
10、文中描写了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11、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文中第2自然段中划线句是伏笔,以花喻人,暗示爸爸即将去世。
B 选文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表达的内容含而不露,让人警醒,让人震撼。 C 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即我的成长,我变得坚强了。 D 第11自然段中划线句描写年幼的弟弟妹妹的闹,主要表现他(她)们少不更事。 12、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说说其理由。(3分)
(二)读文章,完成13—17题。 白雪塑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地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的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绵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3、“这个小屋负荷不重”一句中“负荷”应该如何理解?这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4、指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儿子的“苦恼”指
爸爸的“苦恼”指
15、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是什么? 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结合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把其内容补充完整。(3分)
17、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写一件父亲(母亲)关心你的感人事迹。(3分)
(二)读文章,完成18—21题。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
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 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8、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3分)
1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3分)
20、本文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而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其作用。(3分)
21、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三)读文章,完成22—26题。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解释加下加点词。(2分) ①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不能称前时之用
③ 泯然众人矣 ④ 贤于材人远矣
2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或/以钱币乞之
D. 余闻之/也久 24. 翻译句子。(3分)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5.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中第①自然段中“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神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于纸上。
B. 本文是王安石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散文随笔,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C. 最后一段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D.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最终沦为平庸之辈。略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26. 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是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3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关于七上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和初一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