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元月调研考试语文s卷(2021年元调试卷)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2021元月调研考试语文s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年元调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试题 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_班级______分数_____

一.我能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5分)

l ù j ēng āng

依赖 漱口 崛起 铿 锵

二.我能把词语写得即正确又美观。(8分)

guī lǜ hén jì fù gài jiàn zhù

( ) ( ) ( ) ( )

xí jī kōng kuàng kuà yuè hǎi xiá

( ) ( ) ( )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然大( ) ( )息( )视 耀( )( )威

( )有成( ) ( )( )当然 ( )( )无事

四.按要求做题。(12分)

1.写出两个含有动物的成语:( )( )

2.写出一副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

见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帮助呢?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无数块条石抬上陡峭的山岭。

5.修改下列病句。

上课了,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五.认真回忆学过的课文,你一定能做正确。(11分)

1.能说明观察点和角度在变化,看到的结果也在变的诗句是:

2.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课外你一定还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写出来几个(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这两句诗包含的人生哲理是:

六.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 )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交通便利了。( )

3."理所当然"中"当"的读音是"dāng","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是"shèng "。( )

4.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是一个比喻句。( )

七、认真阅读,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28分)

(一) 课内阅读:(11分)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 ),不留一点儿( )。那( )的颜色,明亮地( )我们的眼睛,(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出自 ,作者是 。

2、把括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3、从课文里找出一组近义词。( ) --( )

4、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 )语气。

(二)课外阅读。(17分)

疏 通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一个中年男子长叹了一声……有几个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了。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声音洪亮:" 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不知怎么的,两个争吵的小伙子一下子松开了手。老大爷站在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面的,别停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地加快。一会儿,小街畅通无阻,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2、文章记叙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主要人物是 , 事件是 。

3、文中的"小溪"是指 ,"大石头"是指 。

4、下列句子应该填表在文中哪一空白处(填序号)

A:"唉!小街太窄了!" B:"喂!快走啊!"C:"急死人了!"

5、小溪又响起欢歌的原因是 。

6、题目"疏通"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说人们的思想要疏通。

八、真情习作。(26分)

发挥你的想象,把美好的愿望写下来,你可以是畅游大海的鲸鱼,可以是穿越蓝天的飞机……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img]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1)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  ①  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其珍藏的三彩骆驼及牵驼俑,惟妙惟肖。驼高84厘米,俑高62厘米,骆驼体态饱满健  ②  ,四肢强劲有力,昂首甩尾,作嘶鸣状。俑站于托板上,胡人模样,着翻领交襟袄袍,腰系行囊,足蹬尖靴。双臂曲置胸前,心无旁  ③  ,作执缰牵驼状。三彩器塑造的人与动物,都给人一种无限的气魄和力量感,与唐代丰满、健美、阔硕的艺术特征相得益彰。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jìn  mÓ        B.jìng  mÚ

C.jìng  mÓ      D.jìn  mÚ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①坐  ②状  ③鹜    B.①座  ②壮  ③鹜    C.①坐  ②壮  ③骛    D.①座  ②状  ③骛

2.古诗文默写。(8分)

(1)家国情怀,肩担时代重任,善养“浩然之气”。 范仲淹“____,____ ” (《岳阳楼记》)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理想,就是一种家国情怀。

(2)诗人常常借助描写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许浑的“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这些景物描写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温庭筠的“ ________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3)中国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哲理。刘禹锡的“_ ____ ,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揭示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苏轼的“ ________    , ________  ”( 《水调歌头》)写出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每一位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这些意象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情感。在《艾青诗选》中,“土地”与“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请从这两个意象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说说这一意象给你带来的阅读感受。(4分)

(2)金圣叹认为:“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的粗鲁是野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杰不受束缚……”请你从鲁达、史进、李逵、武松四人中任选一人,结合金圣叹的评价及《水浒传》中相关的情节,谈谈你对此人粗鲁性格的认识。(4分)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____    ,  ____ 。____  。  ____  。 ____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色资源教育”系列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一则新闻,请你对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2分)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3月29日,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四川省玉阶文化基金会、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共同承办的“少年儿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2)班上要出一期“永远跟党走”的黑板报,小宁打算写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帮他补写下联。(2分)

上联:忆往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标识,请你向同学们介绍其构图要素及寓意。(5分)

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

大部分地区2021年中考结束,本文整理了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欢迎阅读。

2021安徽中考语文真题:

2021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2021咸阳中考语文真题:

2021重庆A卷中考语文真题:

2021西安中考语文真题:

2021河北中考语文真题:

2021南京中考语文真题:

2021东营中考语文真题:

2021新疆中考语文真题:

2021青海中考语文真题:

2021福建中考语文真题:

高一下册语文月考试试题

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不妨看看高一下册语文月考试试题,以下仅供参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 症结(zhēng) 友谊(yì) 繁文缛节(rù)

B.伺机(sì) 刹那(shà) 骤雨 (zhòu) 着即施行(zhuó)

C.罗绮(qí) 寒蜩(tiáo) 忖度(duó) 前合后偃(yǎn)

D.千骑(jì) 半晌(shǎng) 棕榈(lǚ) 质疑问难(n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因缘 昨宵 家俱 拾人牙慧 B.箫鼓 暮霭 账目 走头无路

C.战粟 冥冥 贤惠 冠冕堂皇 D.博取 蛾眉 敲诈 披枷带锁

3.下列成语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报道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8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许多中小城市居然当仁不让,不遗余力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

B.在一个秋色迷离的傍晚,诗人罗隐泊舟秦淮,目击眼前衰景,白云苍狗的尘寰之感涌上心头,他写下这首吊古悲今的伤心之诗。

C.在许许多多朴实平凡的芸芸众生中,有不少人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但在危难时刻会默默地为社会、为他人尽一己之力。

D.“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B. 在关键问题上,领导干部应该能够控制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只是敲边鼓,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

C. 文化传统观念既然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D. 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同学回国前与他联系,要来看他,他却因故不能接待,只好谢绝了,这真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戏剧种类繁多,除国粹京剧外,还有山东的吕剧、柳子戏、上海的沪剧、越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B.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C. 宋瓷特殊的美质,汲取自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艺术门类,皆可从陶瓷装饰画中觅得踪迹。

D. 《红楼梦》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那种寻觅读者中之“知音”的意味呼之欲出。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落成的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B. 针对某些国家在南海肆意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严重损害我国利益,我们没有理由继续忍让,必要的时候必须亮剑!

C. 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东北三省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对于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D. 环保部要求各地加大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力度,主动满足公众需要,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尽可能降低空气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时读书,汉字为友。每当我面对眼底并肩为伍、列队成阵的汉字,点撇钩捺间, ;平平仄仄中, ;方方正正里, 透出纸背。

①民族的端庄、民族的品格、民族的性情

②犹见民族五千年的风霜

③犹闻东方古国洪钟大吕的流韵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 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 亲戚 而事君者

C.吾 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 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

10.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 相如功大——徒 以 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 与 会——不欲 与 廉颇争列

C. 相如廷斥之,辱 其 群臣——今两虎共斗,其 势不俱生

D.且 相如素贱 人—— 且 庸人尚羞之

   三、(9分,每小题3分)

唐子畏墓志并铭 [明] 祝允明

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

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①,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闻华峰可建都聚②。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③。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襕幞④,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墐户⑤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繙讨⑥拟议,祗⑦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蹔⑧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⑨。

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节选自《明代散文选》)

【注释】①屹屹:高耸出群的样子。②都聚:都市。③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④褫(chǐ):剥夺。襕(lán)幞(fú):襕衫和幞头。襕衫为古代士人之物,明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幞头是士人所戴的帽子。⑤墐(jìn)户:用泥土涂塞门窗。这里谓紧闭家门。⑥繙(fān)讨:反复研讨。⑦祗:只。⑧蹔:同“暂”。⑨旧绪:旧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没,子畏犹落落 落落:大方的样子

B.取前所治毛氏诗 治:研究

C.逮主司出,同讯于廷 逮:等到

D.大率兴寄遐邈 率:大概,大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数岁能为科举文字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子畏不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D.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 亦足以畅叙幽情

1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 )

①殊不屑事场屋 ②褫襕幞,烧科策

③若勿售,一掷之耳 ④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

⑤不复辩,与同罚 ⑥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第Ⅱ卷(共111分)

四、(2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译文:

(2)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4分)

译文:

(3)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4分)

译文: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

(2)“等闲”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什的情感。(4分)

16.古文默写(每空1分, 共10分)

(1) ,谈笑间, 。

(苏轼《赤壁怀古》)

(2) ,尽西风,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元嘉草草, ,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佳节又重阳, , 。

(李清照《醉花阴》)

(5)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21分)

奇 遇

莫 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我说:“三大爷,何必呢?”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17.小说第二段对高密特有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请分析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答:

18.“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5分)

答:

19.对于文中的“奇遇”,有人认为寄寓了作者的一种批判和愿望。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客观存在的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

E.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六、(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21元月调研考试语文s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1年元调试卷、2021元月调研考试语文s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