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康德卷调研卷7数学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康德卷数学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笔记-导论(1)| 经验的知识和纯粹的知识
- 2、重庆一诊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康德卷)
-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Ⅶ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 4、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 5、什么是康德卷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笔记-导论(1)| 经验的知识和纯粹的知识
1. 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康德的时代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互争论的时代。经验主义就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有知觉的先后”这类认为知识来自感官知觉,并且是知识唯一来源的哲学。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等。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斯宾诺莎等。康德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康德的这个特点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开始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他认为知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经验的,一种是先天的。经验的知识就是来源于感官知觉的知识,这类知识只需要通过感官知觉就可以获得。属于这类的知识比如有地形的知识、山脉的知识、天文学中属于观测部分的知识,以及生物学中的形态学的知识,历史的知识也属于经验的知识。经验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知觉的扩展和知觉的命名。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各种类型的探测器都在扩展着人类的知觉范围,随着知觉范围的扩展,新的经验的知识也随之出现。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可以深入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甚至直接观察分子和原子;大口径,高精度的各种类型的望远镜,使我们可以观测到百亿光年外的星系,并认识到星系层面的相互作用。
什么样的知识是经验不足以得出的呢?
经验不足以得出意味着这个知识有经验的参与,但还必需有非经验的参与。比如实验室中遇到的黑体辐射问题和光电效应,这是经验的部分。经验绝不可能从这两个实验中获得量子力学的定律。量子力学为了解释这两个实验而提出,那么量子力学的发现是从何而来的?不可能有人单靠着感官知觉的经验获得这样高深的知识。非欧几何学可以通过感官知觉看到球面上的三角形就提出吗?即使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也能通过知觉一个又一个的三角形后提出吗?我们可以单纯的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最后总结出描述变化的数学方程式吗?相对论的时空观根本就不是感官知觉能感受到的,它的提出显然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验。平行世界是物理方程式的求解,也不是人的感官知觉所能感受的。这些都是先天的知识。这些知识虽都是经验不断积累而得到的,时间上在经验之后,但是就它们的成立性而言,在经验之先就已经成立。
地球会因为古人不知道而不绕着太阳运转吗?引力定律会因为人们不认识它而失效吗?电子会因为波粒二象性不被人知道而变成粒子吗?先天的知识的存在在经验之先,是先验的知识。这类知识的发现需要经验之外的能力的参与,需要超出经验的力量。经验之外的能力就是在感官知觉能力之外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不包含任何经验的成分的知识就是纯粹的知识,即不包含任何感官知觉的成分的知识。新疆有塔里木盆地,这是纯粹经验的知识。它是对现象的描述。拖着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跑的越快,这是包含经验的先天的知识,力和速度都是知觉的知识。理性是至善的,理性和至善都不是知觉的知识,理性的至善也不能通过经验获得,这是纯粹的知识。
比如“一切变化必然有其原因”,休谟认为这是人对一个事件必然发生在某个事件的发生之后的经验性的认识。康德对休谟的反驳是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得自偶然性的经验。经验的偶然性,比如经验中水在0℃时结冰也可能不结冰,即使是纯水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完全保证经验到的一定是0℃时水会结冰。因为之前的经验的表象就一直在变化中,如何能因为所有因素一致了,就认为经验的表象一定是必然的了。因此,经验本身无法提供知识的必然性。所以某个事件必然发生在某个事件之后,这是经验所不可得的。同样,经验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痛感,身边的人有痛感就断定所有的人都有痛感;不能因为观察到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都是竖着自转,就认为所有的行星都是竖着自转。经验不能带来普遍的适用性。经验只能确认有些变化有原因,不能确认所有的变化都有原因。从部分到普遍的推广不是经验所能完成的任务。
不是所有从部分到普遍的推广都是先天有效的。比如从几颗苹果是甜的推广到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就不是先天的。而是一种经验性的推广,这种推广只是任意的把部分的有效性提升到普遍的有效性。只有当普遍性在本质上属于一个判断的时候,这个普遍性才是来自先天的知识能力,我们称为严格的普遍性。什么是本质上属于一个判断呢?比如“所有的事件必然有其发生的原因”这个命题,就不是一个经验性的推广,而是抽象性的总结,我们可以脱离经验对这个命题进行判断。因此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意思就是这个命题可以不依靠经验就可以进行真假的判定,并且这种真假的判断是绝对成立的。“所有的苹果是甜的”,我们要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就必须经验所有的苹果,否则这个命题永远不能是绝对真的,总有例外的烂苹果不是甜的;再如“所有的鸟会飞”这个命题,是经验性的推广,因此会遇到例外。经验性的推广常常遇到例外,来自先天知识能力的普遍性则是绝对的,没有例外的。
重庆一诊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康德卷)
2022年重庆一诊主城区部分学校考康德卷的将于2022年1月19日~21日开考,家长和考生们一定很关心考的怎么样,待重庆一诊(康德卷)考完之后,我将为大家公布本次考试各科试卷及真题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以便估分和定位水平,查漏补缺,为高考全力冲刺瞄准方向。
本次考试主要会考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门科目,考试具体时间是在2022年1月19日~21日,总共考三天,平均每天考三门,以下是各门科目的试卷及答案解析,供参考:
1、 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2、数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英语试题及答案汇总
4、物理试题及答案汇总
5、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6、生物试题及答案汇总
7、政治试题及答案汇总
8、历史试题及答案汇总
9、地理试题及答案汇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Ⅶ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位于《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先验方法论的第三章,属于全书靠近结尾的部分。受老师推荐先阅读这个部分,希望对于理解第一批判乃至康德整体思想有所裨益。我将不会如之前做笔记的一样读一句写一句,而是概览之后再做分析。
先验感性论讨论数学何以可能,先验分析论讲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辨证论讲以往形而上学何以不可能;这里先验方法论则要讲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了,就是讨论形而上学的条件和根据。建筑术就是他建筑纯粹理性系统所使用的“术”,即方法。在系统中最根本的是形式统一性,是最根本的形式统一性使知识不是再是量的叠加,而成为有秩序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中的知识就不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完整的、确定的。(这里的艺术Kunst,有造型艺术的一层含义,“造型”有形式的暗示。)
系统是注重形式的,而“梦幻曲”(Rhapsodie)就是狂想曲,翻译成梦幻曲或许有所不妥,相比于强调形式的梦幻,Rhapsodie指向其反面“醉狂”,Rhapsodie也指自由(形式的)诗,是有形式的反面。理性要求的是一种形式和系统,一种规定性和秩序。在形式系统中,知识作为质料才能够支持和促进理性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促进系统整体向上的生成。这里既强调了形式对质料的引导,也提及了质料的生成作用;但根本上,康德强调的是质料是在形式中才能发挥生成的作用,形式是质料依托的根据和条件。
系统不是杂多知识的排列组合或简单相加的整体,而是有内在形式统一性的,康德甚至说系统就是统一性,就是知识中内在的最高的形式统一性,正如先验逻辑中的统觉。在形式统一性的规定和引导中杂多知识各得其所,整体处于和谐的状态。
理性的概念,即理念,柏拉图将“理念”看作一个起统一性作用的概念,是“一”,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理念系统。而康德这里的理念是纯粹的、先验的,纯粹理念应该从最高层次理解。而这里我则先将其粗浅地理解为一种最高形式。
康德这里强调理念中包含的目的和与目的相一致的整体形式,形式与目的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提出过,形式因是中间阶段的目的因,任何形式都趋向于其目的。理念的“一”就表现为形式与目的。知识整体中的理念,也就是整体中的目的及其形式,内在于整体的各部分知识,使得整体具有形式统一性和方向性。比如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提到手就能想到脚(每个部分都能在其他部分的知识里被想起来),人不会长出第三个手(没有任何偶然相加)。整体中的各部分具有联系,部分以整体为前提生成,而不是从外部加入(人吃饭是将饭消化吸收,不是把饭挂在人身上)。
理念的实现需要图型,正如范畴的实现(运用到直观上)也需要图型。康德曾说过,图型作为一种表象,是纯粹的,一方面是知性的,另一方面又是感性的。在康德看来图型应该按照理念产生,提出目的,在知识整体中实现理念,即规定本质性杂多和各部分的秩序,这样建筑术就有了统一性。图型在这里是作为理念与杂多知识的中介。
科学的形而上学需要建筑术,杂多东西的类似性和知识具体地在所有各种随意的外部目的上的偶然运用都是外在的、经验性的。凭借建筑术,整体中内在的,并使整体成为可能的目的就可以推导出科学。这之中的图型则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先天包含整体轮廓,二是划分整体各环节,三是依照原则将整体与其他整体划分。
图型及其提供出的定义在开端时与理念是有距离的,这是因为理念内在于科学系统,系统在初始阶段还在生成之中,没有充分体现理念。
科学的创立者没有搞清楚理念,就不能对这个科学系统整体提供一种规定性。这个任务交给了哲学家,清晰的理念提供了系统一种自然统一性,系统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而普遍联系。科学系统中的理念在理性本身中有着根据,这也体现了康德哲学中人为自然界立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主客同一性。
系统的生成是有过程的,在历史中沿着一种方向由残缺到完备。诸系统各自都有着源自自我展开的理性的图型,由于这种本源的统一性,诸系统之间也有着整体的合目的的统一性。
知识的建筑术是从纯粹理性中建构出来的,康德意在寻找纯粹理性与知识系统的本源的形式统一性,也是一种主客同一性。这个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包括了知性的作为高级认识能力的理性,合理的东西与经验性的东西对立也是理念与杂多的对立。
历史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是一种先天的划分,前者是出自事实知识,即源于经验;后者是出自原则的知识,即通过对设定的原则演绎得来的。本源地被给予的知识就是源于理性运用,从理性的源泉中汲取的。
对于康德所说的这个人来说,沃尔夫的体系就是历史的知识,出自经验,是外在给予而非出自理性运用的。这样的出自经验的历史的知识是封闭的,无法拓展而超出其自身,本质上只是记忆和背诵。
一个人的哲学知识倘若不是出自自身的理性,那就是历史的,只能模仿他人的知识而不能自己生产,学习哲学知识需要从自身的理性的普遍源泉即源泉中汲取。这样的知识才是对于主体而言真正的理性知识。
这里说的前一章指先验方法论第一章“纯粹理性的训练”,概念的构造(entwerfen)在这里指的就是“把与它相应的直观先验地展现出来”。康德说:“哲学知识只是在普遍中考察特殊,而数学知识则在特殊中、甚至在个别中考察普遍,但却仍然是先天的和借助于理性的,”哲学与数学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差异,数学的知识(量的知识)可以构造,即可以先天地在直观中展示;而哲学知识(质的知识)则只能在经验性直观中表现出来。
康德意在说明,哲学知识客观上的确是来自理性的合理的知识,但由于不能构造,只能通过经验性直观表现,所以在主体学习哲学知识中,哲学知识就在主观上成为了历史的知识。而数学知识则因为可以构造,而在主客观上都是合理的理性的知识。
数学知识的需要的是概念的构造,构造是先天的,没有经验因素的干扰,不能通过经验学习,使得学徒学习中也同样需要理性对于概念的构造,这样就不但保证了数学在传授中不会成为历史的知识,也使数学具备了确定性。
哲学本质上是不能学习的,历史地学习哲学无法拓展哲学知识,也无法超越前人,是在学习哲学史,我们在理性方面仅仅可以学习做哲学研究,学习开发和运用理性,用理性来建构哲学知识。
哲学本身是哲学知识的系统,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哲学系统是客观的,建立于主客同一性之上,而各门派的具体哲学知识及其体系则有差异。
哲学是一种理念,所有各个门派的哲学都是理念的摹本,哲学的诸摹本有着向哲学的理念趋近的方向,揭开感觉的障蔽,达到最终的蓝本。
学习哲学在康德看来是学习哲学研究,即运用理性的原则,锻炼理性的能力。但是理性对于自身的原则也应该保持警惕,对理性的原则进行溯源,对理性原则运用的范围进行考察,这也是第一批判力图完成的工作。
哲学在没有达到哲学的理念的形式统一性以及明确的合目的性,而缺乏内在的秩序和逻辑完善性。这样哲学就难以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确定性,康德意在指出前人哲学的缺陷,并为哲学向理念的前进探索方向。
哲学是人类理性的目的论与基于人类理性的一切知识的关系,哲学家则是探索人类理性原则,及其根源的人类理性立法者。
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是运用理性在一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而哲学家则是考察他们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即人类理性的,并且还兼有对各门专门知识进行安排和计划,使其合乎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
理念就内在于人类理性,哲学家对人类理性立法正是基与理性自身的理念,是理性为自身和世界的立法,
最高目的只有一个,是人类的全部使命,根本目的从属于最高目的。因此有关于人类理性最高目的的哲学就是道德学。如果说理论理性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基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学,则关系到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行动,人类理性的最高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人类理性的两个对象是自然和自由,前者针对实然之物(存有之物),后者针对应然之物(应当存有之物),这里说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都是人类理性所立之法,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分别对其进行考察。
康德关注的是来自纯粹理性的纯粹哲学,一切经验性学科,如物理学、天文学、等等都可以算作是经验性哲学。哲学的外延在古代和近代比现代要广。
批判哲学是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形而上学是基于并包括前者并的全部系统的纯粹哲学。数学虽然也是先天知识,但排除在形而上学之外。
康德将哲学的体系已经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了。可以说康德的哲学是关于形式的哲学,体系各个方面都是形式,由高到低的形式,知识得以可能的原则、实践需要遵守的原则,都是形式。因此康德的哲学是纯粹哲学。康德第一批判里提到质料,都是作为概念来运用,而不包含任何具体的内容。如果包含具体的质料,就不得不将质料纳入纯粹哲学中,成为经验性哲学。形式是先天必然的,质料是经验而不确定的。
道德性如数学一样由几个根本的原则(公理)先天推演出来,但区别是,前者的原则源自人类理性,后者的公理源自人类感性直观的纯形式。道德形而上学不考虑经验性因素,是纯形式的哲学。
来源于理性的知识与经验性的知识需要作出区分,源于理性的知识在运用中会与经验性的要素结合,但康德要将其分离并展示出来。
形而上学在人类理性的思辨中一直都存在着,但没有区分其中的成分。
知识有先天和后天要素,这在康德前的形而上学中没有被清晰地指出和划界,这是形而上学在长时间中没有实现的原因。
先天知识与经验性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类的知识,形而上学追寻人类知识的第一原则,这个定义是模糊的,经验性原则也可能混入其中,虽然其本有着更根本的先天原则。比如根据范畴派生的知性概念与原初的十二个范畴。经验性原则隶属于先天原则。后者是最初的,前者是最末的。但这还不够,康德要找出先天和经验的分界。
隶属等级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就像柏拉图的理念论,“运动”和“静止”的理念都隶属于“有”的理念,“上升”和“下降”由可以隶属于“运动”的理念。康德将这种寻找确定的普遍性和共相的层层抽象的思路转变成了划分先天和经验性要素、为经验寻找先天要素的思路。
形而上学与数学同为先天知识,以往的哲学家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同质性,笛卡尔以数学的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四因说,斯宾诺莎运用几何学公理推导的方式从事形而上学。但是却很少有哲学家说出数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分标准。康德认为数学是通过对概念的先天构造来做判断的一类知识,而形而上学则出自概念。
形而上学在以往遇到的困难。
纯粹先天知识唯一位于其中的特殊认识能力就是单纯源自理性(包括知性)的认识能力,理性能力的统一性保证了纯粹先天知识的统一性。形而上学应将这些知识展现在一个系统中。“其所是的”(iwie sie ist)指本质(essentia),指向了本体论、存在论领域,“所应是的”(wie sie sein stollte)指理想世界,指向了道德哲学和神学。这种“存在学/神学”,是海德格尔认为的形而上学典型的双重结构。
较狭窄意义的形而上学就是考察“其所是”的形而上学。先验哲学是其中的基础,只考察先验的知性及其概念原理以及理性本身,不考察具体的客体,也就是说,考察的是认识客体的先验条件基础,及其发生过程。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考察作为被给予的对象总和的自然,其实就是经验对象,合理的自然之学就是说考察的对象是合乎理性的对象,就是现象。而对于现象背后的物自体,则不能认识。
理性在对合理的自然之学的考察中的运用有两种,分别是自然性的、内在的、在具体经验中的运用,和超自然性的、超验的、超越于一切经验之上的运用(经验对象的超验连接)。以超验的自然之学的内部连接为对象的是先验的世界知识;以全部自然界与超自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知识是先验的上帝知识。
这里“先验的上帝知识”看起来与康德强调的对物自体没有知识和上帝作为理念的存在有矛盾,但可能康德说的是上帝与自然界之间的关联的自然之学,而不是关于上帝的知识。
内在的自然之学从自我意识的角度看自然,将自然看作感官对象的总和,自然界被给予我们的方式就是通过直观被给予我们,这种给予需要的先天条件就是空间和时间感性形式以及知性范畴。对于外感官的对象,我们以空间形式直观,即将对象直观成有形自然;而内感官对象则以时间形式直观,以灵魂为对象,但认识到的还是符合时间形式的现象,就是合理性的心理学知识。
康德在这里完成了理性建筑术的先天划分部分,将形而上学先天划分出了四个部分。由于康德在这里的划分及其各部分的定义在文本中不甚规整,下面进行一下汇总:
1.哲学(一切哲学知识的系统)
1.1.纯粹哲学(由纯粹理性而来的知识)
1.1.1.批判(在一切纯粹先天知识方面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预习)。)
1.1.2.形而上学(出自纯粹理性并系统关联起来的全部(真实和虚假的)哲学知识。)
1.1.2.1.思辨运用的自然形而上学(更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1.2.1.1.先验哲学(只考察知性,以及在一切与一般对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系统中 的理性本身,而不假定客体会被给予出来(即 本体论 )。)
1.1.2.1.2. 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 (考察自然,即被给予的对象的总和(不论它们是 被给予感官的,还是被给予另一种类的直观的,如果我们愿意这样说的话)。)
1.1.2.1.2.1.先验的世界知识(是内在的,是自然知识能够被(具体地)应用于经验 中这个范围内针对着自然界的,以内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的自然之 学。)
1.1.2.1.2.1.1 .合理的物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外感官的对象,因而这些对象的总 和,即有形自然。)
1.1.2.1.2.1.2. 合理的心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内感官的对象,即灵魂,以及根据一 般灵魂的基本概念而来的思维着的自然。)
1.1.2.1.2.2.先验的上帝知识,即 合理的神学 (是超验的,针对着经验对象的超越于 一切经验之上的那种连结的,以外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与一个超自 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自然之学)
1.1.2.2.实践运用的道德形而上学。
1.2.经验性哲学(由经验性原则而来的理性知识)
可以看出来,“ 合理的宇宙论 ”在康德的之前的划分中并没有出现,这里直接提出,可能与之前提出的某个或某些概念有包含关系。
这种划分源自纯粹理性本源的理念,是先验而非经验地按照建筑术进行,是确定不可改变的。
康德要回答的问题是:何以在经验的对象中得到先天知识,达到形而上学?何以按先天原则认识到事物的本性,达到合理的自然之学?据之前的划分这里的形而上学应指先验哲学。康德的回答是:考察我们的经验的发生结构,即内外感官的客体如何分别通过“我思”和物质概念发生。
这一段讨论了经验心理学的位置,康德认为其不能与形而上学混淆,而应该暂时归于应用的哲学中,它的最终归宿是人类学。
形而上学在这里有几个角色:其一,宗教的捍卫者;其二,一门约束理性的科学;其三,防止思辨理性在道德和宗教中破坏。形而上学在康德看来必不可少。
在康德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只有:自然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和批判。它们都具有合目的性,与人的生存的方向息息相关。而数学、自然科学等经验性知识则并不直接与人类的根本目的相符合,需要通过形而上学知识才能达到合目的性。
教养(Kultur)是对文化修养,对文明的培育,在这里则应当指形而上学对人类理性具有一种引导和限制的作用,引导人类理性符合人类的根本目的地运用,限制人类理性不越界。形而上学还要为具体科学的可能性和科学的运用奠定基础。并且,形而上学更多时候是作为否定性的,也就是消极的作用,用于防止错误而不是扩展知识。形而上学要将一切其他学科引导向人类的根本目的,在这康德说,就是普遍幸福。
2017.12.10.
[img]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非常重要,本文介绍汇总整理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各科试卷及答案,包括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答案、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答案、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答案等。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将于2022年5月12日开始,各科考试结束后,本文将尽快更新各科答案,各位同学可以持续关注本文。
也可以在本文前后,输入模考分数查看能上的大学,以及查看2022年高考其他相关信息。
1、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语文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2、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试卷及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数学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3、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试卷及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英语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4、 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物理历史试卷答案 (已更新、可点击)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物理历史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5、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政治地理试卷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政治地理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6、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化学生物试卷答案
关于2022重庆三诊康德卷化学生物试卷答案,本文将在考试结束后尽快更新。
什么是康德卷
康德卷是康德公司组织命题,面对的学校更广,主要是四所原直属校(西师附中、南开、巴蜀、八中)统一考试+区县各学校。因康德卷它的难度系数比较高。重庆康德卷让重庆考生闻之色变,让重庆教师又爱又恨的考试试卷。康德卷它的难度系数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都要高于正常高考的水平。
康德卷调研卷7数学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康德卷数学答案、康德卷调研卷7数学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