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临天下试卷地理答案(卷临天下周测卷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临天下试卷地理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临天下周测卷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0%)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自 转 公 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

A. 他们不会相遇

B. 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7. 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 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8.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9.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 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 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10.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经度是360°

D. 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1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

A、12小时 B、24小时 C、1小时 D、1年

13. 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15. 南北回归线是 ( )

A、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B、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二、非选择题 ( 70 %)

1、 根据表中内容,填写下表空格:(16%)

2、 根据四季变化的成因,在下面的关系式中填入适当的文字。(6%)

3、 读下图,回答问题:(13%)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 (24°E 、20°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

4、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后;在B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节)。

5、 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7%)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纬度。

(3) 在A带内,一年中就太阳光照情况能够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4) 一年之内,在C带地面上都能够受到的 (太阳光照情况)。

[img]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抄写背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一个字,组成顶针修辞格式成语。(顶针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上一句末尾的字用在下一句话的开头,一直蝉联下去)

例:谈笑风(生)离死(别)具一(格)格不(入)木三分

(1)山穷水( )力而( )期不( )走高( )蛾扑火

(2)南腔北( )虎离( )高水( )夜难( )目张胆

(3)趾高气( )眉吐( )象万( )言万( )重心长

(4)神通广( )快人( )猿意( )到成( )败垂成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在下面诗句里找出能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B.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C.今天,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养精蓄锐。

D.我们谈论的既可以是一件值得弘扬的好事,也可能是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社会。

5.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6.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抒情)

7.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贵州黄果树瀑布从90米高的悬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 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D.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8.唐僧师徒去西天路上所遇到的整整有81难,请说出三个: 。

二、现代文阅读:

(一)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百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约,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a)地驾驭着橡皮船,在(b)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c)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长江是龙,是猛兽,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落差5400米。深峡陡峻,暗礁密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壮哉!危哉!难怪有人谈“江”色变。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乘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竟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a)、(b)、(c)空格处原有的词语应是( )

A.(a)镇定自若 (b)奔腾汹涌 (c)抚养

B.(a)全神贯注 (b)奔腾咆哮 (c)抚育

C.(a)镇定自若 (b)奔腾咆哮 (c)哺乳

D.(a)全神贯注 (b)奔腾汹涌 (c)哺乳

10.尧茂书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橡皮船上写上“龙的传人号”几个大字?

11.第一段最后的省略号似乎在暗示,“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的原因除了“……的回声”和“号子”还有别的什么。这别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吗?

12.“一叶轻舟”中的量词“叶”十分形象生动,它好在哪里?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形象生动的量词吗?(如“一峰骆驼”)

13.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4.尧茂书在精神品德上同《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二)难忘的自行车远征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个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

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了繁华的都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的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

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实在无聊!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 “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挠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作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15.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

16.画线句“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一句,老师劝阻什么?联系语境,补出老师的话。

17.这段文字的线索是 关键词语有

18.这段文字所写内容有详有略,详写 略写

19.仔细体味“蝉唱起了歌”一段,说说者对“蝉”的'态度。

20.你有过远征(或旅游)的经历吗?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 (不超过60字)

(三)鸟的启示

麦 琪

⑴从一本书里读到有关鸟的飞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⑵读着这段文字,我心里升起一种特别的清爽感觉。

⑶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不断出现一只飞越太平洋的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一个像是电影一样的画面,在那个画面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海洋和那只像是一个黑点点的小鸟,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我看不到别的东西,只看见天空海洋和那只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

⑷一截树枝,一个愿望,一份执著。

⑸我不禁——于鸟的智慧,————于鸟的简单,——于鸟的勇气。

⑹智慧,简单,勇气,于人,这也是生命中的三个支点吧。

⑺我想,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什么是那根树枝呢?

⑻人的生活比起鸟来大概是要复杂得多,因为我们面临飞越的太平洋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需要不同的树枝来让自己有个立足之地。但是最复杂的还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忘记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那截树枝就是我们在准备一次又一次飞行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的东西。

⑼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最难于做到的是简单,但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简单。

⑽在每一次飞行之前,最好让自己感悟一下小时候玩一个游戏前的兴奋心情和跃跃欲试的兴致,这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飞行以后,在一点儿一点儿越来越成熟以后失去了的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⑾长大了的人,患得患失的心太重,有了这么重的心,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简单,不是表面上的没心没肺;简单,是让自己的心轻松起来,轻松到可以有玩游戏的心态。简单,是经过了大风大浪以后的坦荡风范,是大家手笔。

⑿大人的游戏也还是游戏,而且,没有了幼稚的小孩子脾气。有了心的简单,就有了勇气来执著。

⒀想去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执著。

⒁许多人,渴望生活一帆风顺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麻烦一出现,立即停下步来,瞻前顾后,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自信心顿时一落千丈。实际上,有麻烦是正常的,如果生活真的是无数次地飞越太平洋的话,那么你怎么能够去幻想你的航程应该是一路风和日丽呢!

⒂风浪是必然的,风和日丽是偶然的。

⒃看来勇气和执著是和自信联系得太密切的,一个失去了自信的人,一个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活着也必然活得疲倦和谨慎,也就必然活得没有勇气和执著了。

⒄那一天看到了有关小鸟飞行的一小段文字,那一天我都在仰着头看鸟。

(选自2002年第7期《中华散文》,有删改)

21.本文的题目为“鸟的启示”,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有关小鸟的飞行中获得的启示是

22.依次填人第⑤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惊讶 敬仰 羡慕 B.羡慕 敬仰 惊讶C.羡慕 惊讶敬仰 D.敬仰羡慕惊讶

23.第③段作者在描绘自己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时,用“像是一个黑点点”来修饰小鸟,意在突出 ;作者说“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意在强调 。

24.作者认为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那根树枝”是什么呢?(2分)

25.作者认为长大了的人“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的理由是什么?“简单”的内涵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26.解释文中加点词:

北( )其( )焉( )溺( )以( )河( )

27.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

28.“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

29.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30.这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表现了远古的人们怎样的精神?

四、作文

31.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550左右字的作文。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地理必修一天下无卷 山地的形成的答案

山地形成是地球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内力地质作用使地块抬升升高、断裂,外力地质作用冰川、河流侵蚀,形成了山地地貌。

卷临天下答案哪里有

衡水金卷答案网

衡水金卷答案网。卷临天下是著名的高三复习测试卷,由专家编写,考点齐全,答案在衡水金卷答案网,登录并输入试卷名称即可查看

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Hi,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题噢!祝你成功!

注意事项:答题内容务必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处,否则无效。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一)根据拼音,写出语境中的汉字。(2分)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qiàn( )在门框里。(1分)

2.大殿廊下,鸣钟击qìnɡ( ),乐声悠扬。(1分)

(二)给加点字注音。(2分)

3.《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 )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1分)

4.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 )的声音。(1分)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5.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些尴尬( )的笑。(1分)

6.他踌躇( )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1分)

7.选词填空,请将相应词语的序号填写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2分)

A.颤巍巍 B.孤零零 C.笑嘻嘻 D.赤裸裸

①他们手挽手, 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 的爱……

③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 地走了。

④那个苏联人 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四)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4分)

8. ,阴阳割昏晓。(1分)

9.烽火连三月, 。(1分)

10. ,死者长已矣!(1分)

11. 晨兴理荒秽, 。(1分)

12. ,长河落日圆。(1分)

13.山随平野尽, 。(1分)

14.山重水复疑无路, 。(1分)

15. ,老大徒伤悲。(1分)

16.树树皆秋色, 。(1分)

17. ?烟波江上使人愁。(1分)

18.夜阑卧听风吹雨, 。(1分)

1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善之善者也。(1分)

20.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1分)

21.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分)

22.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句:人生是 , 。

23.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王羲之 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 ”。(2分)

24.“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原苏联小说家

(作者)的小说 (书名)。(2分)

25.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得超过12个字)(2分)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二、阅读和探究。(60分)

认真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

(一)(14分)

芦花荡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2分)

答: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3.划“﹏”线的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4.中划“ ”句子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试加以分析。(3分)

答:

5.“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二)(19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雾凇沆砀( ) ②上下一白(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问其姓氏( )

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了,但作者仍用“崇祯五年”。请揣摩一下作者有何深意?(2分)

答: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末尾舟子再次出现,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3分)

答: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6.在反复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后,你也许会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你比较一下两文的异同。(5分)

答:

(三)(17分)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①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②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③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④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⑤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⑥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通读全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阅读文章③至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3.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答:

4.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2分)

答:

5.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二例。(2分)

答:

6.请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谈谈你对全球气温升高问题的认识。(3分)

答:

(四)(10分)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①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③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④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①涘:水边、岸。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②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③若:海神名。④伯夷: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他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所以古人称他为义士。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不辩牛马( ) ②至于北海( )

③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

3.写出两个出于本文的成语。(2分)

① ②

4.这篇短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答: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

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MSQ20051212)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一)1. qiàn( 嵌 )(1分) 2.qìnɡ( 磬 )(1分)

(二)3.忒( tè )(1分) 4.嚏( tì )(1分)

(三)5.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 (1分) 6.踌躇: 犹豫。 (1分)

7.① C ② D ③ A ④ B (2分)

(四)8. 造化钟神秀 (1分) 9. 家书抵万金 (1分)

10. 存者且偷生 (1分) 11. 带月荷锄归 (1分)

12. 大漠孤烟直 (1分) 13. 江入大荒流 (1分)

14.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分) 15. 少壮不努力 (1分)

16. 山山唯落晖 (1分) 17. 日暮乡关何处是 (1分)

18. 铁马冰河入梦来 (1分) 19. 不战而屈人之兵 (1分)

20. 出淤泥而不染 (1分) 21. 盗窃乱贼而不作 (1分)

22.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 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分)

23. 《兰亭集序》 (1分) 天下第一行书 (1分)

24.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1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名)(1分)

中 国 人 站 在 南 极 冰 盖 之 巅

25. (2分)

二、阅读和探究。(60分)

(一)(14分)

1.答: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不断扫荡、严密的监视与封锁之中。 (2分)

2.答: 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代表着白洋淀人的意志和力量。 (2分) “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1分)

3.答: 肖像(外貌)描写。 (1分) 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自信、自尊,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2分)

4.答: 懊丧、内疚、深深自责的心理。 (1分)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对小姐妹的喜爱和对敌人的痛恨,奠定了下文向敌人复仇的思想基础。 (2分)

5.答: 不是鲁莽。 (1分) 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凭着对白洋淀地理环境的熟悉,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出于高度的自信。 (2分)

(二)(19分)

1.①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1分) ②一( 全 )(1分)

③白( 酒杯 )(1分) ④其( 他们 )(1分)

2.译文: 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分)

3.答: 仍用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2分)

4.答: 这里并不矛盾,也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1分)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分)

5.答: 白描手法 (1分) 简洁概括,宛如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统一,悠远脱俗,富有意境的绝美图画。 (2分)

6.答: 同:张岱和柳宗元所追求的“境”相同。都是天地之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人鸟绝迹的纯洁空旷之“境”。 (1分) 异:①手法不同:张文用白描手法,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1分)柳文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1分)②情感不同:张文痴情山水,抒发了孤高自赏的孤怀雅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玉洁冰清的坚贞操守,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1分)柳文借山水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1分)

(三)(17分)

1. 答: 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 (2分)

2.阅读文章③至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蝴蝶 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欧洲 红嘴雀 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墨西哥 1870种动植物 1/3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3.答:“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2分)

4.答: 因为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详细介绍这个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更能显示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2分)

5.答: ①列数字。 “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 (1分) ②举例子。“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 (1分)

6.答: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与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了重要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长远而巨大的,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因而,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克服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以便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主动。 (3分)

(四)(10分)

1.①辩( 通“辨”,分辨,辨别 )(1分) ②至于( 到达 )(1分)

③尝( 曾经 )(1分) ④殆( 危险 )(1分)

2. 译文: 在这时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2分)

3.① 望洋兴叹 (1分) ② 贻笑大方 (1分)

4.答: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2分)

三、作文。(60分)

一类卷(60-53):紧扣题意,感情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流畅。

二类卷(52-45):符合题意,感情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44-37):符合题意,感情健康,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语言较通顺。

四类卷(36-29):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基本健康,中心欠明确,内容较空泛;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28-21):文不对题;或思想感情不大健康;或文理欠通顺,结构较混乱;或语病较严重。

六类卷:(20分及其下):文不对题;或思想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结构混乱;或语病严重;或不成篇,字数不足200字。

说明:

①书写工整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②缺少标题扣2分;字数不足600酌情扣分,不足400相应降一类评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现不计,扣完3分为止。

④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扣3分。

关于卷临天下试卷地理答案和卷临天下周测卷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