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八年级名校课堂周测卷,以及八年级名校课堂周测卷电子版浙教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谁有名校课堂英语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 2、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3、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 4、BFB科学八年级上周周清试卷17 第四章 电路探秘(4-6)节的填空题、
- 5、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测试卷及答案
- 6、bfb数学八年级上周周清测试卷(16)
谁有名校课堂英语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也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英语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img]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很多学生到了 八年级 数学成绩开始下降,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的是()
A.(y﹣1)(y+1)=y2﹣1B.x2y+xy2﹣1=xy(x+y)﹣1
C.(x﹣2)(x﹣3)=(3﹣x)(2﹣x)D.x2﹣4x+4=(x﹣2)2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变形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定义,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对多项式变形,故本选项错误;
D、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x2﹣4x+4=(x﹣2)2,正确.
故选D.
【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分解因式的定义来判断.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a2﹣b2B.﹣x2﹣y2C.49x2﹣y2z2D.16m4n2﹣25p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都是平方项,符号相反.
【解答】解:A、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B、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同,不符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
C、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D、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反是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前提.
4.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0B.x0C.x2D.x2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从图象上得到函数的增减性及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能求得不等式kx+b0的解集.
【解答】解: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0),并且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当x2时,函数值小于0,即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
5.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为()
A.x≠1B.x≠2C.x≠1且x≠2D.x≠1或x≠2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1)(x﹣2)≠0,
解得x≠1且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6.下列是最简分式的是()
A.B.C.D.
【考点】最简分式.
【分析】先将选项中能化简的式子进行化简,不能化简的即为最简分式,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无法化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最简分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最简分式的定义.
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B.7C.8D.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
【解答】解:如上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
8.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无法确定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已知解集x2比较,可以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1)得:x2
由(2)得:xa p=""
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a≥2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另一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先将另一未知数当作已知处理,求出解集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零一个未知数.
9.下列式子:(1);(2);(3);(4),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
【解答】解:(1),错误;
(2),正确;
(3)∵b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的值不确定,错误;
(4),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分式中,无论进行何种运算,如果要不改变分式的值,则所做变化必须遵循分式基本性质的要求.
10.某煤矿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由于采用新的技术,每天增加生存3t,因此提前2天完成,列出的方程为()
A.==﹣3B.﹣3
C.﹣3D.=﹣3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等量关系为:原计划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效率﹣3,依此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
根据题意得,=﹣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设出天数,以工作效率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x2(x﹣y)+(y﹣x)=(x﹣y)(x+1)(x﹣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把(x﹣y)看作一个整体并提取,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x2(x﹣y)+(y﹣x)
=x2(x﹣y)﹣(x﹣y)
=(x﹣y)(x2﹣1)
=(x﹣y)(x+1)(x﹣1).
故答案为:(x﹣y)(x+1)(x﹣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 方法 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2.当x=﹣2时,分式无意义.若分式的值为0,则a=﹣2.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值为零,可得答案.
【解答】解:∵分式无意义,
∴x+2=0,
解得x=﹣2.
∵分式的值为0,
∴,
解得a=﹣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13.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6.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BE=CE,再根据已知条件“△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表示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联立关系式后求解.
【解答】解:∵DE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BE=CE.
∵△EDC的周长为24,
∴ED+DC+EC=24,①
∵△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
∴(AB+AC+BC)﹣(AE+ED+DC+AC)=(AB+AC+BC)﹣(AE+DC+AC)﹣DE=12,
∴BE+BD﹣DE=12,②
∵BE=CE,BD=DC,
∴①﹣②得,DE=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若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20.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根据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利用此式首末两项是2a2和5b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a2和5b积的2倍,进而求出k的值即可.
【解答】解:∵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4a4﹣ka2b+25b2=(2a2±5b)2,
=4a4±20a2b+25b2.
∴k=±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5.如图,在△ABC中,∠C=90°,AC=BC,斜边AB=2,O是AB的中点,以O为圆心,线段OC的长为半径画圆心角为90°的扇形OEF,弧EF经过点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连接OC,作OM⊥BC,ON⊥AC,证明△OMG≌△ONH,则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求得扇形FOE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得.
【解答】解:连接OC,作OM⊥BC,ON⊥AC.
∵CA=CB,∠ACB=90°,点O为AB的中点,
∴OC=AB=1,四边形OMCN是正方形,OM=.
则扇形FOE的面积是:=.
∵OA=OB,∠AOB=90°,点D为AB的中点,
∴OC平分∠BCA,
又∵OM⊥BC,ON⊥AC,
∴OM=ON,
∵∠GOH=∠MON=90°,
∴∠GOM=∠HON,
则在△OMG和△ONH中,
,
∴△OMG≌△ONH(AAS),
∴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扇形的面积的计算的综合题,正确证明△OMG≌△ONH,得到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6.(21分)(2016春?成都校级期中)(1)因式分解:2x2y﹣4xy2+2y3;
(2)解方程:=+;
(3)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
(4)解不等式组,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且求出其整数解.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分式方程;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1)先提公因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2)去分母后将原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答.
(3)将括号内统分,然后进行因式分解,化简即可;
(4)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解答】解:(1)原式=2y(x2﹣2xy+y2)
=2y(x﹣y)2;
(2)去分母,得(x﹣2)2=(x+2)2+16
去括号,得x2﹣4x+4=x2+4x+4+16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6
系数化为1,得x=﹣2,
当x=﹣2时,x+2=0,则x=﹣2是方程的增根.
故方程无解;
(3)原式=[﹣]?
=?
=?
=﹣,
当时,原式=﹣=﹣=﹣;
(4)
由①得x2,
由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考查内容较多,要细心解答.
1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
(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
(2)画出△A1B1C1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A2B2C2,并求出点C1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
(2)分别作出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再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三角形,点B1坐标为(﹣2,﹣1);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OC==,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旋转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平移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及弧长公式.
18.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因此他们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则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
则有:,
解得:x=7.5,y=5,
即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7.5元和5元.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出方程组.
19.已知关于x的方程=3的解是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求得x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原方程整理得:2x+m=3x﹣6,
解得:x=m+6.
因为x0,所以m+60,即m﹣6.①
又因为原式是分式方程,所以x≠2,即m+6≠2,所以m≠﹣4.②
由①②可得,m的取值范围为m﹣6且m≠﹣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增根产生的原因.解答本题时,易漏掉m≠4,这是因为忽略了x﹣2≠0这个隐含的条件而造成的,这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20.(12分)(2016?河南模拟)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1)证明上述结论.
【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BAD=2∠EAF关系时,仍有EF=BE+FD.
【探究应用】如图(3),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通道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E⊥AD,DF=40(﹣1)米,现要在E、F之间修一条笔直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1.41,=1.73)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发现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DG≌△ABE,则GF=BE+DF,只要再证明△AFG≌△AFE即可.
【类比引申】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证△ADF≌△ABM,证△FAE≌△MAE,即可得出答案;
【探究应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ABE是等边三角形,则BE=AB=80米.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只要再证明∠BAD=2∠EAF即可得出EF=BE+FD.
【解答】【发现证明】证明:如图(1),∵△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EAF=45°,即∠DAF+∠BEA=∠EAF=45°,
∴∠GAF=∠FAE,
在△GAF和△FAE中,
,
∴△AFG≌△AFE(SAS),
∴GF=EF,
又∵DG=BE,
∴GF=BE+DF,
∴BE+DF=EF;
【类比引申】∠BAD=2∠EAF.
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
∵∠ABC+∠D=180°,∠ABC+∠ABM=180°,
∴∠D=∠ABM,
在△ABM和△ADF中,
,
∴△ABM≌△ADF(SAS),
∴AF=AM,∠DAF=∠BAM,
∵∠BAD=2∠EAF,
∴∠DAF+∠BAE=∠EAF,
∴∠EAB+∠BAM=∠EAM=∠EAF,
在△FAE和△MAE中,
,
∴△FAE≌△MAE(SAS),
∴EF=EM=BE+BM=BE+DF,
即EF=BE+DF.
故答案是:∠BAD=2∠EAF.
【探究应用】如图3,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连接AF,过A作AH⊥GD,垂足为H.
∵∠BAD=150°,∠DAE=90°,
∴∠BAE=60°.
又∵∠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80米.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DG=∠B=60°,
又∵∠ADF=120°,
∴∠GDF=180°,即点G在CD的延长线上.
易得,△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AH=80×=40,HF=HD+DF=40+40(﹣1)=40
故∠HAF=45°,
∴∠DAF=∠HAF﹣∠HAD=45°﹣30°=15°
从而∠EAF=∠EAD﹣∠DAF=90°﹣15°=75°
又∵∠BAD=150°=2×75°=2∠EAF
∴根据上述推论有:EF=BE+DF=80+40(﹣1)≈109(米),即这条道路EF的长约为109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证明∠BAD=2∠EAF.此题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题目所给例题的思路,为解决此题做了较好的铺垫.
八年级数学怎么快速提高
一、做好数学 课前预习 工作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会造成课上学的不太懂、课后翻书找不到的这样的情况。要有针对性的 数学 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情况 总结 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总之,只要有了认真的 学习态度 ,有了学习的决心,再加上正确务实的数学学习方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不是问题。
二、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可能很多家长觉得不难,而且学生是有记笔记的,那么为什么数学成绩还是不好呢?要注重思考和归纳总结。老师讲过的题目不能仅仅是听懂,还要会;另外对于上课没听懂的数学题一定要记在数学笔记上。
1、课前预习不会的要记在数学笔记上,课上可以与老师交流;
2、上课时,记下老师讲的重点,也可把模糊的数学知识点记住。
3、课后笔记则是对课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且先根据自己的笔记去尝试是否能解开不懂的地方,若不能则需要及时的询问老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三、能找出错误的数学点
学生们在提高数学成绩时,会找出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点,让自己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初二数学学习技巧
技巧1:要熟记数学题型
初二数学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题目。相关的题目无非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了题型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与其做十道题,还不如熟练掌握一道题,如果你对数学不那么感兴趣,背题可以使你免受练习之苦,还能更有效率的增强考试成绩。只要记下足够的题型,就可以使你的分数上一个层次。
技巧2:注重课本知识要点
要吃透课本,课本上重要的定义,以及想数学公式的由来和演变、知识点的应用。这是较起码的要求,为下一步做题“回归课本”打好基础。基础差先记数学的知识点。手边常备一本小手册,用零碎时间看一看,只有大脑记住那个知识点,遇到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才能解决。所以基础差的同学还是要下点功夫。只要坚持,有耐心,努力的话,两个月时间之内数学成绩会有大幅度增强的。
技巧3:对错题进行纠错整理
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差,也就是说考试能及格的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背题上,但遇到想不出来的知识点,还是要巩固一下。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可以整理成一个纠错本,对错误的点,错误原因标注清楚。同时提醒自己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注意什么细节,进步其实就是减小自己犯错的概率,把该拿的分数要拿下来。
初二数学注意事项
1、按部就班。初二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 经验 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初二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华师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子及答案
★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yàn)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丽,变化多端(duān)。
【解析】选A。“候”应读hòu。
2.找出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表格内。(2分)
日薄西山 束手无策 无动于中 物竟天择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冰雪溶化 周尔复始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错别字 中 竟 溶 尔
改 正 衷 竞 融 而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里没有棕树蛇的天敌,一旦它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B.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了。
C.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代表队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解析】选A。B项中“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而这里学生只是不说话,并没有隐藏起来。C项前后矛盾,小红旗只是一种颜色,不能说“五彩斑斓”。D项不合语境,“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式过马路”,无疑不是对中国人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的一种讽刺。
B.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解析】选C。A项否定不当,可把“不”删去;B项关联词不当,“即使……而……”可以换为“因为……所以……”;D项搭配不当,可把“降低”换为“缩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
B.《奇妙的克隆》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C.《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D.《生物入侵者》不仅使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
【解析】选D。《生物入侵者》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而不是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
6.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6分)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
(3分)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3分)
你方观点的理由是:
答案:(1)示例:阅读经典名著更利于提升我们的素养。
(2)示例:①经典名著是一个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价值观。如《论语》《孟子》等。②经典名著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有助于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7~10题。(13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运用了“ ”的结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结构和顺序的把握能力。第①段是一个设问段,总领下文四个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说明;在说明四个因素时,则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答案:总—分 逻辑顺序
8.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答题时可先抓住“如”及一些数字判断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联系纬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体会其作用。
答案:这个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使文章真实可信。
9.第④段中“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常”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能力。先理解“常”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常”是“经常”的意思,表明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但并不是肯定发生的,也有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对其中的物候现象做简要概括,并联系上文指出诗中这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3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节选)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大林寺桃花》:
(2)《塞下曲》: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提到的物候现象,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对照分析。
答案:(1)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
(2)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二)(2013大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4分)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 000~1 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11.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文中主要介绍了唾液的奇妙作用,据此从②~⑤段中概括即可。
答案: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答出两点即可)
12.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通过口腔里的伤口和其他地方的伤口愈合时间的不同的对比,突出说明唾液的作用,使人印象深刻。
答案:做比较。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
13.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根据上下文判断能否删去,然后回答“几乎”一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回答删后造成的影响。
答案:不能。“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14.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请举出两例。(4分)
答:
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写出两点即可)
(三)(2014徐汇一模)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
雾 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 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在1 000~10 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 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呈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 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 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15.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名不副实”在文中具体含义是指
和 不相符。(2分)
答案:由雾霾天多而得名的“雾都” 现在少雾霾而清洁的天气状况
16.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常常”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解答此题首先回答能还是不能,然后结合语境解释“常常”的意思,体会“常常”一词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点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能。“常常”的意思是通常,大多数情况,雾和霾大多数情况下相伴出现,实际中也有雾和霾不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在范围上做了限制,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7.第⑥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其作用是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由画线句结尾的“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可判断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雾霾的危害方面分析作用。
答案: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雾霾会危害人的健康
18.根据文章第①至④段内容,结合下列两个图表,判断徐汇区12月5日、6日、13日的天气,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2分)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13日
A.雾天 B.霾天 C.雾霾天
答案:A C B
19.本文⑤至⑦段依次说明了 、雾霾的危害、 ,其说明顺序是 。(3分)
答案:雾霾的来源 雾霾的预防 逻辑顺序
三、写作(40分)
20.(2013宜昌中考)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审题方面,认真阅读提示语,可以用其中的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也可以自己另辟新径、另选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行走在秋天里”“行走在记忆中”“行走在青春的路上”“行走在真情中”等。题目中“行走”的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行走”的本义,但更要写出其深层的含义,即自己经历的某种历程。立意方面,不但要写出“行走”的历程,更要着重写出在这个历程中的感受和独特体验,这才是写作的重点和要表现的主题。选材方面,一定要围绕填写在横线上的词语(短语)选取素材,所选素材要贴近生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材料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BFB科学八年级上周周清试卷17 第四章 电路探秘(4-6)节的填空题、
双休课堂——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十七)
第四章 电路探秘(第4~6节)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新用西红柿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他用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制作了它的两个电极,做好该西红柿电池后,小新用电压表测量了它的电压,你觉得它的电压有多高? …………( )
A.3伏 B.220伏 C.1.5伏 D.0.2伏
2.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提供电荷量的装置 B.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D.是提供用电器的装置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此判断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伏,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6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处短路 B.灯L2处短路
C.灯L1处断路 D.灯L2处断路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
A.L1短路 B.L2短路
C.L1断路 D.L2断路
6.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三根电阻丝,已知它们的长度关系L1 L2= L3,横截面积的关系为S1=S2S3,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关于它们的电阻和通过它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
A.RlR2=R3,Il=I2=I3 B.Rl=R2R3,Il=I2I3
C.RlR2R3,IlI2I3 D.RlR2R3,Il=I2=I3
7.在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4.8伏,l.2伏 B.6伏,l.2伏
C.1.2伏,6伏 D.1.2伏,4.8伏
8.一个灯泡接在三节串联的铅蓄电池上,才能正常发光。如果现在用两个同样的灯泡串联后仍接在这个铅蓄电池上,则这两个灯泡将…………( )
A.较亮 B.较暗 C.正常发光 D.烧坏
9.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处时读数是0伏;并联在bc处时读数是6伏,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
A.L1灯丝断路 B.L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2灯丝短路
10.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压应选用0~3伏的量程,但他误用0~15伏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压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压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11.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其中甲、乙、丙三根是铜线,丁是镍铬合金线。甲、乙导线粗细相同,甲比乙短,乙、丙两导线长短一样,乙比丙粗,丙、丁长短粗细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排列是…………………………………………………………( )
A.R甲R乙R丙R丁 B.R丁R丙R乙R甲
C.R丙R乙R甲R丁 D.R乙R丁R甲R丙
1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13.将两只滑动变阻器按如图所示方法连接,要使这两只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 阻最大,应把滑片P1、P2分别放在…………………………( )
A.最右端,最右端 B.最左端,最左端
C.最右端,最左端 D.最左端,最右端
14.为了改变一根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导线拉长后使用 B.将导线对折后使用
C.给导线加热 D.改变导线中的电流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④处的电表分别是………………………( )
A.①是电压表,②③④是电流表
B.①③是电压表,②④是电流表
C.①②是电压表,③④是电流表
D.①③④是电压表,②是电流表
16.质量相等的铜丝和铝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等,则两者电阻大小比较……………………………( )
A.铜丝电阻较大 B.铝丝电阻较大
C.铜丝和铝丝电阻可能一样大 D.无法判断谁的电阻较大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电阻为零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C.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小,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小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有无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无关
18.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制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B.粗细相同,长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C.细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D.粗细相同,短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当导体中无电流通过时,导体就无电阻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C.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D.白炽灯泡的灯丝电阻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的大
2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伏;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伏,则S1闭合、S2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
A.2伏和3伏 B.3伏和2伏 C.2伏和8伏 D.2伏和5伏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25分)
21.单位换算:468欧=_________兆欧=_________千欧,539毫伏=_________千伏=_________伏。
22.电压是——的原因,电源的作用是保持_________有一定的电压。
23.一般照明电路的电压为________伏,只有_________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将8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电池组,此电池组的总电压是_________伏,给3只相同的灯泡串联而成的电路供电,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伏。
24.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源电压,这是因为电压表的_________非常大,不会造成电源_________。
25.在一次测L1、L2灯串联的电路电压的实验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值如图甲所示,则总电压为_________伏,灯泡L1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则灯L1的电压为_________伏,灯L2的电压为_________伏。
26.同种材料组成的四根导线,R1R2R3R4,如果它们的长度相等,横截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如果它们的横截面积相等,则电阻线的长度最长的是:_________。
27.在图中,⑨表示数为4.5伏, 、 两表示数分别为1.2安、0.9安,则电源由_________节新干电池组成,通过L1、L2的电流分别为_________安和_________安。
28.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均匀拉长,它的电阻变_________,这是因为其 _________变大了,_________变小了。
29.如图是一个电表的表盘。也许你没有学过这种电表的用法,但根据所学的其他电表的读数方法,你也能知道,它的示数是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7分)
30.(13分)李瑞同学在参加六盘水市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李瑞同学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点,并改接到C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
(2)李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 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3)方法改进后,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李瑞同学分析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他的结论与猜想是否相符_________;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
31.(4分)图中a、b、c是滑动变阻器的其中三个接线柱,请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A、B两点间。使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P向左滑时,灯泡亮度增大。
32.(2分)如图所示是一个最大阻值为9999欧的电阻箱,如果在一次测量中,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如图所示,则阻值为_______欧。
33.(8分)在某中学开展的“STS”教育科技活动中,小明同学用一泡沫塑料块,两节干电池,两个相同的小电动机(带自制的螺旋桨),一根铅笔芯,一只开关,铜导线等,成功地制作了一艘可调速的电动船,并在学校获奖。如图是他绘制的该电动船的简易实物图。
试回答:
(1)铅笔芯在该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电动船的实物图,画出它的电路图。
四、计算题(8分)
34.(8分)如图所示,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1、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L1和L2串联的总电压U,请根据表盘读数回答下列问题:
(1) L1两端的电压U1是多大?
(2) L2两端的电压U2是多大?
(3) L1、L2串联的总电压U是多大?
(4)电源电压是多大?
试卷答案
第四章 电路探秘(第4~6节)
1.D 2.C 3.C 4.C 5.D 6.D 7.A 8.B 9.B l0.D ll.B l2.A l3.A l4.13 15.A 16.B l7.D l8.B l9.D 20.A 21.4.68×10-4 0.468 5.39×10-4 0.539 22.推动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两端 23.220 不高于36 12 4 24.电阻 短路 25.2.7 1.2 1.5 26.R1 R4 27.3 0.9 0.3 28.大 长度 横截面积 29.26 欧 30.(1)断开 (2)不能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不相符 只能测出一组数据 31. A连接b B连接a 32.4688 33.(1)相当于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从而改变其转速 (2)如图所示
34.(1)Ul=1.6伏 (2)U2=1.4伏 (3)总电压U=3伏 (4)电源电压为3伏
图片发不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测试卷及答案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疑智慧;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读书,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读书,使人无忧无虑,回味无穷;读书,使人思想查上翅膀,感情淀放花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 八年级 上英语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听力部分(满分20分)
Ⅰ.听 句子 ,选择你所听到的单词或 短语 。每个句子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 A. visiting B. resting C. making
2. A. waiting B. playing C. staying
3. A. vacation B. weeks C. invitations
4. A. phone B. show C. snow
5. A. thinking of B. knowing about C. thinking about
Ⅱ.听对话,选择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 Where is Tom going for vacation?
A. Shanghai. B. England. C. Italy.
7. What’s Jane doing tomorrow?
A. She is babysitting her sister.
B. S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C. She is going sightseeing.
8. When is John going camping?
A. Next week. B. Next month. C. Next Sunday.
9. How long is Mary staying in Hawaii?
A. For two weeks. B. For three weeks. C. For three days.
10.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C. It’s cold.
Ⅲ.听对话,选择答案。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12小题。
11. What will the boy do tonight?
A. Do his homework. B. Watch TV. C. Go to a birthday party.
12. What will the boy take?
A. Some flowers. B. A notebook. C. Some CDs.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13至15小题。
13. How was Jack’s vacation?
A. It was interesting. B. Not very good. C. It was exciting.
14. What did Jack do during the vacation?
A. He helped his pa rents. B. 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C. He did his homework.
15.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A. It was very cold. B. It was very cool. C. It was very warm.
Ⅳ.听短文,完成表格。短文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Reasons why hiking is popular
General reasons It’s 16 and 17 .
Reason 1 It’s good 18 that improves people’s health without hurting you.
Reason 2 It’s simple and 19 .
Reason 3 It’s the best way to get away from your everyday 20 .
二、笔试部分(满分80分)
Ⅰ.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 —You’ll be relaxed when you return from your vacation. —
A. You’re right. B. I hope so. C. All right. D. I hope not.
22. —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your mother for her birthday?
—I’m not sure. But I’ll buy her .
A. something special B. anything special C. special something D. special anything
23. —When is he leaving for Beijing? —He’s leaving the 11th.
A. in B. at C. of D. on
24. Oh, I forgot my ruler with me. Can I use yours?
A. bring B. brought C. to bring D. bringing
25.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Pairs a week.
A. to B. on C. for D. at
26. — are they staying?
—Two days.
A. How many B. How often C. How long D. When
27. When you take a vacation,you must take enough money you.
A. in B. from C. for D. with
28. It’s hot outside. Please a sunhat you.
A. take; to B. bring; to C. bring; with D. take; with
29.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 am time with my grandparents.
A. visiting B. staying C. taking D. spending
30. —I am playing soccer this afternoon.
—I’m visiting my grandparents.
A. Where are you going? B. How about you?
C. It’s great. D. That sounds interesting.
Ⅱ.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The summer vacation is the best time for students. They can go outdoors and have fun. They can go to big cities to 31 , or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enjoy the bea uty of 32 .
Peter is an American middle school student and he loves 33 very much. He always travels in his country.
This summer vacation he wants to do 34 . He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35 he is flying to Beijing and Xi’an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He is leaving on July 12th and 36 New York on the last day of the month. He plans 37 a fantastic vacation. During the 38 , he is visiting places of interest and going shoppi ng. At night, he is 39 to enjoy the night views. He is sure he will have a 40 time.
31. A. watch TV B. exercising C. go sightseeing D. go fishing
32. A. buildings B. city C. farm D. nature
33. A. travelling B. shopping C. fishing D. hiking
34. A. something difference B. different something
C. something different D. difference something
35. A. Because B. So C. But D. Although
36. A. getting back to B. get back to C. getting back D. gets back to
37. A. having B. to have C. to having D. had
38. A. weekend B. week C. night D. day
39. A. take a walk B. taking walks C. takes a walk D. take walks
40. A. great B. well C. terrible D. boring
Ⅲ.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A
What do we do when we go camping? First, we make a plan. We take food, clothing, a knife, and things for cooking and eating. We take things to keep us away from insects and the sun.
Then we put everything into the car and we drive to the woods. We look for a place for campers(露营者) and we look for a good place for our tent(帐篷). The place should have a lot of moving air. This will keep some insects away. High land with water on both sides of it is good. Then we put up our tent. We put everything into the tent, and we are ready for fun. We can swim in the lake, walk in the woods, climb a mountain, row a boat, or go fishing.
In the evening we come back to the tent, and we build a big fire because it can keep the insects away. We sit around the fire and talk. We may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or we may sing songs.
At night we lie down on the grass. We can look up at the stars. It is a busy day, so we try to go to sleep early.
Everything is dark. Everything is quiet. We hope we won’t hear music from the radio in the next tent. We hope it won’t rain.
41. Before going camping we should first ______.
A. make a plan B. take some food
C. take things to keep us warm D. take somethin g for cooking and eating
42. We go to camp ______.
A. by bus B. by car C. by bike D. on foot
43. Campers can take part in ______ activities.
A. one or two B. only a few C. ma ny D. two or three
44. In the evening we build a fire because ______.
A. it is cold at night B. it can keep us warm
C. it can keep the insects away D. it is dark and quiet
45. Campers like to ______ at night.
A. hear music from the radio B. go to sleep early
C. have rain D. be busy
B
The westerners have more vacation days than us.
Some people like to stay at home during their vacation. They work in the garden, visit their friends, read books or watch television. Many families take their lunch to a park or somewhere far from the city. They like to eat under some trees or near a nice lake. If they live near the sea, they often go to the seaside. There they can fish, swim or enjoy the sun.
The westerners like travelling. They think travelling and outdoor activities are the parts of their lives. They work hard to save money, but their main purpose(目的) is to travel.
Most western students often make use of their vacation to camp. There are thousands of camp interesting bases(基地)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can swim, go fishing, attend lectures, and take part in many other recreational(娱乐性的) activities there. It can help them wrest from the secrets of nature, train(训练) their viability(生存能力), and teach them how to be self-reliant (自立).
46. Some westerners like to ______ at home during their vacation.
A. clean their rooms B. cook their meals
C. work in the garden and watch TV D. go fishing
47. Many families often take their lunch out and have it ______.
A. under some trees B. near the city C. near the sea D. in the restaurants (餐馆)
48. 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westerners.
A. Working hard B. Travelling C. Saving money D. Going camping
4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wrest from” mean here?
A.取得 B.保守 C.认识 D.探索
50.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__.
A. how the westerners spend their vacation
B. the westerners have more vacation days than us
C. different views on vacation between the westerners and the easterners
D. teach the western students how to be self-reliant
IV.任务型阅读 (每小题1分,共5分)
John’s family is going on vacation next week. They’re renting a house in the mountain for a week. John plans to have a relaxing time. He’s taking some books because he wants to read. He’s going hiking and bike riding. John is going to the mountains on Monday, and coming home on Friday. He’s going to a party on Saturday night.
John’s mother is going on Monday, too. She’s staying all week and coming home on Sunday. She plans to take walks with her husband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John’s father is working on Monday and Tuesday, so he can’t be in the mountains then. He’s going on Wednesday morning. He plans to go fishing, and he’s coming home with John’s mother.
John’s sister is staying at home. She’s taking classes this summer and visiting friends.
根据短文内容把对应的时间填入表格中。
Going to the mountains Coming home
John On Monday 51.______
John’s mother 52.______ 53.______
John’s father 54.______ 55.______
Ⅴ.完成句子(每小题2分,共10分)
56. 这个周末我将去钓鱼。
I’m ______ ______ this weekend.
57. 我的叔叔现在正在巴黎度假。
My uncle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in Paris.
58. 假期你要做什么?
What ______ you ______ ______ ______?
59. 我太累了,确实需要放松一下。
I’m ______ ______. I really need ______ ______.
60. 那听起来很有趣。祝你过得愉快。
That ______ ______ ______. Have a ______ ______.
Ⅵ.用括号里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1. Let’s go (hike) this weekend.
62. Look! The boys ________(play) soccer on the playground (操场).
63. Lucy ________(go) shopping twice a month.
64. Mom, can I go bike ________(ride) with my classmates?
65. Yesterday I ________(spend) two hours in washing my clothes.
Ⅶ.句型转换(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6. Mike’s going to Hawaii on August 3rd.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Mike _______ _______ Hawaii on August 3rd?
67. Dave is studying for the math test this weekend.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Dave ________ this weekend?
68. I’m going there with my grandfather.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 ________ you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9. How’s the weather there? (改为同义句)
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 there?
70. Show me your ID card. (改为同义句)
Show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VIII.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根据下列表格内容写一篇短文,介绍你的周末计划, 不少于60词。
when activities
Saturday morning go bike riding
afternoon go fishing
evening go to the movies
Sunday all the day go sightseeing
evening r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ACABC 6~10 CAABC 11~15 CABCA 16. healthy 17. relaxing
18. exercise 19. cheap 20. life
二、笔试部分
Ⅰ. 21. B I hope so“希望如此”。
22. A 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形容词常放在它的后面,something常用在肯定句中。
23. D 在具体的某一天用介词o n。
24. C forget to do sth.忘记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了某事。
25. C 句意:“你将去哪儿?”“我将去巴黎一周。”这里for a week表示一段时间,故选C。
26. C 由two days表示一段时间可知,应用how long提问。
27. D 考查take sth. with sb.结构,意为“随身携带某物”。
28. D take…with表示 “随身携带……”。
29. D 句意:“你假期准备干什么?”“我准备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度过。”visit意为“参观; 拜访 ”;stay意为“停留”;take意为“拿走,取走”;spend意为“度过”。根据句意选D。
30. B 句意:“我今天下午打算踢足 球,你呢?”“我准备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How about you?意为“你呢?”。根据句意选B。
Ⅱ. 31. C 由go to big cities可知去大城市的目的是观光,而不是“看电视”“锻炼”或“去钓鱼”。go sightseeing意为“观光”,所以选C。
32. D 由go to the countryside可知应选nature,意为“自然,自然界”。
33. A 由He always travels in his country.可知选A。
34. C difference是名词,而different为形容词,形容词different修饰不定代词应该放在不定代词的后边,故选C。
35. B 由He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和下文he is flying to Beijing and Xi’an可知前后句是因果关系,故选B。
36. A get back意为“回来”,后跟宾语时要加to,由He is leaving on July 12th…可知,get要用-ing形式,故选A。
37. B plan to do sth.“计划做某事”,plan后接动词不定式,故选B。
38. D 由下文At night…可知选与之相对的“在白天”。
39. B take a walk和take walks都为“散步”之意。但根据he is…可知take要用现在分词 形式。
40. A 由上下文可知应是“玩得愉快”,have a great time意为“玩得很愉快”,
故选A。
Ⅲ. 41. A 由第一段第二句First, we make a plan.可知选A。
42. B 由第二段第一句Then we put everything into the car and we drive to the woods.可知是开车去 野营 的,故选B。
43. C 由第二段末尾We can swim in the lake, walk in the woods, climb a mountain, row a boat, or go fishing.和第三段末尾We may tell interesting stories or we may sing songs.可知野营活动丰富多彩。
44. C 第三段的第一句In the evening we come back to the tent, and we build a big fire because it can keep the insects away.可知生火可以驱走昆虫,故答案选C。
45. B 由第四段最后一句It is a busy day, so we try to go to sleep early.可知答案选B。
46. C 根据第二段第一、二句Some people like to stay at home during their vacation. They work in the garden, visit their friends, read books or watch television.可知选C。
47. A 根据第二段第四句They like to eat under some trees or near a nice lake.可知“他们喜欢在树下或在美丽的湖边吃饭”。故选A。
48. B 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They work hard to save money, but their main purpose is to travel.可排除A、C、D三项,而选B。
49. D 由下文的“自然的秘密”和“训练他们的生存能力”可推测出“这可以帮助他们探索自然的秘密……”,故选D。
50. A 短文主要介绍了西方人是如何度假的。故选A。
IV.51. On Friday 由第一段中的John is going to the mountains on Monday, and coming home on Friday.可知答案。
52. On Monday 由第二段第一句John’s mother is going on Monday, too.可知 答案。
53. On Sunday 由第二段第二句She’s staying all week and coming home on Sunday.可知答案。
54. On Wednesday morning 由第三段第二句He’s going on Wednesday morning.可知答案。
55. On Sunday 由第三段最后一句He plans to go fishing, and he’s coming home with John’ s mother. 可知答案。
Ⅴ. 56. going fishing 57. taking his vacation 58. are, doing for vacation 59. too tired, to relax
60. sounds very interesting, good time
Ⅵ. 61. hiking 62. are playing 63. goes 64. riding 65. spent
Ⅶ. 66.Is, going to 67. What is, doing 68. Who are, going there with 69. What’s, like
70. your ID card to me
VIII.One possible version:
I am going to have fun this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 I’m going bike riding with my best friend. In the afternoon I’m going fishing with my father. I like fishing very much. And in the evening, I’m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amily. We’re going to watch a comedy.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 g. Then on Sunday, I am going sightseeing in our city all the day. Maybe it can help me know much about our city. And on Sunday evening I’m going to have a rest, because I’m going to school the next day. A great vacation! I can’t wait!
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测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英语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8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试题带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练习册答案
★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4测试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英语Unit3测试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2)
★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7同步测试及答案
bfb数学八年级上周周清测试卷(16)
、选择题
1、已知:如图,在△ABC中,∠ADE=∠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eq \f(AD,AB)= eq \f(AE,AC) B. eq \f(AE,BC)= eq \f(AD,BD) C. eq \f(DE,BC)= eq \f(AE,AB) D. eq \f(DE,BC)= eq \f(AD,AB)
2、AC是□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3、如果关于x的方程x 2m-3=3x 7的解为不大于2的非负数,那么
(A)m=6 (B)m等于5,6,7 (C)无解 (D)5≤m≤7
4、如图,P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PB>PA),四边形AMNB、四边形PBFE都为正方形,且面积分别为 、 .四边形APHM、四边形APEQ都为矩形,且面积分别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柏拉图借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提马尤斯门(Timaeus)的口说出以下的话:“两个东西不可能有完美的结合,除非另有第三者存在其间,因为他们之间必须有一种结合物,最好的结合物是比例.设有三个数量,若中数与小数之比等于大数与中数之比,反过来,小数与中数之比等于中数与
关于八年级名校课堂周测卷和八年级名校课堂周测卷电子版浙教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