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周测卷五语文答案(高中同步周测卷语文必修三)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中同步周测卷五语文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同步周测卷语文必修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语文周测试卷,谁有答案!谢谢啦!

临时应付应付是可以的,但是没问题了,也不会

让人去购买书籍吧,这样很浪费时间的

多思考自己去独立完成

不会的问同学也是可以的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兰亭集序》

学习了《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同学们都会了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兰亭集序》,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 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

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陈:陈旧

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 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8.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9.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

B.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用以抒发内心感慨,人们的这种情趣是一样的

D.趣舍万殊——(人们)所好所恶,各不相同

10.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二、阅读部分(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8题。(18分)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真,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着: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 :“联诏 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卖狱耶?”胄曰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示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①干局:指人的办事能力。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监门校尉不觉 觉:发觉

②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各人一半

③朕安得阿亲戚 阿:顺从

④不可谓刑  刑:合法

⑤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⑥矜其贫   矜:怜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以”字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胄以法当流

②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

④既知不可而置于法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13.对“言乃一时喜怒所发”一句中“言”的具体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首,罪当死

B.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C.卿卖狱耶

D.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以下14~1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4.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2分)

A.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15.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2分)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罚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 罪,依法判处轻罪。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不首,罪当死

②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④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 ,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8.下列叙述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9.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_

(2)杨敏曾毁琬 毁:___________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1.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22.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语言运用(10分)

23.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至少删除的有哪三处?请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今天我去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钢笔

① ② ③[来源:学科网]

让我挑选。我左挑右挑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百货大楼的'那位营业员始终热情服务,

④ ⑤ ⑥ ⑦ ⑧[来源:学科网ZXXK]

她的服务态度很好。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3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 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25.下面诗句是赞扬老师的,请另选赞扬对象,仿照其形式写一节小诗。(4分)

一支粉笔

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的深情

一个讲台

映着老师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参考答案】

一、1.解析:B.班固是东汉人;C.《橘颂》的作者是屈原;D.“湖光”一联写范仲淹。

答案:A

2.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答案:C

3.解析:曾:竟然。

答案:C

4.解析:D连词,表修饰,不译;A.介词,“用”;B.介词,“用来”;C.连词,“来”。

答案:D

5.CF

6.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答案:D

7.解析:B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作名词;C.使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

答案:B

8.解析:像带子一样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答案:A

9.A 10.D

二、(一)11.解析:②“均”意为“等同”,③“阿”意为“偏袒”,其余皆正确。

答案:B

12.解析:①“以”是“依据”,②“以”是“用”的意思;③“而 ”表转折,④“而”表顺承。

答案:B

13.解析:从上下文看,胄与上争论的是“不首”依据什么定罪,因此“言”当指A,B扩大了内容,C、D以偏概全。

答案:A

14.解析:“录”的意思同“君既若见录”的“录”,“原”从语法结构分析,应是动词,而非副词。

答案:A

15.解析:据语境,“缘”应解为“因为”。

答案:B

16.解析:①③都是假设关系,②是承接关系,④是因果关系。

答案:B

17.解析:①是介绍胄的品性、才能,②是叙法令条文,⑥是假设情况,都不反映其“公正执法”。

答案:D

18.解析:A.“固请太宗复议”无据;B.胄引法的目的不是要判长孙无忌死罪,而是要使对校尉的判决合理些;D.最后一句错,不是“不妥”,而是“不能”。

答案:C

(二)19.(1)糊涂 (2)诋毁

20.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21.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 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22.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23.②⑦⑨

24.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25.略 0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伎(jì)俩 孝悌(tì) 碑碣(jiē) 噤(jìn)若寒蝉

B、歼(jiān)灭 果脯(fǔ) 回溯(shù) 休戚(qī)与共

C、提(dī)防 哂(shěn)笑 伺(sì)机 悄(qiǎo)然无声

D、趑(zī)趄 刹(chā)那 赝(yān)品 海市蜃(shèn)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犯 曼延 枉费心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厮打 搏杀 一切就绪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缔造 愧叹 虎据龙盘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D、消蚀 辐射 洗耳躬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 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二、下面的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开究”,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越,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三、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8、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军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9、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10、“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四、阅读《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心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顺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11、对“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中“面临的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系统的复杂,我们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嘈杂。

B、由于“声音”的嘈杂,一些有意义的信号我们很难从中选择出来。

C、我们在通讯中所传递的信号并非全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

D、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12、对“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短暂的沉寂是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沉寂就会令人恐惧。

B、自然界中需要对生物改进发声装置,过滤那些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时就要有短暂的“沉寂过程”。

C、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令人厌烦的“嘈杂”声,但生物的发声是必须的,有些还非常可爱,所以完全摒弃“声音”是绝对不行的。

D、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所以我们不能禁止生物休息。

13、下列说法中与文章内容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白蚁发出的打击乐似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B、白蚁为表达一种紧急的意义可以通过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强大的声音。

C、蝙蝠为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必须几乎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D、白蚁只有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14、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了利用声音来进行大量的闲聊,必须通过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

B、要从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中剔除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份,需要我们人类长期的富有耐心的观察。

C、蝙蝠用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来代替眼睛的扫视,目的是用来准确无误地发现小昆虫。

D、蝙蝠只有在进化中配有一定的导向装置才能在飞行中准确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小昆虫。

五、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5、“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5分)

16、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

六、诗句填空

17、下面一段文字中,引用或化用了不少诗词名句,请指出它们是哪首诗词中的名句,作者是谁。(任写三句即可)(6分)

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共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答:

(1)

(2)

(3)

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尘小曼

——《图说陆小曼》读后

读陆小曼的传记,是出于好奇。一代名媛与一代才子的故事,本身就能够诱人,更何况大诗人徐志摩身后的才女,个个都名闻遐迩。贤慧能干的张幼仪,美慧而才华盖世的林徽因,芳名远播而多被人诟病的陆小曼,这背后该是怎样的因缘?

一生繁如烟花,被千夫指。

一生浪漫风情,身世飘零。

一生率真执著,难免孤独。

挥霍、吸毒、捧戏子,种种恶习却与这样曼妙的女子结缘。她的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神往,绝世容貌,能歌善舞,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擅长工笔山水画

也许,这样黑白两面的陆小曼,才更真实。

大家闺秀林徽因,集众多优秀素质于一身,阳光、美丽、大方,既是建筑学家、文学家、诗人等,也是个好媳妇。张幼仪大度、贤慧、忍辱负重,既是理财能手,也是标准的好媳妇。

可陆小曼就不那么光彩了。交际花?尽管她挥霍的都是自己的钱,确切地说是徐志摩挣的钱。吸毒者?世人可知那是因为要缓解折磨终身的病痛。捧戏子?作为戏剧迷的她如此,很自然。尽管有着理由种种,但这些嗜好已足够把小曼打入史册,也决定了她在世人心目中,永远无法与前二人相企及。

于是,红颜祸水便很自然地与小曼画了等号。

其爱也真,其悔也深。徐志摩死后,小曼立即也为了众矢之的,成了罪魁,众多朋友因此离开了她。可她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向志摩的亡灵痛下决心:“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从此素衣服丧,绝迹欢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孤独度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惩罚自己曾经的任性、挥霍的荒唐。解放后,她更是振作精神用画笔支撑着自己的余生。她在《哭志摩》诗中诉到:“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因此,为搜集出版《徐志摩全集》,她更是吃尽苦头,拼尽了毕生精力。

承受着世人的冷眼和指责,她从不为自己分辩。前半生的红极一时与后半生的极尽孤独,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有几人能消受?

这是真性情、真率性!

一个人活得世故很容易,活得真实却需要不凡的勇气。小曼一直做着真实的自己,不饰伪装。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也许,他爱她,就在于此吧。

“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如是说。

或许,红尘痴爱,与尔何干?我也算是庸人自扰。

(选文有删节)

18、文中说“也许,这样黑白两面的陆小曼,才更真实。”“黑白两面”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9、作者说“这是真性情、真率性”对陆小曼来说,这种“真”体现在哪里?(6分)

答:

20、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你是如何理解胡适先生的“不可不看”四个字的?(4分)

答:

八、文字表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①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的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注:筌,捕鱼的竹器)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②的戏法前面的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③应该超越艺术④。

21、对文中四个用序号标出来的“艺术”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个“艺术”含义完全相同。

B、四个“艺术”含义各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22、解释“得鱼忘筌”一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根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

23、文中“正视事实”中的“事实”指什么?(3分)

答:

(三)以下各句来自2004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的一篇述评。“黑”“黑色”在下列语句中有何新意? (6分)

24、希腊队还在人们一路的怀疑声中一黑到底

答:

25、大赛东道主两次败北,希腊队黑了历史。

答:

26、希腊人一步步坚决地用“黑色”颠覆着欧洲足球的格局。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C(A jié B sù D刹(chà)那 赝(yàn)

2.答案: B(A.防犯—防范 曼延—蔓延;C愧叹—喟叹 虎据龙盘--虎踞龙盘; D. 消蚀—销蚀 洗耳躬听--洗耳恭听)

3.答案: C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单方面是闹不起来的,而“孤掌难鸣”是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事困难。

4 C (A前后主语不一致 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 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5答案:D(A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B“二三年级”中“二”后加顿号;C项冒号去掉) 6、B 7、D

8、B(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9、C(“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指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10、D(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11、A(“声音”只是更显嘈杂声,并非“发出的声音”本身嘈杂)

12、C(其余各项都不是对所提供语句的含义的理解,有些甚至是无中生有,妄加推断)

13、D(“只有”太绝对)

14、B(其余各项均曲解了原文中的相关信息,因而推断也就不能成立或没有依据)

15、从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两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而“簟色寒”则暗示出其人因寒意而不眠。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孤栖者的落寞之感。

16、诗人由灯之孤写出人之孤,而引起“思欲绝”;在孤独之人眼中,灯光也越发孤单了。

1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楚天千里清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18、 “黑”是指陆小曼的挥霍、吸毒、捧戏子等种种恶习;“白”是指陆小曼的绝世容貌,能歌善舞,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擅长工笔山水画等才华。

19、 (A)真爱。承受着世人的冷眼的指责,她从不为自己分辩。

(B)深悔。素衣服丧,绝迹欢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孤独度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惩罚自己曾经的任性、挥霍和荒唐。

(C)实干。从此她振作精神用画笔支撑着自己的余生。吃尽苦头,拼尽了毕生精力搜集出版《徐志摩全集》。

20、 结合文中句子“一个人活得世故很容易,活得真实却需要不凡的勇气。小曼一直做着真实的自己,不饰伪装”,联系自己的理解来谈。

21、C①②④指的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③指的是艺术作品。

22、“鱼”比喻真实的人生,“得鱼”指的是关心参与活的人生;“筌”比喻艺术的威力,“忘筌”指的是忘记了作品的艺术技巧。正确答案为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技巧。

23、“事实”指的是“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24、“黑”表示“创造奇迹”意。25、“黑”指历史上的最坏成绩。26、“黑色”指“出人意料的战绩”。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圣人与常人之间往往只相差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往往需要非凡的毅力才能赶上。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gōu)无

期(q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触龙说(shuì)赵太后

B、越王勾践栖于会(kuài)稽之上 时时而间(jiān)进

媪之送燕(yān)后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shèng)

C、使杞子、逢(páng)孙、扬孙戍之 生二人,公与之饩(xì)

寡人请更(gēng)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zhēng)

D、当(dāng)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bǔ)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xī) 贾(gǔ)人夏则资皮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B.今夫差衣犀之甲者又三千。

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3.找出全有通假字的一项 ( )

①无能为也已 ②子亦有不利焉 ③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④窥镜而自视 ⑤少益耆食 ⑥而挟重器多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B、必以长安君为质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5.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6.下面对句中“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②太后盛气而揖之 ③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④太后之色稍解 ⑤而臣衰,窃爱怜之 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⑦诺,恣君所使之 ⑧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A.③⑥⑧/①/②⑤⑦/④  B.③④⑤/①②/⑥/⑦⑧

C.①③⑦/④⑤/⑥/②⑧  D.②⑧/③④⑤/①⑥/⑦

7.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乃号令于三军曰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女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三个加点的词都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指晋文公的妻子,秦伯的女儿)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封锁,指围困郑国和秦国)

④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武土,属贬义词,指勾践的帮凶)

⑤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指赋税徭役)

⑥失其所与,不知(与:动词,结交,这里和'所'组成名词性结构,意思是朋友或盟国)

⑦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只有) -⑧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这里指委婉地对他人进行规劝)

⑨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趋:小步快走;谢:道歉)

⑩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⑦ C、③⑤⑧⑨ D、④⑤⑥⑩

10、对下列课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越过晋国,把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难处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3)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文:谁是国君呢?然而可以不去为他送死吗?

(4)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译文:地位高贵却没有什么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功劳,并且拥有的珍贵器物很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大后之色少解。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强:竭力 B.至而自谢 谢:道歉

C.乃自强步 强:勉强 D.少益耆食 益:更加

12.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③赵氏求救于齐 ②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④和于身也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进攻赵国,因此,赵太后非常气愤。

B.齐国以赵太后的小儿子到齐国作人质为条件,派兵援救赵国。

C.触龙见赵太后之后问候并闲谈养生之道,是为了赵太后能答应安排他的小儿子进宫当侍卫。

D.赵太后的怒色消解了些,为触龙说服赵太后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E.“太后之色少解”是因为触龙有了不必让长安君作人质就可以退敌的良策。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无不啜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蕃:繁殖人口 B.公与之饩 饩:口粮

C.纳宦其子 纳:交纳 D.公与之母 母:乳母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令壮者无取老妇 B.将免者以告

C.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D.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1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1)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2)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A.(1)把分娩的人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2)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之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以示尊重。

B.(1)孕妇临产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2)各方有名之士到越国来,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C.(1)孕妇临产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2)对于到越国来的各方有名之士,一定在庙堂上接见他,以示尊重。

D.(1)把分娩的人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她。

(2)各方有名之士到越国来,一定在庙堂上赠给他们礼物,以示尊重。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勾践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人们生儿育女,以增加越国人口,从而积蓄国力。

B.越国十年不收赋税,百姓都积蓄了三年的口粮,为报仇雪耻奠定了物质基础。

C.勾践还令官府收养那些孤苦无依靠的有病贫穷的人,使他们能够安乐的生活。

D.勾践亲自耕种自食其力,让其夫人动手织布,以解决穿衣问题,真可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四、填空(共22分)

18、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左传》是______的简称,又名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______著作。其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

②《国语》和《战国策》都属于______史书,其中《国语》是我国这类史书中______的一部史书,它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又主要是记言,故名为《国语》。而《战国策》的原名比较杂乱,后经汉代______校编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③《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既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故被称为____________。

19.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性变化及其意思。(每空0.5分,共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

(2)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原为________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_词(意动用法),意思是________。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作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____。

20.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0分)

(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数月之后,_______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____________,犹不如人;今老矣,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诗人写过一首题目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对于“网”我们并不陌生,诗人将“生活”与“网”联系在一起,给我们多种启迪。现在“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上网”“网吧”“网友”等概念已被大家接受并风行起来。

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评论话语提示中的那首诗,可写由诗引发的感想,可编述关于“网”“上网”的故事,可以由此展开想像与抒情。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img]

关于高中同步周测卷五语文答案和高中同步周测卷语文必修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