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病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病理学基础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2.2.16)
- 2、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 3、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1.3)
- 4、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2.30)
- 5、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2.21)
- 6、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2.3.8)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2.2.16)
1. 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等作用的是:
A.结缔组织
B.血管
C.淋巴细胞
D.肿瘤细胞
E.肿瘤实质
2. 下列关于肿瘤分化与异型性说法正确的有:
A.分化越高,恶性程度越低
B.分化越高,异型性越小
C.异型性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D.肿瘤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结构异型性
E.良性肿瘤一定没有细胞异型性
3. 下列哪些属于良性肿瘤:
A.霍奇金病
B.黑色素瘤
C.骨母细胞瘤
D.子宫肌瘤
E.未分化癌
4.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
A.外生性生长
B.浸润性生长
C.内生性生长
D.膨胀性生长
E.恶化性生长
5. 关于恶性肿瘤的扩散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已发生转移必定为恶性肿瘤
B.所有恶性肿瘤均会发生转移
C.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道转移累及许多器官,但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
D.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恶性肿瘤
E.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道转移
6. 关于恶性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说法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
B.肿瘤的“分期”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C.TNM分期中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
D.TNM分期中N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
E.TNM分期中M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形态的知识点。(2)肿瘤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肿瘤细胞构成肿瘤实质(CD不选),其细胞形态、组成的结构或其产物是判断肿瘤的分化方向、进行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依据。肿瘤实质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因素。肿瘤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A选)、血管(B选)和淋巴细胞(C选)等组成,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等作用。故本题选择ABC。
2.【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形态的知识点。(2)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结构异型性(D选)。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和细胞出现成熟障碍和分化障碍的表现,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C选)。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较小,恶性肿瘤的异型性较大。异型性越大,肿瘤组织和细胞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越低,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越大(AB选)。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可很小,但仍有不同程度结构异型性(E不选)。恶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都比较明显。这故本题选择ABCD。
3.【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形态的知识点。(2)有些肿瘤的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种幼稚细胞或组织,称为“母细胞瘤”,良性者如骨母细胞瘤(C选);恶性者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等。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D选)。有的肿瘤以起初描述或研究该肿瘤的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尤因肉瘤、霍奇金淋巴瘤(A不选)。有些恶性肿瘤,既不叫癌也不叫肉瘤,而直接称为“恶性……瘤”,如恶性黑色素瘤(B不选)、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未分化癌是指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癌,但缺乏特定上皮分化特征的癌(E不选)。故本题选择CD。
4.【答案】AB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知识点。(2)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ABD选)。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其生长速度较慢;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包括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这种现象叫作浸润。故本题选择ABD。
5.【答案】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知识点。(2)发生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点(A不选),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都会发生转移(B不选)。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道转移累及许多器官,但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C选)。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恶性肿瘤(D选)。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道转移(E选)。故本题选择CDE。
6.【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知识点。(2)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A选);肿瘤的“分期”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B选);TNM分期中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C选),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D不选),M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E不选)。故本题选择ABC。
[img]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5)1、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科学。2、肉芽组织: 由旺盛生长能力的幼稚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
、名词解释(15)1、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的科学。2、肉芽组织:由旺盛生长能力的幼稚的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一定量的炎细胞构成。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坏死统称为变质,包括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等。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肿瘤。5、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细胞和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二、填空(30)1、坏死的主要类型有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 纤维素样坏死 和坏疽。2、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 血液状态的改变 和血液凝固性增加 3、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红 、肿 、热 、痛 和功能障碍 4、常见的肿瘤转移途径有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和种植性转移 5、根据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可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和 低渗性脱水 6、心源性水肿早期容易发生在 身体下垂 部位,肾性水肿早期容易发生在 眼睑与颜面 部位7、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 ,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咳铁锈色痰 8、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淤血性脾大 、腹水 、侧支循环形成 、胃肠淤血、水肿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有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 10、脂肪变性最常累及器官是肝 ,液化性坏死最常见的器官是 脑 三、是非题(对的打对√。错的打错×)共5分。1、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酒精中毒。(× )我国——病毒性肝炎;欧美——慢性酒精中毒2、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是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3、股骨骨折最可能引起栓塞。( √ )脂肪栓塞4、癌就是肿瘤的统称。(×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统称5、稀释性低钠血症就是水中毒。(× )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四、单选题:(每题2分 共10分)1、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C )A栓塞 B脂肪坏死 C坏疽 D梗死 D凝固2、左心衰竭首先引起淤血的是( B)A肝 B肺 C脾 D肠 E四肢3、急性化脓性炎症的早期,炎症部位最多的炎细胞是(B )A 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4、肿瘤实质指的是(B )A结缔组织 B肿瘤细胞 C血管 D淋巴管 E神经5、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B )A恶性程度越低 B 恶性程度越高 C转移越晚 D预后较好 E生长时间越长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于( A )A大中等动脉 B小动脉 C细动脉 D微动脉 E后微动脉7、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多见于(C)A左心室前臂B左心室后臂C左心室前臂心尖部室间隔前2/3 D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壁大部 E右心室前壁8、最易发生休克的水电解质失衡是(C )A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钾血症9、一氧化碳中毒的皮肤粘膜颜色是(B )A咖啡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樱桃色 C鲜红色 D紫红色酱油色10、休克的本质是(D )A动脉血压下降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中心静脉压下降 D微循环障碍 E以上都部不是五、多选题:每题3分 共15分1、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改变有(ACDE )A斑块内出血 B斑块玻璃样变 C 溃疡形成 D血栓形成 E动脉瘤形成2、栓塞的类型有(ABCDE )A血栓栓塞B脂肪栓塞C羊水栓塞D空气栓塞E细菌栓塞3、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有(ABCD )A萎缩B肥大C增生D化生E变性4、钠水潴留的原因有(BDE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心房肽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D醛固酮分泌增加E肾小球肾炎5、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 ACE )A严重腹泻B缺氧C糖尿病D剧烈呕吐E肾衰竭六、简答题(25分)1、肉芽组织主要功能是什么?(5分)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2、炎症状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是什么?(5分)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发热、慢波睡眠增加、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增加,以及末梢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3、什么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包括哪些临床症状?(7分)肝硬化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门脉高压症主要临床症状: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4、如何区别良性恶性肿瘤?(8分)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1.3)
1.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哪类血管: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小静脉
D.大、中动脉
2.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出现的病变是:
A.脂纹
B.纤维斑块
C.粥样斑块
D.动脉瘤
3. 高血压能够引起心脏结构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右心室肥大
B.左心室肥大
C.左心房肥大
D.右心房肥大
4.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侵犯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主动脉
C.肺动脉
D.三尖瓣
5. 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关系最密切的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肠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草绿色链球菌
6. 风湿性心肌炎的病变累及:
A.心肌细胞
B.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C.心肌间质的小血管
D.心肌间质的神经组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知识点。(2)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D对,A、B、C错),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我国AS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故选D。
2.【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知识点。(2)脂纹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A对)。纤维斑块由脂纹发展而来(B错)。粥样斑块亦称粥瘤,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是AS的典型病变(C错)。动脉瘤属于继发性改变(D错)。故选A。
3.【答案】B。(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的知识点。(2)高血压时心脏病变主要为左心室肥大(B对,A、C、D错),是对持续性血压升高、心肌工作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故选B。
4.【答案】A。(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的知识点。(2)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A对,B、C、D错),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故选A。
5.【答案】D。(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知识点。(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错)最为多见,少数为肺炎球菌、A族链球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仍以草绿色链球菌(D对)最多见,肠球菌(B错)次之。风湿性心瓣膜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A错)。故选D。
6.【答案】B。(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的知识点。(2)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B对,A、B、C错),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病变最常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风湿病的急性期有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皮肤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和体征。故选B。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2.30)
1. 肺结核病属于:
A.纤维素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肉芽肿性炎
E.出血性炎
2. 典型的结核结节的中心部分是:
A.巨噬细胞
B.干酪样坏死
C.朗汉斯巨细胞
D.淋巴细胞
E.上皮样细胞
3. 下述有关肺结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B.肺空洞性结核病属开放性结核病
C.结核瘤属于恶性肿瘤
D.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儿童
E.浸润性肺结核X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4. 肠结核溃疡的肉眼形态是:
A.环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垂直
B.烧瓶状
C.不规则状
D.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E.火山口状
5. 肠伤寒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病变是:
A.巨噬细胞增多
B.玫瑰疹
C.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D.形成伤寒小结
E.中性粒细胞减少
6. 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地图状
D.烧瓶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知识点。(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于肉芽肿性炎(D对)。以肺结核最常见,但亦可见于全身器官。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①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渗出的液体主要来自血浆,例如:卡他性炎(B错)。②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例如:大叶性肺炎(A错)。③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例如:小叶性肺炎(C错)。④出血性炎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E错)。综上,故选D。
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知识点。(2)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ACDE错)。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B对)。综上,B正确。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知识点。(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A不选)。原发性肺结核病是初次被结核杆菌感染,常见于儿童,继发性肺结核常见于成人(D不选)。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X线示锁骨下可见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E不选)。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B不选)。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结核球是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其本质是结核不是恶性肿瘤(C对)。综上,C正确。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知识点。(2)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A对)。烧瓶状溃疡多见于阿米巴痢疾(B错)。不规则状溃疡多见于细菌性痢疾(C错)。肠伤寒的溃疡长轴与肠腔的长轴平行(D错)。火山口状溃疡多见于胃癌(E错)。综上,A正确。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伤寒的知识点。(2)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为病变特征。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皮肤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等(BCE错)。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的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D对)。综上,D正确。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感染性疾病-伤寒的知识点。(2)肠伤寒坏死肠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B对)。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A错)。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E错),大约1周左右,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浅表(C错)。烧瓶状溃疡多见于阿米巴痢疾(D错)。综上,B正确。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2.21)
1.【多选题】关于不稳定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常更新的细胞
B.损伤后不容易再生的细胞
C.再生能力强的细胞
D.再生能力弱的细胞
E.常见于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2.【多选题】肉芽组织在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
A.抗感染
B.保护创面
C.填平伤口
D.缩小创面
E.机化坏死组织
3.【多选题】 肉芽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有:
A.新生毛细血管
B.血管内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神经细胞
E.炎细胞
4.【多选题】 骨折愈合的基本步骤是:
A.骨折断端形成血肿
B.钙盐沉积形成骨性骨痂
C.肉芽组织长入血肿
D.进一步改建再塑
E.形成纤维性骨痂和类骨组织
5.【多选题】 肉芽组织可出现于:
A.慢性炎症灶内
B.溃疡底部和边缘
C.结核结节内
D.血栓的机化过程
E.脓肿壁的形成过程
6.【多选题】 创伤愈合方式的决定因素是:
A.损伤的程度
B.是否伴有感染
C.组织的再生能力
D.伤口有无坏死组织
E.手术中出血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CE。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再生相关知识点。(2)不稳定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A对),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细胞(E对)、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C对D错)。永久性细胞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B错)。故选ACE。
2.【答案】ABCDE。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纤维性修复相关知识点。(2)肉芽组织在伤口修复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①抗感染(A对)保护创面(B对);②填补创口(C对)及其他组织缺损(D对);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E对)。故选ABCDE。
3.【答案】ACE。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纤维性修复相关知识点。(2)肉芽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有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A对)、增生的成纤维细胞(C对)、炎细胞(E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不属于肉芽组织主要细胞成分(BD错)。故选ACE。
4.【答案】ABCDE。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创伤愈合相关知识点。(2)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血肿形成骨组织和骨髓都有丰富的血管,在骨折的两端及其周围伴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A对)。②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C对),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③骨性骨痂形成上述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E对),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B对)。④骨痂改建或再塑编织骨由于结构不够致密,故编织骨经过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D对)。故选ABCDE。
5.【答案】ABDE。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纤维性修复相关知识点。(2)肉芽组织可出现于慢性炎症灶内(A对)、溃疡底部和边缘(B对)、血栓的机化过程(C对)、脓肿壁的形成过程(E对)。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C错)。故选ABDE。
6.【答案】ABCD。解析:(1)本题考查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创伤愈合相关知识点。(2)损伤的程度(A对)、组织的再生能力(C对)、伤口有无坏死组织(D对)和异物以及有无感染(B对)等因素决定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创面的出血量会影响愈合过程,但手术中是在止血和清理积血后才缝合皮肤的,此时一般不再有出血现象(E错)。故选ABCD。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2.3.8)
1. 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发病率较高
B.是化脓性炎症
C.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
D.有血源性和上行性两种感染方式
D.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居多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增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和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B.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C.肾小囊脏层足突细胞和单核细胞
D.基膜
E.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3. 急性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区别是:
A.血尿
B.蛋白尿
C.水肿
D.高血压
E.低蛋白血症
4. 大红肾见于:
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小球肾炎
5.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
A.大量蛋白尿
B.血尿
C.低比重尿
D.急性肾炎综合征
E.少尿
6. 急性肾孟肾炎的主要症状除下列哪项外:
A.发热
B.膀胱刺激征
C.腰痛
D.脓尿
E.男性乳房发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的知识点。(2)肾盂肾炎的病因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D错)。上行性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绝大多数(CE错),病变可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性。上行性感染是引起肾盂肾炎的主要途径,多与泌尿路感染有关。泌尿路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A对)。下行性感染(血源性):发生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随血液进入肾脏,在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停留,引起炎症,病变多累及双侧肾脏。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肾盂肾炎多为化脓性炎症(B错)。故此题答案选A。
2.【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知识点。(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也叫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故此题答案选A。
3.【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综合征的知识点。(2)肾病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明显水肿;③低白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和脂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故肾病综合征无血尿。此题答案选A。
4.【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知识点。(2)①不规则瘢痕肾见于慢性肾盂肾炎。②大红肾见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对)。③大白肾见于膜性肾病。④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⑤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故此题答案选A。
5.【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知识点。(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明显水肿;③低白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和脂尿(A对)。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常表现为明显的血尿、轻至中度蛋白尿,常有水肿和高血压(BD错)。慢性肾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见于各型肾炎的终末阶段(E错)。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等改变后,迅速发展为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生急性肾衰竭。主要见于快速进行性肾炎(C错)。故此题答案选A。
6.【答案】E。解析:(1)此题考查的病理学-第十三章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表现的知识点。(2))肾盂肾炎起病急,患者出现发热(A错)、寒战和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常有腰部酸痛(C错)和肾区痛,并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和尿道刺激症状(B错)。尿检查显示脓尿(D错)、蛋白尿、管型尿和菌尿。故此题答案选E。
关于病理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和病理学基础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