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必修一周测卷答案(卷行天下高一周测卷的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卷行天下必修一周测卷答案,以及卷行天下高一周测卷的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卷行天下答案哪里有?

可以在卷行天下官网查询,也可以在一个叫做“呆小呆”的公众号里面查找。

做题技巧:

一、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三、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 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

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大海中

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10.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 文章 (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 文化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3.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男人就是城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

B.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

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5.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7.朱自清在《论 标语 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2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分)

2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材料二 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 措施 ?(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很多权力中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答案

1.C [“拜高堂”,体现了“敬祖”,故是宗法制。]

2.D

3.B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4.C

5.D [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这正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6.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C 8.D

9.A [从材料中“行程两万”可判断是在长征途中的事,从“挽国邦”进而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10.D 11.D 12.D 13.D

14.C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15.A 16.C 17.B 18.A 19.D 20.D

21.(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22.(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3.(1)1949年。

措施: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2)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西欧、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知识

★ 高一必修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img]

卷行天下答案历史必修一 三步一体高效训练之每周小测·历史卷一

1.b

2.c

3.a

1.一些东西能显示出李康的高中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

2.我们都知道英语老师认为要去做的事情很重要,在班上。

3.我们都知道英语老师想要去改变和提升的事情。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吗?做题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试卷,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试卷

1.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O—NH—”结构的是 ()

A.抗体 B.雄性激素

C.胰岛素 D.酶

2.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3.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则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Ⅲ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紫色 无砖红

色沉淀 未观察到

橘黄色  蓝色

A.鸡蛋清、斐林试剂 B.鸡蛋清、碘液

C.劣质奶粉、碘液 D.劣质奶粉、斐林试剂

4.关于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C、H、O

B.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相同比例的C、H、O

C.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D.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玉米体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5.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

①细胞核的有无 ②核糖体的有无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肌细胞内的肌质网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由此可推测肌质网的作用是()

A.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B.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

C.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用同位素示踪法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9.201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

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10.下图表示猪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上面代表细胞内或细胞外

B.b表示自由扩散,可以表示氧气的运输方式与方向

C.a和e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

D.e可以代表丙酮酸的运输情况

11.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

12.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13.下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移关系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B.若⑤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③④⑤

D.动植物细胞中都可以含有物质A,但具体结构不同

14.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各一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是A

B.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中NADPH、ATP的生成

C.光照强度为50 μmol光子/(m2•s)时,叶片B产生的氧气大于叶片A

D.光照强度600 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浓度限制

15.科学家以萤火虫为材料,分离出了发光物质—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只要有ATP,荧光素酶就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光。从萤火虫中分离得到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一直用于ATP的定量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的分子简式可以表达为A—P~P~P,任意一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P~P为二磷酸腺苷

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人体内ATP中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16.如图所示是某细胞进行增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P期紧接着L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数量相等 ④M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17.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以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B.母体中的胎儿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有氧呼吸直接供给的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1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都含有基本元素C、H、O、N

B.细胞中无机盐离子的含量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和酶等

D.DNA与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既有DNA又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20.如下图:左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与图示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时该酶活性逐渐升高

C.右图影响AB、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不同

D.右图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21.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C、D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②③④⑤表示有关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中的A部分

B.CO2进入叶绿体后,通过固定形成⑤物质

C.若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会升高

D.用14C标记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在④⑤中测到较高放射性

2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血细胞常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23.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有理由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尿嘧啶核苷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24.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的多

B.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C.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25.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的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细胞膜主要由[ ]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其中[ ]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2)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3)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红细胞的,则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

27.(9分)在日常生活中,洗衣粉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各种含酶制剂的洗衣粉因洗涤效果好被人们所青睐。下面是两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含酶制剂的洗衣粉所做的实验,请你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组同学用含有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下列实验,他们做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该实验中________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组别 布料 污染物 水温

A(蛋白酶洗衣粉) 5×5 cm 蛋白膜 40℃

B(脂肪酶洗衣粉) 5×5 cm 蛋白膜 40℃

C(蛋白酶洗衣粉) 5×5 cm 淀粉膜 40℃

(2)乙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蛋白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蛋白质,用以下所给的条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原理: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0.1 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0.01 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蛋白酶洗衣粉、普通洗衣粉、滴管、试管、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两支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1分)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温度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其中A、B两点分别是35℃下曲线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交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时,该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B点时,该植物的生理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强小于1时,温度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4)当光强大于7时,25℃条件下植物有机物的合成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条件下植物有机物的合成速率。

(5)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在图2中画出5~35℃下该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

29.(12分)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图A)和长成的幼苗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图(图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在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Ⅰ阶段干重要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当胚根长出,鲜重又增加时,O2的消耗速率就高于CO2的释放速率。这说明初期的呼吸方式主要是图BⅢ阶段中的________,而随后是图BⅢ阶段中的________。

(3)图BⅠ、Ⅱ中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B中的Ⅱ过程发生在________。

(4)若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则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________等其他条件,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将________。

30.(8分)2010年4月,美国科学家通过阻断一种名为Skp2的基因,能够使癌细胞老化并死亡。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方法。据介绍,阻断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能够触发“衰老进程”,迫使癌细胞像体细胞暴露在阳光下那样“干死”,无法无限分裂、在体内转移。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对象进行实验,这些老鼠在基因经过改造后会患上一种前列腺癌,但其中一组老鼠的Skp2基因遭阻断,6个月后,这组老鼠没有长出肿瘤,而Skp2基因未遭阻断的另一组老鼠长出肿瘤。研究人员从那组没有长肿瘤的老鼠身上提取淋巴腺和前列腺组织,发现其中许多癌细胞开始老化,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研究人员向实验鼠体内植入人类癌细胞,结果也发现这些癌细胞发生老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最明显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在形态上的变化是________。

(2)癌细胞在分裂时需要合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老鼠癌细胞的分裂与植物体细胞分裂的显著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衰老”癌细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造成癌细胞衰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行天下周测卷答案在哪找

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三步一体高效训练之每周小测化学必修四在金太阳教育那里能查询,答案自然也在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 高一语文 ,往往在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颤栗/颤抖 沁园/分泌 湖畔/叛变

B. 长篙/蒿草 遏制/拜谒 悄悄/悄然

C. 峥嵘/狰狞 强劲/干劲 押解赴京/解甲归田

D.百舸/磕绊 漫溯/宿愿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最高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 B.栩栩如生

C.铿锵有力 D.力透纸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淋漓尽致”形容 文章 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12月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 毕业 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欢迎”不能搭配。 B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两句杂糅,选用一种说法即可。D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 故事 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答案: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赶快、赶紧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素疾大户兼并 疾:害怕、担心

D.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 衔:衔接、相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B项,墨:引申为黑,又引申为贪污,“墨者”即贪官污吏。C项,疾:憎恨。D项,衔:仇恨。

答案: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之二虫又何知

B.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B项,介词,在/表被动,被。C项,均为连词,于是,就。D项,介词,凭借……身份/连词,表因果,因为。

答案:C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正面表现海瑞“刚正果敢”的一组是(3分)()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③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①表现的是清廉;④是侧面表现;⑥是文章中的负面事例。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最后一句“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说法不符合原文。

答案:C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举”、“署”“迁”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辖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行”、“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被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已而”、“庇”、“鱼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是琼山人。乡试中举人后,代理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管辖的地区,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直言本县太小,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望,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大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的,只有海瑞上疏(劝阻)。皇帝读了海瑞的疏, 十分愤怒,把它扔在地上,对左右大臣说:“快把他逮捕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是不会逃跑呀。”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内容感动而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隶属的官员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 离职 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 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而减少了车马与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家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所以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的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海瑞改调去南京任粮储之职。海瑞将到新任上去,正遇上高拱掌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以病为托辞,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政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众官员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安慰抚留,不允许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远 和 近

顾 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主旨,作者运用了对比的 方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 反思 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答案:(1)这首诗写了人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错位(矛盾),现实(物理)距离很近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很远。(2分)表达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2分)

(2)“你”同“我”对比,“看我”同“看云”对比,“你”和“我”的距离与“你”同“云”的距离对比。(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答案: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 散文 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有的理论家”,而不是作者。D项,原文说“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E项,无中生有,“依存美”或“纯粹美”决定的是要不要联想的问题,而不是联想方法的问题。

答案:BC

13.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分)()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解析: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他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答案:C

14.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2段,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有二: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

答案:①从审美对象看: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2分)

②从审美过程看: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2分)

15.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从全文可知,想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需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

答案:①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不能用非审美联想去欣赏,只有借助审美联想才能带来审美愉悦。(2分)

②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属于“依存美”的艺术作品,要借助审美联想;属于“纯粹美”的艺术作品,则要靠艺术直觉。(2分)

卷行天下必修一周测卷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卷行天下高一周测卷的答案、卷行天下必修一周测卷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