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衡中同卷地理单元测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随着月考的临近,教师们要如何准备月考试题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卷,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40分)
1.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库克 D.郑和
2.赤道是:
A.形状是半圆形的 B.是所有纬线中最短的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
A.6357干米 B.6371干米
C.6378千米 D.6360千米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5.下列地点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A.19°W,10°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6.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8.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9.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A. 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10.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区冷热不同,最直接的原因是:
A.各地的纬度不同
B.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光线有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C.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D. 地球是个球体
11.当北京时间为傍晚时,美国纽约正值:
A.黄昏 B.午夜
C.黎明 D.正午
12.下列地区中,物体的影子终年朝向北方的是:
A.赤道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13.下列地理现象是由于公转运动引起的是: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变化
C.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D.地球形状的变化
14.甲比例尺是乙的两倍:
A.乙表示范围广,内容粗略
B.乙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C.乙表示范围小,内容粗略
D.乙表示的地图面积是甲图的2倍
15.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距离是6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5000000 B.1:30000000
C.1/200000 D.1/25000000
16.小李和同学骑自行车到城里公园游玩,他们需要选择的地图是:
A.城市政区图 B.城市商业图
C.城市道路网图 D.城市公交线路图
17.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18.甲点(30°N,75°E)位于乙点(0°,20°W)的什么方向: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9.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
2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北回归线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
23.甲地位于40°N,75°W,该地属于 (东或西)半球;乙地位于25°N,10°E,则甲地位于乙地 方向。
24. 冬至 日时,太阳直射点位置是在 上。此日,北半球季节是属于 ,北半球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
25. 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在地图上,把 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
26. 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是 、 、
三、综合题:(共40分)
27.回答问题:(14分)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24°E,18°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28.读太阳光照图回答:(共14分)
(1)太阳光线直射在 纬线上,这天日期为 前后,这一天是 节气。
(2)这时北半球是 季,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 ,白昼时间最 ,
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 现象。
29.读“等高线地形图”,(12分)
(1)有A、B两地位于不同的两座小山上,请判断A在B的________方向;
(2)按地表形态来看,C处是 ,F处是 。
(3)A山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从山下攀登到A山山顶,比较容易的是______(南、北)坡;
(4)如果D、E表示的是河流,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附加题:1.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下列节日中, 北京地区白天最长的是( )
A. 国际 儿童 节 B. 国际劳动节 C. 建党节 D. 国庆节
3. 有人从某地出发, 先向北行走5千米, 再向西行走5千米, 最后又向南行走5千米, 竟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此人出发点在地球的( )
A. 南极 B. 北极 C. 赤道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img]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哪找
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哪找
回答如下:衡中同卷的免费答案上百度百科找
,我现在还在读书,其实有时候感觉挺累的,但是,一想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之后生活的更好,就感觉还是挺幸福的。
衡中同卷的答案什么软件能查
衡中同卷的答案作业帮APP软件能查。作业帮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移动学习平台,也是习题搜索、高效练习和学习沟通的综合学习工具。
在作业帮学生可以通过拍照、语音、文字迅速得到难题的解析步骤、考点答案;也可以自由讨论作业问题,得到解题思路和知识点。
还可以迅速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精准练习补充;更可以由全国众多名校老师在线一对一答疑解惑;学习之余还能与全国同龄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习生活中的趣事。
查找试卷方法:
1、试卷筛选。关键词空着不填写,可以筛选某一类试卷。如要找人教版高三语文最近上传的试卷,既可以在所有栏目中选择“高三语文”,在所有版本中选择“人教版”。
2、查找0点试卷。中学试卷网较老的试卷或是没有答案之类的试卷,我们会设置为0点下载,如果您暂时没有点数,而且只是想找这类试卷的话,可以在“0点试卷”前面打勾,这样搜索的结果就只出0点的试卷。
3、查找推荐的试卷。一般推荐的试卷都比较好,是由相关审核试卷的版主推荐的,但也不是说不推荐的试卷就不好这完全取决于相关版主的推荐水平,如果是学生家长面对这么多的试卷,只要在“推荐试卷”前面打勾则搜索的结果就只显示推荐的试卷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作业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只要 七年级地理 单元测试练习题是有益的话,就要认真做。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和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有人口2 000人,土地面积为100平方千米,那么人口密度为 ()
A.20人/平方千米 B.100人/平方千米
C.10人/平方千米 D.2 000人/平方千米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由公式: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计算可得,该地区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千米。
某国家2013年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2~4题。
2.该国2013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20.1permil; B.-0.7permil; C.0.7permil; D.9.7permil;
3.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4.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解析】2选B,3选B,4选C。本题组考查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问题。第2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该年内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为负值。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过慢,出现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第4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四选项中欧洲西部发展水平最高。
5.下图中,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区,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④地在干旱的撒哈拉大沙漠,所以人口稀疏。
6.下表是某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与甲、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
年龄结构(%) 出生
率(%) 死亡
率(%)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甲 13.5 64.3 22.2 0.76 0.95
乙 36.7 58.1 5.2 2.81 0.44
A.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B.甲国老龄化严重
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乙国经济欠发达
【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人口问题方面的知识。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一般而言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甲国15~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4.3%,所以甲国劳动力比重小与实际情况不符。
7.新学期,某校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她的皮肤是浅棕色的,金黄色的头发呈波浪状,长着一双大大的蓝色的眼睛。请问该同学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国家 ()
A.韩国 B.蒙古 C.法国 D.几内亚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身材比较高大。根据此题的描述,可知该同学是白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韩国、蒙古属于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几内亚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法国在欧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8.关于南非的人种、语言、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 英语 __ B.白色 英语 伊斯兰教
C.黑色 法语 __ D.白色 法语 伊斯兰教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世界的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南非人口最多的是黑色人种,语言主要是英语,多信仰
__
9.有关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非洲的气候无关
C.北欧人鼻梁细高,利于夏季散热
D.黑种人肤色黝黑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肤色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热带地区,肤色黝黑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北欧人的鼻梁细高,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
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且都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11.拉丁美洲主要通行的语言是 ()
A.英语 B.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C.汉语 D.法语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分布。在欧洲,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使用,葡萄牙语主要是葡萄牙人使用。但是由于殖民统治的原因,这两种语言在拉丁美洲却广为流行。
伦敦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开幕,根据材料完成12、13题。
12.当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3.当地很多居民每周日要到教堂去做礼拜,他们信仰的是 ()
A.__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解析】12选A,13选A。本题组考查的是世界人种和宗教。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英国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讲英语,多信仰
__
1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于 ()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西亚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__的发源地。首先判断出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__后再了解基督__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__斯兰教、佛教都发源于亚洲。
15.下列地区中,一般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使用阿拉伯语,且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亚洲南部 B.北美洲
C.欧洲西部 D.非洲北部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非洲北部居民多为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16.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城乡地理差异,难度较小。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聚落(左图)与乡村聚落(右图)相比,交通更加发达,建筑物更高大、密集;城市经济发达,人口更加集中。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这两大因素共同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据此,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18.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 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7选A,18选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是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中a地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最便利,耕地最广阔,地形最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19.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mdash;mdash;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mdash;mdash;窑洞
C.中国南方mdash;mdash;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mdash;mdash;高脚屋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用冰块构筑冰屋,保温效果较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直立性好,人们开凿窑洞,冬暖夏凉;我国南方降水丰富,为便于排水,房屋顶以斜顶、尖顶为主;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高脚屋可以通风防潮。
20.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世界 文化 遗产的保护。对于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试题及答案:综合题
21.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人口增长数据。
年份 1830 1900 1930 1950 1974 1987 1999 2011
人数(亿) 10 16.3 20 25.2 40 50 60 70
材料二 世界人口分布图。
(1)请写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分)
(2)读材料一将“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补充完整,可看出从1830年到1987年,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慢),请分析原因 。(3分)
(3)人口增长的快慢与有关。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2分)
(4)读材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可知,图中人口比较稠密的四个地区是 、 、 、 (填数码)。⑥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⑧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6分)
(5)材料二图中,①处居民以人种为主,④处居民以 人种为主,⑥处居民以 人种为主。(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及人种的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据材料一将图补充完整后,可以看出由于医疗卫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反之较快。现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最低的是欧洲。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图中①②④⑤四地属于人口稠密区,①处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④处欧洲西部和⑥处非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填图略 快 医疗卫生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提高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欧洲
(4)① ② ④ ⑤ 干旱 空气稀薄,高寒缺氧
(5)黄色 白色 白色
22.读人口 教育 宣传漫画,回答问题。(14分)
(1)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2分)
(2)这一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2分)
(3)上述问题表现最突出的是亚洲、和(洲)的一些国家。(4分)
(4)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行 ,使人口的增长与 相协调,与 相适应。(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达到70亿,使得地球难以承载。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们为了发展经济,维持生存,不计后果地乱采滥挖,势必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表现尤为突出。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我们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答案:(1)人口增长过快 (2)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3)非洲 拉丁美洲
(4)计划生育 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
23.法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泰国的阿里三位同学在一次假期旅游时相遇于非洲南部,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三位同学中阿卜杜拉和阿里来自 洲,汤姆来自 洲,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3分)
(2)汤姆所在国的通用语言是;阿卜杜拉则说,为了交流的方便,他们决定使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 。(3分)
(3)汤姆发现,阿里的颈上戴着佛像,阿里告诉汤姆这是教的象征,该宗教创始于,是泰国的国教,宗教建筑对应上图中的 。(3分)
(4)汤姆告诉阿里,他们的国家普遍信仰 教,其宗教建筑对应上图中的 。(2分)
(5)阿卜杜拉发现汤姆和自己一样都属于 人种,而非洲南部最常见的是
人种,阿里告诉他,早期人种的形成深受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不同大洲或国家的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及佛教和__的宗教建筑景观。第(1)题,三位同学中,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和泰国的阿里均来自亚洲,法国的汤姆来自欧洲,沙特阿拉伯和泰国是亚洲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法国是欧洲的发达国家,该国所在的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第(2)题,汤姆所在的法国通用语言是法语,阿卜杜拉所在的国家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使用阿拉伯语,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第(3)题,泰国的阿里信仰佛教,该宗教创始于古印度,其宗教建筑与图甲相对应。第(4)题,汤姆所在的法国普遍信仰基督__宗教建筑与图乙相对应。第(5)题,从世界人种的分布看,阿卜杜拉和汤姆均属于白色人种,非洲南部主要为黑色人种,早期人种的形成深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1)亚 欧 法国
(2)法语 阿拉伯语 英语
(3)佛 古印度 图甲
(4)基督 图乙
(5)白色 黑色 环境
24.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甲所示为聚落,图乙所示为聚落。(4分)
(2)根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2分)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分)
(4)家住A地的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到B村,再向北就到C村了。”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丙图右上角方框中画出指向标。(2分)
(5)A、B、C三地的海拔都在米以下,①、②、③、④中为山脊的是 。(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差异、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地图上方向的判定以及地形的判读等知识。图甲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为城市聚落;图乙为乡村聚落。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势较低。三处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B,其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从我家出发向东北hellip;hellip;再向北hellip;hellip;”找到北,由此可以画出指向标。图中A、B、C三地都在100米以下,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①、④处为山谷,③位于山脊与山谷之间。
答案:(1)城市 乡村
(2)地势较低,比较平坦
(3)B 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合理即可)
(4)标注略
(5)100 ②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地理单元测试卷和答案
2. 初中地理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
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单元测试题
4. 初中地理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5. 初一地理下册第2章试题及答案
关于衡中同卷地理单元测试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