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青海初一下历史调研卷,以及青海省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青海湟川中学的历史沿革
青海湟川中学始建于1938年,最早为“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青海湟川中学”。
上个世纪初,英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教育基金,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该董事会经考察在西宁城西贾小庄置地113亩建立一所中学,始有“青海湟川中学”之名。
1943年,学校移交中央教育部,改名“国立青海湟川中学”直至新中国建立。
建国之后,青海湟川中学又先后改为“青海省西宁第一中学”、“青海省实验中学”、“西宁市第二中学”。
1984年,正式复名为“青海湟川中学”。
2002年,西宁市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名校效应,将位于苏家河湾的原青海省电力学校整体移交给青海湟川中学,成立“青海湟川中学海湖路分校”。
2005年正式命名为“青海湟川中学”。
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雨露阳光,青海湟川中学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梧桐大树,招引了无数高原学子像鸾鸟凤凰在它的枝叶间翻飞翱翔,在它的浓荫下和鸣歌唱。
青海湟川中学,是西宁市的重点中学。
青海湟川中学始建于1938年,最早的名称为“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湟川中学”。
上世纪初,英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教育基金,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该董事会经考察在西宁城西贾小庄置地113亩建立了一所中学,始有“湟川中学”之名。
1943年,学校移交当时的中央教育部,改名“国立湟川中学”直至西宁解放(1949年9月5日)。
1950年3月,以湟川中学为基础,并入了“省立西宁中学”和西宁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定名为青海省西宁第一中学。
1958年,由于进行学制改革实验,改为青海省实验中学。
1962年初,学校划归西宁市领导,遂更名为西宁市实验中学,至9月14日,又改名为西宁市第二中学。
1984年9月1日,复名为青海湟川中学。
到了本世纪。
2002年,西宁市 ***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名校效应,将位于苏家河湾的原青海省电力学校整体移交给湟川中学,成立“青海湟川中学海湖路分校”。
2005年正式命名为“青海湟川中学”,而原南川西路的湟川中学则更名为“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加上位于刘家寨2003年新建的“青海湟川中学第二分校”,共同形成了“青海湟川中学办学集团”。
2014年末,西宁市教育局将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和第二分校更名为西宁市第二中学和西宁市海湖中学,仅保留青海湟川中学本部。
自上世纪建校之初,青海湟川中学就以注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办学宗旨,被誉为“高原人才的摇篮”。
据史料记载:1941年至1947年六年间,湟川中学初中毕业生188人,升入高中的有170人,占90%,高中毕业生113人,考入各地大学深造的有104人,占92%。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盛极一时,很快使湟川中学声名鹊起,也形成了湟川中学办学的历史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湟川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有口皆碑,为祖国建设、西部开发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特别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湟川中学务实谋发展,质量求先进,结合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湟川中学每年占据其招生人数的半壁江山。
随着西宁市海湖新区开发建设的启动,青海湟川中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所占地200多亩,投资2亿多元的崭新的湟川中学已经开工建设。
青海湟川中学将以西宁市“扩市提位”为背景,以深厚的办学历史为传统,以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模式为依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发扬湟川精神,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七十年来,“高原梧桐森森立,引得鸾凤依枝鸣”,我们看到,无数高原学子依傍湟川中学这棵梧桐大树,百鸟和鸣,引颈高歌,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振翅高飞,飞向更加广阔的蓝天。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关键的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就临近了,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愿好运一直陪伴着你!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关于隋炀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隋朝的建立者 B.进行汉化改革 C.开凿了大运河 D. 抗击倭寇侵略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康乾盛世
4.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唐太宗
5.每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倍受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6.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下面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社会安定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一过程最终完成于
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8.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北宋。要看耍杂踢球,听说书唱曲,我们要到的场所是
A.戏院 B.瓦舍 C. 游乐场 D.饭店
10.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1.“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以上材料的内容应该发生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功名。文中的“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文天祥 D.岳飞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末清初,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李白
1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请问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17.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21世纪 教育 网
A.《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8.比较和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 方法 ,下列历史人物分类中,你认为不合适的一组是
A.唐太宗 明太祖 B.苏轼 辛弃疾 C.毕升 郑和 D.戚继光 郑成功
19.下面关于宋元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
C.元朝建立者是 朱元璋 D.元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20.学习了唐朝到清朝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下面是同学们讨论的内容,其中阐述错误的是
A.隋唐时期是繁荣而开放的 B.宋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C.明朝的航海壮举比欧洲早1000年 D.清朝中央政府中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 措施 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系统图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2分)
(3)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2分)
2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以此为主题,七(1)班同学进行了一些资料收集,以下是成果展示。(11分)
图片资料
图一 文成公主庙 图二 明长城
文字资料
资料一 当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资料二 x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临x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x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区。
请回答:
(1)根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朝代?(2分)
(2)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族南下侵扰,根据图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长城的东起点是哪里?(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文字资料一中的“当时”应该是什么朝代?(2分)“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一少数民族?(2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加强对x藏管辖的一个措施。(2分)
(5)针对“zd”、“qd”等民族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1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全品中考网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A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B 6次东渡 对日本 文化 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他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节选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A、B两处的填空。(4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2分)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 说说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C A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D B A D C B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三省六部制(2分)
(2)行省制(2分) 元世祖或者忽必烈(2分)
(3)军机处(2分)
22.(1)唐朝(2分 )
(2)鸭绿江(2分)
(3)元朝(2分) 回族(2分)
(4)册封__、班禅或设立驻藏大臣(2分)
(5)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3.(1)A天竺或者古印度(2分) B鉴真(2分)
(2)郑和(2分)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分),
(3)闭关锁国政策。(2分)
(4)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img]初一下册历史、地理、生物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下学期生物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共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2.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①运动 ②调节 ③保护 ④营养 ⑤支持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3.四肢的长骨最易发生骨折,下列骨折急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要及时正确地用夹板把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起来
B.夹板的长度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
C.给夹板缠绷带时,缠得越紧越好,以防夹板滑脱
D.给夹板缠绷带时,松紧要适度,不让夹板滑脱,又要保证血液循环的畅通
4.从家畜体内抽取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可发现血液分为如下几部分,其中错误的叙述是( )
A.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
C.血细胞部分绝大多数是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
D.在血浆的最上面漂浮着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5.人若由于意外事故受伤,损伤了动脉要比损伤静脉危险得多,因为动脉( )
A.血液压力高,血流速度快 B.血液含有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C.血液含有较多的白细胞和抗体 D.血管厚,损伤后极难修复
6.肺动脉、肺静脉、左心室、右心房内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B.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7.动脉的概念是( )
A.由心脏发出的血管 B.含氧和营养多的血管
C.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 D.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的血管
8.紧压前臂的“青筋”(或向远端推压)可看到压点下端的“青筋”胀大,并显出结状突起,其原因是( )
A.远心端静脉管道比近心端静脉细 B.静脉中具有静脉瓣
C.远心端静脉管道比近心端静脉粗 D.静脉曲张
9.下列不属于血浆功能的是( )
A.产生血细胞 B.运载血细胞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
10.关于白细胞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有细胞核 B.各类白细胞都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C.体积比红细胞大 D.红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白细胞
11.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 )
A.肝脏 B.脾 C.淋巴结 D.扁桃体
12.关于蛋白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D.蛋白质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3.患夜盲症患者的体内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4.用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的化学物质是( )
A.酒精 B.碘酒 C.紫药水 D.高锰酸钾
15.均衡膳食指的是( )
A.早、中、晚餐食物量均等
B.爱吃的食物多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不吃
C.能满足人体对热量需求的膳食
D.能量摄入和消耗要平衡,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要平衡
1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胸廓扩张的范围加大 B.呼吸的深度增强
C.胸围差加大 D.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17.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中( )
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温度太高
C.氧的浓度太高,缺二氧化碳 D.病毒和细菌太多
18.边哭泣边吞咽时,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使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使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19.呼吸的意义是( )
A.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
20.肾小球两端的血管组成( )
A.均是动脉 B.均是静脉
C.一端是动脉,另一端是静脉 D.一端是动脉,另一端是毛细血管
21.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有( )
A.葡萄糖 B.大分子蛋白质 C.无机盐 D.尿素
2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B.先有物质合成,后有物质分解
C.人体内时刻以新合成的物质取代原有的物质
D.物质代谢总是伴随着能量代谢
23.图46所示的眼睛属于( )
图46
A.远视 B.近视
C.散光 D.斜视
24.沙眼是由于眼睑内面的结膜感染了( )
A.细菌 B.真菌
C.沙眼病毒 D.沙眼衣原体
25.某病人肢体震颤,用食指不能完成迅速而准确的指鼻动作,他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6.中耳内听小骨的功能是( )
A.支持中耳 B.接受声波 C.传递声波 D.平衡身体
27.下列作法中对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害的是( )
A.注意休息和睡眠 B.刻苦学习,经常熬夜到很晚
C.文理学科交替复习 D.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28.婴儿随时可能便溺的原因是( )
A.有关神经传导路径不畅
B.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
C.脊髓反射还不够完善
D.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
29.侏儒症是因为幼年时缺乏(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30.脑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因为它( )
A.位于脑附近 B.控制骨骼的生长
C.控制大多数其他的内分泌腺 D.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1.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出现各自的第二性征 B.大脑兴奋性比较强
C.性激素开始分泌 D.标志着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
32.人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的时间一般是( )
A.108天左右 B.280天左右 C.365天左右 D.660天左右
3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在( )
A.肺和呼吸道黏膜 B.血液和淋巴
C.皮肤和体表黏膜 D.消化道及附属器官
34.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印度
35.深部组织受伤(如脚被钉扎)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可避免患破伤风。此种免疫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36.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很可能起源于( )
A.原始大 B.原始海洋 C.岩石层 D.火山
37.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 )
A.染色体 B.蛋白质 C.DNA D.基因
38.父母都是双眼皮,基因组成都是Aa,他们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此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 D.三种都可能
39.天然森林很少发生松毛虫害,而人工油松林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油松对虫害的抵抗力差
D.该地区气候适于松毛虫繁殖
40.目前,造成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臭氧层出现空洞
C.地震频繁 D.人口过度增长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41.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作用,特别是________的调节作用。
42.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
43.图47是长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2]骨髓腔)
图47
(1)对骨有营养、生长和再生等重要作用的是[ ]________。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骨结构得到增强,使[ ]________增厚,使[ ]________排列有序。
(3)终生有造血功能的结构位于[ ]________内。
(4)长骨的________结构,既轻又坚固,适于人体的各种运动。
44.图48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48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肺循环路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c向肺泡内扩散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从肺泡向c扩散的气体是________。
45.不随地吐痰,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并且也是衡量_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标志。
46.肺的通气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
47.图49是小肠绒毛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49
(1)[ ]________壁和[ ]________、[ ]________的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________。
(2)吸收的脂肪成分主要进入[ ]________。
(3)能分泌肠液的结构是[ ]________。
48.新陈代谢是人和生物________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49.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唾液的分泌,其中因________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因_________________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50.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目的是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________。
51.青春期睾丸和卵巢在________激素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并分泌________激素,从而促使________的发育和促使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
52.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草原上________,对森林________,对动物________,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动植物已经绝种或者将要灭绝。
53.为了控制人口________和提高人口________,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4.肺结核是________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传播。
55.图50示一个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
图50
(1)生产者是________。
(2)消费者是________。
(3)分解者是________。
(4)A、B、C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用人工方法取出某种生物的个别基因,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的________中去,并使后者表现出新的________,这样的技术叫做基因工程。
57.图51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51
(1)肾小体是由[ ]________和[ ] ________构成的,通过________作用在内形成原尿。
(2)通过[c]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形成尿。
58.在人鼻腔的入口处丛生着________,鼻腔内表面的鼻黏膜能分泌________,而且鼻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________,因而使鼻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B 7.D 8.B 9.A
10.B 11.B 12.D 13.A 14.B 15.D 16.D 17.A
18.C 19.C 20.A 21.B 22.B 23.B 24.D 25.B
26.C 27.B 28.B 29.A 30.C 31.D 32.B 33.B
34.A 35.A 36.B 37.D 38.C 39.A 40.D
二、简答题
41.神经系统 体液 神经系统 42.表皮 真皮
43.(1)[5]骨膜 (2)[4]骨密质 [1]骨松质 (3)[1]骨松质 (4)管状
44.(1)肺静脉 肺动脉 下腔静脉 主动脉 (2)二→b→c→a→三 (3)二氧化碳 氧 气
45.传播疾病 社会文明水平 46.呼吸运动
47.(1)[1]绒毛 [8]毛细血管 [6]毛细淋巴管 营养物质的吸收 (2)[6]毛细淋巴管 (3)[2]肠腺
48.维持生命活动 49.吃梅 看梅、谈梅 50.鼓膜 鼓膜
51.促性腺 性 性器官 第二性征
52.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乱捕滥杀 53.数量 素质
54.呼吸道 呼吸道黏膜 肺 飞沫、空气
55.(1)A (2)B、C (3)D (4)A B C
56.细胞 遗传性状
57.(1)[a]肾小球 肾小囊 滤过 (2)肾小管 重吸收
58.鼻毛 粘液 毛细血管
青海历史简介 青海历史简介是什么
1、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2、唐、宋属吐蕃;元朝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朝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
3、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4、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
5、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每一部落有首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关于青海初一下历史调研卷和青海省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