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江淮名卷安徽中考调研卷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淮名卷2021安徽中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急求一份历史中考卷!
2008年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课改)
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它资
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A.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B《资治通鉴》与“阳光体育运动”
C.五禽戏与“京剧进校园” D北京人遗址与西部大开发
2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孽当地欢迎的是……………………【 】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
3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4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问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 ②废除科举制 ④陕复高考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5.某校为“纪念孙巾山逝世船周年”编排的话剧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在兴中会发表演讲 B筹建中国同盟会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与中共磋商第二次合作
6.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第一个农利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
7.在课本剧“马克思主义诞生”中,最能真实再现这一时刻的道具是………………………………【 】
A.油画《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C.《共产党宣言》文本 D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模型
8.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你会感受到美国人根的进步,这得益于……………………………【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独立宣言》的颁布
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右图比较中你获得的正确 信息是…………………………-【 】
A苏驶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10.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蕴藏着一场危机,美国作家德莱塞仿佛已经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出版了一本 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是…【 】
1913年 1937年
A《哈姆雷特》 B.《美国的悲剧》
c.《神曲》 D.《战争与和平》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
(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________________
(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_____________
(4)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________
1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根据描述判断“他”是谁。
(1)他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r卓越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_
(2)他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__________
(3)他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完整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______________
1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21世纪的世界舞台。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占代印度的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的是_____________
(3)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际父系的基本准则是____________
14.2008年5月,奥运圣火闪耀江淮大地。请将圣火传递城市的相关史诗补充完整。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5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
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同答问题。
镜头1:《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你可以从中推断出当时全国正在掀起_______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____________。(2分)
镜头2:《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佟志说: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和文丽背靠背推向墙边站着,一边喊着: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2)请问:这一场景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
镜头3:《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3)镜头3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中任选一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2分)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启示?(3分)
材料二
材料三
(1)读材料一后,把图中字母代号填人相应的空格中:点燃一战战火的事件发生在______;最残酷的战役发生在_______;在战争期间,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在 。(3分) .
(2)材料二都是使用了新能源的武器,它们分别在哪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2分)近代以来人类开发和利用了哪些新能源?(2分)面对当今的能源危机,我们应泼树立怎样的能源观?(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科技成果利用的看法。(3分)
四、分析探究(本题13分)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芥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1)下列萼5华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__________.(3分,填字母代号)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2分)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三
2008年3月“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 2008年5月日本救援队赴四川震区救援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最主要的信息?(2分)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2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A 2 B 3.C 4 A 5.D 6.B 7.C 8.C 9.D 10.B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11(1)张骞(2)北魏孝文帝改革(3)藏族(4)回族 ’
12(1)袁隆平(2)富兰克林·罗斯福或罗斯福(3)达尔文
13.(1)种姓制度(2)佛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1)包拯(2)《淮南子》(3)胡宗宪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5(1)大跃进(1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或1966—1976年(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所举事例能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即可。(2分)
(4)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改革开放。(符合题意,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共3分)
16(1)B、c、A(每空1分,共3分)
(2)坦克是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原子弹是在二战中首次使用。(2分)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电力、原子能或核能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共2分)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合理
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3)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该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避免给人类带来灾难;台理、合法利用科技成果。(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3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3分)四、分析探究(本题13分)
17(1)A、B、c(每答对一项得1分,答D项扣1分,扣完为止,共3分)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分)~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如答清政府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
其体表现亦可);列强的侵略等。(符合题意,寄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4分)
(3)中日人民友好交往(如答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亦可。答出图中直接信息可酌情给分,共2分)
(4)以史为鉴、面向来来;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 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img]2010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题预览: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押题卷
语文试题(一)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4)怀旧空吟闻笛赋, 。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6)浊酒一杯家万里, 。
(7)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的首联、颔联或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颈联、尾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9分)
有一些灯zhǎ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xiā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玄机( ) 灯zhǎn ( ) 不禁( ) 一笔勾xiāo( )
(2)文中 “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2分)
(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语”的意思是 。(2分)
(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3.名著导读。(4分)
(1)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此诗描写的是名著《 》中的
(2)请将以下关于人物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血溅鸳鸯楼②醉打蒋门神③斗杀西门庆④除恶蜈蚣岭⑤大闹飞云浦
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生,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2分)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
(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修改。(6分)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
(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22分)
竹
夜里卧床,听得窗外阵阵风起,泠泠的声响,象从心里刮过。是那么的幽那么的静,小时曾看过一副画,画上是一丛竹,风来竹身摇曳,仿佛能听到一片静的声音,在画的下面就写着大大的一个字,“静”。
在家的东边,就有一丛竹的,那是叔叔家的,分家时当成财产给了他,不过他家搬出去离竹有一百米远了,到不如我们天天能听竹韵看竹之神了。虽然日日的逼视,夜夜风声,我们也没那么高雅,象一个文学家那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脱,只是有了竹,大人们能编出很多的日用品来。可我们也不能动了这里的一棵竹的,要用得给叔叔打了招呼,才能去砍下一棵两棵的。于是我们都想自己有一丛竹,梦里所想,那梦就是一粒种子吗?在院坝前的土地边上,突楞楞就冒出几棵小的角,尖尖的,那么弱小,可生命力却有着向上的不曲不挠的精神。
我离家很多年了,下车后走到院子的口处,迎面是一团绿云,风来飒飒的声音象一首歌一样。它是那几棵我看到的小小苗长大的吗?叔叔家的竹更茂盛看上去碧浪滔滔,绿韵幽幽。可我家的那丛小竹不也在努力吗,你看它扎根在石缝里,不停的把尖的笋角顶开缝隙,不停的把根申向远处。没人去关注它,就这样把生命的绿意喷薄,就这样用节节的竹竿来告示着人生的意义。而不是人们说的“给我一个空间,我会活得更灿烂”。
它不是在石缝中出生吗,在石缝中长大吗。它那不曲的风骨,飒飒的风韵,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是文学家就读出一首诗,你是一个正义的君子就能读出气节,你是一个画家你就能读出生命的风骨。你什么也不是,那你能感受到竹席在夏天的凉快。
走进故乡,家家都有竹的,一丛丛的,一团团的。看得入神了,还以为那是一片云山,山里有失意的隐士吗?小时不懂那么多,父亲写的对联上“松竹梅岁寒三友”。竹不择地而生,不因时而变色,不因人而改变什么。崇尚着竹的精神的人,却在说着和竹的精神相悖的话。“树直有用,人直无用”。竹还是那样一节节的把自己的风骨和不曲的精神传递着,可真正的仕途得意的人又有谁来关心呢,那些崇尚的人不是看透了世事的隐士就是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一与竹对悟才发出些对竹的感悟对人生的超脱。而竹是不知道的,你要看就看吧。也许看过了,还要去生命场中拼搏一番,只气节不变,充满了血性的精神不会变。
这,是竹的精神在人的身上的延续。
5.文中的竹有哪些特征?(4分)
答:
6.为何作者说竹的生命“不是人们所说的‘给我一个空间,我会活得更灿烂’。”?(4分)
答: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6分)
答:
8.仔细阅读,思考:文中的“竹的精神”指什么?(4分)
答:
9.结合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换写一个首尾呼应的结尾。(4分)
答:
二] (18分)
①每个人都有追求,而追求始终伴随着舍弃。有些东西看上去是那么宝贵和美好,令人不忍舍弃。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
②名誉吗?哥白尼为了追求真理而被教会视作十恶不赦,他的地动学说更被诬蔑为“异端邪说”而加以禁止。在当时那个神权至上的宗教世界里,他的所作所为还有什么名誉可言?
③金钱吗?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追求的是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人想以重金将他留聘,但他舍弃了金钱,排除万难,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④地位吗?曾任空军某部副军长的蒋道平,离休后谢绝了许多单位让他任“顾问”“董事”的聘请,舍弃了多少梦寐以求的“肥缺”,而甘愿在同济大学做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工作,当起了“扫帚大叔”。
⑤生命吗?为了使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今,热血青年尧茂书为了洗清中国的江河要由外国人首漂的耻辱,为了实现站中国人自己最先征服长江的理想,他孤身一人漂流长江,征服许多险恶,不幸遇难。
⑥家庭吗?老山战士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说:“自古道:‘忠孝难以两全’,为了之祖国母亲,儿子不得不离开你们而去。”正是为了使祖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热血男儿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幸福,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叱咤于枪林弹雨之中,写下了光辉壮丽的英雄篇章。
⑦如果没有他们……
⑧ ,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祖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人,他们的追求中舍弃了功名利禄,将生命与家庭置之度外。他们推动着历史前进。看到他们的业绩,难道我们还能在追求中顾虑重重,不忍舍弃,甚至因此而放弃追求吗?
⑨——要追求,就不要怕舍弃。
10.给文章你个标题。(3分)
1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②——⑥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4分)
答:
13.根据上下文,在空白处写一句过渡句。(3分)
答: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4分)
答:
[三] (15分)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 )(2)波澜不惊( )
(3)沙鸥翔集( )(4)吾谁与归(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7.诵读选文一、二段时,应用什么样的语调?(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8.“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的“怒”用的好,好在哪里?(5分)
答:
三、写作(55分)
19.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押题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略
2. (1)xuán 盏 jīn 销(2)与生具来 与生俱来(3)伤,悲哀。语,说(4)对偶
3. (1)《西游记》 二郎神(2)32514
4. (1)示例:保护鸟类,关爱自然。(2)①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孵小鸟。②营造 创造③去掉“能否”(3)示例:鸟类是地球家庭的一员,是人类的朋友。观察这些朋友会使你更好的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会使你喜欢上他们,喜欢这些朋友会使你更有爱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们为庄家和森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请※同学说说他的爱心倡议吧!
5. 竹不择地而生,不因时而变色,不因人而改变什么。(意思对即可)
6. 因为即使没有人去关注它,它还是这样把生命的绿意喷薄,这样用节节的竹竿来告示着人生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7. 运用排比,设问,写出了不同的人对竹风骨风韵的思考和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竹的敬佩和赞美,增强了语句的气势。(意思对即可)
8. 有着向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曲的风骨,飒飒的风韵。(意思对即可)(各2分)
9. 参考:我喜欢卧在床上听风来吹过竹的飒飒,我喜欢看雨中竹的碧色盛装。夜,因为竹显得更静谧,梦里,我也变成了一丛竹……(意思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相关,首尾呼应即可)
10. 追求与舍弃(意思对即可)
11. 举例论证。②——⑥段任意段即可。作用:论证“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使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2. ②——⑥段顺序可以换,因为这五个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13. 如果没有从古到今这些为了追求而甘愿舍弃一切的人。(意思对即可)
14. 首先提出“如果你追求的是神圣的真理,那么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舍弃呢”中心论点,然后通过举例,分别论述为了追求真理,名誉.金钱.地位.生命.家庭都可以舍弃的道理,最后由正是由于许多人的舍弃才有我们今天的现实,推出 全文的结论:要追求,就不要怕舍弃。
15. (1)放晴(2)起,动(3)鸟栖息在树上(4)归依
16. (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17.(1)第一段:悲哀,低沉。第二段:喜悦,昂扬。
18.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渲染了登楼者的悲伤之情。
三.写作
参考2009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
哪里可以找到江淮名卷的答案
《学科网》。
学科网可以提供江淮名卷,2021安徽省中考押题卷数学PDF版含答案精品资料。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安徽中考模拟道德与法治信息卷八答案。
关于江淮名卷安徽中考调研卷一和江淮名卷2021安徽中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