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b卷(河南2019年中招试卷)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2019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b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2019年中招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省中招各科试题及解析

中招试题答案估计到7月8号出来

这个博客上有部分中招题和答案

一般河南省的期末考试题和中招题都会在这个网站上查到:

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01. 的倒数( ).

A、2 B、-2 C、 D、

02.方程x-1=1的解是( ).

A、x=-1 B、x=0 C、x=1 D、x=2

0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a‖b,那么( ).

A、∠1>∠2 B、∠1=∠2 C、∠1<∠2 D、∠1+∠2=180°

04.近几年某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据2006年末统计的数据显示,仅初中在校生就约有13万人.数据13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3×104人 B、1.3×106人 C、1.3×105人 D、0.13×106人

05.在正方形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为( ).

A、 B、 C、 D、

06.若顺次连接四边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

A、等腰梯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07.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上的两点,若∠ABD=20°,则∠ADC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08.当x<0时,反比例函数 ( ).

A、图象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图象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图象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09.下面有关概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投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的概率和钉尖着地的概率不相同

B、因为购买彩票时有“中奖”与“不中奖”两种情形,所以购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

C、投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每一种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 ,所以每投掷6次,肯定出现一次6点

D、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买100张这样的彩票一定中奖

10.如图①是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某班同学在探究它的俯视图时,画出了如图②的几个图形,其中,可能是该几何体俯视图的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3)2的结果等于_______.

12.比较大小:-3___-2.(用“>”、“=”或“<”填空)

13.函数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4.分解因式:a3+a2=_____________.

15.小亮的身高是1.6米,某一时刻他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是2米,若同一时刻测得附近一古塔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为18米,则古塔的高度是________米.

16.如图,在8×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OAB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在网格中画出△OAB的一个位似图形,使两个图形以O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OAB的位似比为________.

17.小明要用圆心角为120°,半径是27cm的扇形纸片(如图)围成一个圆锥形纸帽,做成后这个纸帽的底面直径为____________cm.(不计接缝部分,材料不剩余)

18.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3,0)两点.其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O作OD1⊥AB于D1,过D1作D1D2⊥BD于点D2,过D2作D2D3⊥AB于D3,…,依次类推.其中的OD1+D2D3+D4D5+D6D7=__________cm.

20.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在所有摆成的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三.解答题(本大题含9个小题,共80分)

21.(本小题满分7分)解不等式组: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2.(本小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a=-4.

23.(本小题满分8分)市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决定下调一些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原售价为125元/盒,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80元/盒.假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24.(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E、F是边AB上的两点,且AE=BF,DE与CF相交于梯形ABCD内一点O.

(1)求证:OE=OF;

(2)如图②,当EF=CD时,请你连接DF、CE,判断四边形DCEF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5.(本小题满分8分)某地区教育部门要了解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500名初中学生一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本数,并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回答问题.

(1)这些课外书籍中,哪类书的阅读数量最大?

(2)这500名学生一学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多少本?(精确到1本)

(3)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一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总本数.

26.(本小题满分9分)今年的全国助残日这天,某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到距单位6千米的福利院参加“爱心捐助活动”.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人骑自行车,他们沿相同的路线前往.如图,l1、l2分别表示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钟)变化的函数图象.

(1)分别求l1、l2的函数表达式;

(2)求骑车的人用多长时间追上步行的人.

2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转盘A被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扇形,转盘B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扇形,每个扇形内都涂有颜色.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停止转动后,若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另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蓝色,则配成紫色;若其中一个指针指向分界线时,需重新转动两个转盘.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同时转动一次转盘A、B配成紫色的概率;

(2)小强和小丽要用这两个转盘做游戏,他们想出如下两种游戏规则:

①转动两个转盘,停止后配成紫色,小强获胜;否则小丽获胜;

②转动两个转盘,停止后指针都指向红色,小强获胜;指针都指向蓝色,小丽获胜.

判断以上两种规则的公平性,并说明理由.

28.(本小题满分10分)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直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

(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B=AC,∠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与△DBC都是等腰三角形;

(2)在证明了该命题后,小颖发现:下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②、③也具有这种特性.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出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出所画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

(3)接着,小颖又发现:直角三角形和一些非等腰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两个具有这种特性的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说明:要求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而且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2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O的顶点O在原点,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2),点C在第一象限.

(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将□ABCO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OC落在y轴的正半轴上,如图②,得□DEFG(点D与点O重合).FG与边AB、x轴分别交于点Q、点P.设此时旋转前后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0,求S0的值;

(3)若将(2)中得到的□DEFG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移动的过程中,设动点D的坐标为(t,0),□DEFG与□ABC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t(0<t≤2)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结果)

山西省太原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A D B C B D D B A C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

12.<

13.x≠3

14.a2(a+1)

15.144

16.2∶1

17.18

18.(1,-4)

19.

20.

三.解答题(本大题含9个小题,共80分)

21.解:解不等式2x-6>-x,得x>2

解不等式 ,得x≤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伟2<x≤4

在数轴上表示为

22.解:原式=

= •

当a=-4时,原式=3

23.解:设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

125(1-x)2=80

解这个方程,得x1=0.2,x2=1.8

∵x=1.8不合题意,舍去

∴x=0.2=20%

答: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0%.

24.证明:(1)∵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AB‖CD

∴AD=BC,∠A=∠B

∵AE=BF

∴△ADE≌△BCF

∴∠DEA=∠CFB

∴OE=OF

(2)∵DC‖EF且DC=EF

∴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

又由(1)得△ADE≌△BCF

∴CF=DE

∴四边形DCEF是矩形

25.解:(1)这些类型得课外书籍中,小说类课外书阅读数量最大

(2)(2.0+3.5+6.4+8.4+2.4+5.5)×100÷500=5.64≈6(本)

答:这500名学生一学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6本.

(3)20000×6=120000(本)或2×6=12(万本)

答:他们一学期阅读课外书得总数是12万本.

26.解:(1)设l1的表达式为y1=k1x

由图象知l1过点(60,6)

∴60k1=6,k1=

∴y1= x

设l2的表达式为y2=k2x+b2

由图象知l2过点(30,0)和(50,6)两点

∴ 解得

∴y2= x-9

(2)当骑车的人追上步行的人时,

y1=y2,即 x= x-9

∴x=45

45-30=15(分钟)

答:骑车的人用15分钟追上步行的人.

27.解:(1)用列表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A

B 红 红 蓝 蓝

红 (红,红) (红,红) (红,蓝) (红,蓝)

黄 (黄,红) (黄,红) (黄,蓝) (黄,蓝)

蓝 (蓝,红) (蓝,红) (蓝,蓝) (蓝,蓝)

由列表可知,转盘A、B同时转动一次出现12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有4种可配成紫色.

∴P(配成紫色)= =

(2)由(1)可知,P(配不成紫色)= = ≠P(配成紫色)

∴规则①不公平

∵P(都指向红色)= =

P(都指向蓝色)= =

∴规则②是公平的

28.证明:(1)在△ABC中,AB=AC

∴∠ABC=∠C

∵∠A=36°

∴∠ABC=∠C= (180°-∠A)=72°

∵BD平分∠ABC

∴∠1=∠2=36°

∴∠3=∠1+∠A=72°

∴∠1=∠A,∠3=∠C

∴AD=BD,BD=BC

∴△ABD与△BDC都是等腰三角形

(2)如下图所示:

(3)如下图所示:

29.解:(1)C(2,2);

(2)∵A(-2,0),B(0,2)

∴OA=OB=2

∴∠BAO=∠ABO=45°

∵□EFGD由□ABCO旋转而成

∴DG=OA=2,∠G=∠BAO=45°

∵□EFGD

∴FG‖DE

∴∠FPA=∠EDA=90°

在Rt△POG中,OP=OG•sin45°=

∵∠AQP=90°-∠BAO=45°

∴PQ=AP=OA-OP=2-

S0= (PQ+OB)•OP= (2- +2)• =2 -1

(3)

当□DEFG运动到点F在AB上是,如图①,t=2 -2

1当0<t≤2 -2时,如图②,S=-t2+ t+2 -1

2当2 -2<t≤ 时,如图③,S=- t2+4 -3

3当 <t≤2时,如图④,S=- t+4 -2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各小题均不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1.计算 的结果是( )

A.—1 B.1 C.—3 D.3

2.使分式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否( )

3.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 对称,则∠B的

度数为( )

A.30o B.50o C.90o D.100o

4.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吨) 4 5 6 9

户数 3 4 2 1

则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5吨 B.众数是5吨 C.极差是3吨 D.平均数是5.3吨

5.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6.二次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27分)

7.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

8.计算: ______________.

9.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1)的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PA、PB切⊙O于点A、B,点C是⊙O上一点,且∠ACB = 65o,则∠P = _____度.

1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

AB = 1㎝,AD = 2㎝,CD = 4㎝,则BC = _________㎝.

12.已知x为整数,且满足 ,则x = __________.

13.将图①所示的正六边形进行进行分割得到图②,再将图②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图③, 再将图③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正六边形.

14.如图,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B、C在以点O为为圆心的 上,

若OA = 3,∠1 = ∠2,则扇形OEF的面积为_________.

15. 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

点C.若∠AOB = 60o,OC = 4,则点P到OA的距离PD等于__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8个小题,共75分)

16.(8分)解解方程:

17.(9分)如图,点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BEF≌△DGH

18.(9分)下图是根据2006年某省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情况制作的扇形统计图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已知2006年该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为97. 41万人,请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6年该省各类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约多少万人?(精确到1万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9.(9分)张彬和王华两位同学为得到一张观看足球比赛的入场券,各自设计了一种方案:

张彬:如图,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随意转动转盘,当指针指向阴影区域时,张彬得到入场券;否则,王华得到入场券;

王华: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数字1、2、3后,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从中随机取出上个小球,然后放回袋子;混合均匀后,再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若两次取出的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王华得到入场券;否则,张彬得到入场券.

请你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分析张彬和王华的设计方案对双方是否公平.

20.(9分)如图,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 、 、 的圆心依次

是A、B、C.

(1)求点D沿三条圆弧运动到点G所经过的路线长;

(2)判断直线GB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1.(10分)请你画出一个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使底边上的高AD = BC.

(1)求tan B和sinB的值;

(2)在你所画的等腰△ABC中,假设底边BC = 5米,求腰上的高BE.

22.(10分)某商场用36万元购进A、B两种商品,销售完后共获利6万元,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

A B

进价(元/件) 1200 1000

售价(元/件) 1380 1200

(注:获利 = 售价 — 进价)

(1)该商场购进A、B两种商品各多少件;

(2)商场第二次以原进价购进A、B两种商品.购进B种商品的件数不变,而购进A种商品的件数是第一次的2倍,A种商品按原售价出售,而B种商品打折销售.若两种商品销售完毕,要使第二次经营活动获利不少于81600元,B种商品最低售价为每件多少元?

23.(11分)如图,对称轴为直线 的抛物线经过点A(6,0)和B(0,4).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2)设点E( ,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①当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判断平行四边形OEAF是否为菱形?

②是否存在点E,使平行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D C A B

二、填空题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50

-1,0,1 (3n-2)

三、解答题

16.解: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

解之,得

检验:当 时,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17.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 ∠D,AB = CD,BC = AD .

又∵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边中点,

∴BE = DG,BF = DH.

∴△BEF≌△DGH.

18.解:(1)2006年该省种类学校在校生总数为

97.41÷4.87%≈2000(万人).

(2)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约为

2000×10.08% = 201.6(万人).

(没有计算,但图形正确者可给满分)

(3)(答案不唯一,回答合理即可).

19.解:张彬的设计方案:

因为P(张彬得到入场券)= ,

P(王华得到入场券)= ,

因为 ,所以,张彬的设计方案不公平.

王华的设计方案:

可能出现的的所有结果列表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1 2 3

1 2 3 4

2 3 4 5

3 4 5 6

∴P(王华得到入场券)= P(和为偶数)= ,

P(张彬得到入场券)= P(和不是偶数)= 因为 ,

所以,王华的设计方案也不公平.

20.解:(1)∵AD = 1,∠DAE = 90o,

∴ 的长 ,

同理, 的长 ,

的长 ,

所以,点D运动到点G所经过的路线长 .

(2)直线GB⊥DF.

理由如下:延长GB交DF于H.

∵CD = CB,∠DCF = ∠BCG,CF = CG,

∴△FDC≌△GBC.

∴∠F =∠G.

又∵∠F + ∠FDC = 90o,

∴∠G + ∠FDC = 90o,

即∠GHD = 90o,故 GB⊥DF.

21.解:如图,正确画出图形.

(1)∵AB = AC,AD⊥BC,AD = BC,

∴ .即 AD = 2BD.

∴ .

∴ ,

(2)作BE⊥AC于E.

在Rt△BEC中, .

又∵ ,

∴ .

故 (米).

22.(1)设购进A种商品 件,B种商品 件.

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

解之,得

答:该商场购进A、B两种商品分别为200件和120件.

(2)由于A商品购进400件,获利为

(1380-1200)×400 = 72000(元).

从而B商品售完获利应不少于81600-72000 = 9600(元).

设B商品每件售价为x元,则120(x-1000)≥9600.

解之,得x≥1080.

所以,B种商品最低售价为每件1080元.

23.解:(1)由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可设解析式为 .

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上式,得

解之,得

故抛物线解析式为 ,顶点为

(2)∵点 在抛物线上,位于第四象限,且坐标适合

∴y0,即 -y0,-y表示点E到OA的距离.

∵OA是 的对角线,

∴ .

因为抛物线与 轴的两个交点是(1,0)的(6,0),所以,自变量 的

取值范围是1< <6.

① 根据题意,当S = 24时,即 .

化简,得 解之,得

故所求的点E有两个,分别为E1(3,-4),E2(4,-4).

点E1(3,-4)满足OE = AE,所以 是菱形;

点E2(4,-4)不满足OE = AE,所以 不是菱形.

② 当OA⊥EF,且OA = EF时, 是正方形,此时点E的

坐标只能是(3,-3).

而坐标为(3,-3)的点不在抛物线上,故不存在这样的点E,

使 为正方形.

说明:

本人认为“评分标准中”的分步给分在紧张的评卷中很难严格遵守,故在参考答案中没有标出,请各位同行谅解。

如果有些数学专用符号不能正常显示的话,请安装数学公式编辑软件MathType(数学公编辑器)。

录入本试卷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是无尝的,本人不负责版权等系列问题。

2020年河南省中考英语押题密卷B卷及答案?

试卷答案情况可以问下老师

或者网上先查询看一下解析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简称“中考”,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由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中考一般于每年的6月举行,考试时间和名称因各地考试安排不同。

2019年郑州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点评)

郑州市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载(难度点评)

郑州市中招交流QQ群:119408121

郑州市中招思想品德整体难度评析:

郑州市中招思想品德已经结束,与往年相比较,会发现很多不同,下面大学高考马老师就从试卷布局、题目难易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对于此次中考化学试卷进行总的分析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以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或者指导。

 郑州市中招 思想品德 试卷答案解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题特点

郑州市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坚持知识考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使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使人耳目一新。

1.命题规范,体现《说明》要求

(1)从试题结构看:试题由25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组成,主客观题的比例为1:1;3条主观题中,简析题7分,辨析题8分、实践探究题10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完全一致。

(2)从模块比例看:时政题5题,占10%;七年级部分,选择题6题,6分,主观题部分以答案要点的形式散见于26(2)、28(1)(3)之中,约4分,合计10分;八年级部分,选择题5题(第6题和七、九年级部分有交叉),5分,主观题27(1)(2)、26(2)以及28题中个别要点,约10分左右,合计15分;九年级部分,选择题9题,9分,主观题26(1)和28(1)(2)(3)部分要点,约11分,合计20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模块比例结构吻合。

郑州市中招录取查询时间及录取结果查询入口

郑州市中招成绩查询时间,准确时间是几点钟

郑州市中招分数线预测,中考录取分数线预测升还是降

郑州市中招科目设置及分数,中考科目分值安排

郑州市中招成绩个人总排名查询,中考排名查询系统

郑州市中招总分多少分,今年中考总分多少分

郑州市中招状元是谁,状元最高分多少分

郑州市高一开学时间及高一新生开学注意事项

郑州市中招通知书什么时候发,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

郑州市中招落榜后怎么办,中考高分落榜生还有四条出路

(3)从试题的表述看,小到时政选择题,大到实践探究题,每一道题都文字精炼、表述规范、层次清晰、要求明确,不在审题上故意设置障碍,突出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4)从能级要求看,既有考查知识积累的基础题(如5道时政题、第20题),还有考查理解能力的中档题(如选择题6、7、11、13、14、17、23等)、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评析有关观点、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较难题(如26(2)、27(1)(2)、28(1)(2)等),我区均分为38.97,试题整体难度和考试说明要求相仿。

(5)从考查内容看,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考查了战胜挫折、尊重文化多样性、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消费者权益、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依法治国、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和平与发展、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在考试说明中都有具体要求,没有出现超纲题、偏题和怪题。

2.能力立意,体现课改理念

点击下面郑州市中招思想品德试卷word文字版下载

郑州市中招思想品德试卷word文字版下载.zip

( 解压密码请加群119408121获取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6.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他的作品寄出后,等来不少退稿信,甚至受到讥讽。但他从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这说明(D)

①经历挫折就能成功②战胜挫折需顽强拼搏

③人生难免经历挫折④面对挫折需乐观自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以莫言的成功之路为素材,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多角度解读材料的能力。再如:26(2)结合材料二反思,为谱写“民族情”,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样谱写“民族情”,视角不同,措施、方式也不会相同,可以从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综合作答。

3.素材新颖,体现时代特色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时代特色,是2013年扬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纪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国梦、美丽中国等,折射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崭新执政理念和执政理想;莫言获奖、《江南style》走红、“中国式过马路“、“这事儿不赖我”、“光盘行动”“微时代”、“正能量”等,正是生活中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嘴上说到、心里想到的东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4.地方资源,体现扬州特色

利用地方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扬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优良传统。2013年试题第23题,以扬州市政府正在实施的130项重点“民心工程”为载体,考查了实施“民心工程”的意义;27(2)以天蓝、水清、地绿、城美、人更文明的扬州为背景,考查了怎样建设美丽扬州问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28(3)将“最美乘客”、“粢饭妈妈”、“诚信少年”等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引入试题,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见贤思齐、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内在动力。

5.道德引领,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成长中的我”,如何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既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发挥了思想品德试题的德育功能,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第6题,以莫言的成长经历,启发学生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第25题通过抵制“舌尖上浪费”、提倡“光盘行动”,启发学生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第10题以歌的形式,指导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第13题以“这事儿不赖我”这句经典台词,教育学生要自立自强,“有肩就得挑担子”等等,体现了对“成长中的我”的关怀。第7题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12题从解决“代沟”的最好方式、第18题从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要学会处理好“我与他人”的关系。第11题以“中国式过马路”、第15题以有损国人形象的事件、26(2)以怎样谱写“民族情”、28(1)以怎样迎接“微”时代、28(2)以如何发挥正能量,启发学生正确处理“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更要有奉献社会行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

部分学生由于考试紧张、提炼概括能力较差,搞不清答题指向而失误。如:

19.对于生产销售问题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人民群众要求从快、从严处罚的呼声很高,这就要求执法机关做到(B)

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依法维权D.诚信经营

题目指向的是主体是执法机关,非执法机关的则不能入选。A的主体是立法机关,C的主体是消费者,D的主体是经营者,因此A、C、D应予排除,但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误选A而失分。再如21题,有的学生不仔细阅读漫画,只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看到大船,误选了答案B。

2.信息不准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高质量答题的重要一环。从阅卷所发现的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丢三拉四、颠三倒四的现象比较普遍。如26(1),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由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和注两部分组成;其次,要明确表和注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在表中,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由2008年的3140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注”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消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要将表和注结合起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再如27(2),许多学生关注“勇于创新”而忽视了“勇于创新”的主体“青少年”,导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这一要点的遗漏。

3.迁移不灵

迁移不灵是指学生不能根据题意,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评析有关观点,提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26(2)结合材料二反思,为谱写“民族情”,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本题是一道发散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答题情况看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八(下)教材P98最后一小节文字搬到了试卷上,没有在教材范围内进行知识的整合、迁移,导致要点不全而失分。谱写“民族情”,从法律的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从文化的角度讲,就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从国情的角度讲,就是要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维护民族团结,同各种有损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等。

4.思路不明

答题思路不明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能根据题目要求作出合理的取舍。由于是开卷考试,教材可以随便翻阅,有的学生不管答题要求,不考虑需要答什么,不需要答什么,只要沾了一点边,就不遗余力地抄到试卷上,做费时又失分的亏本买卖。第二,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6(2),要求对小明“只要保护好环境,就能建成美丽扬州”的观点加以评析,有的学生只有评没有析,就一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也有的学生花了很大的精力答为什么要保护好环境、怎样保护环境,就是不答“建成美丽扬州还需要……”;还有的学生答“保护好环境,不一定能建成美丽扬州,如果……就……”第三,想到哪儿答哪儿,作答没有逻辑性。如26(2),应当先作出判断,然后分成“建成美丽扬州,需要保护环境”、“建成美丽扬州,还需要……”二个层次作答,但许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答题,往往是有一着没一着的,先答什么,再答什么,胸中无数,答案随意而零乱。

三、教学建议

郑州市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及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在今后的中考复习中应当:

1.重视考试研究,把握命题走向

《中考说明》、《课程标准》、七——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苏人版)等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吃透《中考说明》、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仔细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走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包场,一讲到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效果差。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最大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有动力地学习;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效、甚至高效地学习;在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在于科学引导、巧妙点拨,使学生成功地学习。我们要积极探索,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3.夯实知识基础,强化能力训练

在“三维”目标体系中,知识处在最前端,它是形成能力、情态价值观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1)依据《中考说明》,逐个落实考点,做到考点点点清。(2)重视知识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七~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的,许多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编制知识结构图。(3)依据能级要求,突出主干核心。《中考说明》是指导中考复习的依据,凡《中考说明》中列为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考点,和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我们都要花大气力去复习。

坚持能力立意,是思品学科命题的一般取向,强化能力训练,是思品学科应考的不变之道。(1)强化知识记忆,注重知识积累。只有记得牢,才能想得到,用得准。(2)强化知识应用,培养迁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学生应当关心并能理解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问题为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评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强化题型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课堂教学,要注意讲练结合,以练促讲,把解题技巧、解题方法的传授和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解题。考后讲评,要将知识纠错、方法传授和命题意图、命题手法的剖析融为一体,引导、指导、督促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使学生由被动应试者转变为自觉迎试者。

4.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运用

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地方重大事件,学生生活中的疑点和难点,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和兴奋点,平时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理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评析,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复习初期可采用由知识到问题热点的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习惯;在复习的后期,可采用由问题热点到知识要素的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材料的能力。

5.重视心理指导,化解考试焦虑。

[img]

2019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数线

分等级:A等级分数线为85分以上,B等级分数线为75分到85分,C等级分数线为60分到75分。2019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分A、B、C、D四档,C及其以上为及格的,会考全部通过可以领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高中毕业,有资格参加高考。

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B卷什么意思

现在高考都分ab卷。

ab卷选择题选项顺序不一样,选择题顺序也可能不一样,大题顺序不变,总体来说,题目没有区别,只不过选择的的答案发生了变化而已。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一卷、二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一卷、二卷、三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一、二、三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2019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b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南2019年中招试卷、2019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b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