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周测历史(历史衡水金卷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万卷周测历史,以及历史衡水金卷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给一套历史题,初一的

历史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境内己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

A.采集植物 B.猎取动物 C.制造工具 D.使用木棒

3.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4.夏朝的建立者是

A.桀 B.禹 C.启 D.盘庚

5.下列制度哪项不是西周时实行的

A.井田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灭亡商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平王 D.周武王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我国用牛耕地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下列哪项不是齐桓公称霸的条件

A.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B.齐国是东方富庶大国

C.运用“尊王攘夷”谋略 D.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10.战国时期是我国

A.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 B.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C.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D.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11.湖南在战国时期属

A.楚国 B.赵国 C.燕国 D.秦国

12.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3.下列各城中,哪一个不是冶铁中心

A.邯郸 B.临淄 C.宛 D.郢

14.我国做出的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5.下列关于老子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姓李名耳 B.道家学派创始人

C.他的思想反映在道德经中 D.春秋时期鲁国人

16.下列那位思想家反对厚葬,提倡节俭

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

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字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甲骨文是商朝时的文字 B.金文又称钟鼎文或铭文

C.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D.秦朝把大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18.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 B.刑法苛严 C.赋税繁多 D.徭役繁重

19.公元前206年,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0.我国用煤作燃料炼铁,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34分)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_____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____石器时代。

2.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传说中的____和____。

3.公元前_____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

4.殷墟出土的_____是现今世界上己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出土的____,是青铜器的精品。

5.______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6.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一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是_______。

7.战国名医______采用的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流传下来的屈原的最著名的抒崐情长诗是《_________》。

8.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出现了“__________”的局面。

9.秦国_______掌权后,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10.秦朝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___。

11.______年,刘邦称皇帝,建立汉朝。

12.西汉发明了新型播种工具_______。

三.连线(每组2分,共8分)

A.老马识途 E.刘邦

B.尝胆砺志 F.项羽

C.破釜沉舟 G.管仲

D.“约法三章” H.勾践

四.问答题(18分)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衡水的这些美食,需要排队才能吃到,你都吃过吗

说起地方 美食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它特有的味道。河北衡水市枣强县的这些 美食 ,我还是第一次吃,没想到这些 美食 在当地这么有名,天天都需要排队才能吃到。

唇齿留香的赵家熏肉,鞋底饼 枣强县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县城不大, 历史 却很悠久。鞋底儿烧饼是枣强县的特产。枣强鞋底儿烧饼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百年前,鞋底饼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鞋底一样的饼, 这次我吃的赵家熏肉,鞋底子烧饼,就是一个女人在百年前为了养家糊口做起来的百年老店。走进店里,吃饭的人可真不少,据我观察,来吃饭的人都是冲着烧饼熏肉而来,孩子,老人,年轻人都有。门口不停地还有打包要带走的,一买就是十来个。

赵家熏肉创始人赵兰芳,生于1881年,1921年开始以独家创制秘方经营熏肉,熏肠为业,养家糊口。1942年次子赵增福继承祖传手艺,不断创新。从此赵家熏肉在枣强就声名远扬,很多枣强周边以及衡水市的人慕名远道而来,一饱口福。至今已有近百年 历史 。

赵家熏肉精选上等五花肉,后臀尖等,用30多种中药材秘制,经过炭火煮,再经松木熏。达到皮香肉嫩,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到嘴里肥瘦相间。

赵家熏肠则是选上好猪肉,绿豆淀粉,配以20种药材食材秘制调料,精制而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除了熏肉,熏肉熏肠,还有猪耳朵,猪蹄等。

赵家鞋底饼之所以好吃,必须是手工制作,烤炉现烤。这样做出来的烧饼,外皮酥脆,趁着酥脆的鞋底饼刚出炉,快速切开夹上已经切好的熏肉,饼香,肉咸香,混合在一起,咬一口那叫一个香。熏肉并不是像四川的熏肉烟熏味那么浓,这个只有淡淡的味道,所以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所以才会如此受欢迎。

制作鞋底儿烧饼并不复杂,但却有一套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而且只有纯手工制作,才会烤出风味。

来吃的人络绎不绝,烧饼夹肉价格5元,7元,10元,12元,15元的都有,烧饼2元一个,夹肉的话,熏肉是按称重计算,所以肉多就贵一点。这样很实惠也很符合大众需要。吃一个鞋底熏肉饼,再来一碗老豆腐,这是枣强县人特有的吃法,无论是早饭,还是午饭都可以吃得很舒服。

需要排队的饼卷有这么好吃吗

县城还有一家饼卷也是非常有名,饼卷似乎更加受欢迎,远远地就看见门口排着长长的队。 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家卖大饼,熏肉的店。为啥当地人又叫它饼卷呢?

带着疑问进店里看看,这家店也是明档操作,食客们亲眼看着如何把大饼变成饼卷。店里面也是有好几师傅在一直烙大饼,速度出奇的快,感觉这大饼瞬间就烙好了,就这速度都供不应求。

他家的大饼也是可以单卖,还有大饼丝论斤,买回去可以炒饼吃。听师傅说一天要消耗掉一千斤面粉,烙好几百张大饼,看看人家的生意多红火。

饼卷是当地人的传统叫法,让我说就是大饼卷熏肉。这个大饼烙得真是好,吃到嘴里软软的,一点都不硬,尤其是卷着熏肉,吃一口感觉有点软糯的绵香,又带有一丝丝的韧劲,口感真的是好极了。必须搭配经典的豆腐脑,嫩滑的豆腐脑淋点辣椒油,韭菜花,口味俱佳。这家店叫三元熏肉,记住喽!

伴手礼三里营熏肉

每次在外面吃到好吃的 美食 ,都想给家人带一些回家,那就到对面的三里营熏肉,这里专门卖礼盒,可以现场称重打包。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是一位漂亮的小媳妇在经营,态度相当好。熏肉品种很多,有熏大鹅,熏鸡,肘子,猪蹄,还有排骨等。在小县城,价格都不会太贵,甚至更便宜。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众多的特色美味。枣强的熏肉远近闻名,食客遍及全国各地。

名扬天下的武邑扣碗

武邑县的 美食 当属非遗文化武邑扣碗,武邑扣碗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碗。传统扣碗由8个净碗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

这次在衡水市武邑县梧桐树生态庄园吃了个席儿,这一大桌子蒸碗,鸡鸭鱼肉全都有了。 康熙吃过的武邑扣碗,您吃过吗?味道还真不错,这其实就是当地人的“席儿”,过去农村人结婚,孩子满月几乎都会吃席。 净碗制作过程分为煮、熏、改刀、蒸、加汤等,再配以时鲜蔬菜,组成碗席,有肥有瘦,有荤有素,肥而不腻,素而可口。现在的扣碗品种越来越多,搭配也是更加的偏于 健康 。

从宋代开始,武邑农村就有了用扣碗设宴的习俗。至明清两代武邑扣碗已经非常的有名,康熙皇帝巡游时,路过此地,吃过之后赞不绝口,于是就御赐“武邑十大碗”,并钦定为宫廷膳食之一。从此之后,武邑扣碗名扬天下,来吃的人络绎不绝。

枣强民俗文化步行街 枣强新开的民俗文化步行街,这个十一真是热闹非凡,感觉枣强人都来这里玩了。民俗街上有很多的特色店铺, 美食 ,非遗文化的木桶,裘皮服装服饰,表演等。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还是 美食 更有诱惑力,加会烧鸡可是民俗街上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必须吃一下,烧鸡味香,肉紧实,吃在嘴里香而不腻,口齿留香。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 真要评价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实在不太好评介,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啊,只能从人们的口述中得知其美貌如何,比如说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尽管在民间家喻户晓,但真实性又是多少了。而那些传闻中颠倒众生,倾国倾城的古代的“五大艳后”,则大抵是中国古代真正“横绝千古之丽”,又贵为皇(王)后的古典美女。不知多少人为了他们身败名裂,亡国来族从此可知这些尤物是多么的美。下面就来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

春秋第一艳妇:夏姬

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霪成性,未出嫁时,便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霪乱,不到三年,公子蛮死去。夏姬之名是来自於她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一个儿子夏徵舒。後来夏御叔壮年而逝,留下夏姬与十二岁的儿子夏徵舒。徵舒成人之後承袭其父之爵位和职务,成为陈国的司马。

魏文帝皇后:甄氏文昭甄皇后

甄氏是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母为张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2]。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因有姿色,被曹丕所纳。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睿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3]曹丕要驱逐一位姬妾任氏时,甄氏曾“流涕固请”,为其求情。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为魏王。六月,曹丕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而成为皇帝,即魏文帝。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将两个女儿献与魏室为嫔。除献帝二女外,曹丕在洛阳,后宫爱幸者有三:贵嫔郭女王,位次皇后;李贵人,生有皇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 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郭氏所害,令侍者于曹丕面前谗言甄氏。)黄初二年(221年),曹丕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赐死,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当时,曹丕曾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言后悔,派人追回赐死甄氏的使者但已不及。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睿奉郭皇后为母。 226年,曹睿继承帝位,即魏明帝,甄氏才被追封文昭皇后。 相传甄氏曾创设“灵蛇髻”,对古代妇女发式颇有研究。 甄氏一生三从四德,为妇人楷模之最,早先侍袁熙为夫时,献计于袁,而后为曹丕所纳,依旧尽其心力侍奉曹丕,无奈为奸人所害,以致凄惨冤死。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

起初高洋为太原公时,李祖娥被封为太原公夫人。550年,高洋代魏自立为帝,因为她是汉人的关系,高隆之、高德正认为汉人不可为天下母,应该选择更好的妇女。高洋的亲信杨愔坚持依照汉、魏的旧俗,不改李祖娥元配之位。而高德正则坚持要废掉李氏立高洋的表妹段昭仪为皇后,高洋不听从,仍然立李氏为皇后。[2]高洋酗酒暴虐,后宫嫔妃很多都曾被他殴打,甚至有被杀害的,然而李皇后却相当受礼敬。 李祖娥当上皇后之后,高洋曾驾临李家,拿弓箭射李祖娥的母亲崔幼妃,骂道:“我喝醉酒时连太后也不认识,何况你这老奴婢!” 故魏乐安王元昂的妻子李祖猗是李皇后一母同胞的姊姊,李祖猗容貌美丽,高洋多次将她强行占有,后来更是打算立她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于是召元昂入宫,强令其伏在地上,射了元昂一百多箭,血流满地而死。李祖娥得知高洋将要接李祖猗入宫为妃,大哭不肯进食,请求将皇后之位让给姊姊。高洋母亲娄太后也出面干涉,高洋才作罢此事,但依旧临幸李祖猗。后来李祖猗再嫁,高洋又折辱李祖猗的第二任丈夫。[原创研究?]天保十年(559年),封李祖娥为可贺敦皇后。

隋炀帝皇后:萧氏

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生就是人间尤物,脸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杨柳,仪态万千,娇媚迷人,几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中国历史上能象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寥寥无几。 史书记载,萧氏十三岁成晋王杨广妃,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宠爱,杨广也对其宠幸有加。杨广即位后,萧氏被册封为皇后。杨广虽妃嫔众多,但对萧氏一直相当礼遇。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对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惧怕而不敢直述,故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明熹宗皇后:张嫣

懿安皇后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是明天启元年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被册立为皇后。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身为皇后的地位处置客氏,因此造成魏忠贤和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说,张嫣非张国纪之亲生女儿,以混淆熹宗的视听。明熹宗天启三年。皇后怀有身孕,虽不知是男是女,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此后张嫣一生未曾再生育。 张嫣颇具皇后风范,能母仪天下。她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宦官魏忠贤、熹宗乳母客氏的过失,曾亲自处置客氏,使魏忠贤与客氏对她恨之入骨。天启三年,张嫣怀有身孕,却被客氏与魏忠贤暗中陷害而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张嫣还经常劝谏明熹宗能“远小人而近贤人”。有一次,熹宗见张嫣手握书卷在读,便问是何书,张嫣回答说:《赵高传》。 明熹宗病危时,遗诏传位于自己的五弟信王,即之后的明思宗朱由检。明思宗能够顺利登基为帝,张嫣功不可没。因此,明思宗即位后,尊封张嫣为懿安皇后。 以上五位就是中国被称为五大艳后的美女,一面几位则是民间流传的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

历 史上最美皇后之 、赵飞燕

关于她的传说很多: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第二任皇后,汉哀帝皇太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赵飞燕体态轻盈,身轻如燕,传说中能作掌上舞,她是一位中国民间历史上最传奇和神话般的美女。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窦漪房

窦皇后(前3世纪-前135年),中国西汉时期皇族女性,为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出身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审坡镇)。《史记》和《汉书》均未提及她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中,提到西晋皇甫谧称窦皇后的名字为“猗房”。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阴丽华

阴丽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父为宣恩哀侯阴陆,母邓氏。其家族相传是管仲之后裔。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长孙观音婢

长孙 皇后(601年-636年7月28日),其名于史无载,《观世音经笺注》记“小字 观音婢 ”。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武则天

武曌,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掌握君权而因此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小周后

小周后比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后来也被封为皇后,人们便把她称作小周后。 小周后南唐末主李煜第二任皇后,大周后的妹妹,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怀献王李仲宣姨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但有一说,名为周薇,字女英,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为当时著名美女。

历史上最美皇后之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孝庄先后辅佐前清三代帝王,对满族的入关,灭明朝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起了极大的作用。一些野史中记录了孝庄太后下嫁和多尔衮通奸之事。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中的观点认为,庄妃下嫁多尔衮不是事实。亦有学者认为确有其事,认为弟娶寡嫂符合当时满人风俗,后因受汉人文化影响才认为是羞耻之事并加以隐瞒,但此说仅是猜测,与可信史料不符,故学者仍多以正史记载,斥太后下嫁为假,是汉人为抹黑满清而造的谣言。 好了,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就介绍这么几位,当然能成为皇后的,不可能很丑,要不皇上也不答应啊,所以说最美,只是看谁更出名罢了,比如中国的五大艳后,大部分都是美得让皇上为了她们而亡国的人物,至于后面介绍的几们除了美外,还有相当的政治手段,曾经翻云覆雨的人物了。

衡水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

衡水的历史由来:

衡水在战国时期为燕国和赵国的统治范围,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衡水被命名为钜鹿郡,汉代时期衡水属于冀州的刺史部,并且先后在衡水设立了广州国、信都国和安平国。

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

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

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

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

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

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

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

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

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扩展资料:

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现辖两市八县一区,一个滨湖新区,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人口436万。

衡水区位交通优越,它东与山东德州市毗邻,省内与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接壤,处于环京津、环渤海的重要位置,距京津分别为250公里和230公里。

京九、石德、正在建设的太青、邯黄四条铁路,石黄、衡德和大广高速,以及307、106国道都在这里交汇,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衡水的生态优势和交通区域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土地。

远古时期,天下划九州,衡水所辖冀州列九州之首,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衡水历史上曾涌现出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西汉名相窦婴、北魏著名女政治家冯太后、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头悬梁、座右铭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都出自衡水。近现代涌现出京剧大师荀慧生、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孙犁等一批文学家、艺术家。

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安平县台城村特别支部和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安平县委。抗战时期,衡水横跨冀南和冀中两大根据地。

宋任穷、陈再道、吕正操、刘志坚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王任重、刘建章、崔月犁、崔乃夫等一批衡水籍领导同志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

合作化时期,全国劳模耿长锁创办的饶阳五公农业合作社被誉为社会主义之花,安平县的王玉坤等三户贫农创办的南王庄合作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衡水

[img]

衡水中学历史宋元时期的框架。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

【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基本线索】

一、经济方面:

(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2.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三)宋元商业繁荣

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4.元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开辟了海运,

二、政治方面: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北宋:

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②措施:在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同时抽掉各地精兵充实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的“道”设为“路”,在州县之上;财政上,地方税收大部由中央掌控。

2.元朝:

①内容: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②意义: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们任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2.元: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新发展,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三)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 阶级矛盾尖锐

北宋初年,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困苦,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②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北宋建国后,为加强专制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首先: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其次,由于机构重叠,官职冗滥、军队数量急增,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从而导致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2)庆历新政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施行新政。这次改革发生在庆历年间,故称“庆历新政”。新政的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3)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相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4)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 , 平时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2)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

(3)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将一人。“将”成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武器质量。

3. 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宫。

(3)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执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者。在高氏的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4、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贫局面改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变法以后,可是,有些变法的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5、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败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②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③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 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 才能成功;而且还要注意用人。

6、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评价)

(1)局限性: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革,负担依然沉重。

(2)进步性: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③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三、文化方面(理学):

(一)程朱理学

1、理学特点: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儒学。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3、二程思想: ①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主张外在的探求。

4、朱熹

(1)思想主张: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三纲五常

(2)朱熹的影响:①他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他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的陆九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反省内心。

关于衡水万卷周测历史和历史衡水金卷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