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调研卷答案(八年级物理期末调研试卷)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初二物理上学期调研卷答案,以及八年级物理期末调研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测试题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如图5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_____刻度尺(填字母)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刻度尺(填字

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

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__km/h.

20.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度.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

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31.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D C C A A B B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 音色 17.B B 3.O 18.m/s mm 19.动 85

20.凸透 400 21.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2.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 振动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8.(1)量程 分度值 (2)水多了 倒掉一部分水(或开

始加热时水温太低换热水做实验;或用酒精灯的内

焰加热 改用外焰加热,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沸腾前 (4)98 (5)如右图

29.(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将白纸竖直放

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

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

白纸得1分)。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 虚(1分) (4)不转向自己

30.(1)上 (2)幻灯 (或投影)

31.(1)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2)刻度尺 手表

(3)2分(表格中三个物理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1)t = 11h (1分)

(2)s = 506km

v = s / t (1分)

= 506km / 11h (1分)

= 46km/h (1分)

35.(1)v1 = 55km/h t1 = 24min = O.4h (1分)

s = v1t1 = 55km/s×O.4h = 22km (2分)

(2)v2 = 400km/h

t2 = s /v2 = 22km / 400km/h = 0.055h = 3.3min (2分)

t = t1 – t2 = 24min 一 3.3min = 20.7min (1分)

(说明: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1)在光具座上最左端放蜡烛,最右端放光屏,凸透镜紧靠光屏放置;

(2)移动凸透镜逐渐远离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

(3)在光具座上读出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s,则凸透镜的焦距与s近似相等。

37.(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秒出发;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其他信息只要合理均可)

(2)路程

(3)见下图

(4)只要编题符合题意,解答与所编题对应即可(自己补充数据不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一转眼半学期已经过去。逝去的是光阴,播下的是辛勤,收获的是喜悦。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知识的乐园,请尽情采摘自己的甜蜜果实吧!

一、聪明的你,请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下列物体哪一个属于光源( )

A. 地上的雪 B.月亮 C、通电的探照灯 D.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3、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5、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6、下面的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 )

7、玲玲在书房里记单词,妈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剧,为了不受电视声音的影响,玲玲采用下列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 A.把电视关掉 B.减小电视音量

C.打开书房的收音机 D.打开书房和客厅的门窗

8、下列图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9、下列各事例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 )

A.照相机用滤镜来照相 B.验钞机用来辨别钱币的真假

C.医院用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 D.家中电视机的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音量和频道

10、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 )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1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2、下面是小林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B.光在任何透明介质中都能传播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3.如图所示的四种镜片适合近视眼戴的是( )

14.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处.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则这两次成的像( )

A、都是实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虚像 D、都是放大的像

15.在桌面上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屏放在一直线,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出现一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挡住,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剩下上半部分 B、只剩下下半部分

C、全部不见了 D、仍然存在,只是亮度减弱。

二、认真的你,请将答案填在各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每空1分,共19分)

16、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7、仲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⑴ 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⑵ 大地上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 (填“实像”或“虚像”),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 。

18、如图1所示,图A是由光的 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9、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同学们学习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20、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她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m。当她向平面镜前进2m时,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减小”或“不变”)。

2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 。

22、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某人耳朵聋了,生活会出现哪些不方便?请写出两个出现不方便、但要合理的情景:

; 。

23、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三、细心的你,动手作一作,相信你能行!(每小题3分,共12分)

24.如图中-6所示,由点电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电源S的位置。

图8

25、图中-7中MN是透镜的光轴, 是AB的像,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透镜并找出焦点的位置。

26、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前后的情况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27、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9中已经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勤奋的你,开动脑筋,完成实验探究题(2分/空,共:32分)

2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

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 ,两段蜡 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9、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12所示的光路图。

A B C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

(1)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e五点中的 点处,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2)若将蜡烛放在e处,则将会成 (填“正”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

(3)若将蜡烛放在 点处,则不能成像。

(4)若成等大的实像是,应将蜡烛放在 点处。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的焦距为10cm,若将烛焰从离凸透镜5cm时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五、自信的你,请完成综合应用题——感悟生活中精彩的物理,在挑战中完善自我!(共7分)

32、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是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C B B B D D A A A A D D

二、填空题

16、响度 音调 17、⑴振动 空气 ⑵实像 小孔成像

18、折射 直线传播 19、漫反射 反射

20、5 不变 21、遇险之时即可看到爆炸的火光;不可能听到爆炸声

22、不能听音乐;过马路有危险(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23、折射 会聚 发散

三、作图题

24、(略)25、(略)26、(略)

四、实验探究题

27、(1)B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垂直 大小 (3)不能

28、凸透镜越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29、(1)a 照相 (2)正 ; 放大;虚 (3)d (4)b

30、(1)同一水平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略。(3)上升(4)远离(5)大

五、综合应用题

31、如果窗户关着,因为镜面反射,太阳光反射进入人眼,使人感到刺眼(1.5分);如果窗户没关,则光线进入屋内进行多次反射,再从窗户里反射出来的光很少,所以感觉窗户黑洞洞的。(1.5分)

32、植树造林、安装隔音窗等(合理就行)(每条得1.5分)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泛地说,物理学探索和分析自然现象以了解其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 赛车 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4.一 短跑 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

8.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 m/sB.1.25 m/s C.2 m/s D.2.5 m/s

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10.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最小,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s -t图可能为图线a

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D. 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

13、下列测量长度的 方法 ,正确的是( )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 乒乓球 的直径

三.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4、“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1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 (3)0.6min=_______h

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下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 h.

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8小题) (17小题)

四.实验题(4分+2分+9分=15分)

19.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20、读图,如图: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_______。

(19小题)

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0.9

时间t/s 2

平均速度v/(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3)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 “大”或“小”)

(4)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和 ______。

五、计算题(6分+8分=14分)

22、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

23、近年来,某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 m处以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 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或过路的行人,提出两项合理建议。

六.综合能力题(8分)

24.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由图像中可以获取那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D C B D B A A D ABC AC ABC

二. 填空题

三. 14. 地球 西山 15. 2.5 2.5 16. 0.05 10 0.01

17.最快行驶速度为40km/h 1.5 18. 甲、丙 乙

四.实验题

119. 1mm 1.84 20. 5 min10s 21. (1)0.26 6 0.13 0.15(2) 不是

(3) 小 (4)刻度尺 停表

五、计算题

22. 100

23.(1)不能

(2)交叉路口,减速慢行;请遵守交通规则,按指示灯行驶。

六.综合能力题

24. (1).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2).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3).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速度为60 km/h

(4)。在8:20~8:23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初二物理需要提前学吗

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1.如果自己喜欢物理,对物理感兴趣,同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提前学习物理;

2.如果准备在初中阶段开始全面学习物理,把物理当做自己的一门优势学科来学习,让自己提前占领物理学习的制高点,领先同龄学生,则提前学习物理;

3.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前学习物理甚至在初中就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知识,自己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其次,为高中物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1、要预习。

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 课前预习 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

2、要记笔记。

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

3、要练习。

这个学习就像做菜一样,比如我教给大家做红烧肉,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给你演示一遍,你也记在本子上了。但是你就说你会做红烧肉了吗?很显然没有,你要自己动手去做几次才能真正的把我讲的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并且这个练习题一定是越早越好,所谓趁热打铁,不要等到你忘记的差不多了再去做,效果就很差了。

4、要复习。

教育 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要能复述知识点。

比如讲完一节课,你能把这节课的知识点说一遍,学完第二节,你能把前两节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学完这一章你能把一章的复述出来。坚持下去,学完一本书,你能复述出一本书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点都在你脑子里,请问你的物理怎么会学不好呢?

6、要会利用错题。

你花时间练习,做错的那些题目就是你知识薄弱点,你可以不整理错题本,但一定要用重颜色笔标记住,考试前复习的时候就重点复习这些,避免重复错误,助你高分、满分!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检测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检测试题及答案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 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测试试题

★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期中试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急求100题初二物理填空题+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m/s.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中的A为观后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应为___________,

B应为__________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3.某同学在做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实验时,第一次测图甲中的电流,第二次测图乙中的电流,下表记录了他的部分测量值,请你帮他将空白处填好.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的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是倒立的虚像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⒉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 )3、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

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 )4、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时发现灯不亮,电工用试电笔测试a、b、c三点时,试电笔氖管都发红光,而测d点时,试电笔氖管不发光,则故障是:

A.灯泡L灯丝已断 a

B. 开关S接触不良 d

C. a点接线处接头脱落

D. cd之间(不包括c点)某处导线断了 S

b c

( )5、以下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响度 固

A.声音的特征 音调 B.

音色

液 气

C. 下列电路元件与它对应的作用连接:

电源 持续供电

导线 连通或切断电源

开关 利用电流来工作

用电器 连接各元件

镜面反射

反射

D. 光的传播方式 凸透镜成像

折射

( )6、如图1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下) ,

则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100℃;

B. 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

D. DE 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 )7、作图题:下列光学作图有误的一项是:

图1

A 平行光线射到凸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中射入水后的折射光线

C.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

( )8、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 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再读数

( )9、下面是小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几个步骤,其中没必要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像距

B. 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图像

C.温度计测出实验室的温度

D. 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10、看图问答,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图甲表明气体可以传声

C. 图乙表明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D. 图丙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 )11、 “炎热的夏季,农家屋里常用泥土烧制的茶壶乘凉开水,因为它乘的水凉得比普通茶壶凉得要快”,你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提出的探究课题是:

A.音色与物体的材料的关系

B.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材料的关系

C.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D.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时间的关系

( )12、结合上题,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音色与物体的材料无关

B.物体的温度越高,保温性能就越好

C.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材料有关系

D.时间越短,物体的保温性能就越好

( )13、关于冰箱上用到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冰箱后面有散热管,如果距墙壁或家俱过近,会影响热量的散发,既会增加耗电量

B. 冰箱是靠制冷物质氟里昂的升华制冷的

C.通过电冰箱的电流太大时会使其工作失调,甚至烧坏

D. 冰箱外壳的颜色以白色的居多,这是因为白色更有利于冰箱外壳的隔热,可使环境中的热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冰箱的内部

( )14、关于研究方法说法不正确是:

A.比较法: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和不同

B. 模型法: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线

C. 转换法:为了讲清电流引用水流

D. 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 )15、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在公交车上与同学大声交流

B. 有太阳时用小镜子阳光反射到同学眼中

C. 夏天上完体育课,在教室的地上撒一些水降温

D.光线强时,立刻将教室的灯关掉

卷( II ) 非选择题部分(满分70分)

一、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本题满分10分,共3小题)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1.汽车上装的茶色玻璃,只能透过 色的光,通过它看到的天空是 色的。

2.画出倾斜的玻璃窗使车内物体成像情况

3.我们还知道汽车中其他的光学知识:(指出两点)

二、水的沸腾:(本题满分23分,共5小题)

一天小明在家中烧水,烧一会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

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体温计,如图2,

1、它观察到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目前其示数为 。 放入水中后,小明便开始读数,如图3。

2.小明在此操作过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 图2 图3

错误①:

错误②:

3.假如最后小明经过改进,成功的完成图示的实验,每隔1分钟记录1次水的温度,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图示的方格纸上建全坐标,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4.由图表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

5.小明在靠近炉火一段时间后,发现他黑色的上衣袖子比白色的衣兜热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物体吸热能力不同吗?小明想是不是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不同呢?于是他又做了如下实验:将同样多、

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矿泉水瓶中,

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如图6)。

图6

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

小明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

(0C)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

(0C)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明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②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穿深色的衣服,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穿浅色的衣服,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③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④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⑤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经历的探究要素是: 、 、 、

、 、

三、电学综合题:(本题满分20分,共4小题)

1. 在实验室中,小林和小松在做有关电学的实验,如图7,其中导线A端还未接,小林想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1) 如果要让电流表正常测出通过的电流,应将A端与______接线柱相连

(2) 若将A端与E端连接,预计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松想利用图8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让电流表测L2电流,请帮他

(1) 完成电路图

(2) 连接实物电路

(3) 如图9,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 则通过L1 电流是________,通过L2电流为________

四、声纳的应用价值(本题满分17分,共4小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幕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纳呢?

原来,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浓,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纳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纳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因此,声纳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纳技术有哪些应用?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一个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后一观点的正确性吗?

参考答案:

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D A D B C C B B C B C D

卷( II ) 非选择题部分(满分70分)

一、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本题满分10分,共3小题)

1、茶色 黑色 2分

2、如图 2分

3、⑴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

能把放在其 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

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分

⑵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使看到的

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3分

二、水的沸腾:(本题满分23分,共4小题)

1、0.1 0C 37.8 0C 2分

2、(1)温度计放的不对,应悬在液体中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相平 2分

3.如图2 4分

4、98 0C 1分

5. ① 结论: 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放出的热本领好.2分

②解释: 因为,冬天气温低,人需要保存好体内热量,所以

穿深色的衣服,不但不放出热量,还能很好的吸收到太阳

的热量;夏天,气温高,身体的热量需要放出,不需要受太阳

的热量,所以穿浅色的衣服,能很好的反射太阳的热量. 2分

③应用举例: 太阳能热水气都是黑颜色的表面. 2分

④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分

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6分

三、电学综合题:(本题满分20分,共4小题)

1、①B 2分 ②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3分

2、

①如图3 4分

②如图4 5分

图3

③0.52A 0.52A 0.52A 6分

四、声纳的应用价值(本题满分17分,共4小题)

1、振动、340m/s、20-20000 6分

2、可以探测海底地情况、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 3分

3、信息 能量 4分

将一个空易拉罐去底,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另一端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对着火焰敲橡皮膜,会发现火焰在摇动。证明此结论正确。 4分

参考答案:

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D A D B C C B B C B C D

卷( II ) 非选择题部分(满分70分)

一、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本题满分10分,共3小题)

1、茶色 黑色 2分

2、如图 2分

3、⑴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

能把放在其 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

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分

⑵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使看到的

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3分

二、水的沸腾:(本题满分23分,共4小题)

1、0.1 0C 37.8 0C 2分

2、(1)温度计放的不对,应悬在液体中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相平 2分

3.如图2 4分

4、98 0C 1分

5. ① 结论: 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放出的热本领好.2分

②解释: 因为,冬天气温低,人需要保存好体内热量,所以

穿深色的衣服,不但不放出热量,还能很好的吸收到太阳

的热量;夏天,气温高,身体的热量需要放出,不需要受太阳

的热量,所以穿浅色的衣服,能很好的反射太阳的热量. 2分

③应用举例: 太阳能热水气都是黑颜色的表面. 2分

④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分

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6分

三、电学综合题:(本题满分20分,共4小题)

1、①B 2分 ②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3分

2、

①如图3 4分

②如图4 5分

图3

③0.52A 0.52A 0.52A 6分

四、声纳的应用价值(本题满分17分,共4小题)

1、振动、340m/s、20-20000 6分

2、可以探测海底地情况、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 3分

3、信息 能量 4分

将一个空易拉罐去底,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另一端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对着火焰敲橡皮膜,会发现火焰在摇动。证明此结论正确。 4分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并有图

八年级(上)物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附加题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

A.正立、等大的 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 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 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如图5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_____刻度尺(填字母)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刻度尺(填字

母)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

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___km/h.

20.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度.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三、作图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

23.在图8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9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5.将图10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26.如图11所示,a、b为岸上灯泡S发出的射入潜水员眼睛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潜水员看到岸上灯泡S的像S’.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

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

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

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31.某校初二(1)班的同学进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B D D C C A A B B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 音色 17.B B 3.O 18.m/s mm 19.动 85

20.凸透 400 21.反射 折射 水 空气 22.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三、作图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23. 24.

25. 26.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 振动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8.(1)量程 分度值 (2)水多了 倒掉一部分水(或开

始加热时水温太低换热水做实验;或用酒精灯的内

焰加热 改用外焰加热,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3)沸腾前 (4)98 (5)如右图

29.(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将白纸竖直放

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 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

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

白纸得1分)。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 虚(1分) (4)不转向自己

30.(1)上 (2)幻灯 (或投影)

31.(1)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2)刻度尺 手表

(3)2分(表格中三个物理量少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

1

2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1)t = 11h (1分)

(2)s = 506km

v = s / t (1分)

= 506km / 11h (1分)

= 46km/h (1分)

35.(1)v1 = 55km/h t1 = 24min = O.4h (1分)

s = v1t1 = 55km/s×O.4h = 22km (2分)

(2)v2 = 400km/h

t2 = s /v2 = 22km / 400km/h = 0.055h = 3.3min (2分)

t = t1 – t2 = 24min 一 3.3min = 20.7min (1分)

(说明: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1)在光具座上最左端放蜡烛,最右端放光屏,凸透镜紧靠光屏放置;

(2)移动凸透镜逐渐远离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

(3)在光具座上读出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s,则凸透镜的焦距与s近似相等。

37.(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秒出发;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其他信息只要合理均可)

(2)路程

(3)见下图

(4)只要编题符合题意,解答与所编题对应即可(自己补充数据不得分)

[img]

关于初二物理上学期调研卷答案和八年级物理期末调研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