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5(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的答案高一)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的答案高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我来看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书写(3分) 如果你全卷书写规范、清楚,没有涂改,就可以得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4分)

记得《窃读记》最后有一句话“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也是一个像林海音一样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我也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 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一头砸进书海,贪lán 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xiāo 里去那么惬意!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方格内。(2分)

A.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肃然起敬

B.诅咒 众目睽睽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花枝招展

C.枉然 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饥肠辘辘 刹有介事

D.羞惭 晃然大悟 心旷神怡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4、文言诗文默写(9分)

(1)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3)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5)《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

(6)《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回家团圆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情景的诗句是 ,

5、文学名著阅读(6分)

①《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1分)

②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1分)

③《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④《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2分)

6、综合性学习。(5分)

《瓯越》是温州市初中文学社联盟主办的文学刊物。为了使刊物更贴近生活,编辑部邀请同学参加编辑工作。

①右图是温州市初中文学联盟标志图案,圆环内的拱形象征天空,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三个张开双臂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说说图案的寓意。(45字以内)(3分)

②刊物新增的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成长笔记 B.名作品悟 C.咬文嚼字 D.社会万象

入选作品

《寓意深刻,想象丰富——我读伊索寓言》

《猎人的见闻:屠格列夫笔下的俄国社会》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读朝花夕拾有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7、具体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8、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2分)

9、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分)

11、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好老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论语》的温度 (于丹)

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11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12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13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2、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之”具体指代什么?(1分)

13、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 (请用第⑨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14、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5、如果第○13段中的“《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2分)

16、文章第⑥段借子贡的“慌忙”来反衬孔子的“淡定”,是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2分)

17、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结尾的作用。(4分)

四、文言诗文阅读(14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题 奉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8、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19、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分)

2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人不堪其忧( ) ④三军可夺帅( )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五、作文(30分)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24、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卷行天下答案哪里有?

可以在卷行天下官网查询,也可以在一个叫做“呆小呆”的公众号里面查找。

做题技巧:

一、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三、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img]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卷题及答案

就要考试了,希望我的问候短信会为你送去一份轻松清爽的心情,不要太紧张哦!不然可会把答案忘掉的!我在这里支持着你,鼓励着你,为你祝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卷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铜 B.镁 C.铝 D.铁

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O2 C.KCl D.NaOH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6.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B.垃圾分类处理

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8.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 B. 2H2 C.2H D.2H+

9. 下列医疗用品,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理盐水 B. 注射用蒸馏水 C. 5%葡萄糖注射液 D. 碘酒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11. 钛有“太空金属”的美誉。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47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12.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 B.芹菜 C.牛肉 D.苹果

1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甲烷 C.蜡烛 D. 木炭

14.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1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用的 方法 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7. 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ZYXB.ZXY C.YZX D.XYZ

1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D.若继续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b

19.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2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生活现象解释】(共6道题,共21分)

21.(3分)盐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1)NaCl可用作__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可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是一种优质化肥,它能显著提高土壤中

__________元素的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3)CuSO4与铁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2. (4分)钙元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 缺钙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填“贫血”或“佝偻病”)。

(2)次氯酸钙[Ca(ClO)2]是重要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3)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

23. (3分)CO2是减排的重要目标,因此科学家致力于从烟气中捕捉CO2,减少其排放。

(1)下列物质,可作为捕捉CO2的原料的是__________。

A.Ca(OH)2 B.NaOH C.CaO D. NaCl

(2) 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CO2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所用溶剂可选用__________。

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__________。

24.(3分)醋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

(1)用大米、高粱等酿成醋的过程属于 变化。

(2)醋的有效成分是乙酸(CH3COOH),也叫醋酸,其水溶液中含有H+和CH3COO-。关于醋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有酸味 B.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C.属于有机物 D.乙酸 中氢元素含量

(3)正在服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时,不宜吃醋,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25.(4分)自行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

(1)下图所示的自行车车体所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要放在阴凉处,否则容易爆胎,爆胎原

因的微观解释是 __________。

(3)碳素钢是常用的车架材料,容易生锈,其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

(4)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中含碳量高

于99%的称为石墨纤维。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

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性。碳纤维车架材料用碳纤维、树脂、玻璃纤维、

铝合金复合而成,是目前质量最轻的车架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碳纤维具有可燃性 B.碳纤维车架耐腐蚀

C.碳纤维车架材料遇酸不反应 D.碳纤维的密度小

26. (4分) 苦卤是 海水晒盐的 副产品。

(1)用海水制取食盐采用晾晒的方法而非降温,原因是________。

(2)从苦卤中提取溴的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Cl2 + 2KBr = 2KCl + Br2,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图1是苦卤中各种成分含量图,根据图中数

据计算苦卤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其它 成分中不含镁元素)________。

(4)图2是以苦卤为原料制取氧化镁的简单工业流程,其中氢氧化镁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共1道题,共5分)

27.(5分)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但至今不能普遍使用,原因之一是它不便于运输和储存。所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储氢材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和释放氢气。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

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结晶或块状固体,极易潮解,不溶于二硫化碳。遇水或酸类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并能引起燃烧。

将纯度约99.5%精制钙用铁盘盛装,放在石英反应管的中央,在石英反应管的两端分别安装进气管和出气管,从进气管通入提纯的氢气。反应管用电炉加热。可以在铁盘中看到生成多孔性粉末氢化钙,其纯度约为99%。

(1)氢能被视为清洁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氢化钙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

(3)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氢化 钙的保存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

(5)氢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会引起燃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生产实际分析 】(共1道题,共5分)

28.(5分)以黄铁矿(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 FeS2 + 11O2 ====== 2Fe2O3 + ________。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成品硫酸可被稀释成各种浓度使用,浓硫酸稀释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5)依据工艺流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

a. 粉碎黄铁矿石的目的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4,+6

c. 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3 的产率(单位时间的产出量)

d. 硫酸工业尾气处理不当会造成酸雨发生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共1道题,共5分)

29.(5分)小明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并测试其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颜色(如下图)。他找到饮水机清洁剂(含盐酸)、食盐水、纯碱水、小苏打水和石灰水,开始了他的家庭实践活动。

资料: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20oC溶解度/g 21.5 9.6

水溶液的pH 11 9

(1)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将紫甘蓝汁滴入溶液A中,紫甘蓝汁显红色,则A溶液是 __________。

(3)将B溶液滴入A中,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将C溶液滴入D、E中,均有沉淀产生,该过程的反应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5)为进一步区别D、E,小明试着向其溶液中分别通入CO2,观察到D中有沉淀产生,E中无明显现象,试推测D的 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基本实验】(共2道题,共9分)

30.(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 A与C连接制取氧气时操作的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B与C连接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D装置用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E所示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1.(4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干冰做了一组有趣的实验。

(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图1所示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从该 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将干冰放入盛有少量热水的玻璃碗中,用绳子蘸取洗涤灵水在碗口轻轻刮一层薄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水膜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干冰中间挖一个槽,将镁条点燃放入槽内(如图3所示),在上方盖一块干冰,观察到镁条继续燃烧,有黑白相间的固体生成,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

【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题,共5分)

32.(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K1,从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关闭K1

打开K2、K3,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

实验2:A中盛有氢氧化钠颗粒,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

液,重复实验1的操作并观察现象。综合实验1,小组同学得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3:A中盛满CO2,B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

①打开K1,从分液漏斗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该过程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打开K2,再迅速关闭K2,观察到有A中有沉淀产生。

③再打开K3,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此过程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

【科学探究】(共1道题,共6分)

33.(6分) 管道通(右图)是一种常用的家用化工产品,能疏通毛发等造成的管道堵塞。小芳对家里买来的管道通产生了兴趣。

组的同学对管道通产生兴趣。

探究问题1: 管道通有哪些性质特点?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管道通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搅拌 管道通溶解,有大量水蒸气 ____________。

(2)取1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__________。 溶液显碱性 。

(3)取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铝粉 有气泡冒出 管道通能与铝反应。

实验 反思 :通过以上探究,小芳认为使用化学品要注意规范使用,她提出使用建议应该是

__________。

探究问题2:管道通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管道通中一般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②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CaCl2、NaCl的溶液均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碳酸钠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NaOH。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共1道题,共4分)

34. 某厂烟气中含有SO2,可通过下列反应2Na2S + 5SO2 + 2H2O === 4NaHSO3+3S↓吸收。用780 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 L该厂烟气中的SO2,生成沉淀19.2g。(假设烟气中的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求该厂烟气中SO2的浓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A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D D A D C B

【生活现象解释】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21.(3分)

(1)调味品 (2)N、P (3)Fe+ CuSO4= FeSO4+Cu

22.(4分)

(1)佝偻病 (2)+1 (3)CaO+H2O= Ca(OH)2 制取熟石灰(加热食品、吸收水分)答一点得分

23.(3分)

(1) ABC (2)H2O 气体在低温下的溶解能力比较强

24.(3分)

(1)化学变化 (2)D (3)NaHCO3 + CH3COOH === CH3COONa + CO2↑+ H2O

25.(4分)

(1) BD (2)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加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胎内压强增大

(3)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 触 (4)C

26. (4分)

(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置换反应 (3)5.2%

(4)Mg(OH)2 === MgO + H2O

【科普阅读理解】每空1分

27.(5分)

(1)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 (2)白色固体易潮解

(3)H2 + Ca CaH2 (4)防潮,不与酸接触

(5)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生产实际分析】每空1分

28.(5分)

(1)8SO2 (2)2SO2 + O2 ====== 2SO3 (3)3CO+Fe2O3 3CO2+2Fe

(4)沿烧杯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acd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每空1分

29.(5分)

(1)Na2CO3 (2)饮水机清洁剂 (3)B是食盐水或石灰水

(4)Ca(OH)2+Na2CO3= CaCO3↓+2NaOH

(5)D为碳酸钠,CO2 + H2O + Na2CO3 =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从而析出

【基本实验】每空1分

30.(5分)

(1)集气瓶 (2)试管口应微向下倾斜 (3)2H2O2 2H2O + O2↑

(4)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5)降低掉落的熔融物的温度,防止瓶底炸裂

31.(4分)

(1)蜡烛自低至高依次熄灭,烧杯外壁有水珠 干冰升华吸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升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玻璃碗中压强增大

(3)黑色固体可能是碳,而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镁

【实验原理分析】最后一空每个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1分,

32.(5分)

(1)B、C中的无色酚酞依次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NaOH+HCl=NaCl+H2O CaCO3+2HCl = CaCl 2+CO2↑+H2O

【科学探究】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得分

33.(6分)实验反思2分,部分答对得1分,探究问题2的进行实验(2)操作和现象共1分。其它合理答案得分。

探究问题1

进行实验:(1)管道通溶解放热 (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反思:(1)不要与酸性物 质混合使用;不能用于塑料管或铝制管道

探究问题2:

进行实验:(1)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取少量管道通配成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 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4.(4分)

设2000L烟气中含SO 2的质量为x

2Na2S + 5SO2 + 2H2O === 4NaHSO3+3S↓

320 96

X 19.2g……………………………………1分

…………………………………………………1分

X=64g…………………………………… ………………………1分

烟气中 SO2的浓度= ………………………1分

初三化学期末试卷卷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题

★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 九年级2019初中化学试卷及答案

★ 初三下册化学酸和碱练习题及答案

★ 初中化学计算题考题(有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

★ 初中化学升学试题(附答案)

★ 2017初中复习指导化学答案题及答案

★ 2017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总结中考化学题型:题型与解答方法

卷通天下人教课标本,九年级化学上期中测试题

虽然不是今年的,但绝对是人教版的哦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①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选用的相对原子质量在答题卷首。

③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2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H4 C.H2O D.KClO3

3.八月桂花飘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4.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 2008年5月17日,在“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防疫人员,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6.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 ②检查气密性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装药品 ⑤集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 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⑦⑥

7.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其中硒(Se)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N2 B.He C.O D.2Fe

9.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0.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 B.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C.观察区分白酒和白醋 D.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

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处加装“催化净化器”装置,可将尾气中的 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

A.CO2、NH3 B.N2、CO2 C.O2、CO2 D.NO2、CO2

13.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14.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①NH3 ②N2 ③NO ④X ⑤N2O5。根据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N2O3 B.N2O4 C.NaNO2 D.NaNO3

15.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2AB2 + B2 == 2C B.3AB2 + B2 == 2C

C.4AB2 + B2 == 2C D.AB2 + 4B2 == 2C

1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见右图)。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属于化合物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17.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18.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A.C60等碳单质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研究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19.关于实验方法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容器都可用做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该气体的纯度

20.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6

小时正常需水量,如果是普通水,一昼夜正常需水量为2~3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和普通水不同

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空隙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0分。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2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燃烧匙

22.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5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D.氯离子Cl-核外有17个电子

23.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等于氯酸钾的质量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重

24.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减少直至为零

B.氧化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小于含氧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C.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2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

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31分)

26.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 (2) 表示的粒子___________

(3)3个金原子________ (4)氯化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_________

(5)2个硫酸根离子 (6)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27.有下列物质:①液氧;②高锰酸钾;③河水;④二氧化硫;⑤水银;⑥冰水混合物。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⑴单质_______;⑵混合物_______;⑶氧化物_______;⑷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

28.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下同),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②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制氧气 ( )

③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

29. 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 (填编号),图 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编号),图③中的分子的化学式是 ,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填“能”或“不能”)。

(2)写出图②中的分子转变成①图中的分子的符号表达式: 。

3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先”或“后”填在下列实验的横线上。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 集中加热, 预热。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开始时,都要 装药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1.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从太湖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⑴用右图简易净水器对湖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

和蓬松棉的作用为(填代号) ,活性炭的作用为(填代号)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硬水转化为软水 E.使浑浊的水变成纯净物

⑵用右图过滤装置对河水进行处理,在操作中,应沿 慢 慢向 中倾倒湖水,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 。

⑶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与电源两极相连的两端,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用体积相同的容器收集) 。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3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表1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H

+1 2 He

3 Li

+1 4 Be

+2 5 B

+3 6 C

+4 —4 7 N

+5 —3 8 O

—2 9 F

—1 10 Ne

11 Na

+1 12 Mg

+2 13 Al

+3 14 Si

+4 —4 15 P

16 S

+6 —2 17 Cl

+7 —1 18 Ar

(1) 15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推测该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 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 表中第三横行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 ,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根据以上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C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请回答:A元素的名称 ;B元素的离子符号 ;C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 ;A、C、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3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 )

A B C D D C E

甲图 乙图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35.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来评定分数。)

(1)今年由于无锡市政府加大措施来防治太湖水污染,因此蓝藻爆发没有去年严重,请你说说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两点)

(2今年北京为了要举办成 “绿色奥运”,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至少两点)

36.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⑴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

⑶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__处。

A.4mL刻度 B.8mL刻度 C. 12mL刻度 D. 16mL刻度

⑷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37. 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⑴.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张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符号表达式 ,他应如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 。

⑷.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38.目前很“热门”的三聚氰胺[化学式C3N3(NH2)3]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它是一种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熔点354℃;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食品工业中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即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中含氮量高,加入牛奶后可以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使产品在常规检查中显得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但三聚氰胺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三聚氰胺是一种禁止用于宠物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化学物质, 动物食用后可以使动物发生肾衰竭并导致死亡。

⑴根据上述信息我们知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写一点)。

⑵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品牌牛奶的标签上标有:蛋白质含量2.8g(每100g),则喝一盒牛奶(180g)同时喝下蛋白质 g。

⑷蛋白质种类繁多。若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其平均含氮量为16%。则上述品牌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为 g(每100g)。

⑸若在上述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则能把蛋白质含量提高到多少克?

2008年秋学期初三期中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说明:1.对符号表达式的书写:

①错写或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均不给分。

②反应条件等错误,满三处扣1分。

2.凡专用名词写错字的均不给分。

3.对非客观性试题,使用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其他合理答案,且结果正确则同样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D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D C A A D A B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若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若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不给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C D D D

三、(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26.(6分)⑴ 2H2O2 ⑵ S2- ⑶ 3Au ⑷ FeCl2 ⑸ 2SO42- ⑹H、O

27.(4分)⑴ ① ⑤ ⑵ ③ ⑶ ④ ⑥ ⑷ ① ③

28.(5分) ⑴ P + O2 P2O5 化合反应

⑵ KClO3 KCl+O2 分解反应

⑶ Fe + O2 Fe3O4

29.(5分)⑴ ① ② H2 能 ⑵ H2 + O2 H2O

30.(4分) ⑴ 后 先 ⑵ 后 先

31.(7分) ⑴B BC ⑵ 玻璃棒 漏斗 滤纸边缘

⑶ H2O H2 + O2 1:2

四、(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32.(5分)⑴ 非金属 —3 P2O5 ⑵质子数不同

⑶ 金属易失电子非金属易得电子(其它答案合理亦可)

33.(4分)氧元素 H+ Na Na2SO4 (或Na2SO3)

34.(4分)⑴ H2O+Cl2 HCl+HClO ⑵ 分解反应

⑶ Cl2、、O2 ⑷ +1

五、(本题包括3小题,35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35.(2分) 略(答案合理即可)

36.(5分)⑴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 放出热量 大量白烟 ⑶ D ⑷ C

37.(10分)⑴试管 酒精灯 ⑵ D 一团棉花

KMnO4 K2MnO4 + MnO2 + O2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⑶ H2O2 H2O+O2

堵住导管口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看水能否流下(其它答案合理亦可)

⑷ A、E NH3+CuO Cu+H2O+N2

⑸ 菠菜中的草酸与豆腐中的钙元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38.(6分)⑴ 略 (答案合理即可)

⑵ 126 C:H:N = 36:6:84 ⑶ 5.04 ⑷ 0.45

(3分)⑸ 3.2g

卷行天下周测卷答案在哪找

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三步一体高效训练之每周小测化学必修四在金太阳教育那里能查询,答案自然也在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只有高效的 学习 方法 ,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化学 基本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1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3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4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5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高二化学基础知识点内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第二章

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5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的答案高一、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5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