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的杨氏太极拳名师(衡水哪里有太极培训班)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衡水的杨氏太极拳名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衡水哪里有太极培训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杨健侯的传人资料

杨健侯是职业拳师,传人中有不少高手,但他们大都根据杨健侯的指示拜杨澄甫为师。其中著名者有张钦霖、田兆麟、牛春明等。分别介绍如下: 张钦霖(1887—1969),河北省邢台县大石头庄人。l906年到北京杨健侯家中佣工,从杨澄甫学--3太极拳。“民国三年,有湖南名拳师万某……至杨师家中指名与杨澄甫相较……时张师随侍在侧……毅然出而相对……甫一接手……万之手腕已为张师所挫矣!'(王延年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张师钦霖小传》)。通过此事,杨健侯认为张钦霖“系可造之材,于深夜即唤之于秘室中,乃以祖传太极拳秘势绝招全部授予”(引文同前书)。

后来,张钦霖“得识金丹派左一峰先生,学习内功,练习吐纳之术,因其能与太极拳贯通运用,自是拳术更精”(引文同前书)。

1925年张钦霖到山西经商。1929年参加国术比赛,轻取山西徒手冠军。胡耀贞、王善文、李云龙、刘志亮、王延年等人先后拜张为师。

1949年王延年远去台湾。自1951 年始,在台湾圆山教太极拳,张钦霖 的杨派太极拳遂风行台北、台南、高 雄等城市,后来又传到英、美等国, 是早期在海外普及较为广泛的一支 杨派太极拳。王延年又编著《杨家秘 传太极拳图解》,l972年10月出 版,是一部内功与太极拳相结合的 拳书。书中所载张钦霖太极拳分三 段,计127式。具体练法和本书亮 点,我在《太极拳书目考》中已有详 细介绍,见该书151页~l61页,读 者可参阅,这里不再多赘。 田兆麟(1891-1959)名绍先(一作少轩),满族,北京籍。l3岁在旗营当吹鼓手(旧时军中乐队),后到杨健侯家中佣工,跟杨少侯学太极拳,常遭责打,健侯悯之,遂改由己教,所以田兆麟的拳势是杨健侯的“中架”。1917年,杭州浙江公立工业学校校长许炳堃聘请杨健侯来校教拳,适健侯患病,遂荐田兆麟应聘南下,从此,田兆麟即在杭州、上海等地教授太极拳。田兆麟是最早把太极拳传到南方的拳师,毕生为弘扬太极拳事业而辛勤劳作。因文化关系,本人没有著作。他早年的学生蔡翼中曾编著《太极拳图解》,l933年由上海吴承记书局出版。书中对田兆麟所授91式杨派太极拳式予以图解,说明练法用法,文字浅显,动作规范,拳照清晰,便于读者学习。

陈炎林编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1949年1月上海国光书局出版),介绍的拳势是按田兆麟的弟子石焕堂等人的拳照勾描出来的。拳理部分大半源于杨健侯赠予田兆麟的《太极拳谱解》。书中对杨澄甫的“大架子”、杨健侯的“中架子”、杨少侯的“小架子”都有具体说明。

笔者在拙著《太极拳书目考》中对陈炎林编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蔡翼中编的《太极拳图解》都有详细评点(见该书128~140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从中可以得知田兆麟所传杨健侯拳势拳法拳理。 牛春明(1881~1961),满族,北京人。幼年因家境贫寒,曾学过园艺和多种手工艺。21岁在国施医院学习骨科。此前曾向杨健侯学过太极拳。l907年经医院介绍,北京消防队聘请牛春明为医士,适逢杨健侯也被消防队聘请为武术教练,牛春明遂得杨健侯进一步的指导,后拜杨澄甫为师,自1914年始,协助杨澄甫教拳达六年之久。从1925年起,牛春明长期在浙江杭州等地教拳行医,所传拳式为杨澄甫的套路,计81式。因牛春明深得杨健侯、杨澄甫父子亲授,加上本人多年结合医术精心研习,功夫纯正,对杨派太极拳的招式、手法、技法有较深的研究。

牛春明拟写一本杨派太极拳书,但未能如愿,30年后他的女儿牛筱灵在其父遗稿的基础上,予以整理完善,1998年9月出版了《牛春明太极拳》,介绍了牛春明所习杨派太极拳。

此外,受过杨健侯指点的杨澄甫弟子还有王其和等人。

关于汪永泉先生(1904~1987)的情况,杨澄甫的著作中未提及,出版的《永年太极拳志》杨派太极拳系传人中亦没有记载,仅《中国太极拳辞典·汪永泉》条目中有简单介绍:“北京人,满族。7岁随父习武,后学艺于杨健侯,l4岁拜杨澄甫为师,精研杨式太极拳,于推手、养生尤有造诣……著有《杨式太极拳述真》,为太极拳著作中的精品”(见该书366—367页)。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在北京地区杨派太极拳著名拳师是崔毅士先生(1892~1970),他的推手技艺为世人称道赞美。

杨健侯最有名的徒弟是许禹生和李景林。 胡星斋(1888--1979),杨露禅先生之子杨健侯先生晚年曾在清朝绿营消防队中任武术教练,教授杨氏太极拳。当时胡星斋先生年约18岁,在绿营消防队当兵,后任军乐队队长,有幸从学于杨健侯先生,达三年之久,同学者有田兆麟、牛春明等数人。因胡星斋先生吃苦好学,人又机敏,颇得健侯先生赏识喜爱被健侯先生召到家中专门教授一年,指点精细,故得杨氏太极拳之精华。后因生活所迫,离京辗转于江苏淮阴等地。旧社会星斋老人家在上海给资本家保镖,解放后在江苏省清江市开设太极拳坊,徒弟很多。在拜别健侯老师时,健侯先生说:“你和我学了三年,比在外面学十年八年还要强,以你的资质练下去定有成就”。60年代迁到沈阳和平区沙山住,当时摔跤、形意、武式以及其他门派上门挑战者,未见有胜出。后凭着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人品,成为辽沈地区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传弟子俱成为太极拳的佼佼者,主要的是其子胡学智、戴玄等……(戴玄带艺投师,原是形意门,后又把陈式太极拳带来沈阳,在中山公园传授,开陈氏太极普传沈阳地区之先河)。

杨氏太极拳各代传人知名的都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

杨式太极拳是由杨禄禅(1799—1872)创始,师从陈氏太极拳名师陈长兴,传友武禹襄兄弟三人,亦师亦友。杨露禅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去掉发力等难度动作,经过后人努力,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第二代传人:

富周 侯得山 纪子修杨班侯 杨凤侯 杨健侯;

富周是当年杨氏太极传人杨禄禅在亲王府内亲传弟子大将军;

侯得山史**载的非常少;

纪子修在向杨露禅学太极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载货大车压过分毫无损而被人称为铁臂纪三爷。当时,纪三的看家本领就是岳氏散手,纪子修很少收徒,将太极与岳氏散手精心传给了张达泉;

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

杨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杨式大架子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富英  陈秀峰  龚润田  纪老福  冀福如  教莲堂  李莲芳  李万成  凌山  牛连元  全佑  万春  王矫宇  吴孟侠  杨少侯    杨兆鹏  张信义  张印堂   杨兆林  刘胜魁  许禹生  杨澄甫  杨兆元  张策  张敦熙    张义

杨澄甫是杨健侯的儿子,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五式(八五式太极拳又分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目前,人们称杨班侯为代表的支派为杨式老架。杨健侯为代表的支派以杨澄甫所修订的拳架为准,称杨式定型架两大流派。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萧功卓  蒋玉堃  白忠信  范宝林  范宝林  范保林  张新庆  关钦  郭振清  韩会明  郝从文  贾治祥 林金声  潘河清  周志成  周志德  范铁安  郭连荫  孙继先  吴兆峰  顾丽生  刘东汉  翟文章  王新午 张虎臣  周遵佛  陈光恺  陈尚毅  陈微明  陈月坡  禇挂亭  崔立志  董世祚  董英杰  范亚夫  傅钟文 傅宗元  郭清杰  郭阴棠  郭子荣  郝家俊  姜廷选  讲延宣  匡克明  李得芳  李万程  李雅轩  刘尽臣 刘论山  刘希哲  吕殿臣  牛春明  裴秀荣  滕南璇  田兆麟  田作林  田作霖  汪永泉  王保还  王景星 王镜清  王其和  王旭东  王竹坡  魏心唐  吴志青  吴志青  武汇川  奚诚甫  形玉臣  徐岱山  阎月川 阎仲魁  杨凤歧  杨鸿志  杨绍西  杨振铎  杨振国  杨振基  杨振铭  杨振声  叶大密  尤志学  曾昭然 张钦霖  张庆麟  张种交  赵斌  赵桂恒  郑曼青  郑佐平  朱纫芝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崔仲三 杨振河马仲谦  黄永德 孟宪民 张勇涛 杨军  杨斌等等

杨氏太极拳的传人

杨振基(1921-2007)等。

杨振基先生,1921年农历6月20日生,2007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6岁。祖籍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宗师杨澄甫次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生前曾任邯郸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邯郸市武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何华云(1948-)

何华云先生,1948年生,湖北建始人,高级编辑,原重庆市万州日报社总编室主任,1971 年入太极门,先后师从杨澄甫高足李雅轩之弟子张义敬、张义尚二位先生习练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现重庆市万州区杨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在太极拳的研习上主张摈弃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其师张义尚精八卦,形意和渝东绝技金家功夫等内家拳术,太极拳架及推手、散手独具风格,学者甚众。何华云先生的弟子在河南焦作国际太极拳推手赛上数次名列前茅。何华云先生还针对“太极十年不出门”的弊端独创了一套五步练功法,半年左右即见成效,深受年轻人的推崇。五步即: 拳架、中定功、揉身功、旋腕转膀功、进退顾盼功。其太极拳架、揉身功、旋腕转膀功在调动人体内脏、活动经络血脉、舒展关节骨架、美化人体形态和培育中气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成为老少妇孺喜爱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其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快,具有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等特点。由于其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深受人们的喜爱。

杨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由清代奇人杨福魁(露蝉,1799--1872)学得陈式太极拳的精髓后所创。其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由于其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国学大师张义尚认为太极拳是 劲沉脚底的松沉圆转运动 。 惜当今社会,各种简化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流行,太极拳逐渐演化成体操和体育比赛项目,传统太极拳之真貌,几乎难以再现。只有那些一脉相承的传人,才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这种高明的拳术,何华云先生即为这传人之一。他经过40年的学习研练,全面的掌握了传统杨式太极拳这一国术瑰宝。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范德志是谁的弟子?

韩兴民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韩兴民,永年广府南关人,汉族,1952年6月出生,家住杨露禅故居北邻。中文名韩兴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52年6月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韩兴民,永年广府南关人,汉族,1952年6月出生,家住杨露禅故居北邻。父亲韩会明为杨班候嫡传弟子李万成的入门高徒,现任杨露禅故居博物馆馆长。韩兴民六岁开始跟父亲学拳。1970年,初中毕业,拜太极名师傅宗元(傅钟文大师胞弟,杨澄甫弟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为师。1994年,又拜太极大师傅钟文为师,其后又向西安的赵斌大师学习太极拳理论知识。韩兴民现任永年广府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永年县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杨澄甫太极拳学院院长。国家二级裁判,邯郸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img]

衡水的杨氏太极拳名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水哪里有太极培训班、衡水的杨氏太极拳名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