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卷周测二(解剖学基础周测2)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解剖学基础卷周测二,以及解剖学基础周测2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能给我一些关于解剖学基础的考试试题吗?

第四军医大学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学)试题(2002年-2001年,1998年-1996年

第四军医大学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学)试题2002年

本试题共6题,任选5题,每题20分。

一、 试述踝关节手术显露的解剖学基础及适应征?

二、 试述5种四肢神经卡压综合症及其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分期。

四、 试述各段脊椎结核脓肿形成发展的解剖学部位特点。

五、 简述腕关节手术显露途径及其解剖。

第四军医大学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学)试题2001年

一、试述四肢长骨的血供、骨膜结构及二者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二、试述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三、试述髋关节手术的三种入路及各入路局部结构、层次。

四、试述手部神经解剖及神经伤修复原则。

五、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时探查膝部腓总神经,其手术显露途径及注意点。

第四军医大学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学)试题1998年

本试题共6题,任选5题,每题20分。

一、试述小腿和前臂筋膜间室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二、试从腰骶部的解剖特点阐述其在腰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三、试述三种肩关节入路的局部解剖学及其临床应用。

四、试述膝关节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五、试述手内肌的解剖、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六、试述第II趾游离移植的相关解剖学基础。

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入学考试试题 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

本试题共6题,任选5题,每题20分。

一、试述脊髓的血液供应及其临床意义。

二、试述四种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形成的相关解剖及病理基础。

三、分别叙述肩关节各方运动及肩胛骨对于胸壁运动的解剖学基础。

四、试述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的相关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五、试述足弓形成的相关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六、试述三种肘关节入路的局部解剖学及术中应注意事项。

第四军医大学1996年入学考试试题 骨外科专业基础(解剖)

一、试列出所有手内肌的名称并说明各块肌肉的功能和它们的神经支配。

二、试述三种常用髋关节的手术显露要点、适应情况及优缺点。

三、试述肱骨大结节、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外髁和肱骨内上髁骨折移位的解剖学基础。

四、试述脊柱的韧带连结并说明在脊柱遭受损伤或发生某些病变方面这些韧带有何临床意义。

五、试述臂丛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各型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六、名词解释(说明解剖构成及其中通过的内容物):

1. 四边孔 5. 椎间孔

2. 腕管 6. 腋鞘

3. 旋后肌管 7. 梨状肌上孔

4. 闭膜管 8. 肩袖

(注:一~五题每题16分;第六题20分,每个名词解释2.5分)

[img]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解剖学试题解析(2021.12.16)

1. 以下关于脊髓描述正确的是:

A.成人脊髓下端约平对L4下缘

B.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

C.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形

D.脊髓有颈膨大和胸膨大

E.脊髓有30对脊神经

2. 脊髓灰质共分为几层:

A.7

B.8

C.9

D.10

E.11

3.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损伤节段下1~2个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丧失。属于以下哪种脊髓损伤:

A.脊髓横断

B.脊髓休克

C.脊髓半横断

D.脊髓前角损伤

E.脊髓中央部损伤

4. 以下不属于脑的分部的是:

A.端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E.脊髓

5. 支配眼上斜肌的随意运动的脑神经核是:

A.滑车神经核

B.动眼神经核

C.展神经核

D.舌下神经核

E.副神经核

6. 以下不属于脑干上行纤维束的是:

A.内侧丘系

B.脊髓丘脑束

C.三叉丘脑束

D.外侧丘系

E.皮质脊髓束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的知识点。(2)成人脊髓下端约平对L1下缘(A错),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C错),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D错)。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B对)。脊髓一共有31对脊神经(E错),故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颈髓8个、胸髓12个、腰髓5个、骶髓5个和尾髓1个节段。故选B。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的知识点。(2)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灰质内的神经细胞往往聚集成群(神经核)或分布呈层。1950年代Rexed描述了猫脊髓灰质神经元的细胞分层构筑(即Rexed'slaminae学说),后被公认在高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均有类似的结构。Rexed将脊髓灰质共分为10层(ABCE错,D对),灰质从后向前分为9层,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Ⅸ表示,中央管周围灰质为第X层。故选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的知识点。(2)①脊髓横断:当外伤致脊髓突然完全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AB错)。数周至数月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由于传导束很难再生,脊髓又失去了脑的易化和抑制作用,因此恢复后的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离断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随意运动不能恢复。②脊髓半横断: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损伤节段下1~2个节段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丧失(C对)。③脊髓前角损伤:主要伤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表现为这些细胞所支配的骨骼肌呈弛缓性瘫痪,无感觉异常(D错)。④脊髓中央部损伤:如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若病变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则阻断了脊髓丘脑束在此的交叉纤维,引起双侧对称分布的痛、温觉消失,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无障碍(因后索完好)。这种现象称感觉分离(E错)。故选C。

4.【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脑的知识点。(2)脑位于颅腔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一般将脑分为6部分:端脑(A错)、间脑、小脑(C错)、中脑(B错)、脑桥和延髓(D错,E对)。故选E。

5.【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脑的知识点。(2)①动眼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的传入,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走向腹侧,经脚间窝外侧缘出脑加入动眼神经,支配眼的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的随意运动(B错)。②滑车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的传入,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向后绕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行向背侧,在下丘的下方,左右两根完全交叉后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的随意运动(A对)。③展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的传入,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行向腹侧,出延髓脑桥沟的内侧部构成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的随意运动(C错)。④舌下神经核:仅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传人,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走向腹侧,经锥体与橄榄之间的前外侧沟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D错)。⑤副神经核: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的传入,其延髓部发出的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E错)。故选A。

6.【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脑的知识点。(2)脑干的上行纤维束有:内侧丘系(A错)、脊髓丘脑束(B错)、三叉丘脑束(C错)、外侧丘系(D错)、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内侧纵束等。脑干的下行纤维束有:皮质脊髓束(E对)、皮质延髓束等。故选E。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解剖学基础考试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解剖学基础考试内容如下:

【人体解剖学基础】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节~第五节(不作要求)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节骨和骨连接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

二、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椎骨的连接,椎间盘的组成。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胸骨和肋的形态。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组成。

三、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四、上肢骨的组成。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五、下肢骨的组成。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骨盆的组成和分部。男女骨盆的区别。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六、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骼肌

一、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四、头肌的分布。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

五、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六、下肢肌的分布和分群。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七、全身的主要肌性标志。

[第三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管的概念。

第二节消化管

一、咽峡的构成,舌的形态和舌乳头的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二、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三、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四、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食管与上颌中切牙的距离。

五、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六、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分部,空肠和回肠的区别。

七、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八、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粘膜的形态特点。

第三节消化腺

一、消化腺的组成。

二、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三、肝的位置和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四、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五、胰的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第四节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系膜的名称。

四、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概述

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二节呼吸道

一、鼻腔及鼻粘膜的分部,鼻旁窦的名称及其开口部位

二、咽(略)

三、喉的位置及喉软骨的名称,喉粘膜的形态特点。

四、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的分叶。

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

二、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三、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第五章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肾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狭窄。

二、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女性尿道的特点。

[第六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的组成。

二、睾丸的位置和形态。

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四、精索的概念。

五、附属腺的名称和前列腺的形态及位置。

六、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一、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

二、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三、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输卵管结扎的理想部位。

四、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六、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乳房和会阴

[第七章脉管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心脏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二、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三、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形程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四、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五、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血管

一、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形成。

二、主动脉的起始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三、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四、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五、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六、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来源。

七、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

八、上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九、颈外静脉的位置。

十、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十一、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十二、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

十三、肝门静脉的合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

二、淋巴干的名称。

三、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四、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名称和位置。

五、脾的位置和形态。

[第八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一、视器的组成。

二、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

三、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

四、房水循环的途径。

五、结膜的分部。

六、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

七、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第二节前庭蜗器

一、前庭蜗器的组成。

二、外耳道的组成。外耳道、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三、中耳的组成。鼓室各壁和听小骨的名称。

四、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和分部,白质内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

二、脑的位置和分部。

三、脑干的组成,脑干内主要神经核团的名称和性质、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

四、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五、间脑的位置、分部及背侧丘脑腹后核的功能,下丘脑的组成。

六、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和分叶,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定位。

七、基底核的名称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八、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硬脑膜静脉窦的概念。

九、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来源和分布范围以及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十、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的组成、分部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

二、颈丛的组成、位置及皮支浅出的部位,膈神经的分布。

三、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

四、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规律。

五、腰丛的组成及位置,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布。

六、骶丛的组成及位置,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

八、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分布。

九、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布。

十一、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

十二、自主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十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浅感觉、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

二、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

三、牵涉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四、锥体系的组成和行程。

五、锥体外系。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一、垂体的位置和分部。

二、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三、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四、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关于解剖学基础卷周测二和解剖学基础周测2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