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中同步研学周测卷化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同步单元能力测评卷化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高中化学
黄冈名师课堂升级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王恩逢(800×496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提取码: 9yn2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img]高中化学
1)硫氰化钾检验三价铁离子。血红色沉淀,不多说。
2)氯离子放电:2Cl- -2e==2Cl2↑,亚铁离子被氧化:2Fe2+ +Cl2=2Fe3+ + 2Cl-
这里比较坑,注意题目说的是相关反应,他说了两件事,所以要写2个方程。如果只写一个,那你就惨了。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这个怎么答?亚铁离子变成铁离子,失电子。能失电子就是具有还原性。
4)这里是要检验Cl-是否放电。要做一个对照实验。你要做对照,就要确保影响实验的因素保持一致,对吧?那么现在是检验Cl-的一项性能(有没有放电),那你要保证Cl-的浓度一样。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氯化亚铁是0.1mol/L,其中的Cl-是0.2mol/L。那么要使氯离子达到相同的浓度,用氯化钠的话得用0.2mol/L。
从计算上来说,并不难,难的是理解对照实验的意义。你要确保验证的那一项因素相一致。
检验氯气的存在。现在题目说了没有明显现象,就表示,没有大量的氯气产生,如果有大量的氯气,那么阳极会产生气泡。
但是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被水溶解了。(氯气是可溶的,1体积水可以溶解2体积氯气),那你要检验溶解在水中的Cl2.
利用Cl2的性质,你可以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液体,滴到试纸上面。变蓝则表示有Cl2。
这里且不可用硝酸银检验,因为溶液是氯化钠,有大量的Cl-。你用硝酸银无法证明沉淀是Cl2产生的,还是溶液本身的Cl-导致的。
同样的,也不能用酸碱指示剂,因为这个溶液的PH=1。你无法证明到底是溶液本身的酸性导致指示剂变色,或者是Cl2的电离导致的变色。
只能利用Cl2的氧化性!
第三问最难。是要你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
I要说得意思就是当外界的因素:电压,足够高的时候,Cl-会在电极电压的作用下,失去电子。亚铁离子变成铁离子,到底是被电极作用导致,还是被Cl-产生的Cl2所氧化?不清楚
所以他又做了实验II,降低了电压。也就是使电极的作用下降。
实验II没有Cl2产生,但是有Fe3+产生,这个说明Fe2+确实能被电极产生的作用,剥夺电子。
但是!没见着气泡不代表没产生氯气。可能是降的过程太快了,刚产生了一点氯气,再持续降,导致电压过低,就不能使Cl-放电了。这样产生的一点点Cl2要么跟亚铁离子反应了,要么就是浓度太低了,根本被水溶解了,没有过饱和,根本放不出来气泡。
所以他又做了实验IV和V。将实验II的电压,再分为两个阶梯。就发现,在II操作的这个范围,还真的是Cl-放电的一个分界线,就是电压c。高于c就可以使Cl-放电。低于c,就不能放电。
所以通过IV和II的对比,告诉我们,当电压高于c的时候Cl-会失电子变成氯气,氯气会把Fe2+氧化。
当电压低于c的时候,没有氯气,但是还是产生Fe3+,就不是氯气干的了。而是电极干的。
所以Fe3+的来源有2个,电极干的,氯气干的。也就是(2)的两个推测都是成立的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V,此时Cl-是不放电的,但是对比II,发现还是有Fe3+产生。就表示Fe2+能失电子,Cl-不能失电子。
也就是Fe2+还原性强于Cl-,优先放电。
问一道高中化学题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3,2,6,8,5,1,7,6,4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样品没什么好说的.然后打开止水夹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使内部的气体组成相同.再关闭止水夹装干燥管.开启反应,反应完后打开止水夹,鼓入空气数分钟将装置里的CO2排出。最后称重。
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偏大;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偏大.
去掉A,空气中的CO2会被吸收,使干燥管增重变大,结果偏大;去掉B,反应生成的CO2会带着水汽进入干燥管被吸收,使增重变大,结果偏大
高中化学题
a
首先忽略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
pH=10.5,pOH=14-10.5=3.5
c(OH-)=10^(-3.5)=0.000316mol·L-1
Mg(OH)2=Mg2+ + 2OH2-
由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可算出溶解的氢氧化镁的量
c(Mg(OH)2)=c(OH-)/2=0.000158mol.L-1
=0.000158*58g/L=0.0009164g/100mL
b c(Mg2+)=c(OH-)/2=0.000158mol/L
所以Ksp=c(Mg2+)*c(OH-)^2=0.000158*0.000316^2=1.58*10-11
c 由于氢氧化钠的浓度远大于氢氧化镁的溶解浓度,所以溶液中的浓度主要来自氢氧化钠
所以c(OH-)=0.01mol/L
则 镁离子的浓度为c(Mg2+)=Ksp/c(OH-)^2=1.58*10-11/(0.01*0.01)=1.58*10-7 mol/L
则25oC下在0.010 mol/L NaOH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1.58*10-7 mol/L
10g Mg(OH)2=0.172mol
n(HCl)=0.1*0.100=0.01mol
可以知道消耗氢氧化镁0.005mol 即过剩0.167mol=9.71g
由第一问知道每一百毫升的溶液里溶解0.0009164g氢氧化镁,所以溶液时过饱和的,则pH=10.5
关于高中同步研学周测卷化学和高中同步单元能力测评卷化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