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线调研卷,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哈哈哈
一、 听写。10分
三、按要求写词语或成语。6分
1.看词语,找规律,写出相应的词语。
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
2.形容遇事或遇到危急,沉着镇定的四字词语: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表述,正确的请打“√” 2分
1.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界里,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
2.《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
3.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经常去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 )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五、填空。 8分
1. ,切切故乡情。
2.读书破万卷, 。
3.《长相思》是 代词人 的作品。整首词 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 的情怀。全词是: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瓦 (9分)
雨,哗哗地下着,打在瓦的身上,它默默地忍受着;雪厚厚地压在瓦的身上,它以顽强的毅力承受着;风呼呼地刮着,多么残酷而又无情,然而瓦却不发出一声呻吟,多么坚强的瓦啊!
世上有人喜爱美丽的鲜花,有人欣赏壮丽的山水,更有人流连精巧的亭台阁榭,却很少会有人注意平凡的瓦,因为它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世界上。春天,它阻挡了点点雨滴;夏天,它遮挡了狂风的袭击;冬天它又让我们免受暴风雪的侵袭……一年四季,瓦用自己的身躯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却从不要求一声赞扬。
我想:那些为人类幸福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就像这一片片不惹人注意的瓦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坚强( ) 阻挡( ) 舒服(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意。2分
流连:
惹人注意:
3.想一想短文赞美了瓦 品质?2分
4.用“~~~”划出一个拟人句。2分
(二)我离别母校的时候 (15分)
我(坐 座)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之情。啊!六年了,母校!我生活在母校,我学习在母校,嬉戏在母校。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的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母校,如今我长大了,即将离开您展翅高飞了,你怎么会不叫我留恋呢?
校园里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的幸福。在这里,我们学习“a o e……”学习“1 2 3 ……”;在这里,我们(拔 拨)草种花;在这里,我从不懂事的孩子成为朝气蓬勃的少年。老师,你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校园里的小树,你可曾记得:入队的第一天,老师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子上,红光映红了老师的脸。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你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老师的话语(直 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校园里的小树,你可还记得:课余的时候,我参加了兴趣小组,老师教我们做实验,做模型……当我设计的飞机模型参加比赛得了奖,我捧着奖品归来的时候,老师甜甜地笑了,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鼓( 厉 励)我继续努力,老师的关怀,我怎么会忘记?
校园里的小树啊,你还记得: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的屋里亮着灯,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在窗上闪现。老师,这么晚了,您仍在一字一句地批改作业。您像蜡烛一样,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
校园里的小树,你可知道:几年的感情已在这里扎根,老师的亲切教诲,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往事又展现在我眼前,啊!母校!啊!老师,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您的学生向您告别,您的学生将永远记住您。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关联词。
1.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用“\”划掉。2分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老师的关怀,我怎么会忘记? 2分
3.写出近义词。 4分
留恋( ) 闪现( ) 教诲( ) 抑制( )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表达了 3分
5.四年的时间里,老师与你的朝夕相处,请你回想一下,老师怎么教诲你,选一次印象较深的写下来,注意写出真情实感。4分
七、习作。40分
“二十年后回故乡”为话题,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字以上。要求想象合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模拟题
黄庭坚说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编辑本段人物轶闻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赴宴吟诗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6、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7、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少游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衣带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此虽为传说,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从中窥出苏轼之才。 8、打饼祭佛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9、吟诗赏月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0、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 11、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刘贡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刘贡父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12、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13、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14、“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15、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16、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7、三人补对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18、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19、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20、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是“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21、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刘贡父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刘贡父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刘贡父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x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刘贡父戏弄了。又过了几天,刘贡父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刘贡父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刘贡父从早上聊到晚上,把刘贡父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mǎo,(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刘贡父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22、苏轼和王安石的矛盾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少年得志的人。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苏轼小王安石16岁,23岁那年考中进士,两人都被视为栋梁之才,而且皆以诗文名世。两人真正的交锋是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的。当时,苏氏兄弟服完父丧回到京师,苏轼被任命为直史馆、权开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变法新政,这样,两个大文豪同朝为官,争端便由此而起了。 王安石以“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的勇气锐意改革也是令人起敬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面前,在“以保守为天性,遵无动为大之教的国人、尤其是官僚士大夫面前,改革的动作到底是激进好抑或是渐进好?王安石思想竣急,无论是起用新人,还是施行新法,都体现了大刀阔斧的超常风格。而苏轼呢,他并非不主张变革,他只是希望不要“太急”了,因为“法相应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因此,两个人的政见也就凿枘难合。 23、苏轼与高俅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高俅的发迹史,说高俅被董将士转荐到、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2008-12-26 09:06
基础知识部分(3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wěi yuán dàn shēnɡ jǐn shèn huī jìn
( ) ( ) ( ) ( )
ɡuò lǜ tāi shēnɡ fēn fù shǐ liu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6分)
眺( )恨( )销( )
挑( )很( )消( )
钩( )透( )浅( )
沟( )诱( )践( )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犹有花枝俏。
四、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画“√”。(4分)
1、《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2、《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安石。( ),
3、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
4、传说盘古创造了文字。( )
五、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你最喜欢的一首诗。(4分)
, 。 , 。
六、根据要求完成句子。(5分)
1、缩写句子。
活泼可爱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
。
2、扩写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的损失。
。
阅读理解部分(30分)
七、 母亲
两年前夏季的一天,我和十几个同学聚在朋友的小房里看电视、听歌曲、打扑克,边玩边聊,十分高兴。
正说的热闹,传来了一声声微弱的音阶错位似的声音:“卖……韭……菜……”不是那种简短有力的吆喝,而更象一种不抱任何奢望的乞讨,在众多有韵有板的专职小贩中显得那么生涩,那么不和谐。正在甩扑克的小东不耐烦了:“这卖韭菜的,没吃饭,绵羊似的。”众人一片哄笑。哄笑中我看见了从窗前像那颤颤的声音一样缓缓行过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我清晰地看见了她花白的头发,流着汗水的脸,那干裂的嘴唇。我的心一阵撕扯, 我怎么能够相信,那是我的母亲。
母亲没有看见我,我走到窗前,望着母亲佝偻远去的背影,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母亲不会骑车,就推着自行车在后架上带着一筐韭菜,在那样毒烈的阳光下,用她微弱的声音换取我的学费、生活费。而在那片哄笑中,在同学的不解中,我没有勇气承认那卑微的劳动者、那憔悴的老妇人是我的母亲。
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然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那个下午,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在那个午后的阳光下流下的汗水。
1、请你用“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2分)
2、母亲在毒烈的阳光下卖韭菜,是因为
(4分)
3、 从此,“我”沉默了,奋发了,原因是什么?(4分)
八、 芭蕉
春天,两鬓班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树。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枯萎的芭蕉。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的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 。”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师坐在桌前批作文。她翻开一本作文,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像芭蕉,我呢,是一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乐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小的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第2段结尾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3分)
2按要求写词语。(8分)
写近义词:厉害---------( ) 哺育----------( )
写反义词:枯萎---------( ) 和蔼----------( )
3如果你是一株茂盛的小芭蕉,你会对憔悴的老芭蕉说什么?(3分)
4本文通过芭蕉在赞美什么人的哪种精神?(3分)
5假如你将来也成为一名老师,,你希望做一名怎样的老师?(3分)
九、习作(40分)
在你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吸取教训……请你选择一件使你难忘的事情,写一篇文章。要写清楚事情怎么难忘,语句要通顺连贯。(题目自拟)
回答者: myboy1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1 19:34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九册综合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kuǎn dài jìng zhòng ài dài duàn yá jué bì
( ) ( ) ( ) ( )
dān wù hǎi jiāng fèng xì cuò shǒu bù jí
( ) ( ) ( ) ( )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一定要细心审题。(10分)
1、“仰”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字典中的解释有:(1)脸向上;(2)敬慕;(3)依靠、依赖。“信仰”中的“仰”应选( ),“仰仗”中的“仰”应选(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两个各写一句话。(6分)
( )声( )色 名( )其实 奔( )不( ) 不( )为奇
( )喜若( ) 奋笔( )书 ( )火纯( ) 半途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滴水穿石”的近义词:(2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句子,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5分)
1、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 ( )
2、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 )
3、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 )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审题要认真。(7分)
1、烟台的海真美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2、高尔基认为“给”的时候是付出,是帮助,快乐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高尔基认为“给”比“拿”幸福。(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之一。(修改病句)
4、小溪快速地流淌着。(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你积累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收集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中国的姓氏中,有许多复姓。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几个,越多越好。(0.5×4=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它三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在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其中你最敬佩谁?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学了本册课文后,你最想去哪里游玩?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那儿景点的特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首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请把它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好几则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给你启发最大的是_________,从中你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或寓言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六、考考你,一定要多想想。(10分)
春联是人们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你一定看过许多的春联,现在就要考考你。
1、春联分为上联和下联,请你用线把相对应的上联与下联连起来。
此即牧童遥指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愿世间人俱健 理人间万缕青丝
一人巧作千人食 何必再问杏花村
书山有路勤为径 五味调和百味香
操世上头等大事 不惜架上药生尘
2、请为书房选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理发店选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酒店选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剩下的两副对联,你觉得一副应送给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副应贴在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市长的柱子
乌克兰的基辅市市政厅是一座距今已有100年的古老建筑。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府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负责修缮的施工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支柱下沉了还是屋顶变形了?市长波尔金接到报告,立刻派人去把当年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奥罗斯基找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奥罗斯基说:“市长先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当年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市长奇怪了:“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是的,市长先生,毫无用处。”市长越发地奇怪了:“既然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难道你觉得大厅里多一根柱子好看吗?你不嫌它碍事吗?”
奥罗斯基说:“是的,它很不好看,也很碍事,就是画蛇添足。我的设计里本来没有这根柱子,是后来按照柯蒙市长的要求加进去的,因为他认为没有这根柱子,大厦会不安全。如果我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将不会采用我的设计,不让我来负责建造这座大厦。”
原来是这么回事!波尔金一下子就明白了奥罗斯基的用意,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奥罗斯基对这位新市长说:“现在柯蒙早就下台了,我们可以把那根毫无用处的柱子拆掉了。”波尔金沉思良久,却说:“不,留着它,还有用处,让以后的市长和所有市政府的官员都能看到它。”
后来,那根奇怪的柱子被保留下来了,人们称它为:柯蒙市长的柱子。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修缮( ) 良久( ) 越发( ) 画蛇添足( )
3、“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柯蒙市长的柱子”可以看出柯蒙市长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个怎样的一个人?要用关于他行为的例子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波尔金市长知道这是根毫无用处的柱子,为什么不拆掉,而把它保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何不用“柯蒙市长的柱子”做题目,而用“市长的柱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25分)
要求:冬天的雪,晶莹纯洁,给人无限的遐想。你就是一片飞舞的雪花,在天空中或在大地上,你会有什么样的经历?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童话。注意写清故事的经过。题目自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字词花篮。(25分)
1. 我会拼读会写。(7分)
jì’è zhī chēng bān lǘ bèi sòng
( ) ( ) ( ) ( )
mǒu zhǒng diǎn qǐ jǐao háo bù yóu yù
( ) ( ) ( )
2. 把下列多音字和相应的读音用线连起来。(3分)
zhuàn chuán
传:传说 传记 自传 水浒传 传递 流传
3. 选字组词。(6分)
(拒 柜) ( )绝 书( ) ( )台
(励 沥) 勉( ) 鼓( ) 呕心( )血
4. 把词语补充完整。(9分)
( )( )大雨 饥肠( )( ) 流光( )( )
( )( )助威 浮想( )( ) 笑容( )( )
( )( )吞枣 天高( )( ) 别出( )( )
二、句子游戏。(18分)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仿写。(6分)
你喜爱的书就是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像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2.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6分)
首先……然后……最后……
3.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6分)
三、课文回放。(15分)
1. 读课文中的句子,填空。(7分)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 ; “读书长大”则是指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2. 读了本单元课文,你觉得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书要怎样读才好?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8分)
四、阅读大检阅。(12分)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②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革命道路 。
③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④毛泽东 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和点,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红黑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处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⑤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酷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1. 以上语段条理是错乱的,正确的顺序是 (写序号):
2. 用“——”画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3. 把短文分成三段。分段依据是:
4. 短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文。(30分)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请从交流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加工整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第一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汉字识辨写。(共15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酵母(xiào jiào) 水浒传(xǔ hǔ) 美差(chā chāi) 绿林好汉( lù lǜ )
掠过(luō lüè ) 目的地(dí dì) 娱乐( yú yù ) 情不自禁(jīn jìn )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焚( ) 誊( ) 檐( ) 俄( )
婪( ) 誉( ) 瞻( ) 饿( )
4、我会猜字谜(仅本单元学过的生字)。(2分)
刘备江东娶夫人( ) 参天大树楼不住( )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 李白因何思故乡( )
二、词语积学用。(共15分)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义。(4分)
不言而( ): 不求( )解:
如醉如( ): 别出心(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2分)
(1)写文章、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 )
(2)读书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 )
(3)许许多多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
(4)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
3、在空线上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1)把该记的东西都背得__ ________了,所以这次考试我信心十足。
(2)自己挣的钱虽少,总比偷和抢来的花着_____ _________。
(3)在向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把自己的零用钱_____ ______地统统捐了出来。
(4)体育是你的强项,运动会上你可要______ ______,为班级增光哟!
4、按要求写成语。(4分)
(1)含有叠字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描写色彩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3分)
鼓舞 鼓励 鼓动
(1)孩子需要经常____________,这样才会不断进步!
(2)雷锋精神曾___________了一代又一代人。
(3)在他的___________下,大家纷纷拿起劳动工具干起来。
观赏 欣赏 赞赏
(1)这些花都非常值得__________。
(2)爸爸正在闭目__________一段很好听的曲子。
(3)校长对他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加__________。
三、句子万花筒。(13分)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2分)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即使……也……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既然……就……
(1)我( )考试不及格,( )向别人抄袭。
(2)船夫驾驶小艇时,( )操纵自如,( )行船速度很快。
(3)( )困难再大,我们( )决不会退缩。
(4)你( )明白自己错了,( )应该诚恳地向人家道歉。
2、句子加工厂。(5分)
(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增加了我的理解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馈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模仿秀。(2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位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句子不写完整,在括号内写出作者姓名。(2分)
(1)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写出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2分)
(1)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小回放。(5分)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指的是著名的学者____________,他对21世纪的青年提出的三贯通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指的是____________课文中讲到了作者自己通过两次作文悟出的作文两点道理是: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家________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五、理解与感悟。(22分)
(一)(11分)
我( )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1分)
2、从这连段文字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下来。(1分)
( )——( ) ( )——( )
3、在文中括号内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1分)
4、不改变意思,将句中加点的字换成另外一个。(1分)
(1)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 ( )
(2)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 )
5、这两个段落文字分别描绘了两个场景,请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法感悟。(3分)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突出一个“_______”字,侧重写人物的__________,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第二段突出一个“装”字,着重写人物的________和_______,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7、用来描绘人们热爱读书学习的成语,你想到了哪些?(至少写出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老师的用意(11分)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 忽然 果然 居然 ]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3分)
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注意正确哟!(3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2分)
(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能力拓展营。(选做题)(10分)
贫富不同
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人子弟实行免费教育,对富家子弟却索要报酬(chóu )。他出了一个告示,在说明索取报酬的地方这样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穷人子弟来,他就这样读;富家子弟来,他就那样读。
你知道他各是怎样读的吗?请给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一、1、伴侣 惧怕 酸痛 编织 朗诵 呐喊 馈赠 饱览 驳杂 选择 2、jiāo hǔ chāi lüè dì yú jīn 3、娱 柜 锅 腋
二、1、喻 明白 甚 很 痴傻 裁 安排取舍 2、千篇一律 囫囵吞枣 浮想联翩 牵肠挂肚 3、滚瓜烂熟 心安理得 毫不犹豫 大显身手 5、鼓励 鼓舞 鼓动观赏 欣赏 赞赏
三、1、宁可 也不 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既然 就 2、(1)图书吸引着我。(2)我的眼睛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3)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4)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做笔记增强了我的记忆力,提高了我的理解力。)(5)这些领悟不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吗? 3、略 4、(1)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2)心到 眼到 口到 5、(1)人的身体的成长发育需要吃饭,智力和精神的发育成长要靠读书学习获得。(2)人的智力阅历各异,观点立场不同,对书中内容的见解和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四、1、季羡林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纹理贯通 2、书籍 构思要别出心裁 要写真情实感 3、鲁迅 多看书 4、莎士比亚
五、(一)1、窃读记 林海音 2、仿佛 好像 喜欢 高兴(开心) 3、之所以 是因为 虽然 但是 4、靠 停 5、(1)藏身于众多顾客读书 (2)借雨天读书 6、藏 动作 怕(担忧、恐慌) 心理 神情 喜(高兴) 7、手不释卷 废寝忘食 韦编三绝 博闻强记博览群书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二)1、划去:做 仿 燥 忽然 果然 夸奖 2、的 的 得 地 的 得 3、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4、(1)大自然 (2)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一切知识、学问、能力来源于生活)5、略
六、(1)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2)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一线调研卷怎么样
好。
1、对调研内容设计系统、规范。2、受访者回答有系统性、针对性。3、便于调研者归纳、总结、研究。一线调研试卷很好。调研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
[img]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什么
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
因为小学语文1至6年级的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这套卷子包含了数学的重考点、易错点、单元测评卷+期末真题模拟卷,所以小学调研卷全名叫一线调研卷。
调研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线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五年级语文上册一线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