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模拟调研卷语文(2021模拟调研卷二语文)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2021模拟调研卷语文,以及2021模拟调研卷二语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参考)

面临高考,如果高三学生只是一味地努力冲刺,打疲劳战和题海战,是远远不够的,掌握好的 学习 方法 才能高效。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由于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还未出炉,大家可以先 收藏 以待更新喔!

2021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3.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 成语 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4.写 作文 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50分钟内,并且要写完,宁可结尾很短也不要没有,否则会扣分。想一个新颖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千万别照搬话题当成标题。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可尝试些短点的 句子 ,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多调动脑中的 文章 库,使文章文采飞扬,但切不可堆积辞藻,要把握好度。审题,找准材料立意。

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

1、字迹:建议考生尽量讲试卷答案字写好,如果写的本来不好,那就要尽量保证清晰。这不仅要求考生在考前选取一个好的答题笔,也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好的心态,不求快,只求准确。

2、答题态度:建议考生无论题目自己是否会做,都要将态度端正的去答题,不要犯低级错误。

3、采分点:所以建议考生与其在有限的时间胡编或者抱着阅卷老师看自己写的多给辛苦分的心态,都是不可去取的,而应该试着想一些和材料有关的关键词语去写,有时也可以让你增分。

4、答题格式:所以建议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如果题目中有两问,比如全国高考2卷第37题第一问,“以上材料反映了双方的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就要选择分两部分答题。因此只有对问题进行分层,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做到尽可能多的得分。

5、没必要写话的:有些老师在批阅试卷的时候,会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的试卷上写歌词或者“老师给我几分吧”等话语,让批卷老师苦笑不得。但是不代表能得到分数,这种答题的答案也只能按考生未作答对待。

2022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及解析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学科模拟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2)

★ 语文高考真题

★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范文(全国2卷)

★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乙卷理想主题满分作文素材

★ 2020年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试卷试题与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的少年时代在闽赣交界的偏僻小镇上度过。东边,武夷山脉横亘两省之间,山重水迭;西边, ,早已失去往日的喧嚣。一条简易的沙石路,由南而北穿过小镇两排(粗陋/粗鄙)的泥房子,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物质的一贫如洗,与精神桎梏相互纠缠。泥土房里的生活,基本是一潭凝滞的死水。大多数夜晚,万籁俱寂,偶尔传来的夜车爬坡时的低吼声,仿佛从地层深处升起,(摇曳/摇撼)着身下脆弱的床板,惊扰了梦枕上的酣睡。似睡未睡之际,夜行人的脚步声若远若近,似有似无。微风拂过瓦楞, ;细雨滑落屋檐,像夜的呢喃。风声鹤唳的夜晚,神思飘忽的夜晚,孕育了一颗(敏锐/敏感)而多情的心。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横亘 山重水迭 B.桎梏 崇山峻岭

C.凝滞 万籁俱寂 D.酣睡 风声鹤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粗鄙 摇撼 敏锐 B.粗陋 摇曳 敏锐

C.粗鄙 摇曳 敏感 D.粗陋 摇撼 敏感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废弛的古驿道被乱草密林遮蔽 若号角吹响

B.乱草密林遮蔽了废他的古驿道 若远人轻唤

C.废弛的古驿道被乱草密林遮蔽 若远人轻唤

D.乱草密林遮蔽了废弛的古驿道 若号角吹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企业的激励机制要让人才实至名归,既重视精神激励,也最视物质激励,要体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利益一致性原则。

B.当地居民透露,去年11月底警方攻入阿莱芒贫民窟之前,这里的毒贩就闻风而动,指使建筑工人把下水道改造成了逃跑的通道。

C.正是在以“物欲”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驱使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发展到无出其右的地步。

D.绵绵青山环抱如屏,万竿翠竹,郁郁葱葱,鸟鸣叶间;一湾清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绝美的景色让我如痴如醉,久久难以释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海防纪念馆坐落在甬江北岸的招宝山南麓,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由中科院院士、建筑大师齐康教授负责总体设计。

B.当时,混血土著儿童被政府强行带走并接受白人教育,他们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生活在残酷的环境下,饱受虐待与凌辱。

C.本轮比赛过后,“中超”迎来了一个半个月的间歇期,国安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调整状态,演练战术,以期在最后几轮比赛中迎头赶上。

D.直到深夜,“村官”小王才回到宿舍,一开门就见屋子里灯火通明,老书记朱正孝和他的朋友任晓菲还坐在炕沿上,一边聊天一边写着什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说“清空”

吴调公

①古代文艺理论家曾经给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了许多风格范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揭示

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其中有许多风格,如雄浑、冲淡、豪放、沉着、飘逸等等,在人们

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清晰的认识。另外也还有一些在目前应用得很少,人们不太了解,而且含义较为复

杂。“清空”就是其中之一。

②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

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它说明作家立足之高和构思之深,表现为画面有余味、脉络婉转谐和,但最主要的还是含蓄与自然的交织、峭拔与流转的交织。

③清人戈载评论姜夔的几句话,可以说明“清空”特色。“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

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气”,说明作品审美情趣高雅;“盘空”,说明作品的

想象、情思和韵味不仅横溢太空,而且纡回萦绕,竭尽曲折婉转之美;“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说明作

品意趣超逸不凡,表达空灵自然;“高远峭拔”,则说明取境之深、笔力之遒,饶有余味,富于顿挫。

④怎样才算清空,怎样便是背离清空呢?

⑤首先,从审美感受说,风格应该是幽深而不烦琐。作为清空风格的.幽深,就是指举重若轻地讲出“人

人心中所有”但却是“笔下所无”的话。而且幽深要与自然相结合,幽深的内容,要通过自然造化的形式

来表现。

⑥其次,从诗词节奏来说,清空的风格往往是以灵动取胜,而与板重相背离。所谓灵动,不外指作品

节奏给人们以和谐流动的美感:感情富于曲折,而以质朴明快的语言出之;结构饶有层次,但却统一在浑

然一气的境界之中。流转而不失之浮滑,律动和谐中包含着凝炼的风度,甚至峭拔的格调。

⑦再次,从语感说,清空风格的诗词,更多表现为质朴玲珑和潇洒纵横。锤炼精工、雕镂深刻、语气

蟠曲的作品,往往表现为邃密、峭拔、典雅、古奥的风格,它们的境界未始不绵密奇幻,但有的却不免迷

茫艰涩;语言未始不精警遒炼,但有的却失之诘屈聱牙,难以上口。而清空的作品则语言质朴,摒弃雕饰

之繁,“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⑧总的来说,清空的思想基础,首先应该是具有高超、洒脱的情趣,像清风徐来,山泉汩汩。清空的

作品,其境界必有高度,不是“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那种高旷骏迈,也不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那样的昂扬激荡。其特色是:秀劲中见挺拔,飘洒中寓沉着,优美中含有某些崇高因素。

(选自《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有删改)

6.根据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下列对“清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从而在题材概括上表现为澄净精纯、意境塑造上具有朴素自然特点的艺术特色。

B.清空说明作家立足高、构思深,表现为画面有余味、脉络婉转谐和,但最主要的是含蓄、自然、峭拔、流转风格的相互交织。

C.清空具有审美情趣高雅,想象、情思和韵味横溢太空,纡回萦绕,竭尽曲折婉转之美的特点。

D.作品意趣超逸不凡,表达空灵自然,取境深邃,笔力遒劲,余味隽永,富于顿挫,都是清空的特点。

7.下列诗句,不符合“清空”特点的一项是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雄浑、冲淡、豪放、飘逸、清空等都是古代文艺理论家给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的风格范畴,

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程度不完全相同。

B.灵动不仅指作品节奏给人以和谐流动的美感,还指感情富于曲折而用质朴明快的语言表现出来、结构富有层次却统一在浑然一气的境界中。

C.锤炼精工、雕镂深刻、语气蟠曲的作品,往往表现为邃密、峭拔、典雅、古奥的风格,但这样的作品有的不免境界迷茫艰涩,或语言诘屈聱牙。

D.本文围绕“清空”展开论述,先阐明“清空”是什么,再论述怎样才算“清空”,层次清晰;引用古人评价或诗词,增强了说服力和表现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献骊姬

刘向

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

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于是骊

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不可以无主。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

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遂使太子居曲沃,

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

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

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

君不早图,祸且及矣。”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

公曰:“不可,吾将图之。”由此疑太子。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申生祭

于曲沃,归福①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公至,召申生将胙②。骊姬曰:“食

自外来,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骊姬乃仰

天叩心而泣,见中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i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

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

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遂自经于新城庙。

公遂杀少傅杜原款。使阉楚刺重耳,重耳奔狄。使贾华刺夷吾,夷吾奔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

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卓子立,又杀之。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

[注]①归福,奉献祭肉。②胙:祭祀时用的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骊姬既远太子 远:使……远离

B.吾将图之 图:谋划

C.公田不在 田:通“畋”,打猎

D.遂自经于新城庙 经: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今谓君惑于我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祸且及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日 斧斤以时人山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B.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C.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D.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劝说献公让申生镇守曲沃,让重耳镇守蒲城,让夷吾镇守二屈,其真实目的并非加强宗邑和边境的防守,而是为立奚齐为太子创造条件。

B.骊姬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对太子申生为人评价的言辞,显示了她的险恶用心;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

C.在献公对太子起疑心之后,骊姬欺骗太子祭祀母亲齐姜,并借机下毒陷害太子。由于太子忠厚,没有亲自前去辩白,她的诡计终于得逞。

D.骊姬工于心计,她的阴谋在精心设计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实现,但这不仅让晋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给自己与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5分)

(2)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5分)

1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④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②白下:南京的别称。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主张为政者必须立身端正,这样才能顺利推行政令。正如《论语•子语》所言:“其身正,不

令而行; , 。”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 ”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静和自己生活的安适。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 , ”两句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超过50字。(4分)

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庸和谐的观念。儒家思想强调“礼之

用,和为贵”,道家倡导“天人合一”,这些思想是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倡的

人生价值观、人格境界论,比如《大学》《中庸》这些经典中的人格境界,可以为我们重建道德观念提供

深层的学术滋养。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开放、包容精神,将有助于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

文明趋于多元化。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举凡高明的创作,无论音乐、绘画,还是戏剧,无不有出处,无不来自对经典的观照。我们的戏曲艺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 ,才能真正领悟到前辈表演艺术家的精髓:通过复排《长歌行》,我们体味到了刁光覃性格把握的精到;在复排《雷雨》的过程中,我们看

到了情感表现细腻的苏民;郑榕舞台表演沉稳,是我们在复排《茶馆》时了解的。

(1)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紧密。(2分)

(2)修改画波浪线处标序号的两个句子,使画线部分句式一致,语脉贯通。(2分)

18.下面是某市的“关爱流动人口公益事业”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4分)

六、(1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走向海洋

阿来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

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

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

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

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

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

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直

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

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

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

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

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

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的

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

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

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

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

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持续着。对灾难与风

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

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舰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

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

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

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

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

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

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

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我站在302船的

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⑩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

不走向海洋!

(选自《看见》,有删改)

19.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2分)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2分)

20.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21.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4分)

22.“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家国有书店将长时间看书而不买书的孩子们撵出。理由是: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看书的地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要喜欢朗读,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起来练习练习吧!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ān jìng zǐ xì zāi hài yōng bào

( ) ( ) ( ) ( )

gū niáng xiū xī yǔ zhòu bō làng

( ) ( ) ( ) ( )

(二)在红色字正确的音节下面打“√”。(9分)

兴(xīng xìng)奋 欢乐(lè yuè)

淹没(mò méi) 弯曲(qū qǔ)

漂(piào piāo)流 好(hǎo hào)奇

上当(dàng dāng) 首都(dōu dū)

背(bēi bèi)课文

(三)填写正确的字。(8分)

一( )树 一( )鱼 一( )马

一( )衣服 一把( ) 一盘( )

一张( ) 一头( )

(四)比一比,再组词。(8分)

区( ) 坏( ) 休( ) 吸( )

巨( ) 怀( ) 体( ) 极( )

云( ) 可( ) 己( ) 京( )

运( ) 河( ) 记( ) 景( )

(五)写意思相反的词语。(8分)

爱— 丑— 伤心— 虚假—

多— 黑— 饥寒— 复杂—

(六)照样子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4分)

例:连忙—赶紧

著名—( ) 漂亮—( )

特别—( ) 立刻—( )

(七)补充成语。(8分)

( )高( )淡 ( )谷( )登 坐( )观( )

自( )自( ) ( )收( )藏 ( )军( )马

十( )十( ) 无( )无( )

(八)连一连。(12分)

1、

学 电脑 梳理 羽毛

做 图案 观赏 旗帜

拼 作业 挥舞 风景

2、

欢快的 阳光 认认真真地 走路

先进的 脚步 急急忙忙地 上课

温暖的 科技 吞吞吐吐地 说话

(九)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3分)

1、窗外那棵树上有一只小鸟在唱歌( )

2、明天你能和我一起去小刚家吗( )

3、天空的云朵一会儿像小鸡,一会儿像小马,多么好看啊( )

(十)照样子写句子。(6分)

1、湖水像一面镜子。

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

3、

例: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

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他把教室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老师——________在风里_______,那是我们给你_______,帮您_______一天的疲倦。

2、田野献上________的果实,枫林举起________的旗帜,蓝天飞着_______的鸽子,大海奏起__________的乐曲。

3、远山寒山石径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下面的短文真有趣,赶快读一读。(5分)

太 阳 花

……你见过太阳花吗?这是一种很美丽的小花,小小的花瓣,粉红的,鲜艳极了,叶子呢?也是细细的,含着一包绿汁,很嫩。

……早晨,太阳一露出笑脸,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太阳越晒花越红。它仰着脸蛋,好像在跟太阳说:“太阳,谢谢你把我照得这样漂亮。”

……傍晚,太阳下山了,太阳花就慢慢合拢花瓣,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太阳花还有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开起来,那才好看呢!

1、短文共有( ) 段话。(1分)

2、太阳花是一种很( ) 的小花,( ) 的'花瓣,( )的,鲜艳极了。(3分)

3、太阳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1分)

(十三)读一读,回答问题。(5分)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1.这一自然段有( )句话

2.用"_____"画出描写秋天颜色的句子。这一句话描写了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作物。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是( )、( )、( )。

[img]

请给我出1张语文试卷

七年级(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语基(22分)

1.请按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水何澹澹, 。

② ,志在千里。

③潮平两岸阔, 。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⑤ ,听取蛙声一片。

⑥开轩面场圃, 。

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点明本曲主旨的句子是 ,

⑧《论语十则》中讲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⑨孔子提出,向别人学习要“ , .

⑩“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目xuàn [ ] 慧心未泯 [ ]

洗zhuó [ ] 伐木丁丁 [ ]

3.下面词语中有四个别字,请写出并订正于下面的方格内。(2分)

瘦骨嶙峋 擎天憾地 碌碌终身 玲珑剔透 多姿多彩

心旷神怡 悴然长逝 呼朋引伴 德高望重 阴晴园缺

别 字

订 正

4.我们从影视媒体、标语广告、商品标牌等中常可以学到新鲜、生动、活泼的语言,同时也从它们那里看到不少不规范用语、错别字、病句等。请选一例写在下面,并略做分析,或评点好在哪里,或分析错在何处,提出改正建议。(2分)

例:

5.请仿照下面句式和修辞写一句话,组成排比句。(2分)

例句: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

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诗邀我与你应和吗?

6.请你展开想像与联想,将下面的图形想像成一样物体,并要求:①写出这一物体的名称;②写一两句描写的话。(4分)

物体名称:

我的描述: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8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徐喷以烟 [ ] ②为之怡然称快 [ ]

8.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项为之强 [ ] ②果如鹤唳云端 [ ]

9.下面句子朗读有错误的义项是 [ ] (2分)

A.果然|鹤也 B.使之冲烟|而飞鸣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为之|怡然称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夏蚊成雷:

②昂首观之: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21分。

[甲]“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踏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底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乙]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棵棵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确实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见。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1.甲文中“我”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结果爬下了悬崖;乙文中说:“第一次真好”。想想,这“第一步”和“第一次”给你什么启示?(4分)

“第一步”:

“第一次”:

12.甲文中“我”只是从悬崖上下来,却说“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不是他的真实感受?为什么?(5分)

说说你对乙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3分)

13.你是否完全同意乙文中“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4分)

14.请简述进入中学后,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或感觉到真好的“第一次”的事。(5分)

(三)阅读下面《他就是救我的人》,完成18—21题,19分。

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父母都已经死了,留下她和她的祖母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她和祖母正在楼上的卧室里睡觉。突然,房子着火了,而

且,火势凶猛,迅速蔓延。整个楼上都陷入了火海之中。

邻居们连忙拨打火警电话,叫消防队,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由于本地

还有另一场火灾,消防车都已经到那里去救火了,要晚些时候才能赶到这里。

邻居们都失望了,只能无奈地站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熊熊的大火无情地吞

噬着祖孙二人。因为房子的所有通道都已经被大火堵住了,根本就冲不进去。

小女孩的祖母为了救她,终于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绝望地死去了。

孤苦无助的小女孩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楼上的窗口,拼命地哭喊救命。

邻居们呆立在那里,显得束手无策。

忽然,人群的后面有一个人,两手拿着一架梯子飞快地向这边跑来,来

到楼下,他麻利地把梯子靠着房子,迅速地向窗口爬去,然后纵身跳进烈焰

熊熊的屋里。当他再次出现在窗口的时候,他的怀里已经抱着小女孩了。他

把小女孩交给了下面等待接应的人后,就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接下来,人们开始寻找小女孩的其他亲人。然而,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

人们发现小女孩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她成了一个孤儿。于是,人们决定在

该镇的会议大厅召开会议,决定由谁把孩子带回家抚养……

一个老师说她愿意领养这个小女孩,她说:

一个农夫说他也愿意领养这个小女孩,并说:

紧接着,又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领养这个小女孩,并且还列举

了许多这个小女孩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会得到的诸多好处。

最后,镇上最有钱的人站了起来。瞟了一眼在座的所有人,然后不屑一

顾地说:

人们无言以对,纷纷把目光聚集到小女孩的身上。然而,从会议的开始

直到现在,小女孩始终都低低地垂着头,一言不发,保持着沉默。

“还有谁有话要说?”会议的主席大声问道。

就在这时,有个男人从会议大厅的最后头向前走来。其实,与其说是走,

倒不如说是挪更为确切。因为他走得很慢,很慢,而且每挪一步似乎都很艰

难,很痛苦。终于,他挪到了主席台前,在小女孩的面前站直了身子,伸出

了双臂,小女孩缓缓地抬起了低垂很久的头,眼中闪烁出惊喜的泪光。

“他就是救我的人!”她欣喜地叫了起来。同时,纵身一跃,双手勾住

了这个男人的脖子,紧紧地拥抱着他,就像哪个失火的夜晚一样。她把脸深

深地埋进他的怀抱里,忘情地啜泣起来。良久,她抬起头,凝视着抱着她的

这个男人,微笑绽放在她泪水涟涟的脸上……

此时,整个会议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都屏住了呼吸,惊讶地看着眼前

发生的一切。当然,他们也清楚地看见了这个男人的手上和臂膀上那遍布的

可怕的伤疤。

“散会!”会议的主席大声宣布。

15.通读全文,联系有关内容,具体分析救了并领养小女孩的这个男人具有

怎样的品质。(4分)

16.文中加横线的空缺处,是文中人物的语言。根据文中人物的身份及说话时的神态口吻,请揣摩他们可能说什么样的话,并替作者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1) 一位老师:

(2) 一位农夫:

(3) 镇上最有钱的人:

17.文中加点的“无言以对”和“鸦雀无声”都有人们不说话的意思,它们能否互相交换位置?说说你的见解。(4分)

18.这篇感人的文章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什么地方你认为写得最好?你认为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请你选择其中一点(或自选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简述理由。(5分)

三.作文

快乐有一个同胞姐妹,那就是烦恼。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在亲人间、朋友间,有快乐,也会有烦恼。正是因为快乐和烦恼的联袂出场,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请以“我的快乐”或者“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清楚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2. 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

3.字数不少于400字。

哪位大佬有正确教育2021届高考各省模拟试题汇编卷全国卷PDF的资源,非常感谢

山东新高考模考试卷pdf版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提取码: 38vb  

山东新高考模考试卷pdf版 政治 山东模考.pdf 语文 山东模考.pdf 英语 山东模考.pdf 数学 山东模考.pdf 生物 山东模考.pdf 山东省2020届新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 历史 山东模考.pdf 地理 山东模考.pdf 2020新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pdf  

2021模拟调研卷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1模拟调研卷二语文、2021模拟调研卷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