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临天下第一轮历史(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临天下第一轮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一大奇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哪一关?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在长城最东端,临黄河入海处。此关历史上是战略要塞。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山海关是由那些建筑组成的呢?山海关为什么又会被称会"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与长城相连接构成一整套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在历史上堪称军事建筑的绝唱。山海关城的建筑设计真可谓因地制宜,将四方形的城池与长城相连接,并以此为关,匠心独运。城 墙外部以青砖包彻,内填夯土,城高14米,厚7米。

城墙四周封闭,有城门4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东门城楼上悬挂“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山海关之所以能声名远播,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这块巨匾的贡献也不容小看。它大约6米长,1.5米宽,正中写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笔力苍劲浑厚,气势豪壮,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但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史书上并无记载。

明朝洪武十四年建设山海关,这里也是明长城东部的主要关隘,早在隋朝年间,这里便建设了关隘称为榆关,五代之后因幽云十六州被契丹所夺,这一关隘也失去了功用。

直到明朝,山海关建成之后,称为了扼守中国北方的一处要冲。作为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山海关是关内与关外的分界线,也是京畿的一道重要屏障,尤其明朝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山海关更是关乎明朝的生死。由于处在中原农耕文化和东北游牧文化的枢纽位置,山海关在明清时期的商贸地位尤为显著,中原和少数民族商旅往来频繁,山海关既是军事重镇,又是商贸重镇。

山海关扼守辽西平原,守卫华北平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明朝之后,逐渐赢得“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最大骂名。

[img]

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故事有那些?

1、始皇修陵墓:

据说秦始皇二十二岁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因骊山风光秀丽,加上山阳产玉,山阴多金,金玉双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选在骊山北麓。他不仅从全国调来七十多万“刑徒”,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来大量民夫。

2、陶人替代:

秦始皇还下诏令李期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准备为他殉葬。李斯见了诏书,吓得目瞪口呆。他想,征集这么多人殉葬,必定会遭到百姓强烈反对。百姓一旦起来造反,秦朝江山难保。但如不照办,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无疑。

想来想去,只好上书说:“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征如此众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骚乱,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觉得也有道理,就改变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而且要求烧制出的陶人陶马要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3、烧制艰难:

李斯从民夫中挑选出数百名烧制砖瓦的工匠,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按期烧好陶人、陶马。如若不然,定杀不赦。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瓦,谁也没有烧制过陶人陶马,他们试烧多次都没有成功。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头。在被杀的工匠中,有个老工匠想出一个办法,在临死之前告诉了他的儿子,要他单窑分段烧制。儿子含泪埋了父亲后,便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烧成以后再组合。采用这个办法后,陶人陶马终于烧制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工匠们齐心协力,夜又继日,把几千件陶人、陶马终于按期丛部烧制出来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把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4、工匠殉葬:

秦始皇驾崩以后,秦二世胡亥继承了帝位。他怕工匠们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灵枢运入墓中,然后下令叫所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齐到墓中看戏,并领取赏金。可怜那些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当。他们刚刚走进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闭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5、死里逃生:

传说只有一个小伙子逃出来,他就是第一个把陶俑烧制出来的人。因为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当他见情况不妙时,便钻进了水道,直到天黑时才逃出来。后来他流浪中关,依靠烧制瓦盆、瓦罐和瓦瓮(关中放面的器具)为生。直到如今,这些陶制品在关中农村还很受欢迎哩。

扩展资料:

1、建筑结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2、艺术价值: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3、发现故事: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兵马俑

有谁知道"天下第一关"的来历?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天下第一关建在镇东门平台之上,楼身两层,关楼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匾额。站在关楼北望,角山、长城、古堡、烽火台历历在目。南沿长城远眺,老龙头依稀可见。老龙头是万里长城最东端,澄海楼巍峨高踞城头,乾隆御笔“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书“雄襟万里”楼匾居高临下,直俯大海。自澄海楼筑有—石城逐级而下伸入大海,站在石城终端楼平台上四眺,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气象万千。山海关附近还有燕塞湖、孟姜女庙、九门口长城和碣石宫遗址、长寿山等景区。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构筑长城,建关设卫。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东北华北之间的咽喉要冲,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明长城从山海关南面海滨的老龙头,经山海关蜿蜒越群山之巅而向北延伸。山海关城东依长城辟四门,东曰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曰迎恩门,南曰望洋门,北曰威远门,各门上均筑城楼,城中心筑钟鼓楼,城外绕以护城河。

求历史类小说!

我也推荐你看易中天的品3国 ---你说的这类小说也多我就点及本吧 不好看你骂我 。

[架空历史] 极品家丁

[架空历史]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两宋元明] 回到明朝当王爷

[架空历史] 庆余年

[秦汉三国] 风流三国

[架空历史] 楚氏春秋

[上古先秦] 大争之世

[架空历史]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两晋隋唐] 唐朝好男人

先看着吧 我 这多的是!

再次强调不好看你骂我历史小说紫夜歌第八章 21静夜相对有情人互诉衷肠(上)醉琉泠10-06-05连载4691722历史小说夫君个个都是狼美男集中营 第153章尹姬10-06-05连载2605403历史小说凤婉谋天上人间情一诺 第89章 逆天而行琳晴10-06-04连载1890324历史小说和亲第一卷 燕国公主 奈何春秋10-05-16连载1506765历史小说月满天下第一卷 风起江湖 第51章 真相霜月红枫10-06-04连载1295496历史小说花殇.光舞年 第十七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二)韩雨萱10-06-05连载1067987历史小说一品天下下卷·各领风骚,谁能笑傲 下卷卷介绍花想衣裳10-04-12完结1044548历史小说为你凝眉第三卷 为你凝眉 为我憔悴 第154章 为你(终)温筱晴10-05-06完结1016779历史小说丽色颜歌:绿依妆成胭脂碎卷二:香临天下 第50章 康丘路遥,忍顾棠前叁丘婒10-06-05连载6785010历史小说翡冷翠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翡冷翠》出版公告赵家西施09-07-28连载6232511历史小说丹心照卷一 长乐未央 第十八章 留取3汉滴10-06-02连载6186812历史小说那些年的长安作品相关 有关回复的问题王植10-04-16完结4912613历史小说蓬莱引·橘逝第三卷 月老大作战 今夕何夕乱 第03章 我非佳人,就要做贼花月连城10-05-22连载4443314历史小说爱今生正文 第六十六章 笑话与惊喜我意随心10-06-04连载3458615历史小说媚惑江山(已出版)正文 最新通告,不得不看三月暮雪09-10-16完结3383916历史小说无敌贵妃番外篇 盼来盼去魂渐消(12)曲婉贞09-12-09完结2263817历史小说兼职王妃诱王爷正文 红尘滚滚 102 完结紫如09-11-23完结2193818历史小说上海小妾(小四喜)丧 第20章 丧20 上麦圈儿09-12-30连载2146419历史小说盛世菊香正文 第九十一章(结局)雨暄09-01-07连载1985220历史小说暮茂珏大结局 第二场君子花瑶尘夕09-12-20完结1950321历史小说恋清尘(完本)第六卷:天不老,情难绝 110.回忆琉璃醉09-04-24完结1901822历史小说北宋无惊脆弱的天才 第32章,寿辰王植10-06-03连载1880723历史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正文 第六十三章 长风夜卷清虏尘那那07-11-10连载1836024历史小说倾世妖娆纪念书评 第873章 半玄月温筱晴09-11-13完结1723125历史小说白云浮舞天怒 49.秋云八尾猫10-06-05连载1710226历史小说惊鸿天下作品相关 完结公告步惊鸿09-08-25完结1610527历史小说妖颜惑众(温筱晴)亲爱的长评 第977章 柠柠7温筱晴09-11-02完结1570128历史小说媚宫·玉漏正文 第八十九章 玉漏莫相催(一)赵家西施09-06-17完结1563229历史小说大风秦楚第四部 五卷、十四、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寄萍踪09-08-06完结1528130历史小说谁的天下卷四 遮天蔽日 第一百七十六章 谁堪求助花想衣裳09-04-30完结1452431历史小说萧嫔传第二卷 红颜祸 第110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令狐逸10-06-05连载1432432历史小说烟雨楼台烟雨楼台之前缘误 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丝(三)笑傲10-05-10连载1409233历史小说南宋风烟路第八卷 无家,天下 第十七章 魔人家,桃源村(1)林阡10-05-26连载1366934历史小说暗香诀外篇 番外 辰琰新王1洛一08-07-01完结1223235历史小说锦瑟华年正文 第21章 毓哥哥(2)莜晓09-05-09完结1195736历史小说指点江山之一代才子第二卷 第十四宸 洛阳之势七宝小巫09-06-25连载1194237历史小说迷戈盛世迷歌 第55章 大和风之舞雩10-06-04连载1152638历史小说奈何惹尘埃下卷 天下随心 第五十八章 合卺我意随心09-05-14完结1048939历史小说断肠芳草远第十五卷 奔波 第五章 淑真返歙舞月飘雪08-04-29完结1026440历史小说唯墨殇正文 第五十章 淡蓝色、沉祭缘沐宇09-12-04完结883141历史小说凤倾九天第三卷 第五十六章 局势季澜杉09-10-11连载873942历史小说长平之战正文 第18章 成王败寇有你的远方09-03-31完结813743历史小说初唐夜唱风雨长安 第204章 显德殿前沐朝晖令狐逸10-06-02连载805344历史小说大明后宫:懿安秘史正文 后记 清风明月总关情(2)孙秦09-10-01完结797145历史小说醉相思下卷 第十八章颜朝夕09-12-30连载774846历史小说后宫虐杀——落尽梨花春又了正文 第42章辞宠(下)水凝烟08-08-09连载765447历史小说帝谋上卷 第三十二章 照面暖10-02-04连载757848历史小说文武状元俏寨主第十四卷 结局公告曲婉贞08-06-05连载748549历史小说幻梦烟云正文 第三卷 京都暮春 第四章:晗王再遇春已至忆梦10-05-03连载733650历史小说神农小混混正文 第六十三章 阴谋孙斌09-10-19连载711351历史小说紫云天下分飞燕番外 千年轮回只为你燕燕于飞08-11-03完结702452历史小说栀子花开寂寂香正文 第七十七章 寂寂香(后记3)大结局三月暮雪09-01-13完结653553历史小说连珠爱正文 第53章 发现奸情夫夫09-11-01连载628154历史小说笑天下正文 第60章 轮回(全文完)迷迦勒08-09-27完结580655历史小说晨露浮萍重返故里 第九十七章 人生如梦圻膳10-05-16完结470256历史小说庆历商路(穿越女扮男装)卷二 离别(二)叶微铃07-11-28连载433657历史小说倾城笑:烟落无痕第一卷 第8章: 他是登徒子(二)暗月旋舞08-06-16完结393058历史小说汉妆潋滟作品相关 楔子萱雪09-07-29完结361159历史小说江山美人:深宫桃花正文 第十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5)曲婉贞09-09-01连载242860历史小说曾为明月醉几场卷二 君家客 第46章 我欲与君相知弦歌坠10-06-03连载2395

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怎么进行?

一、熟悉考纲,明确方向

《初三历史毕业会考指导从书》是命题的依据,所以人们在解读《初三历史毕业会考指导从书》时,比较关注考试的范围、增减的内容,这固然很重要。但本人认为应该更多关注的是题型和样卷,因为它展示了大概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能使我们对中考试卷的难易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

二、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方面,如学习中国史,一定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中国史作为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纵向方面,不拘泥于政治史、经济史等传统模式,要细化,形成若干小专题。

三、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当前,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越临近中考,越要求我们“返璞归真”。

当然,这种回归绝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我认为,回归课本应该重视以下内容:①重视理解,融会贯通。②重视主干知识。③重视历史概念、结论。这。④重视原因、影响。⑤重视查漏补缺。

四、掌握技巧,提高成绩

为了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备考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

①审题技巧。

②答题技巧。对待材料解析题,要重点训练。也要同时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如材料题解题的三步骤:读,解,答。

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都是谁写的?|汉字发展史(8)

古代字体的诞生,大部分是出于实际需要,行书也是如此。隶书、楷书写起来太慢,草书虽然写得快,但又不容易看懂。于是,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也就是楷书的快写体,这就是行书。

行书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不像楷书那么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比楷书书写迅速,比草书易于辨认,因此,它成为适应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书法。

据传,行书为东汉人刘德升所创。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刘德升,在书法界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刘德升没有留下任何墨宝,连刻本、拓本也没有,只是典籍中提及而没有实证。

实际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出现,都有一个长期孕育、发展的过程。行书先在民间流行,然后渐渐约定俗成。上个世纪70 年代,有近 600 块曹操家族墓文字砖在安徽毫州出土,出现了篆、隶、真、行、草不同书体的交叉,其中“当奈何”砖上的三个字,已经是娴熟的行书字体。

晋代是行书的繁盛时期,而东晋则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为晋人的行书之冠。王羲之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不仅使行书发展到成熟完美的高度,而且,“遂大行于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从文字学的意义来看,行书字体到了晋代,已经成熟完备,以后的发展都是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

行书书写快捷如行云流水,虽飘逸多变却容易辨识,这种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广为流行的实用性,使得行书自产生起便深受人们喜爱。纵观漫长的书法史,相比于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书法艺术留下的墨宝最为丰富,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辉煌灿烂的历史。

魏晋时期是行书成熟的黄金期,到唐代行书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了大唐景象;宋代行书承唐继晋,开创了新的风格,创造了新一代的繁荣,行书从此在各种书体中也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有三幅典型行书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在晋代,三月初三,按照习俗人们都到水边沐浴,消灾祈福。永和九年的三月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一行来到绍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汇诗成集。微醉间,王羲之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此诞生!

《兰亭序》字字精妙,笔墨精致多变,全文出现二十多个“之”字,然而每一个“之”字都形态不一、各有千秋;通篇潇洒飘逸,气随浓随淡,行款或疏或密,节奏韵动而和谐,取势纵横自如,但又自然天成,书法与文字内容珠联璧合。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酒酣兴起之际,感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走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它体现了书法和人文情怀的高度统一,乃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兰亭序》自唐代以来,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立下一座丰碑,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字推崇备至,他说:“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乎。”

传说《兰亭序》传至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禅师,智永又将之传给弟子辨才。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想把《兰亭序》拥为己有而不得,后听从宰相房玄龄计,派御史萧翼与辨才交为好友,最后终于把《兰亭序》骗到手。这就是“萧翼计赚兰亭”的故事。据说唐太宗死后,留下遗诏,将《兰亭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在昭陵。

《兰亭序》真迹虽已失传,但传世摹本中,以冯承素摹本为最佳。冯承素摹本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先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河北诸郡望风而降,只有镇守常山的颜杲卿父子一门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其父与颜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悲痛不已,遂执笔写下这篇《祭侄文稿》,以悼亡亲。

此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的,他不顾笔墨之工拙,字随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整篇文稿的艺术效果与作者的情绪完全一致。文字时疏时密,墨色有重有轻,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跌宕多姿。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整篇文字几乎都是因情而起,为情所收。

《祭侄文稿》本不是为书法作品而写,纯粹是文章手稿,圈点涂改随处可见。然而,恰恰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无意于佳尤佳”,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精品,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

《祭侄文稿》上面钤满了中国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题写的跋文,是一件传承有序的颜真卿真墨宝。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公元1082年的寒食节,已经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三年。1080年,他被政治对手诬告,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在宋朝是一种仅有职称,没有实权的闲差。

苏轼是很豁达的一个人,可再豁达的人,也会有愤懑、怨怼之时。苏轼望着冷灶冷火,想起自己因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如同贤臣介子推一样被君王淡忘了,不觉内心十分伤感。这时候,他抬头又看到家里的破灶和空荡荡的厨房,忽然产生了一种穷途末路之感。激愤之下,苏轼写下了两首寒食诗,也就是书法《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帖》。苏东坡一不小心,这样的吐槽之作,居然成了书法史上排名第三的行书!

《寒食帖》是苏轼在惆怅孤独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写。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起笔时平缓凝重,在沉重中又暗涌波涛,无论是点画线条还是字体的结构、大小,都随着作者情绪的起伏而急剧变化。整幅作品如同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先是平缓地将现状徐徐写来,然后逐步推向高潮,从中间部分可以看出字体越来越大,墨色越来越重,情绪像火山爆发一样;然后在结尾几个字上又有所收敛,到了最后,“死灰”两字有种如陈年积灰一般的艰涩。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苍凉。

这幅作品写的时候很随性,字的大小、结构都没有按照正规的来,但随性不等于随意。整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整幅书法节奏感明显,笔下的书法波澜起伏,这种章法并不是苏轼刻意而为之,是苏轼情感的自然流露。此帖正好把情感、诗文、书写这三者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寒食帖》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入日本,在日本经历过关东大地震、美军大轰炸安然无恙。1949年被在日华人购回,后被带到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人说是仿本,尚无定论)。

有人评价:“天下三大行书”中,《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卷临天下第一轮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答案、卷临天下第一轮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