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中同步周测卷四答案,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中生物问题
- 2、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3、2015~2016高一英语外研周报book2moudle4同步评估答案
- 4、求新版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同步测试卷test4的答案
- 5、《新概念英语》同步测试卷 Test4(lesson13-lesson16)Book2答案
高中生物问题
答案: B.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解析:这是今年北京市西城区某次模拟测试理综卷的第4题。学生选择出正确答案似乎并不难。可是,仔细考虑,问题并不简单。关键的问题就是“使培养的细胞分裂同步”这句话究竟作何理解? 第一种理解:所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时进入分裂间期,又同时进入分裂期,同时完成这一次分裂,同时进入下一次分裂。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表中的数据就无法解释——如果全部的细胞都能进行分裂,那么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一开始就应该是100%;如果只有25%的细胞能进行分裂,甲组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就不可能达到100%。第二种理解:所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其分裂间期的时间是相同的,分裂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但是有的细胞先进入分裂间期,有的细胞后进入分裂间期——可是,这样,还能说这些细胞分裂同步吗?!——但也只有这样理解,这题目才勉强说得通:t0 时两组培养细胞都有25%处于S期,这些细胞立即摄取3H-TdR进行DNA复制从而带上标记;后来又有更多的细胞逐渐进入S期,使被标记的细胞所占百分比逐渐增加;甲组细胞应该100%在细胞周期中,乙组细胞应该有80%的在细胞周期中,两组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大致相同。
[img]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伎(jì)俩 孝悌(tì) 碑碣(jiē) 噤(jìn)若寒蝉
B、歼(jiān)灭 果脯(fǔ) 回溯(shù) 休戚(qī)与共
C、提(dī)防 哂(shěn)笑 伺(sì)机 悄(qiǎo)然无声
D、趑(zī)趄 刹(chā)那 赝(yān)品 海市蜃(shèn)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防犯 曼延 枉费心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厮打 搏杀 一切就绪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缔造 愧叹 虎据龙盘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D、消蚀 辐射 洗耳躬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 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二、下面的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开究”,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式与旨越,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三、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8、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军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9、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10、“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四、阅读《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心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对发音者是这样。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顺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11、对“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中“面临的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通讯系统的复杂,我们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嘈杂。
B、由于“声音”的嘈杂,一些有意义的信号我们很难从中选择出来。
C、我们在通讯中所传递的信号并非全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
D、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12、对“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短暂的沉寂是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沉寂就会令人恐惧。
B、自然界中需要对生物改进发声装置,过滤那些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时就要有短暂的“沉寂过程”。
C、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令人厌烦的“嘈杂”声,但生物的发声是必须的,有些还非常可爱,所以完全摒弃“声音”是绝对不行的。
D、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所以我们不能禁止生物休息。
13、下列说法中与文章内容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白蚁发出的打击乐似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B、白蚁为表达一种紧急的意义可以通过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强大的声音。
C、蝙蝠为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必须几乎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D、白蚁只有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
14、下列根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了利用声音来进行大量的闲聊,必须通过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
B、要从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中剔除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份,需要我们人类长期的富有耐心的观察。
C、蝙蝠用连续不断地发出声音来代替眼睛的扫视,目的是用来准确无误地发现小昆虫。
D、蝙蝠只有在进化中配有一定的导向装置才能在飞行中准确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小昆虫。
五、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5、“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5分)
16、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
六、诗句填空
17、下面一段文字中,引用或化用了不少诗词名句,请指出它们是哪首诗词中的名句,作者是谁。(任写三句即可)(6分)
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共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答:
(1)
(2)
(3)
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尘小曼
——《图说陆小曼》读后
读陆小曼的传记,是出于好奇。一代名媛与一代才子的故事,本身就能够诱人,更何况大诗人徐志摩身后的才女,个个都名闻遐迩。贤慧能干的张幼仪,美慧而才华盖世的林徽因,芳名远播而多被人诟病的陆小曼,这背后该是怎样的因缘?
一生繁如烟花,被千夫指。
一生浪漫风情,身世飘零。
一生率真执著,难免孤独。
挥霍、吸毒、捧戏子,种种恶习却与这样曼妙的女子结缘。她的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神往,绝世容貌,能歌善舞,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擅长工笔山水画
也许,这样黑白两面的陆小曼,才更真实。
大家闺秀林徽因,集众多优秀素质于一身,阳光、美丽、大方,既是建筑学家、文学家、诗人等,也是个好媳妇。张幼仪大度、贤慧、忍辱负重,既是理财能手,也是标准的好媳妇。
可陆小曼就不那么光彩了。交际花?尽管她挥霍的都是自己的钱,确切地说是徐志摩挣的钱。吸毒者?世人可知那是因为要缓解折磨终身的病痛。捧戏子?作为戏剧迷的她如此,很自然。尽管有着理由种种,但这些嗜好已足够把小曼打入史册,也决定了她在世人心目中,永远无法与前二人相企及。
于是,红颜祸水便很自然地与小曼画了等号。
其爱也真,其悔也深。徐志摩死后,小曼立即也为了众矢之的,成了罪魁,众多朋友因此离开了她。可她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向志摩的亡灵痛下决心:“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从此素衣服丧,绝迹欢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孤独度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惩罚自己曾经的任性、挥霍的荒唐。解放后,她更是振作精神用画笔支撑着自己的余生。她在《哭志摩》诗中诉到:“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因此,为搜集出版《徐志摩全集》,她更是吃尽苦头,拼尽了毕生精力。
承受着世人的冷眼和指责,她从不为自己分辩。前半生的红极一时与后半生的极尽孤独,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有几人能消受?
这是真性情、真率性!
一个人活得世故很容易,活得真实却需要不凡的勇气。小曼一直做着真实的自己,不饰伪装。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也许,他爱她,就在于此吧。
“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如是说。
或许,红尘痴爱,与尔何干?我也算是庸人自扰。
(选文有删节)
18、文中说“也许,这样黑白两面的陆小曼,才更真实。”“黑白两面”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9、作者说“这是真性情、真率性”对陆小曼来说,这种“真”体现在哪里?(6分)
答:
20、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你是如何理解胡适先生的“不可不看”四个字的?(4分)
答:
八、文字表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①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的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注:筌,捕鱼的竹器)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②的戏法前面的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③应该超越艺术④。
21、对文中四个用序号标出来的“艺术”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个“艺术”含义完全相同。
B、四个“艺术”含义各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22、解释“得鱼忘筌”一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现生活的横断面,曾经被视为短篇小说区别于中长篇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是,文艺实践早已证明,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茅盾是比较主张短篇小说表现横断面的。但是,他正视事实,公正地指出:“把主人公在相当长时期内的一段生活根括地‘写出来’也是短篇小说的‘一种表现方法’”。
23、文中“正视事实”中的“事实”指什么?(3分)
答:
(三)以下各句来自2004欧洲杯足球赛期间的一篇述评。“黑”“黑色”在下列语句中有何新意? (6分)
24、希腊队还在人们一路的怀疑声中一黑到底
答:
25、大赛东道主两次败北,希腊队黑了历史。
答:
26、希腊人一步步坚决地用“黑色”颠覆着欧洲足球的格局。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C(A jié B sù D刹(chà)那 赝(yàn)
2.答案: B(A.防犯—防范 曼延—蔓延;C愧叹—喟叹 虎据龙盘--虎踞龙盘; D. 消蚀—销蚀 洗耳躬听--洗耳恭听)
3.答案: C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单方面是闹不起来的,而“孤掌难鸣”是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事困难。
4 C (A前后主语不一致 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 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5答案:D(A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B“二三年级”中“二”后加顿号;C项冒号去掉) 6、B 7、D
8、B(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9、C(“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指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10、D(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11、A(“声音”只是更显嘈杂声,并非“发出的声音”本身嘈杂)
12、C(其余各项都不是对所提供语句的含义的理解,有些甚至是无中生有,妄加推断)
13、D(“只有”太绝对)
14、B(其余各项均曲解了原文中的相关信息,因而推断也就不能成立或没有依据)
15、从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两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而“簟色寒”则暗示出其人因寒意而不眠。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孤栖者的落寞之感。
16、诗人由灯之孤写出人之孤,而引起“思欲绝”;在孤独之人眼中,灯光也越发孤单了。
1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楚天千里清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18、 “黑”是指陆小曼的挥霍、吸毒、捧戏子等种种恶习;“白”是指陆小曼的绝世容貌,能歌善舞,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擅长工笔山水画等才华。
19、 (A)真爱。承受着世人的冷眼的指责,她从不为自己分辩。
(B)深悔。素衣服丧,绝迹欢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孤独度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惩罚自己曾经的任性、挥霍和荒唐。
(C)实干。从此她振作精神用画笔支撑着自己的余生。吃尽苦头,拼尽了毕生精力搜集出版《徐志摩全集》。
20、 结合文中句子“一个人活得世故很容易,活得真实却需要不凡的勇气。小曼一直做着真实的自己,不饰伪装”,联系自己的理解来谈。
21、C①②④指的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③指的是艺术作品。
22、“鱼”比喻真实的人生,“得鱼”指的是关心参与活的人生;“筌”比喻艺术的威力,“忘筌”指的是忘记了作品的艺术技巧。正确答案为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技巧。
23、“事实”指的是“描写人生的纵切面,同样可以运用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24、“黑”表示“创造奇迹”意。25、“黑”指历史上的最坏成绩。26、“黑色”指“出人意料的战绩”。
2015~2016高一英语外研周报book2moudle4同步评估答案
2015~2016高一英语外研周报book2moudle4同步评估答案
Book 2 Module 4 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参考答案
1-5 CACAB 6-10CBBCA
11-15 BAABC 16-20AACBC 21-25 ADACD 26-30 CDDCA
31-35 CBADB 36-40DFBEG
41-45 BACCD 46-50ADBCA 51-55 CBDAC 56-60 BDBAC
61. expression 62.the
63. as 64. which /that
65. finished 66.be divided
67. describing 68.quickly
69. to invite 70.have become
短文改错:
71. I am 16-year-old ... am后加a
72. ... especial country music.
especial → especially
73. ... also interesting in ...
interesting → interested
74. ... allows I to ... I → me
75. ... at communicate with ...
communicate → communicating
76. ... ready to helping ... helping → help
77. Whenever I was free was → am
78. ... go to outside ... 去掉to
79. ... all the nation ... nation→ nations
80. ... but lead a ... but→ and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Tom,
I'm writing to tell you that a “Chinesepainting” interest group has just been set up in our school and I want to knowif you want to join it.
The purpose of this group is to help thosewho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painting to improve their painting skills. Themembers of this group will get instruction from some famous Chinese modernpainters. What's more, their works will be shown at many painting exhibitions.I know you'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I think this group will behelpful to you.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部分解析
阅读理解:
A篇 (日常活动)
本文是应用文。文章是四条对喜剧表演者Nick的相关评论。
21.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中的a truly wonderful job,have the little ones laughing,greatly attracted the ‘grown ups’和how good he was可推测,Lizzie表达的是快乐的情感。
22. D。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中的a fantastic night on Friday. The children enjoyed themselves,filled with exciting talks aboutlast Friday night和Thanks againfor the party可知,Lavant学校的学生在上周五举办了一个非常棒的派对。
23. A。推理判断题。根据文中的love his shows,wherever he performs,Nick have the little ones laughing,say thank you for the excellent children's party和Thank you for a fantastic night等信息可知,Nick给大家特别是孩子带去欢乐,因此是一名喜剧表演者。
B篇 (文娱)
本文是记叙文。纽约市的一家非营利舞蹈机构每周给孩子们提供舞蹈课程,让他们感受舞蹈的魅力。
24.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NDI ... helping thousands of children可知,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参加NDI机构的舞蹈课程。
25. D。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中的I'd like to see other young people ...have the arts in their life,using dance as a window可知,d'Amboise在舞蹈改变了他自己后认识到表演艺术对于其他孩子的重要性,因此才创建了NDI这个机构。
26. C。推理判断题。根据倒数第二段中的Ice hockey players ... learn to compete as a single person and as ateam,they developskills and unity和The same istrue for dancers可知,d'Amboise将舞蹈和冰球相比是为了说明舞蹈和冰球一样,不仅需要个人技能的发展也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27. D。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中Jonathan说的dancing also requires great effort和Work hard ... and you'll make it可知,他认为只要努力付出,人们就可以在舞蹈上有所成就。
C篇 (节假日活动)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五朔节的相关知识。
28. D。词义猜测题。根据划线部分后的After hanging a basket ... we rang the doorbell and ran away和secret givers可知,anonymous的意思应该是“匿名的”。
29.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首句Historically, the first day of May, often referred to as “May Day,”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celebration of spring, of life and growth可知,五朔节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
30.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中的write a note thanking your friend or neighbor for their kindness,their presence, and their love和第五段中的thanking a nurse可知,在作者看来,五朔节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感激的机会。
31. C。主旨大意题。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了庆祝五朔节的一些方式。故选C项。
D篇 (艺术)
本文是记叙文。多伦多的学生每年都有机会和职业艺术家合作,共同描绘美丽画卷。
32.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Each year in Toronto thousands of school children和These children work directly withprofessional artists on different art programs可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多伦多的艺术项目。
33.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中Natalie McHaffie说的My purpose is to teach the children about design和they can use that knowledge forother things they may want to do可知,McHaffie主要想教学生如何设计,并且希望他们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其它领域。由此可推测,她认为如何设计很重要,因此也希望孩子们理解设计的重要性。
34.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中的16 children at St. Bernard School to create a wall painting可知,这16名学生的任务是创作一幅壁画。
35. B。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四段中的You learn more when you do it yourself,I like working in a group,It's been fun working in a group和You can learn from working with the other kids可知,这四名学生都从这次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七选五:
话题:自然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动物如何抵御寒冷以及在冰天雪地里行走。
36. D。根据下一句It keeps the inner coat of soft fur warm and dry可知,D项“外面的皮毛垂到地面”符合语境。D项中的outer coat与下一句中的inner coat相呼应。
37. F。根据该空前的changes its coat to match the season和该空后的In winter it grows white fur to match the snow可知,雪兔的皮毛为了和不同的季节保持协调而发生变化,因此F项介绍雪兔的皮毛在夏天时的情况符合语境。F项中的In summer和下一句中的In winter形成对比。
38. B。根据该空后的an extra layer under its fur coat too可知,B项“你在外套里面穿毛衣吗?”符合语境。B项中的a sweaterunder your coat与下一句中的an extralayer under its fur coat相呼应。
39. E。根据该空前的it adds something可知,北极狐的尾巴还可当作围巾使用,包裹鼻子和脸。故选E项。
40. G。根据该空前的A polar bear's big feet act like snowshoes可知,北极熊宽大的脚可以分摊自身的重量并且保证它们在雪上轻松行走。故选G项。
完形填空:
话题:朋友
本文是记叙文。作者最好的朋友上了高中后不断结交新朋友并开始冷落作者,作者因此感到不满,做了一件让她懊悔终生的事情。
41. B。根据下文中的But soon I realized that可知,作者“一开始(At first)”觉得Trisha是在结交新朋友,可以接受。
42. A。根据上一句中的Trisha wasn't interested in me anymore可知,作者的好朋友不再对她感兴趣,因此作者“失去了(lost)”这个好朋友。
43. C。作者告诉Trisha,既然她们已经不再是朋友,因此也应该“不再继续(stop)”假装是朋友。
44. C。根据该段接下来描述的事实可知,尽管作者不是有意要激怒Trisha,“但是(but)”Trisha却很生气。
45. D。根据该空前的Trisha started talking about me behind my back可知,Trisha开始在作者背后说三道四,告诉其他人她“不好(bad)”。
46. A。根据下一句中的she was taking them away from me可知,作者和Trisha共同的朋友开始“支持(sided)”Trisha。
47. D。根据该段接下来叙述作者的所作所为可知,作者越想“越生气(angrier)”。
48. B。根据该空后的drew lines on her face可知,作者 “拿起(took up)”Trisha的一张照片。
49. C。根据上文描述作者和Trisha之间发生的事情可知,作者“恨(hate)”Trisha。
50. A。根据作者在最后一段的悔恨可知,她做了一件让她永远“后悔(regret)”的事情。
51. C。根据下一句中的I thought people would see it可知,作者将照片发到了一个“受欢迎的(popular)”网站。
52. B。根据上一段中的a picture of Trisha可知,Trisha的妈妈在网上看到那张“照片(picture)”。
53. D。根据该空后的Lots of people had seen it可知,一切已经“为时已晚(late)”。
54. A。根据该段的介绍可知,Trisha的妈妈看到了网上的照片并且告知了作者的妈妈,而且已经有许多人看到了照片,因此作者深陷“麻烦(trouble)”之中。
55. C。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作者那天感到很“糟糕(terrible)”。
56. B。根据转折连词but可知,Trisha虽然口头上说接受作者的道歉,然而作者觉得Trisha“仍然(still)”还在生她的气。
57. D。根据接下来作者的悔悟可知,将照片传到网上是作者做过的最坏的“决定(decisions)”。
58. B。联系全文可知,作者觉得她本可以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感(feelings)”。
59. A。60. C。作者现在意识到如果她直接告诉Trisha她很“想念(missed)”她,那么事情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differently)”。
语法填空:
61. expression。考查名词。设空处与theory和skill并列作介词for的宾语,故填名词expression。
62. the。考查定冠词。最高级前面用定冠词,故填the。
63. as。考查介词。be known as 被称为。
64. which / that。考查关系词。设空处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brush,且在从句中作主语,故填which / that。
65. finished。考查动词-ed形式作定语的用法。finish与work之间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且finish表示的动作已经完成,故填finished。
66. be divided。考查被动语态。painting与divide之间是被动关系,故填be divided。
67. describing。考查动词-ing形式作定语的用法。Landscapes与describe之间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且describe与主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故填describing。
68. quickly。考查副词。设空处修饰动词developed,故填副词quickly。
69. to invite。考查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的用法。设空处引起的短语作状语,表示目的,故填to invite。
70. have become。考查现在完成时。由时间状语since the early 1980s可知,此处应用现在完成时,故填have become。
[选做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
I. 1-5 CABCD
II. 1-5 ADBAC 6-10DCCAB
11-15 DBCAA 16-20 DDBBC
解析
阅读理解:
话题:个人情况
本文是一则新闻报道。来自加州的17岁女孩为非洲孤儿筹集资金。
1. C。标题归纳题。文章是一则新闻报道,第二段中的program iPhone gaming apps ... to raise money for African orphans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故C项作标题贴切。
2.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个问答的内容可知,Suraya去了乌干达的一家孤儿院,在那里的亲身感受促使她想要帮助这些孩子。
3. B。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个问答中的But I didn't want them to just sit on the App Store as stupid games和I thought of connecting each one toa kid at the orphanage I worked at可知,Suraya不想让游戏软件仅限于游戏,她想通过软件来帮助孤儿院的孩子。由此可推测,她希望这些软件除了游戏之外还能有更多的用处。
4. C。词义猜测题。根据划线部分前的The first ones were free可知,Suraya因为想在一开始让事情顺利运转起来,所以才将一些游戏软件设定成免费。
5. D。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中的I can see it being pretty big以及接下来Suraya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可知,她对Rizikitoto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其前景乐观。
完形填空:
话题:周围的环境
本文是议论文。文章主要讨论了网络学校的利弊。
1. A。根据本句中的because of the huge amount of work可知,很多上班族“抽不出(cannot afford)”时间去上全日制大学。
2. D。根据该空前的stay-at-home moms who have many duties可知,呆在家里的妈妈们由于家务繁忙也不能“上(join)”普通大学。
3. B。上文提到两类特殊人群working professionals和stay-at-home moms选择网校,此处笔锋一转,指“即便(even)”是regularstudents也选择去网校上课。
4. A。根据该空前的regular students可知,普通学生有“时间(time)”上全日制大学。
5. C。根据上文中的online schools可知,普通学生也选择“网络(online)”教育。
6. D。上文中的Online schools are becoming very popular today和online schools are much enjoyed byall与该空后的there are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schooling形成对比,故填However。
7. C。根据上文中的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和该空后的positives可知,作者先“开始(start)”谈网校的好处。
8. C。根据下一句You don't have to spend in buying books or traveling可知,网校“花费(cost)”较少。
9. A。根据下文中的You can study at any time during the day. You can study wherever ...可知,网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所“提供(provides)”的灵活性。
10. B。根据该空后的in your house, at a cafe or even in a park可知,你可以在任何你“想(want)”学习的地方学习。
11. D。上一段介绍了网校的好处,根据该空后的disadvantages可知,作者开始“改谈(move on to)”网校的弊端。
12. B。根据该空前的always need a push from their teachers to do well可知,这些需要老师督促的学生不太“可能(likely)”在网校表现得很好。
13. C。本段主要介绍网校的弊端,再根据接下来讲的雇主对于网校文凭的不同看法可知,这是网校的另一个“问题(problem)”。
14. A。根据下一句中的They feel that students who go to full-time colleges are moreknowledgeable可知,很多雇主“更青睐(prefer)”全日制大学毕业的学生。
15. A。该空前的students who go to full-time colleges和该空后的those who have online degrees是对比关系,故填compared to。
16. D。上文谈的弊端主要涉及雇主,因此此处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接受教育的人得到一份好“工作(job)”。
17. D。根据上文的介绍可知,相比网校毕业的学生而言,很多雇主更愿意雇用全日制大学毕业的学生,因此,网校很多时候也就没有“达到(serve)”让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目的。
18. B。第二段谈到网校的优势之一是其灵活性,再根据该空后的offer the kind of freedom which no regular college can provide可知,网校提供的自由是“毋庸置疑(no doubt)”的。
19. B。根据上一段中描述雇主对待网校文凭的态度可知,雇主“重视(value)”这类文凭的程度因人而异。
20. C。作者在上文分别论述了网校的利弊,最后得出结论:online schools are good for some, while others should give them amiss。由此可知,这个说法比较“恰当(rightly)”。
求新版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同步测试卷test4的答案
Key to Pre-unit Test 4
Key structures
A
1 He missed the train because he did not hurry.
2 Although he ran fast, he failed to win the race.
3 I was so tired that I went to sleep immediately.
4 My neighbour, who went to Tokyo for a holiday, could not return home because he did not have enough money.
5 Finding the door unlocked, I went into the kitchen.
6 I bought a picture which was very valuable.
7 He walked quietly down the corridor so that no one would hear him.
8 They cleared the ground to build a house.
B
One day, a workman who was digging in a field accidentally struck a 6, 000-volt electricity cable with his spade. Although he was thrown twenty feet, he was unhurt. However, that night the neighbouring town was in darkness and no one knew what had happened.
C
a I'd(would)prefer…don't understand…doesn't matter…does that word mean…don't know…is bringing
b got…decided…began…wrote…included…paid…rang…was not surprised…led…hid…was embarrassed
c lookd…arrived…have been waiting…said…answered…Were…went…said…got…weren't…came…said…waited…didn't come…have you been doing…asked…have just been… answered
d came… was used… used to hide… would often bury/often buried…(would)fail/failed… went…was examining… showed… was… dug… found
e is setting out/will set out…will send…receive…receive/have received…will try…locate/have located…will fire…will carry…will pour…will be sent
f will soon be sending up…will be taking…will grab…will soon be sending…will tell…will have sent
g (had)discovered…appeared…had taken…died…happened…claimed…had died…had been searching…had been found
h was taking…had been asked…having been instructed…must have been pleased…be stopped…could be heard… were both thrown
1 He told me to keep quiet.
2 He suggested(that) I should send him a telegram(or He suggested sending him…).
3 He insisted(that) I should ask him about it(or He insisted on my asking him…).
4 He told me not to worry about it.
j
1 I wonder if he can wait a few minutes longe.
2 I wonder when he will arrive.
3 I wonder if he has passed his examination.
4 I wonder where he is.
k
1 had listened
2 had written
3 would have had
1 meeting…running…pretending…meeting…coming…preventing…following…meeting…doing… coming…speaking D
a
1 should/ought to come
2 had to do
3 should have/ought to have come
4 should have/ought to have asked
b
1 He is having a new house built.
2 She will have a new dress made.
3 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
4 We must have this tree cut down.
c
1 I did not manage to get into town this morning.
2 They did not manage to find the boy who had run away.
3 He did not manage to find a new job.
4 I did not manage to translate the passage into English.
E
breakfast… the children… school…(the) market… The children… school… work… the house. some tarts for tea… a short time… butter and flour… sticky pastry… the telephone… the receiver…two sticky fingers…the voice…the receiver…a mess…pastry…the telephone…the doorknobs…the kitchen…the door bell…the dead…the postman…a registered letter
F
of…deal…most…most…oldest…many…Many…more…few…than…lot of…deal… from…less
G
1 in…at…in…in
2 at…out of
3 to…in…with…in…in
H
1 with 2 at 3 of 4 for5 to 6 for 7 of 8 to
Special difficulties
a
1 loose 4 hard 7 used to 10 pick 13 let 16 amused
2 rise 5 won 8 dropped 11 grown 14 part 17 checking
3 laid 6 quiet 9 at 12 invented 15 reason 18 advise
b(sample sentences)
If you promise not to mention it to anyone else, I'll tell you a secret.
Have you said your prayers tonight, Johnny?
He told me a lie.
She said nothing to me or to anyone else.
I always tell the children a story before they go to bed.
‘Are they really coming tonight?’-‘Of course. They said so. ’
c
1 Our school dining room is very large.
2 He told us a ghost story.
3 She gave me a birthday present.
4 We stopped at a village pub.
5 The party leader made a speech.
是这个吗?
《新概念英语》同步测试卷 Test4(lesson13-lesson16)Book2答案
text 4
一
group club performance occasion amusing experience wave lift reply language journey secretaty nervous afford weak interrupt traffic obey area ticket
二
ACBBD CBACD
三
CABBD DCABC BADDC
四
performances
to obey
Parking
amusing
nervous
traffic
weak
is waving
had been
interrupt
五
for
by
As
on
on
except
up
Apart
By
on
七
FTTTF TFTFF
CBDDD
关于高中同步周测卷四答案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