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卷行天下政治周测卷16,以及卷行天下政治周测卷十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中国有句古话:熟能生巧。做题,既可以进行思维训练.还可以进行技能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欢迎参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注释】①埒(liè):等同。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
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文中的梁武帝就是庙号。
C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亦作"践胙"﹑"践祚"。就是即位、登基的意思。
D赋是散文的一种,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5分)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8、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氓》)
1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1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13、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二、课内选择题(27分)
1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举酒属客 属 嘱咐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不能喻之于怀 喻:说出
D.适得府君书 适:恰好
1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与府吏要 要:相约
B、信可乐也 信: 相信
C、七月既望 望:农历十六
D、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过错
16、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趣舍万殊
B、终老不复取
C、长乐王回深父
D、有碑仆道
17、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箱帘六七十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客有吹洞箫者
D、府吏见丁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可怜体无比
B、处分适兄意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所以游目骋怀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孔雀东南飞
B、群贤毕至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始舍于其址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一觞一咏
D、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1、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 )
A、为仲卿母所遣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徘徊于斗牛之间
D、渐见愁煎迫
22、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3分)( )
A、凌万顷之茫然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誓天不相负
D、不随以止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不辞辛苦,夙兴夜寐地赶工,就是为了早日抢通这条道路。
B.在中日钓鱼dao争端中,美国采取作壁上观的立场,暗中支持安倍政府向中国挑衅,实施自己的亚洲再平衡战略,获取渔翁之利。
C.作为民间世代相传的延年益寿秘方,“吃燕窝”虽然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却只能是一种心理安慰。
D.2013年5月23日上午,在巴基斯坦议会大厦发表演讲的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巴都是讲原则、重信义的国家,两国交往披肝沥胆。
24.下列各 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C.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D.站在青海与白海间的山脊上,一眼望去,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青山绿水秀色可餐。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片世外乐土。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融资成本。
B. 中方愿同各方分享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建设、装备、设计、管理等合作。
C.“鸟叔”朴载相的舞动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矜持,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吧,这也许比我们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更能引起年轻人的运动欲。
D. 赫尔曼表示,今后的首要任务仍将是恢复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保证财政稳定、增进社会包容性,以及提高全球化进程。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这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更远深空的探测奠定了科技基础。
c.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D.自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来,促使欧盟和美国不断寻求有效制裁俄罗斯的方式。
27、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
②“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
③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
④这对于口语老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
⑤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⑥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A ②③④⑥①⑤ B②⑥③④①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②④⑥③
28、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②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③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④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⑤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⑥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A 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①③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⑥①⑤②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从小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体会了收获的快乐。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当设想中的一切突然落了空,我们往往无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骗,感到命运的不公。
你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请你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B
7(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 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 各1分,句意1分)
8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 手法1分,分析1分)
②以动衬“幽”或以声衬“幽”,分析略。(3分,手法1份,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2分)
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意思对即可。)
10——13略
14B 15A 16D 17C 18D 19C 20A 21C 22D
23A(B.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属语义内涵不明中的自相矛盾; C.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或完成事情。含褒义,此题兑现错配;D.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偏指个人对集体、人民、党和国家的忠诚。应用“肝胆相照”,选项似是而非。)
24D(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A项,鼎力相助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不应用在自己身上。B.褒贬不当。蔚为壮观:蔚,茂盛;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C.应为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5 C(A 成分残缺,“企业”前加“降低”。B项,语序不当,应为“设计、建设、装备、管理” D“提高”改为“推进”。)
26B(A表意不 明,“两个”既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c“不仅”放于“我们的城市”前面D缺主语)
27A 28B
作文
如果立意为“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就是严重偏离题意。因为,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命运的不公”。
[img]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
努力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9.《贞观政要》记录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帝
20.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1.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 )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2.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要人物。与他们中的“靖”和“康”有直接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的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南宋建立
2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郑和下西洋
24.右图书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船技术 D.指南针
25.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怂,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26.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7.“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28.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元朝在地方设立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29.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30.清朝(鸦片战争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疆域和民族结构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其主要做法之一。其中,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 措施 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伊犁将军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3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如果在“唐朝和明前期”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口”里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 郑成功收复台湾
C.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D.昭君出塞 雅克萨之战
32.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33.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34.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5.“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个挽联称颂的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3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 百科 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3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 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而原因有哪些? (3分)
(2)据材料二图一,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地点名称。A ; C ; G ; (3分) 并指出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二图二中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你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吗?(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此变化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2分)
38.回顾历史,在古代,中日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内存知己】
(1)图二鉴真东渡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分)
【但愿海波平】
(2)图三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是在什么时候?(2分)
(3)图四中为了抗击倭寇所涌现的著名军队的主帅是谁?(2分)
【一笑泯恩仇】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日关系。
(4)在近代,日本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3分)
39.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 传说 历久不衰。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 规章制度 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有何主要目的?(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18 BDBBC BABBC DDCAB DCA
二、问答题
19. (1)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
自然条件优越
(2)涿郡 洛阳 余杭 促进南北经济 文化 交流
(3)曲辕犁 唐朝
(4)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期
20、(1)唐玄宗
(2)明朝初年
(3)戚继光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1、(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2)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闭关锁国 导致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
★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汇总,填空题简答题必考要点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评价试卷及答案
★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100道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卷子
★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各课测试卷
【2017年初三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各课测试卷】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 无敢应者 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诫子》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
(3)然 ,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 。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的是_________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 。
(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 。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庄子》二则 答案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
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 精神 ②已经 训练完毕 ③别的 惊异 ④奋力,用力 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 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 应战 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
《周公诫子》答案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 ;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仇恨。(4)古义:低微鄙俗 今义:言行恶劣,道德败坏。(5)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6)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棉布做的衣服。
2、(1)现在天下一分为三,我们蜀汉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2)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那里谋求高官显爵。(3)陛下您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4)我在兵败时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3)略(4))略
4、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最关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这些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愿望。
5、要点如下:
(1)任人唯贤或举贤授能 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郑成功或文天祥等。
(2)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3)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两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两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5)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7)“报先帝,忠陛下”“谨慎”
(8)A.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B.从那时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答司马谏议书》参考答案
一、1.xū lǔ bàng wù 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2.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二、1.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三、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点拨: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点拨: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4.坚决
5.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四、1.A 2.①④/②③ 或:②③/①④
3.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诗词五首》答案
答案如下:
A 虞(yu)砌(qi)
B 1)忍心 2)作者自己 多少3)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卷行天下周测卷怎么买列
一般的书店就可以买到的。
没有金太阳卷行天下物理的答案。
试题永远都做不完的,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所以下面给你介绍一下物理的学习方法。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
卷行天下周测卷答案在哪找
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三步一体高效训练之每周小测化学必修四在金太阳教育那里能查询,答案自然也在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
关于卷行天下政治周测卷16和卷行天下政治周测卷十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