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三第四次全国大联考生物,以及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生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五月份的全国生物联考 都考什么类型的题目,考察标准是什么,该看什么样的教辅书?
A物理分析一: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北京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2010年是北京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在考前的备考阶段,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研部门都很认真地研究今年高考的方向,笔者对此也非常关注。今天,备受瞩目的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终于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了,笔者迫不及待的做了一遍,一颗悬着的心也算落地了。曾在高考前的教研中本着新课标培养物理思想方法能力的原则,指出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中需要注意横纵坐标等等知识点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内容最容易体现物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实验的科学设计和对物理问题的科学分析.这些内容在今年的高考中的第14题、15题、16题、18题以及实验题有了和学而思点睛班讲义以及春季班教学过程中几乎相同的内容的体现.整体感觉今年的物理高考题无论从试题的难度,还是知识点的分布都比较合理,与我们之前教研和复习的方向都比较吻合,下面结合2010年的考试说明与2009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对今年的高考题简单分析如下:在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物理学科的考试叙述如下: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个知识板块变为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四个板块,缩小了知识面,但力、电作为主干知识没有变化。我对比了09和10的试卷,以及分析了10年北京一模、二模的试卷,在2010年的试卷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一、选择题今年在选择题8道题的选择上在非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中考查了4道题目,一道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理论(第13题)此题可以认为是取代热学和气体内容的,还有三道是比较常规的,基本上位置都没有太大变化的光学(第14题)、原子物理(第15题)、天体运动(第16题),这四道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基本体现了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思想,比如15题属于估算问题,16题考查的是自转不解体问题,这两类问题属于重点新题型,考查比较基础。17至19题基本考查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20题用一个比较巧妙的方法考查了基本公式,总之在选择题目上基本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对能力的考查,总体的感觉是学生需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灵活的应用能力。学生没有必要去抓偏、难、怪的知识,要以基础为主。二、实验题今年实验题的考查,与09年略有不同,今年实验题就一道大题18分,分两部分,但是两部分都考查的是电学,主要包括半偏法的考察、实验仪器的选择、电流表的改装,供电电路的选择等知识,可以说实验将是今年高考物理拉分的一道题,因为尽管复习的时候当做重点来做的,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还会出现细节丢分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加强审题、阅读能力的训练,正确理解题设情景,提取信息,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等。(二)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部分知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三、计算题22题16分,主要考查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只是,属于常规的送分题目,学生答题的时候注意答题的规范性23题是体现了新课标的考查思想,主要知识点还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受力情况以及电磁场的一些基础知识,跟09年的电磁流量计一样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以及应用已经有的知识去处理新的信息,这就是探究能力的体现,要求学生加强审题、阅读能力的训练,正确理解题设情景,提取信息,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等。24题与09年的24题基本考查思想一样,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动量中的完全非弹性碰撞问题,难点主要在于归纳法手段的应用,最后得出一个归纳的结论,这其实是对北京中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其实就学生的能力来说解决这类题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在心里就认为这是个难题,另外就是要给这道题一个足够的时间去解决。总之,2010年的物理高考题应该是北京理科考生考生今年夏天的一道清凉的空气,试题的似曾相识还有高起点低落点,都会让他们的高考成绩锦上添花的分析二:B化学分析一: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分析之化学部分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这第一份北京实行新课改后的化学试题,基本圆满的完成向新课改的过渡。总分值由108分减为100分,实际题目的思维容量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起09年也降低了不少。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化学题目整体的难度“简单的让人觉得诡异”。有机化学中稍微有些难度的酚醛树脂的考点,和二卷中甲醇与硝酸的反应也都被我们成功押中。但我们分析认为,由于是新课改后的第一份试卷,今年化学题目简单很可能是一个平稳过渡与缓冲。也就是说,今后几年里,题目的难度很可能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样的形势对我们201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讲,其实是比较严峻的。好了,套话就此为止。下面就具体例题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2011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我们先来看一卷:今年理综化学一卷的选择题难度不是很大,正确与错误的选项都比较明显,所涉及的考点及题型都没有偏、难、怪的题目出现,分别有金属腐蚀,原理配方程的正误判断,SO2的性质,电离水解的拼盘题目,化学平衡等,稍有有点新的题目可能就要属危险品类型的判断这道题目了,当然难度也不是很大。可能是由于换了一位老师命题,题目难度较09年相比有了十分明显的下降,且没有出现像09年选择题第10、12题那样的“杯具”。下面我们看二卷:根据学生的反映,今年的二卷题目难度也不是很大。有一道题是抗酸药物单一成分元素的判断,结合了沉淀pH的信息点,旨在考查铝元素的性质。比起以往如08年北京卷的混合物可能组成判断,又简单了不少一道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的题目这种题目一向是高起点,低落点,像西城一模中碳酸锂那个题目就是这样的。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根据能量图吸放热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的内容。我们点题班甚至讲过甲醇和硝酸反应的原题!相信不会难倒我们的学员。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目中出现了针对原理的设问,要求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道探究性试验的题目,与之前大家一模二模中见过的各种复杂的探究性实验不同的是,这道题目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探究卤素的氧化性规律。题目设问依然针对原理,缺少的步骤,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甚至对照实验的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上这两道题目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再有一道题,有机推断:由苯甲醛引发的合成题目,中规中矩的考查了酯的合成,酯的碱性水解,这些点在我们的课上都有很详尽的讲解,相信新东方的学员们对“查氧补水”这个小技巧都不会陌生。信息方程式涉及到了酚醛树脂的考点,考完试就有学生激动的打电话给我说,这6分被秒杀了。的确,最后的押题,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酚醛树脂合成的原理和推广。广大学员应该可以秒掉这可能最有区分度的一问了。好了,2010年的题目说完了,2011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先说上两点吧,希望大家认真看一看,相信会对你有帮助。先说“有机”吧:今年北京各区的一模二模结束后,学生开始普遍反映有机推断大题有些力不从心,压力来自三方面:1、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不完善。我们很多同学基本知识点都会,基本方程式都会书写。但还是做不出来题目,拿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同学复习有机除了复习基本知识点之外,就剩下做题了。然后就题论题,总结下来的唯一的技巧就是有时根本没用的“倒推法”。再放弃个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好不容易会写的方程式再给忘了写反应条件,就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了。2、理综中来自物理和生物的压力很大,化学经常最后写又写不完,草草填几个空了事。但有机除了官能团名称,反应类型的空想随便写又写不出来……3、该题目分值增加至20分左右。其中还有陌生反应原理的现学现用,原理都看不懂,用就更不用说了。虽然2010年的“有机”并不难,但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一下,大家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趋势:今后几年有机化学的难度很可能呈现波动上升!想要啃下这一大版块,单纯的死记硬背知识点已经不顶用了,我们应该加强的是推断技巧的训练并建立对陌生原理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希望今年我的学生们,能够把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让的考生搞定有机化学。探究性实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考题中涌现出许多探究性实验的题目。题目变化繁多,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其实不然,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探究性”题目,我们会发现这类题目经常由两部分组成:1、进行过“包装”的大纲内考点,也就是所谓的“高起点,低落点”。2、“动态变化”,“反常变化”,“未知结果”等创新考点。了解了对方的出题习惯,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了。比较遗憾的是,今年的高考中没有体现出探究性实验较难的地方。但希望新高三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会在考前对学员进行特训,内容就是从两方面入手:1、熟悉考点包装的一些基本套路。2、主动迎击,训练多维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不再来谈了。其实化学想拿高分并不难,高一高二的基础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努力,一切都还来的及。C生物分析一: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点评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的试题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下降,选择部分考查基础知识,大部分的学生在5分钟之内全部做完,正答率较高。非选部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科学史的相关内容,阅读分析量较大,学生在考场上时间分配还是不够合理,很多学生只给生物非选题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不足以完成阅读和思考的。新课改后的高考将生物学科的分值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了80分,选择题多了一道题(6分),简答题多了一个空(2分),考试范围涵盖了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三共五册书的内容。其中选修一考纲只要求考查微生物部分的内容,其它专题在这次考试中未做要求,但并不代表以后不做要求,所以建议学生对于选修教材要予以重视,如:今年选择第一题就考查了果酒制作过程中的操作,只要学生曾经做过,就很容易做答。今年的高考试题,将考纲中新增内容都做了呈现。如:演替部分与稳态结合,考了几个基础知识(选择第5题);生物科学史(非选30题),利用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研究为题干,考了实验分析及发现史中的重大成果,题目阅读分析量很大,但事实上没有脱离课本,教材中DNA复制方式的研究为选学内容,所以在复习中,认真看过书的同学就会觉的很容易。总体感觉今年的生物题目比以往简单,尤其是选择题,非选题只要基础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留出一定的时间思考,还是很容易的。充分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光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今年会很吃亏。而且对于教材所给实例的把握也很重要,希望新高三的同学们能够及早回归课本,分析教材中所举实例,建立生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死记硬背的只是名词,而不是知识本身。对于即将在2011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今年的理综生物试题是一个复习备考的很好的指导。首先,在高三最初的复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梳理知识的同时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为什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人们奉为经典?为什么一个DNA的复制,要考来考去?明白这些经典之所以经典的原因,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灵活的应用。其次,教辅材料决不能取代课本,关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练习和旁栏。不要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题目毕竟只是为了考查某些内容而出的,以往是为了考而出的题,新课标下,是如何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最后,要不断的练习知识迁移能力,在生活中看到一些问题要尝试用自己学过的内容去解释。这样才能适应各式各样的题干材料。分析二:解析2010年北京高考生物试卷变化最大的学科2010年高考是北京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在新课改中变化最大的是生物学科,在此试卷中充分表现出来,生物是试卷中变化最大的部分。试卷体现了新课程当中对学生四种能力,即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考察,其中对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考察力度比较大。试题沿用了稳中求变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变化的步伐稍微大了点。为什么说步伐稍微大了点呢?以往高考考察重点的知识今年高考都没有或者考察很少,如必修1中的主干知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部分;必修2中的重头戏遗传部分;必修3中生态系统部分,这是以往基本每次都会考察的知识,并且都占有较大部分的分值。可是在今年高考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整张试卷基本没有考察,而遗传部分与生态部分也仅分别考察了一道难度很低的选择题。稳步改变不过试卷中考察的也的确是高考说明当中所列出来处于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偏多,所以以往单纯的重点突击,已不能获得使你满意的成绩。题型正由知识点集中、死背课本、题深难度向知识点的分散、信息的扩大、考察的灵活方面改变。新课改在悄悄的倾向能力的考察,对于明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打扎实,你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不要只是去背背,做大量的题,而应该在对基础知识的应用、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加强,今年试卷使我们逐渐改变对生物认识,使生物逐渐进入到理科中,但不是靠计算,而是靠推理,生物是越来越在重视逻辑思维等一些能力的查考。试卷具体分析:第1道题:考察的是选修1中的实验,但这道题也是选修1与必修1中呼吸部分相结合的一道题目,隐藏考察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气体这块知识。第2道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类型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四个选项用了四种生物把出题者的考察思路表现出来,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度。但是题点还是很明确的。第3道题:考察了神经调节与细胞结构的联系,AB两个选项可能会把一些同学弄迷糊,但与第2道题相似,题点很明确,这与09年高考很接近。第4道题:考察了比较基础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题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该题处于的位置,对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考察。第5道题:考察了必修3生态中的部分知识,学生选对需要一定的耐心。总体说选择题难度不大,与以往高考有了明显区别。三道非选择题,都可以看做是实验题。29题有点类似探究实验,30题为验证实验,31题是对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分析。难度比以往高考增加不少。改变也比较大,以前学生都不看题干都能答出80%的空,今年只能在32空中答出8个空。第29题:乙生长素类似物为主题,学生相对熟悉一点,但是整道题对于学生还是较陌生的。10个空中只有7个空是完全按照题干中图文分析而来。第30题:考察的是必修2中遗传物质探究过程的典型实验,去验证另外一个现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能死背课本。12个空必修全部按照题干中图文分析得出。第31题:考察了热门话题环保与生物产卵量的相关联系,该题10空中有5个空可以直接答出,但是学生对这道题中有很些空还是很陌生的,第4小题更是基本没有涉及过。还有这个文章可以看看/Wdshow.asp?id=40ee42d1240c844769eaee8b
[img]金太阳全国大联考第四次(湖南专用)试题
sdfjweh 你好!
好难找呀!好容易找到了。你先试考一下看看一下效果!应该不错的!!!!!!!!!!!!!希望能帮的上你的问题!!!!
金太阳2006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湖南专用)全国大联考(湖南专用)
2006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长郡中学等校
审定: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数学研究室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考试内容:2005年《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第Ⅰ卷 (选择题邦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曝光 爆冷门 暴虎冯河 抱薪救火
B.鞭笞 吃小灶 嗤之以鼻 吹毛求疵
C.弹劾 喝倒彩 欲壑难填 荷枪实弹
D.伛偻 御林军 语焉不详 予人口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奶烙 摩托艇 李代桃僵 万变不离其宗
B.锔油 马蜂窝 纹丝不动 惶惶不可终日
C.嫁接 揪辫子 坚苦卓绝 无所不用其极
D.稽查 回马枪 因事利导 一蟹不如一蟹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八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这个众所周知的 现实,充分说明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多么窄仄,没有核心技术多么受制于人。
②自主创新,就是 13亿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脑矿,就是让中国人的智慧之光充分迸发。
③“神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则有力地印证,中国 具备自主创新的决心与信心,_________有实力参与世界科技的前沿竞争,以掌握核心技术,站到世界产业链的高端,主导经济社会发展。
A.严酷 开挖 既/也 B.严重 开挖 不仅/而且
C.严重 开发 不仅/而且 D.严酷 开发 既/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江苏连云港的孙悟空、四川的大熊猫、西部三省区的藏羚羊、云南的金丝猴等卡通形象,激战2008年奥运吉祥物,究竟花落谁家,11月11日便可知晓。
B.美国财长斯诺、“财神”格林斯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布什摩肩接踵,相继访华,别以为中美迎来了又一个蜜月,因为来的每一张笑脸背后肯定带着一个个目的。
C.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一个现代商业银行,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最好的商业银行服务。这也意味着:建行将借上市之力推进“脱胎换骨”的步伐。
D.“神六”发射和回收是一项要求相当精确的技术,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核对,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9月23日至25日,近百位学者、政府官员、乡镇干部聚首广州,在“首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探讨三农难题。
B.10月17日,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长达24年的作家巴金辞世,享年101岁,新华社电讯说,“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
C.难道走过了,却没有看到沿途丰富多彩的风暴,你们不遗憾吗;难道读着干枯的文字,你们不觉得无味吗;难道功名利禄是你们的唯一主题吗?
D.希腊政府宣布了奥运场馆利用的三项原则:第一,决不出售任何场馆,保持场馆的国有性。第二,注重场馆的社会价值,让它们服务于社会。第三,政府决不让百姓承担维护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B.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C.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D.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1~2个月,一旦有兴趣,有好习惯,就会自主学习,根本不需要家长操心,考好成绩,上理想的学校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人类与癌症的顽强抗争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利用碳纳米管技术,经过两年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一种可用来治疗癌症的新式武器——纳米炸弹,这种微型攻击性武器能够准确地摧毁恶性肿瘤细胞而不会损害生物体内的正常细胞。
新的研究成果是多学科合作的智慧结晶。特拉华大学内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各自新颖的观点最终碰撞出火花,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纳米炸弹应运而生,而美国国防部为谊前沿课题提供了部分研究经费。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堆量子材料,主要为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于构成的同轴圆管,其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由于这种材料的体积比细胞还小,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研究人员起初打算用它们来输送药物,借助碳纳米管有选择地将药物注入不同的细胞,从而达到预期的医疗目的。然而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原子堆放的形式不同,其在纳米尺度上所具备的性质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分子的光学和热力学性质,诱发碳纳米管产生微型爆炸。
观察到碳纳米管的爆炸现象后,科学家们马上意识到,这种微型爆破可用来摧毁癌细胞,并非常有希望成为清除肿瘤的新式武器,特别是乳腺癌。这是因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够杀死癌细胞,破坏传递癌细胞生长指令的生物信道,而且还可通过扩大作用范围,破坏周边癌细胞组织的结构。当然,纳米炸弹的作用区域也很有限,爆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人体对爆炸的痛感只相当于被细针扎了一下。
研究人员们对这种纳米范围内的微型炸弹的爆炸原理的解释是,碳纳米管受到一定强度光的照射后便会发热,单个碳纳米管产生的热量很容易被周围的空气吸收,而纳米炸弹由碳纳米管堆积而成,其产生的热量不会很快散失掉,进而可引发爆炸,相关的论文现已发表在新出版的《纳米技术》杂志上。
用纳米炸弹对付癌细胞优于现在许多其他的治疗手段。首先是它的威力大,选择性强,可定点清除目标。其次,它无毒副作用,无扩散性,易与包括显微外科在内的其他技术相结合。此外,纳米炸弹与其他有可能用来治疗癌症的碳纳米管技术相比也有长处,那就是,在炸毁癌细胞的同时,炸弹自身的碳纳米管也变成了碎片,而人体巨噬细胞可以有效地清除这些残骸。其他碳纳米管技术往往将碳纳米管和纳米颗粒完整地保留在了人的体内,而一旦这些物质进入肾脏或在血管内长期积累,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外,通过手术切除癌组织现阶段尚无法达到精准的程度,况且有些部位,例如动脉和静脉并不适宜动手术,但纳米炸弹却可用在身体内的各个部位,可用来对付各种类型的癌细胞。而与化疗手段相比,优越性就更大了,因为它不会杀死正常的细胞。
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刚起步,要将该项成果最终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得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小组现正将他们的研究范围从乳腺癌扩大到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选自《科技日报》2005.10.27)
7.下列对“碳纳米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的同轴圆管,体积比细胞小。
B.碳纳米管受到光的照射后便会发热,产生的热量不会很快散失掉,进而引发爆炸。
C.人们可以借助碳纳米管将患者治疗所需的药物全都注入细胞,从而达到预期的医疗目的。
D.碳纳米管原子堆放的形式不同,其所具备的性质也不同。
8.下列对纳米炸弹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炸弹爆炸对人体的痛感只相当于被细针扎了一下,虽然对付癌细胞的威力小,但由于可以定点清除目标,还是比较理想的。
B.纳米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够杀死癌细胞,而且会破坏传递癌细胞生长指令的生物信道。
C.纳米炸弹无毒副作用,无扩散性,易与包括显微外科在内的其他技术相结合,对付癌细胞优于现在许多其他的治疗手段。
D.纳米炸弹可用在身体内的各个部分,可用来对付各种类型的癌细胞而不会杀死正常的细胞。
9.下列叙述与原文符合的一项是
A.新出版的《纳米技术》杂志刊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一种可用来治疗癌症的新式武器——纳米炸弹的技术。
B.动脉和静脉并不适宜动手术,纳米炸弹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
C.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小组现正将他们的临床试验范围从乳腺癌扩大到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D.纳米炸弹在炸毁癌细胞的同时,炸弹自身的碳纳米管也变成了碎片,而人体巨噬细胞可以完全清除这些残骸。
10.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碳纳米管技术往往将碳纳米管和纳米颗粒完整地保留在了人的体内,这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们不可能将这种技术用于临床治疗。
B.在与癌症的顽强抗争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它比现在所有治疗癌症的手段都优越。
C.用纳米炸弹来治疗癌症,高效、快捷、好处多多,将是人类战胜癌症的最理想的方法。
D.纳米炸弹不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它终将会替代化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①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②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zhēn)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yì)江濑。幽阒(qù)辽夐③(xiòng),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zhēng)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④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②刳:剖。③幽阒辽夐:清幽寂静,辽阔绵远。阒,静。夐,远。④齐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黄冈市。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 B.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具;具体
C.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希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丁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先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略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然后详写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第Ⅱ卷 ( 非选择题威共108 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皆竹楼之所助也。(2分)
译文:
⑵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3分)
译文:
⑶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4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①~②题。(6分)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
咏梅(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咏梅(其三)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①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霹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其手法和效果作一简明赏析。(3分)
答:
②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6分)
(1)岳阳楼历来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如杜甫的“ , ”就表现了岳阳楼的苍凉,孟浩然“ , ”体现了诗人的豪情;范仲淹表现志向的“ , ”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2)① , 孰能无过?,善莫大焉。 (《左传》)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五、(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月光破碎
玄 武
①有一年,所有形式的字迹剧烈晃动,变得模糊、朽烂、面目可憎。我抛弃书卷,离开上班下班和回家的路。辗转很多地方,有一天,就到了岳阳。
②乘车常过汨罗,那是我崇敬的楚国诗人的故乡。红土丘陵遍生低矮的灌木,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雨中默然。在黄昏暗淡里临近和远去。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而我终于一次也没有前往。
③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初来时这里浓郁的小城气息让我感到亲切。我记得在一条并不宽大的小河里游泳,记得在夜里捕捉萤火虫,记得窗前竹影的摇曳。然后,憎恶自亲切中滋生开来。我和工商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公安局的人员讨价还价,和租住的小楼房东老大大讨价还价。我在春天的岳阳街上行走,时常有强烈的不真实感:我怎么在这里呢?
④有一天,雨开始无昼无夜、无休无止地落下来。
⑤“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我想到的仅仅是范仲淹的句子。我在岳阳楼看到范仲淹的句子。无心游玩,但洞庭湖还是映在了眼前。
⑥我没有想到洞庭湖竟这般阔大。水混浊着,荡动着。不可或歇。我迷恋它原初的名字:云梦泽。它更应该是北方大泽,不应在湘地。《山海经》里说的“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那大泽该是这样的所在。很多年后,我明白地目睹洞庭,当时就减轻了内心的饥渴。或者说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略略减轻了内心的纷扰。
⑦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上古时大旱,射日的后羿曾在此杀死巴蛇。我得承认我是迷信的,有着致命的宿命感,比如对水的迷恋与恐惧,一种复杂的交织的情感。登上驶往君山的小舟时,我心生惧意。“洞庭波兮木叶下。”时值春末夏初,我无端地想起屈原的诗
句来。
⑧也想到苏轼在洞庭深夜所见的荒败景象。想到柳毅,一个怀才不遇者在洞庭与自然神的交流。想到水面上破碎的明月,以及漂浮着的峨冠。
⑨我身边的同行人开心地笑着。她不知我想着什么。其实我也不知她思量什么。我们都不知两年后,将彻底地分道扬镳。
⑩也不知不足一月后将返回故乡。又不足一月,我在电视上看到,我曾走过、居住过的场所,为自洞庭湖冲出的凶猛洪水所吞噬。这一半洪水泛滥。有传言说,为保武汉,有可能将洞庭炸开,牺牲岳阳。真如此的话,岳阳将永远成为洞庭的水底。
当然包括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些地方。
我此刻的书写像对梦境的记录,一切呈现飘浮的状态。它们莫可名状地显现,在不知道的地方隐去。的确曾经真实发生过吗?我还不能明悉这经历和生存必然性的原因。
我看到我的父亲,我在长沙的车站送他。我听到他自嘲般地说,这么多年没出过门了,在车站看到这么多人,好像还有点怕呢。
我看到我的女儿,她两岁。我牵着她的手,在夜间走过一所空荡荡的楼房,灯惨淡地照着,楼道拐了一个穹又一个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而七年已经过去了。我的女儿昨天说,爸爸,我梦见你带我走过一座楼房,走廊一直走不到头。
有一些暗昧的东西,一些苗头,也许将在时间中一点一点昭示,一点一点不容改变地、清晰地显现,一点一点坚定地证实。七年以后,今天,我沉浸在字迹中,觉得强烈的饥饿感在平息下来。
(选6《散文》2005年第9期,有删节)
18.为什么作者“每每伫目凝视‘汨罗’路标”心中总生起类似于凄迷的复杂情绪”?(4分)
答:
19.如何理解“岳阳原本与饥渴感颇有联系”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20.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6分)
(1)本段写了作者在岳阳的生活,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答:
(2)为什么作者的感觉会从“亲切”突然转到“憎恶”?(3分)
答: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宇左右的赏析短文。(13分)
(1)诗句的引用——简析《月光破碎》的语言描写
(2)铺垫的美——谈谈《月光破碎》的伏笔照应
(3)迷信吗——说说《月光破碎》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追寻;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知道江西金太阳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四次生物试卷在哪找得到吗
进去后点第四次联考答案 就可以了 我们这里也用这个月考 祝大家考个好成绩 顺便 新年快乐^_^
高三第四次全国大联考生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生物、高三第四次全国大联考生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