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周测卷物理九年级,以及九年级物理周考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九年级是学习物理的第二个学年,此时一定要掌握好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点,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物理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C.雪花飞舞 D.树叶凋零
2. (江苏扬州中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3. (乌鲁木齐中考)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4. 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D.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5.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
6. 下述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向手哈气,手会变暖和
B.不断锻打铁块,铁块温度升高
C.把烧红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温度降低
D.水盆里的水放到阳光下照射,温度升高
7. (南京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8.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凡是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了热量,没有其他方式和途径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9. 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1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A.若 ,则 B.若 ,则
C.若 ,则 D.若 ,则
11. (重庆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用-18℃的低温盐水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D.6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2. 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3. (安徽中考)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16. 白浪河湿地公园的建成大大减弱了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大的特性;漫步在白浪河湿地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看到河中游动的鱼,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坐在石凳上感到石凳很热,是由于光照射使石凳的内能_________,温度升高。
17. 我们感到冷时,有时会搓手,有时会使用暖水袋,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取暖,后者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取暖。两种方式都能增加物体的________能。
18.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像如3所示。由像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19. (重庆中考)在火炉重庆,露天停放的轿车在夏日强光照射下车内温度可高达70 ℃。许多车主在前挡风玻璃内侧放置挡光板(如4所示),利用光的______现象来减缓车内温度上升。若车内有一瓶500 mL的矿泉水,由于挡光板的放置水的温度少升高了20 ℃,水少吸收了_______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20. 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的温泉就有2 000处以上,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 ℃以上。有100 kg的温泉水从60 ℃降到20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21. (山东济宁中考)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并用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5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像可以得出:_____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J/(kg•℃)。
5
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2. 下表列出了五种材料的比热容和密度,请你为一家工厂论证一下,选用什么材料生产水壶较为合适?
材料 比热容[J/(kg•℃)] 密度(kg/m3)
铝 0.88×103 2.7×103
铜 0.39×103 8.9×103
铁 0.46×103 7.9×103
铅 0.13×103 11.3×103
干泥土 0.84×103 1.8×103
23. 用双手分别握住一段铁丝的两端,然后快速地弯折十余次,再用手触摸一下弯折处,你会有什么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四、计算、探究题(24题3分,25题5分,26题10分,共18分)
24. 质量为 2 kg、温度为15 ℃的水,当吸收了1.68×105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 J/(kg•℃)]
25. 如6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打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打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
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1)你猜想________是主要原因(选填a或b);
(2)写出你猜想的依据。
26. (南京中考)如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用同一套装置,先后加热并不断搅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________相同比较____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温度/℃ 煤油
水
(3)实验结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热容为 ,则 水温度升高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 ;若这些热量由酒精完全燃烧获得,则至少要消耗_______ 酒精。(酒精的热值为 )
(4)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__________,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______较小。
九年级物理测试卷答案
1. B 解析: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不可能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发生的现象来认识。因此我们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现象都不是分子的运动。
2. C 解析:走进花园闻到花香和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A、B选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烟雾是小颗粒,烟雾在空中弥漫是烟雾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C选项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D选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3. D 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也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A选项正确;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选项正确;气体和气体之间、液体和液体之间、固体和固体之间、气体与液体之间、气体与固体之间、液体与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4. A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只不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取决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故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其中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正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斥力会越来越大,所以才使得固体很难被压缩;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故选项B、D正确。
5. C 解析: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但是,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动能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内能只取决于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即温度高低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能与宏观上的机械能混淆。
6. B 解析:向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温度升高,A选项错误。不断锻打铁块是通过外力做功使铁块温度升高,B选项正确。烧红的工件放到冷水中是通过热传递使工件温度降低,C选项错误。水盆里的水放到阳光下照射是通过热传递使水盆里的水升温,D选项错误。
7. C 解析:水的比热容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A选项错误;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B选项错误;由比热容表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公式 Δ 可得Δ Q cm ,在吸收的热量Q、质量m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越大,温度的变化就越小,故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故C选项正确;寒冬季节,水缸中的水发生凝固,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从而将水缸胀破,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8. D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A选项错误;物体温度升高,表示物体内能增大,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即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选项错误;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并不能说明温度高,C选项错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D选项正确。
9. C 解析:甲、乙、丙三块金属放到石蜡表面时,初温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块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末温也相同,故甲、乙、丙三块金属的温度变化量相同。丙金属块下陷最深,说明熔化的石蜡最多,丙金属块放热最多,所以丙金属块的比热容最大。
10. BC 解析:从题乙可看出,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a液体温度变化大,由公式 知,物质的比热容 ,若 ,则a液体的比热容小,即 ,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同理,若 ,由 知,a液体的质量小,即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12. D 解析:沙子烫,江水凉,跟它们的密度无关,选项A、B错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沙子的比热容较小,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江水凉,沙子烫,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3.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时,总会有一部分分子跑到空气中去,也就是液体蒸发了,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温度越高时,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液体表面分子跑到空气中去的机会就越多,也就是液体蒸发越快。
14. 较小 引 解析:在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样才能依靠分子引力进行焊接。
15. 热传递 运动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煮鱼丸时,鱼丸吸收热水释放的热量,鱼丸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鱼丸的内能。能闻到阵阵鱼丸的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6. 比热容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折射 增加
17. 做功 热传递 内 解析:暖水袋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使用时热量从暖水袋向人体传递,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搓手取暖是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18. B B 解析:由题可以看出,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B液体需要的时间较长,B液体温度升高得较慢,说明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19. 反射 4.2×104 解析:在前挡风玻璃内侧放置挡光板,太阳光照射到挡光板上时,太阳光发生反射而不能直接射入车内,从而可以减缓车内温度上升;矿泉水的质量 ,水少吸收的热量 。
20. 1.68×107 解析:由放热公式得 。
21. 甲 解析:已知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Q相等,由题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液体温度下降得少,乙液体温度下降得多,而两种液体的质量m是相等的,根据公式 可知在放出热量Q和质量m相等时,下降的温度Δt越小,其比热容c越大,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故甲物质是水;由题可知,当时间t=15 min时,水下降的温度是60 ℃-40 ℃=20 ℃,而另一种液体下降的温度是60 ℃-20 ℃=40 ℃,即 是 的2倍,又Q和m是相等的,故 。
22. 答:必须保证水壶的材料无毒,铅有毒,不宜做炊具,可以先排除。干泥土的密度虽小,但要做一把同样质量的水壶,干泥土的水壶壶身必然比金属水壶的体积大得多,因此也可排除。剩余三种材料可作如下理论论证:煮水时,水壶吸收的热量Q=cmΔt,式中的质量可表示为m=ρV,因此水壶吸收的热量为Q=cρVΔt。当水壶壶身体积V相同,煮水时水壶的温度变化Δt相同时,水壶吸收的热量Q与水壶材料的比热容和密度的乘积成正比。对铝、铜、铁三种材料cρ乘积的比较如下表:
材料名称 铝 铜 铁
cρ乘积大小
显然,铝的cρ乘积最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热最少,所以用铝做水壶较合适。
23. 答:感觉发烫。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人对铁丝做功,铁丝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4. 解:由公式Q=c水m(t-t0)得,t= +t0= ℃=35℃。(3分)
25. (1)a(2分) (2)因为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压缩气体产生的热主要是在气筒下端传给筒壁。(1分)从题中描述的现象得知,气筒上部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下端却很热,甚至烫手,所以压缩气体产生的热量使气筒发热应该是主要原因。(2分)
26. (1)停表(2分) (2)加热时间(1分) 升高的温度(1分) (2分) 1.4(2分) (4)大(1分) 干泥土的比热容(1分)
解析:(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来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也可以通过比较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的加热时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不同物质的吸热特点,所以,除了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停表。(2)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可知,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来记录煤油和水升高的温度,所以小明是用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3)水吸收的热量 ,需要燃烧酒精的质量 。(4)在同样吸热或放热的条件下,由于干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根据 可知,相同时间内干泥土上升或下降的温度比水的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九年级物理试题2020
九年级的期末考试题包括了欧姆定律和电动率的知识点,现将试题和答案发布一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九年级物理 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荼日”。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泡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 现象,用开水泡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汽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是 冲程;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做功 次。
3.航天器一般用液态氢而不用煤油作为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 ,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放出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放出的热量。
4.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胶水,胶水能将纸张牢牢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在注射器中注入水,排出筒内空气,堵住小孔,用力推注射器活塞却很难推动,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
5.南昌市赣江新区于2019年12月实现整体集中供暖,该区供暖有了新 方法 :利用石墨烯电热涂料供暖,涂料通电发热后,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房间内空气的内能。而我国北方地区供暖常采用的介质为水,这是利用水的 大。
6.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金属小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质量的2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未熔化),甲、乙两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此时两球的比热容之比为 。
7.汽车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 能,使汽车的速度减小,直至停止;这些能量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 。
8.小梦在学习完能量转化知识后,设想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先利用水力发电,然后再利用发出的电驱动抽水机把水抽到蓄水池,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你认为这个设计方案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9.松开充足气的气球的口子,气球向前飞去。气球飞出的过程中,其内部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球落地后,捡起来触摸感觉气球口子处有点凉,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气球口子的内能。
10.如图甲所示为一台四缸发动机,工作时,内燃机通过连杆把四个汽缸的活塞连在一根曲轴上,并使各汽缸的做功过程错开,在飞轮转动的每半周里,都有一个汽缸在做功,其他三个汽缸分别在做吸气、压缩和排气工作。乙图为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的示意图,在该冲程中,内能转化为 ,设活塞的面积为S,冲程长为L,燃气对活塞的压强为p,推导发动机做的功W= (用已给字母表示)。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对物体的内能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物体有机械能可能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C.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2.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各冲程的示意图,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13.如图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酒精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后,酒精和水混合了,观察液面的位置会有所下降。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注入液体时先注入水,后注入酒精
B.液面下降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酒精和水混合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该实验在冰箱中进行会更快混合
14.如图所示的是做某固体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变),由图像可知( )
A.t1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该固体熔化后的比热容比熔化前的比热容大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15.甲、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燃料的热值小于乙燃料的热值
B.使用甲燃料的热机做的有用功一定更多
C.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多
D.使用甲燃料的热机效率一定高,但是热机效率肯定小于100%
1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了便于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加热时间相同
B.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相同
C.两只烧杯内液体的种类相同
D.两只烧杯内液体的质量相同
17.下面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相同阳光照射下,等质量的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快
B.质量相同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升高的温度多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18.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B.尽量让燃料燃烧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效率越高的热机功率越大
D.热机效率越高,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越大
三、简答与计算题(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共26分)
19.如图所示,磨刀师傅磨菜刀时,手拿菜刀用力反复摩擦磨石,使菜刀刀刃变薄。磨刀时,于接触刀刃感觉有点“烫手”,有 经验 的磨刀师傅磨刀时洒一些水给菜刀降温。请分析说明人感觉有点“烫手”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用水降温。
20.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保护环境、 变废为宝 。在一定条件下,1t分类后的垃圾能“榨”出140kg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
(1)1t垃圾“榨”出的燃料油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这些热量的30%被质量是5×103kg、初温是30℃的水吸收,则水温能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21.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优点有热值高、污染小,小江同学家所在小区铺设有天然气管道。某次小江同学用天然气灶烧水,在水壶中加入1kg的初温为20℃的水,水刚好烧开时关闭天然气灶,从天然气表中得到消耗天然气0.012m3。[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4×107J/m3]
(1)消耗掉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小江同学本次烧水过程中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22.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厂举行。该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达6.4万吨,可搭载40架舰载机,每架舰载机的质量约为20吨。航母的动力源是蒸汽轮机,投入使用后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3×104kW。(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1)该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在某次训练中,40架舰载机全部起飞后,航母浸在海水中的体积变化了多少m3?
(2)若航母以54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蒸汽轮机的功率为2.1×104kW,航母所受的阻力为多少N?
(3)在(2)中,若蒸汽轮机的效率为35%,航行30min,需要消耗燃油多少kg?(燃油的热值为4.0×107J/kg)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亲爱的同学们,请你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瓶子里装的气体应是 ;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3)把一杯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像中表示牛奶温度变化的是 (选填“A”或“B”),在第8min时,牛奶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吸热。若牛奶和热水的质量相等,并且忽略奶瓶的吸热以及热量的散失,从图像可知 (选填“牛奶”或水”)的比热容较大。
24.某小组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本实验中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或“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3)加热到一定时间,水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此时水开始沸腾,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而另一种液体此时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很多,由此可知水的吸热能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液体。
(4)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如图丁所示的是实验中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的一部分,小组同学认为可以根据水的比热容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不计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5.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考虑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而水的比热容已知,于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记录结果见下表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应该选择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在实验中还应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还要控制相同。
(2)小明仔细观察发现:同一批次同一包装盒子中外形相同的温度计的读数不尽相同,为了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小明应该在盒中先挑选多支示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温度计,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后,再 。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
(4)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根据水的比热容,测出相关质量后,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
26.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先用温度计测出气压式喷雾器内气体的温度,如图甲所示
(2)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乙所示。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岀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丙所示。
【分析与论证】
(1)该实验通过 的变化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的目的是 。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时,喷雾器前的小风扇转动,此时气体的内能转化为风扇的 。
【实验结论】
(1)比较甲和乙两图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 ;比较甲和丙两图可知,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 (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与热传递 (选填“是”或“不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试题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
★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 九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笔记
★ 2019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专项练习
★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
★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复习题
★ 初中物理力习题及答案
[img]江西人民出版社九年级周测卷答案语文英语数学政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理科:语文数学外语90 政治历史地理60 物理66化学60生物54 物化实验这个一般不评分,直接过体育也不考试,若有分数应该是60及格文科:仅仅物化生和史地政对调福建的语文很好吧。。。。
初三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想向张海迪一样,努力勤奋,为祖国做出贡献。其实,这并不难,在我们学习气馁的时候,不要灰心,记住,风雨过后总是彩虹!在我们学习突飞猛进的时候,不要骄傲,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三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中 ,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 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8、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9.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3. 质量相同的两球,已知甲球比热是乙球比热的2倍,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吸收热量的2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温度与乙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1:2 B、 1:1 C. 2:1 D、1:4
14.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经的情况是 ( )
A、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15.一杯水,温度由30?C加热到50?C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C加热到70?C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 B、Q1=Q2 C、Q1
16.某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500R/min,那么1min里,该汽油机的冲程数和燃气做功次数分别是 ( )
A、3000个,6000次 B、6000个,3000个
C、3000个,750次 D、750个,3000次
17.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B.热值不变,比热容不变
C.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小一半 D.热值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18、如图2-2所示为内燃机的能流图,则内燃机的效率可表示为 ( )
A、η= ×100% B、η= ×100%
C、η= ×100% D、η= ×100%
19、下面几个例子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点燃爆竹,使爆竹腾空而起 B、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
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 D、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
20、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是 ( )
A、只有吸气和压缩两个冲程。 B、只有压缩和排气两个冲程
C、只有排气和吸气两个冲程 D、有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程
2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22、有关四冲程内燃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作中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工作开始时要靠外力启动
C.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每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只做功一次
23、甲、乙两汽车,甲的汽油机效率比乙的汽油机效率高,这表明( )
A.甲做功比乙多 B.甲做功比乙快
C.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 D.以相同的牵引力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耗油比乙少
24、关于燃料和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一定要用热值高的燃料
二、 填空题
25、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26、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8.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为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两铁块的比热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29、如图2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写I或Ⅱ)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 。若水的质量为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
C水=4.2×103J/(kg?℃)
30.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
是 J,这是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C水=4.2×103J/(kg?℃)
31.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铝C铁C铜)
32、如图3所示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__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比热,其中_________物质是晶体.
33、干木材的热值是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出3.6 × 107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_kg的干木材.
34、四冲程汽油机。它的一个工作循环由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要来回______次,曲轴要转动______周。
35、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厨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液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环保方面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6、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损耗大致为:汽缸散热损失占25%,废气带走的能量占30%,摩擦等机械损耗占10%,则它的机械效率为 。
37.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但其实质不同,__________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___________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38、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有__________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__________次,曲轴转动__________周。
39、内能的应用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下列内能的利用实例中,属于一的是__________,属于二
的是__________①锅炉;②汽车;③家用暖气设备;④火箭;⑤现代用
火电站;⑥用高炉炼钢;⑦生火做饭;⑧喷气式飞机。
40.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读作: ;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__________ ___时____ ______是4.2×103焦耳
41、汽油机是利用气缸内燃烧____________生成高温高压的___________推动活塞做功的热机;柴油机是利用气缸内燃烧____________生成高温高压的____________推动活塞做功的热机。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___________。
42、__________污染,_______ ___污染,_______________污染, 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其中热机造成的污染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43、把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 (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现象。
44、如图4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
4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温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这是由于压缩空气 使气筒内气体内能增加的缘故。
46.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① 水 300 20 30 12
② 水 150 20 30 6
③ 煤油 300 20 30 6
④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 烧杯的实验记录(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
(3)结合(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系.
三、 问答题
47.江西盛产茶叶,有悠久的“茶 文化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都有过泡茶的经历,请问:用开水泡一杯茶和温水泡一杯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杯浓些,哪一杯淡些?为什么
48.如图2-4所示,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这是宇航员操纵着用蓄电池的电力驱动的车在月球上行走。为什么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车是用电来驱动的,而不是用内燃机来驱动的。
49.如图2-5是锅炉工作时的外景,存在主要问题是什么?
四探究与计算题
50.神舟五号————我们的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见图2-7所示)
资料库——火箭发动机
它是喷氯发动机的一种,自带烯料和氧化剂,它工作
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
点火时,燃料和氧化剂在烯烧室混合燃烧,向后喷出
强大的气液,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从而推动火箭前进。
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动机是一种二级火箭发动机。 图2-7
小宇利用星期天到青岛会展中心观看了有关“神舟五号”的航天展,他搜集了一些问题,回到班中想要考考你:
(1)长征二号F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道理。
(2)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飞船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飞船的运行过程:飞船沿椭圆轨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飞船的速度__________,
势能__________。
(4)太空生活与工作:若不穿太空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
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因为舱外_____ _____
(5)返回大气层:这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这此物态变化都是__________过程
(6)降落:飞船距离地面15km时,速度达到200m/s,若不打开降落伞,则速度保持不变,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__________秒的时间。
五.计算题:
51.质量为3kg的金属块,温度由20℃升高到100℃时,吸收的热量为2.112×105J,求此种金属的比热容?
52.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3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升高了20℃.
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焦炭?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焦炭的热值q=3.0×107J/kg]
53.已知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完全燃烧500g汽油,求;(1)燃烧汽油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若这些热量的50%被水吸收,使水温从20℃开始,升高了40℃,则水的质量是多少?
54.一块质量为400克的铜块和一个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求这铅块的质量。[C铜=0.39×103J/(kg?℃),C铝=0.13×103J/(kg?℃)]
参与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B 6、D 7、C 8、D 9、C 10、D 11、C 12、D 13、C 14、D 15、A
二、填空题:
16、斥力 引力 17、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18、做功、热传递 19、1:1 、2:1 20、Ⅰ、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18℃、5.04×104J 21、1.008×107 J 热传递 22、相同、 铝、铜 23、 、 甲 24、质量为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J、3kg 25、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6、热值高、污染小 27、35%
三、实验探究题
28、扩散、能 29、变大、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30、升高 、做功 31、(1)①③(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3)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五、问答题
32、 蜡烛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从而促使风车转动
六、计算题:
33、0.88×103 J/(kg?℃) 34、4.2×107J、7 kg
初三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初中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 初中物理力习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
★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长度测量
★ 九年级上册物理功练习试卷
★ 初三物理电动机习题
★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周测卷物理九年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九年级物理周考试卷、周测卷物理九年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