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周测卷5九年级下册(数学滚动周练卷一答案)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滚动周测卷5九年级下册,以及数学滚动周练卷一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江西人民出版社九年级周测卷答案语文英语数学政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理科:语文数学外语90 政治历史地理60 物理66化学60生物54 物化实验这个一般不评分,直接过体育也不考试,若有分数应该是60及格文科:仅仅物化生和史地政对调福建的语文很好吧。。。。

[img]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2017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9分)

1.请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C)(3分)

A.犀兕(sì) 鼋鼍(yuántuó) 诎(qū) B.畎亩(quǎn) 胶鬲(gé) 拂土(bì)

C.一箪食(dān) 蹴尔(jiù) 不屑(xiè)D.濠梁(háo) 醴泉(lǐ) 吓(hè)

3.选出加点字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B)(2分)

A.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引见 B.曾益其所不能:céng 曾经

C.故患有所不辟也:bì 通“避”,躲避 D.惠子相梁:xiàng 做宰相

4.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鱼,我所欲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3分)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 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义理,向来不肯杀人。

8.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

9.阅读《繁星》《春水》(节选),完成下列各题。(4分)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B)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D)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①以上四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母爱 (2分)

②以上诗歌,几乎都是以“母亲呵”这种单向的呼告来组织诗篇的,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2分)

答:这种以单向的呼告营造出的诗的表层,以双向交流为诗的深层的实质的抒情方式,最适合于作者主体情感的投入,最适于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丰富隐藏在画面深处的更重要的情感内容。

10.综合性学习。(4分)

“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名家的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某学校九年级(8)班开展了“初识诸子百家”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下面“诸子”中的一位。(2分)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公孙龙

示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论语》而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尊称她为“学术超女”,纷纷抢购她编写的《论语心得》。针对这种“追星”现象,你有什么看法?(50字以内)(2分)

答:

11.古诗词名句填空(共6分)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

④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⑤2012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5周年纪念日,我们牢记国耻的同时,也应该时刻记住“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以亡国。(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语句来回答。)

⑥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三、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雨过山村》完成第12~13题 (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2.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3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13.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墨子•贵义》,完成第14~16题。(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的意思)②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罢了)

③“万事莫贵于义(正义、道义)④子为之乎(您)

15. 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

16.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翻译】: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 '(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三)阅读《发现自己》,完成第17~18题。(6分)

发现自己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哕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7.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3分)

答:用该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18.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3分)

答: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四)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完成第19~20题。(6分)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9.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答: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一点1分,共3分。语意相近即可)

20.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3分)

答(能明确提出观点给1分,能围绕观点举例并准确阐释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 参考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 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

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五)阅读《善良的种子》,完成第20~24题.(14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0.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父亲的钱被偷)→“女人”的种子被偷→(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1.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答: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22.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在原文中标出。(2分)

答: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2分)

2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答: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2分)

24.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1分;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1分。

三、作文(二选一)(50分)

25.(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铿锵的号令,出发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出发要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有了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前行中领略人生的风景。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向 出发

(2)根据要求作文。

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

请以“向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公输bān()(2)敝yú()(3)fù()鱼

(4)jīng()国(5)一dān()(6)cù()尔

(7)gǒu()得(8)lǐ()泉

2.下列加粗字拼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拂士(bì)米粟(sù)行拂(fú)胶鬲(gé)

B.至于郢(yíng)侮臣(wǔ)荆国(jīn)胡不见(xiàn)

C.窃(qiè)锦绣(jǐn)褐(hè)糠糟(zāo)犀(xǐ)

D.鼋(yuán)楩(biān)楠(nán)牒(diē)圉(yǔ)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3分)

(1)子墨子()(2)起于鲁()

(3)吾义固不杀人()(4)胡不已乎()()

(5)舍其文轩()(6)舍其粱肉()

(7)攻城之机变()(8)而曰()

(9)楚寇()(10)邻有敝舆()

(11)故不为苟得也()(12)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四组加点字用法和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

5.下列句子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1分)

A.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B.此为何若人?

C.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D.宋何罪之有?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5分)

(1)公输盘不说。()通()含义()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通()含义()

(3)子墨子九距之。()通()含义()

(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含义()

(5)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通()含义()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含义()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含义()

(8)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含义()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含义()

(10)故患有所不辟也()通()含义()

7.下列各句与课文原句相同的在括号内打“√”,不同的打“×”。(1分)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8.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组()(1分)

A.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年谢庄办团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

D.行拂乱其所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译文

(1)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造好后,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B.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译:宋国没有罪,却要攻打它,不能算是仁爱

C.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假如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他的彩饰的漂亮车不坐,邻居有辆破车,却想去偷它

D.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才五百里。这就好像破车同漂亮的车一样

(2)判断下列译文的正误,将正确的译文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①委而去之。()

A.受委屈而离开他。

B.放弃城而逃跑。

C.受委屈到哪儿去。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过去的君子有的不打仗,打仗的就一定能取胜。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因此使他的心受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了他不行的方面。

B.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了他的才干。

C.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动了心,忍耐住性子,增长了他的才干。

④池非不深也。()

A.护城河不是不深啊。

B.水池不是不深啊。

C.池塘非常不深啊。

⑤曾益其所不能。()

A.增加了他不行的方面。

B.增长了他的才能。

C.曾经更加强了他的才能。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

A.士兵和皮革不是不坚定锋利啊。

B.兵卒和铠甲不是不精良啊。

C.武器和装备不是不精良啊。

10.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3分)

(1)《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孟子是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2)“寡助之至”导致“亲戚畔之”,那么“多助之至”的结果就是“天下顺之”。()

(3)这两篇短文,论述的中心都是文章的题目。()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一个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说明“死于安乐”的道理。()

(5)《公输》一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6)《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是春秋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1.下面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那难道不是你的作文本吗?

改为陈述句:那是你的作文本。

B.真正的政治家都努力读书。

改为双重否定句: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C.这套西装式样好,做工也考究。

改为否定句:这套西装式样好,做工也不错。

D.难道我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改为陈述句:我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12.加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几个句子恰当的顺序是()(2分)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__________

①1983年7月,测得最低温度为零下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1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同上句衔接得好,表达意思恰当的是()(2分)

①怎样精读?或一遍一遍地读,或在书上批注,或写阅读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残疾人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的好意。只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

A.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C.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14.如果你忙得不可开交,这时有人请你帮忙,你回答得最得体的一项是()(1分)

A.急什么,没见我正忙着吗?你先等会儿吧

B.不行,我正忙,去不了,你等着吧

C.没关系,我把事情办完就来,您先等会儿

D.真抱歉,现在正忙,请你稍等,我过会儿就去给你帮忙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6分)

1.解释下列加粗的“为”字。(2分)

①为天下富()②为与此同类()

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翻译句子“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选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楚宋两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对照,推出楚王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分)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分)

1.这段文字的出处是()(1分)

A.《论语》B.《孟子》C.《韩非子》D.《列子》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城一方“环而攻之”所凭借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分)

1.这段文字阐述了什么道理()(1分)

A.人若处于困难之中,国家处于忧患之中就一定要灭亡的道理。

B.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作为,国没有忧患才能发展的道理。

C.人若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的道理。

D.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2.文中六个“于”可作“受到”、“在”、“使”三种解释,请分别指出。(3分)

A.“困于心,衡于虑”中的两个“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征于色,发于声”中的两个“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动词作名词用的词,请找出来并解释。(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痛苦斗争过程而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16分)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1.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水以为池池:池塘

B.屈完及诸侯盟盟:订立盟约

C.赐我先君履履:践踏

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像

2.下列加粗“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蔡溃,遂伐楚(楚国被打垮,于是就讨伐楚国)

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

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用兵是为我呢,还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呢)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

4.下列加粗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C.女实征之

D.王祭不共

5.下列与“君若以德绥诸侯”中“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6.下列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涉:蹚水过河,这里有进入的意思

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众:多

C.君其问诸海滨诸:之于

D.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7.下列加粗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此句表明齐国在为进攻楚国寻找借口

B.本文记叙春秋初年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斗争,最后楚国战败

C.文章简洁地表述了外交上的辞令应对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作文(50分)

提示:“消费”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消费。“消费”往往又是大人的行为,我们学生常常是被动享受“消费”的成果,很少独立从事“消费”活动。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手头上零花钱的增加,中小学生自主消费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中小学生消费”的话题也常见诸报端。请以“中小学生消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述自身的经历,也可表述自己的思考。

要求:1.文章内容要合乎情理;

2.文章要能反映出对本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3.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600~80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1)盘(2)舆(3)鲋(4)荆(5)箪(6)蹴(7)苟(8)醴

2.A

3.(1)夫子(即先生、老师)(2)出发、动身

(3)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4)为什么停止(5)彩饰

(6)好饭好菜(7)巧妙的方式(8)可是(9)入侵

(10)破车(11)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

(12)不丢掉,不遗失

4.D5.B

6.(1)“说”通“悦”,高兴。(2)“净”通“诤”,以直言劝人改正错误。

(3)“距”通“拒”,抵挡,防守。(4)“圉”通“御”,防御,抵挡。

(5)“诎”通“屈”,没办法了,屈服了。(6)“畔”通“叛”,背叛

(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

(9)“曾”通“增”,增加(10)“辟”通“避”,躲避

7.(1)×(2)√(3)√(4)×

8.C9.(1)D(2)①B②A③B④A⑤B⑥C

10.(1)×(2)√(3)×(4)√(5)√(6)×

11.C12.C13.A14.D

阅读

一1.①是②是③替造

2.我认为大王进攻宋国,和这有偷窃病的是一样的。

3.类比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窃疾

二1.B

2.(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得天时(或必有得天时者矣)

(3)天时不如地利(或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1.D2.A.受到B.在C.使

3.a.入--国内b.出--国外

4.对比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5.论证磨炼的好处。证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于灭亡的道理。

6.改作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四1.B2.A3.C4.B5.C6.B7.A8.B

作文(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想知道自己对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掌握了多少吗?对第五单元进行检测就知道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

⑴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⑶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3周年纪念日,我们牢记国耻的同时,也应该时刻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可以亡国。(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语句来回答。)

(5) 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刹那(chà) 订正(dìng) 茅塞顿开(sài)

B.贮藏(chǔ) 倾斜(qīng) 轩然大波(pō)

C.解剖(pōu) 酝酿(niàng) 爱憎分明(zēng )

D.符合(fú) 乘客(chèng ) 自给自足(gěi)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 梧州市2007年招商引资工作又有新突破,引入外资较2006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B. 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撤离方案一出台,排险工作就立即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

C. 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能汇成

爱的海洋。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从下面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每条15个字以内)(4分)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来,我国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在对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等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向许多著名制药企业提供了特殊的病毒菌株,用于研制专门抵抗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种疫苗可望于今年8月问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6、名著阅读。(3分)

⑴《水浒》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宋江也不例外,他

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   而获罪问斩。

⑵《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其中的一点是   (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⑶《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小说中当简

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的身体状况是     。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 小 松

(唐 )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的精神。

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

(二)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9、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

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08长春)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3.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 )→( )

14.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15.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3分)

16.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在原文中标出。(2分)

17.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2分)

18.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9.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

梅花报春,揭开一年的序幕;菊花则是一年花事的后记。有诗为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最早的意思是穷尽,百花凋零后菊花怒放,菊花凋谢后绽放的大概只有飞扬的雪花了。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落叶飘零,风霜肃杀,菊携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绽放。白居易有诗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最受欢迎的是黄菊,试想,金黄色的太阳照射在菊花上,菊花的色泽像霜,孤傲的品性被秋风展开,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黄,与尊贵、雅洁、高尚等连在一起,再加上菊的不畏严寒的傲骨,难怪中国人会如此喜欢它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的飘零和开放一样,都有一种悲壮的色彩。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宋遗民郑思肖称道寒菊孤芳自赏的高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苏轼也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

菊花的品种繁多。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冷艳幽香,深黄浅白,占断西风里”,莆阳同乡刘克庄的词句就写了最常见的两种——黄菊和白菊。菊的花色丰富,不一而足。

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菊花色、形、香具备和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赢得很多人的青睐。重阳赏菊是我们中国人代代相续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成了菊花的节日。孟浩然就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0.本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对菊花进行了说明?(3分)

菊花的造型→ → →

21.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菊花?(至少写出三种)(3分)

22.细读下列句子,分析本文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2分)

①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菊花宁愿在枝头憔悴、干枯,也不萎落风尘和泥滓。

②清代康熙皇帝命汪灏为《群芳谱》补遗,扩充为《广群芳谱》,又增加菊种四十一种,累计已超过三百种。

③或偃或伏,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23.请仔细阅读选文,概括总结菊花的品质特点。(2分)

四、写作

24、请以“路”为题目,或自拟一个包含“路”这个词的题目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不限文体。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所在地地名、真实姓名及学校校名。

关于滚动周测卷5九年级下册和数学滚动周练卷一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