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数学指导教师(百师联盟2020)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百师联盟数学指导教师,以及百师联盟2020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老师人数

. 曹春正博士

研究方向: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函数型数据分析、统计学习方法研究、随机优化与模拟、贝叶斯推断,以及现代统计和计算方法在医学、生物、气象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在Statistical Methods in Medical Research、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Chemometrics等统计学及其交叉学科主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带队经历:常年承担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训、竞赛指导工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本科组“高教社杯”指导教师。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指导队员获得全国一等奖。

带队要求:希望队员们注重团队配合,善于学习,态度认真,重视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程国胜博士

研究方向:研究算法、不确定性数学(随机与模糊数学)和数据分析处理。

带队经历: 2004年开始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数学建模队,主讲建模方法、评阅规则与写作。自2010年开始独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模竞赛以来,十年里所指导参赛队获得主要奖有:

独自指导本科生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所指导的学生中有5队获得国家一等奖、7队获国家二等奖、9队江苏省赛区一等奖、18队江苏省赛区二等奖、7队江苏省赛区三等奖,其中2021年共指导的6支队中有两队获全国二等奖(其中一队获推荐国一)和一队获省一等奖、一队获省二等奖;独自指导本科生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特等奖1队、特等奖提名奖2队、一等奖11队、二等奖19队;独自所指导研究生队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6队,全国二等奖7队。

带队要求:每队具备编程能力,对自己队有高目标,同时

陶轩哲的简介 以及他的主要贡献

分类: 教育/科学 科学技术

解析:

Terence Tao(陶哲轩),在ICM 2002上做过一小时报告, 2006年Fields Medal的热门人选,2003年的Clay奖得主。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选手(1988年,13岁)。学调和分析和PDE的可以到Tao的Home Page(math.ucla.edu/~tao/)上去看看他的List of Publications——真是惊人的多产。他的中文名字是陶哲轩,虽然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讲。下面的短文转自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主页,见 ucla.edu/spotlight/archive/_2000_2001/fac0900_tao 从香港移民到澳大利亚。生于1975年,8岁上高中。连续参加了三届IMO。 1986年,在华沙,11岁的Tao就获得了铜牌; 1987年,在哈瓦那,他获得银牌; 1988年,堪培拉,他终获金牌。关于这一点,见amt.canberra.edu.au/olympian 1992年17岁的Tao在Flinders University取得学士学位,并且是First ClassHons。其后获Fulbright Postgraduate Student Award,去Princeton University,他的导师是Wolf奖获得者E. M. Stein。 Stein说过Tao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在杭州ICM 2002"调和分析及其应用"卫星会议上听同行们讲的,未经证实)。 20岁,获得博士学位,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教。 24岁, UCLA full professor(正教授). BTW: Tao的大师兄Charles Fefferman是更加了不起的人物: 20岁在Princeton获Ph.D, 22岁在University of Chicago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Full Professor, 29岁获Fields Medal。 参考: upcxin.bokee/blog/1252769 wiki: 陶哲轩陶哲轩(Terence Tao,小名Terry,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是中国裔数学家,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从1992年至1996年,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是埃利亚斯·施泰因(Elias Stein)。他现在为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并与妻子劳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在洛杉矶居住。 研究和奖项 在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已赢得金牌,这纪录还没有人打平。 他在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Salem),2002获颁博谢纪念奖(Bôcher),和在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当中包括挂谷猜想和wave map。在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Levi L. Conant)(获奖者还有艾伦·克努森(Allen Knutson))。 在2004年,本·格林(Ben Green)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尽管享有“数学神童”之称,尽管11岁至13岁时各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铜、银和金牌,尽管21岁就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即为加州大学教授,尽管2000年曾获塞勒姆奖、2003年获克雷基金会奖,但在得知自己获菲尔茨奖后,陶哲轩甚至不敢相信———“这个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前天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菲尔茨奖得主陶哲轩,两岁时已成了教小朋友们数数的老师。

这位当之无愧的“数学神童”,这位刚满31周岁的华裔数学家,是今年问鼎这项“数学诺贝尔奖”的四人中的最年轻、也是继24年前丘成桐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前天,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此召开。在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数学家的注目下,一位儒雅清秀的年轻华人,从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鲍尔手中,接过菲尔茨奖———这个全球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他,就是年仅31岁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菲尔茨是个什么奖———

了不起的“数学诺贝尔”

“菲尔茨奖是‘数学诺贝尔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奖项。”昨日采访中,中科院研究员、当代数学大家吴文俊说。

正面,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目光深邃;背面,镌刻“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就是这枚金质奖章及1500美元的奖金,构成了菲尔茨奖的全部奖品。似乎,物质价值远非缺席数学的诺贝尔奖可比;然而,这个数学大奖无论从其权威性、国际性或学术影响而言,都无愧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首先,它由国际数学联盟颁发,在每隔四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中科院院士、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张恭庆告诉记者:“这是全世界顶尖数学家的联盟。”其次,每届菲尔茨奖最多同时授予4人,从1936年首度颁奖以来,包括本届4位得主在内全球仅有49人获奖。再次,它是窥视现代数学主流面貌的很好“窗口”,著名数学家、布尔巴基学派创始人之一丢东涅1978年在论文《论纯数学的当前趋势》中,全面概述了近20年来纯数学各分支的前沿;在他列举的13个目前处于主流的数学分支中,12个的部分重要工作均由菲尔茨奖获得者完成。

正因此,今年因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获此殊荣的陶哲轩,尽管有“数学神童”之称,尽管年少时获奖多多,但在得知自己获菲尔茨奖后,他甚至一直都不敢相信———“这个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菲尔茨与沃尔夫谁是“老大”———

并驾最高荣誉

数学界最高荣誉,究竟是菲尔茨奖还是沃尔夫奖?

还记得前年年底数学大师陈省身辞世后,本报曾专访其弟子吴文俊,说起陈先生获过的沃尔夫奖,也称这是“全世界数学的最高奖”。对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山说:“菲尔茨和沃尔夫是数学界传统的两个大奖,前者是成果奖,后者是终身成就奖。”

吴文俊说:“菲尔茨奖历届都是颁给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安德鲁·怀尔斯。他成功破解了一个困惑世界数学界长达3个多世纪的难题“费马大定理”,而且他证明费马大定理成立时,年龄刚刚超过40岁,所以就得到了一个菲尔茨奖颁发以来唯一的特别奖。”

与菲尔茨奖并驾齐驱的国际数学界大奖沃尔夫奖,获奖者确实都较为年长。吴文俊说:“虽然陈省身教授最著名的两篇论文都是完成于30多岁时,但他的学术成果是之后才被肯定的,所以他没拿成菲尔茨奖,拿的是沃尔夫奖。我想,恐怕诺贝尔当时设奖时还不太了解数学,所以没设数学诺贝尔奖,如果有,陈先生肯定能得。”

在数学界广为人知的,还有这样一段师徒缘:1982年首位获得菲尔茨奖的华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的丘成桐,他的指导教师正是这位唯一获得过沃尔夫奖的华人———陈省身。

陶哲轩的获奖理由———

完美成就多方面

吴文俊说:“陶哲轩这个人是公认了不起的。我虽然没和他见过面,但在很多座谈会上时常听到别人赞叹他,提起他多方面的成就。”

高小山说:“应该说陶哲轩这次得奖是基于他多方面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他调和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他证明了在素数中存在任意长的等差数列,解决了一个难题。”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自然数只有1和它本身可以整除它,那么这个数就是素数。研究素数也许并不能带来什么直接的实际利益,但作为数论中最基本的课题之一,许多数学问题都与其紧密相关,例如素有“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哥德巴赫猜想。素数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一直在众多方面推动其他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张恭庆说:“菲尔茨奖看重的是原创思想,陶哲轩这次获奖主要是他在数论、调和分析和组合分析的研究成果。”

南大数学系博士研究生邱华则对陶哲轩将调和分析、遍历理论和数论的完美结合十分推崇。他说:“因为调和分析内容丰富,一般学生要到研究生阶段,花1到2年时间潜心学习,才能稍稍学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数学功力的代表。”

同为南大数学系博士研究生的郭嵩,曾与导师就陶哲轩的一篇论 *** 过深入研究。1977年出生的他对仅年长2岁的陶哲轩佩服不已:“也许这篇文章只是他众多论文中不太起眼的一篇,但对我们来说,他完成得实在太出色了。其实,早在2002年,数学界就预测陶哲轩会获得菲尔茨奖,他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还曾公开称赞他是百年难遇的数学奇才,因此这次获奖完全在预料中。”

陶哲轩其人其事———

数学莫扎特

“特里(陶哲轩的英文昵称)就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才华横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前数学系主任约翰·加内特这样评价。

陶哲轩获奖的消息,已赫然高悬于这所他所任教的大学主页上。在他年轻俊朗的脸庞后,一行大标题缓缓移出:“超级巨星陶哲轩教授,成为本校荣膺‘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第一人”。

学校物理科学院院长、数学系教授托尼·陈称赞:特里这样的天才百年难得一遇,他解决了数学领域中困扰别人多时的诸多问题;他对研究领域的跨越,好比一名优秀的心脏专家,同时在脑外科方面又卓有建树,而更令人赞叹的是,他是那样的年轻。

加内特说:特里总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他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而且他的合作能力很强,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都喜欢和特里一同工作,他的合作者能够组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

学校现任数学系主任克里斯托弗·希勒教授这样说:“来自美国各个州,乃至中国和罗马尼亚的优秀毕业生,都慕名前来我们学校拜陶哲轩为师。”

这位华裔数学奇才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2岁时就迷上了数字,甚至还拿着拼块教小朋友们学数数;7岁就在高中学习微积分,9岁便已达到大学微积分的水平;11岁,他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赢得铜牌,小荷始露尖尖角;接下来两年,更先后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银牌和金牌,并成为最年轻的金牌得奖者,此后这项纪录在澳大利亚一直无人能平。

可这些,还仅仅是他神奇的开始。接下来的履历表上,依然一片耀眼光芒: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头衔;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

但陶哲轩却说:“我并没有任何超能力。”他把自己的成功解释为策略的胜利:“许多人面对数学问题时,总是想着直接的解决方式,但是他们获得的只是答案。而我计算一些细节之前,更喜欢研究策略,我更想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些细微的改变,会发生什么?原来的方法仍然可行吗?”固执地刨根究底,执着地寻求创新,这也许就是陶哲轩的成功秘诀。

他们的梦想———

中国要成为数学大国

中国这个决定用两条腿走路的巨人正在一面发展技术创新,一面加强基础研究。中国不但已在物理、化学等研究领域显示了实力,“而且在数学领域的进步更是令人惊叹”。

这就是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之际,法国媒体在《世界数学界重新发牌》中援引了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院长布吉尼翁的话:中国目前的数学家人数还不多,但这支队伍很快将会壮大,因为中国已下决心发展数学研究,国家大量增加投入,并以极其优越的工作条件从世界各地吸引回大量的优秀人才。

“奖项可以算是一种衡量进步的标尺。”高小山说,“现在的学习条件好了,中国数学总体也在进步,也逐渐有一些人获得了国际数学奖项。”张恭庆也说:“中国数学界当然在进步中,中国数学家们在重要杂志中发表的文章、在国际大会上受邀发表演讲的次数都在不断增长。”

这个时候,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陈省身梦想”———中国要成为数学大国。吴文俊说:“我们中国数学界现在进步,有潜力,年轻的数学家越来越多,成绩也多。这个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这个梦想,也一直是丘成桐的心心念念。昨日,记者在第一时间分别致电他在国内的三个数学中心及哈佛大学的办公室,很遗憾,始终无法找到他。但他不久前在华师大办讲座时说的话,至今犹言在耳。在谈及对中国基础数学研究的看法时,他说:“基础研究一定要一步一步走,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

巧的是,采访末了,吴文俊也说:“只要我们念念不忘,埋头苦干,脚踏实地,这个梦想就一定会水到渠成。”

曾经的“数学神童”

陈省身: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15岁考入南开大学,21岁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23岁获硕士学位,25岁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38岁起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几何学教授,并在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形成美国的微分几何学派。

高斯:1777年生于德国不伦瑞克,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15岁进入不伦瑞克学院,17岁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莱布尼兹:164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15岁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期间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20岁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从此开始对无穷小算法的研究,独立创立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共同奠定微积分学。

拉马努金:1888年出生于印度,二十世纪国际数学界公认的数学奇才,对数论的众多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32岁去世,身后留下近4000条未经证明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证明它们成为国际数学界的一个重大挑战。

国家级数学特级教师资料?

储瑞年

兼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数学审查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数学学科指导专家。在中学第一线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46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承担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中学数学教材的研究和改革, 参与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编订和审议工作; 参与了多套教材的审查工作;参与了十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了《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学教师实用数学辞典》、《高中数学学习辞典》等书的撰稿。悉心研究数学教学及数学高考,在不断学习教育和教学理论,更新观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多本高中数学教学辅导用书和高三数学总复习用书;长期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讲数学教学和数学高考节目;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数学通报》、《中国考试》、《考试》、《中国青年报》、《中学数学教与学》等报刊上。参与撰稿了《中学生数学学业测试研究》与《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等。

马芯兰

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马芯兰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四十年,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引下,创造了以“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马芯兰教学法”。她从教材教法的改革入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形成了使数学知识处于运动中的、蕴含着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具有生命力的知识网络。这一教学法上的创造,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与经验,为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柏继明

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校长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撰写教学论文,特色教案二十余篇并获奖,分别刊登于《小学数学教育》、《北京市优秀教案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参考书》等省、市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出版了《教师的情怀》《快乐课堂》两本专著,与他人合编了《名师作业设计经验》《名师教学机智例谈》《特级教师成长之路》《给青年教师的建议》等著作。 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从1986年起,就尝试着不给学生留笔头家庭作业,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同行们创出一条新路。 由于她的课堂教学独具特色,先后被二十多个省市邀请去讲课,做报告。近几年为全国各地教师做观摩课二百八十多节,报告二百三十多场,听课人数达八万多人次。尤其是经常随中国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到祖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送教下乡,被一线教师们誉为“平民专家”。

常毓喜

国家级骨干教师,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北京市朝阳区高考模拟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主编的著作:《乐学易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以”优质教与学》(新课程人教A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三新”丛书》(山西教育出版社)、

《优质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整合优化180》(人民日报出版社)、

《数学总复习》(北岳文艺出版社)等,

参编的著作有:

《考点精析精练》(延边教育出版社);

《名校、名师、名作丛书》(数学分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 “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刘可钦

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现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次被中共宝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宝山区青年尖子”。他专注于“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自主探究学习专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放。他曾获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还应邀去全国十多个省市讲学。98 年被命名为“宝山区首批小学名师”,出版有《潘小明论文教案选》。

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出版的数学教学专著、教材、辅导书有《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教师之友.数学卷》等1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上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章38篇,累计逾百万字。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并有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策划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不强,因此他开始了“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改实验。6年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毕业成绩人均96.4分,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范课,听课教师达几万人次,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朱乐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20余年。主要业绩:国家《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数十篇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和多项科技课题获奖。

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他担任过10多年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也担任过校长。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近几年来,他在各级各类活动中上公开课30多节,曾获嘉兴市中小学“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一等奖、浙江省小学数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先后在省“名师名校长论坛”和全国新世纪第三届课程改革研讨评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多次应邀到外地上观摩课或作讲座,并获一致好评。

徐 斌

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第一名,国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00多次,在《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

夏青峰

男,1971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国际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江阴市十佳青年、江阴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名教师。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第一名,应邀到北京、广东等地上课讲学60余次,课堂教学实录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省级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曾4次荣获省级以上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参与了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参编教育书籍几十万字。2003年在《江苏教育》连续发表了十篇《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辅导讲座》的进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朱玉如

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级教师。19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识、智能与情感编织成一堂堂科学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数学课。早在1988年,朱玉如就在市小数年会上上了观摩课,在“雏燕杯”竞赛中夺冠,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省“现代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中两次摘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课《求相差数应用题》得到人教社张卫国主任、著名特级教师盛大启的赞许和评析,并作为典型课例推介到《小学数学教师》展示。她还多次在国家、省、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示范课,作了二十余场讲座,并应邀去浙江、陕西、上海、徐州、扬州上课、讲学,参加全国精品课展示。

罗会元

男,1952年6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全国知名小学特级教师,湖南邵阳县梽木山中心完小校长,罗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2001年参加了湖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湖南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7年、1999年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获《湖南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邵阳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小学校长,湖南省邵阳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吴金根

男,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1980年12月,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81年1月,分配至东山实验小学任数学教师工作。2000年7月,调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任校长、书记工作。曾获得“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等30多项荣誉称号。得到过《江苏教育》、《苏州教育》等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多次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省、市、区级数学评课选优中5次获奖,应邀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河南、陕西、江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内外讲课、讲学和师资培训等100多次。曾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为“香港教师赴大陆培训团”作“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术报告。

张齐华

男,1976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考研高数课程哪个老师讲的比较好

1、汤家凤:文都网校考研数学辅导讲师,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考研数学24年,方法独到。凭借多年教学经验,通过自己归纳总结,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大量以往考过的经典例子。

2、杨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从事考研数学辅导十多年,把教学当乐趣,潜心研究考题,原创了很多快捷解法和秒杀公式,同时又提出在基础阶段练好三大计算(求极限导数积分)。

3、聂岩:天津大学硕士,数学150分满分。初试成绩排名第一成功录取!新东方第一届师王争霸赛“师王”,授课风格幽默,极富激情,学生称其为”考研数学界沈腾“。

4、武忠祥:以前是西安交大数学系的教授,国家高等数学试题库骨干专家,多次参加考研数学大纲修订和考研命题。 可以去打听一下在985高校能达到数学教授的水平是有多难。听武忠祥的课你会觉得:哇,不愧是实力派!

5、张宇:他的课很有意思,即便你对数学没兴趣,他也能一秒带你入戏;举个栗:“老头”、“狗-sin狗”。基础班视频推荐中值定理部分,追求高分、想拔高的推荐张宇。

[img]

关于百师联盟数学指导教师和百师联盟2020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