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临天下化学高考(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化学)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临天下化学高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化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高人帮我怎样提高化学,马上就高考了,我化学啥都不会。求怎样提高,我看见化学就头疼

关键是实验题和选择题通常只要了解他们一般分数不会低,但是往往实验题和旋这题中都不免含有方程式,所以巩固方程式,也是化学考试中必不可少地关键,以下为初中方程式,需强背

初三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 + CO2 —→ CaCO3↓+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 点燃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 O2 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通电

—→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 2H2O 2H2↑+ O2↑(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 Ca(OH)2(化合)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 加热

—→

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化合)

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MnO2

—→

相关知识点:这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含量的实验。

6、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 3O2↑(分解)

点燃

—→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7、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C + O2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8、 点燃

—→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点燃

—→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知识点: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高温融熔的Fe3O4溅落瓶底引起炸裂。

10、 点燃

—→

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1、 点燃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 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高温

—→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2、 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13、 加热

—→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高温

—→

15、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CaO + CO2↑(分解)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其中一种碱性氧化物-生石灰,一种酸性氧化物-温室气体

点燃

—→

1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 还原剂:一氧化碳; 氧化剂:氧化铜

点燃

—→

1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9、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0、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换)

高温

—→

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21、工业炼铁: 3CO + Fe2O3 2Fe + 3CO2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铁

22、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uSO4 + 2NaOH →Cu(OH)2↓+Na2SO4(复分解)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3、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 + 3NaOH →Fe(OH)3↓+ 3NaCl(复分解)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注:FeCl3溶液是棕黄色的)

24、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棕黄色。

25、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 AgNO3 + HCl → AgCl↓+ HNO3(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26、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BaCl2 + H2SO4 → BaSO4↓+ 2HCl(复分解)

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27、胆矾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分解)

现象: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28、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 H2O + CO2↑(分解)

[img]

【悬赏500!】请求化学大神,化学逆袭党,来教教我化学怎么学?!跪求啊!本人高三!

我化学学得还可以,考试题基本上没难到我的,我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

1,化学和生物一样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各种特色离子,沉淀的颜色,碱金属颜色反应的颜色,记住这个对做无机推断相当重要,还有就是化学方程式,这是化学的根本,常见的弱酸弱碱,化学用品的俗名什么的也很重要的;

2,有机是化学题中的重头戏,把烷、烯、炔、芳香烃、醇、酚、醛、酸、酯等这些有机物通式记住,怎么来的要明白,还有缩聚,加聚,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也要记住,这些对有机推断很重要;

3,晶体部分也要看看,这部分主要出的是小题,也要知道,胶体呀,晶胞计算啊什么的也要看看,4,实验也是个大头,实验是贯穿化学的一条主线,把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了解清楚,好好思考,把各种化学仪器都懂,弄明白;

5,把上面四条有机结合起来后再分析化学试卷题型,重点复习自己的弱项,这样就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前期不要急于做题,先把课本吃透,再慢慢做题,一定要不留死点,遇到问题要及时问,我感觉要是这些都做到了化学就很简单的,一定要把知识点网格化 ,这全凭借记忆了,好好记吧,加油。

以上纯属我的个人经验,如果有用就拿去学习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广东高考模拟试卷

我电脑有以下试卷,你问我拿,我的邮箱是luyiwish@163.com我保证给你,这么多试卷,要追加悬赏哦!还附赠一套文科基础的试卷给你。

广东07年新课标高考各地模拟卷(文理8套)

潮阳一中高三摸底考数学期初摸底测试(文、理)

2007年广东高考数学模拟测试题(理科).doc

A--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高三8月摸底考试全解析(文).doc

A--佛山市顺德区06年下期高三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doc

A--佛山市顺德区06年下期高三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题.do

B--汕头市澄海区2007届高三数学模查试卷(理).doc

B--汕头市澄海区2007届高三数学模查试卷(文).doc

C--惠州市2007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理).doc

C--惠州市2007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文).doc

D--韶关市2007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试题(理).doc

D--韶关市2007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试题(文).doc

E--深圳市2007届高三数学摸底考试题(文理).doc

E--深圳市2007届高考数学(理科)模拟试题(2006年10月).doc

2007年广东高考文科基础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不定项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12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63小题。每小题2分,共126分。

1.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②文学艺术、科学知识、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③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

④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广东文化产业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拥有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含量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122.76亿元,已占GDP总量近7%,在全国最高。这说明( )

A.国际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B.文化产业具有极强的政治渗透性

C.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D.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这表明 ( )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程度越高,人就越完美

4.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的这一名言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这表明 ( )

A.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名言对人的影响力最大

5. 当某一类文化借助媒介传播,成为公众关注的事情时,它就成了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所特有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我们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往往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7.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乡音无改”表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传播是指人民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B.传统文化就是通过这种传播方式得以继承的

C.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世界上从古至今的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9.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 )

①传播了中华文明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这幅画告诉我们 ( )

A.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没有界限的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

11.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1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 )

A.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3.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1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1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秦朝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华夏族的形成等,作出巨大的贡献,秦始皇功不可没, 下图是秦始皇和他开拓疆域,回答16-17题

16.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7.秦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设置三郡,委派官吏治理,南海郡就是广州的前身,而在北方对匈奴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通灵渠 B.修筑长城

C.大规模移民到辽东郡 D.修筑驰道

1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9.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发展的标志是( )

A.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B.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

C.清康熙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

20.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的一组是( )

(1) (2) (3)

A.图(1)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宗旨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却是相矛盾的

21.洪秀全主张天下人 “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是( )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2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3.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条约中取得的相同的侵略权益是( )

A.公使驻京 B.驻扎军队 C.开埠通商 D.巨额赔款

24.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战场

25.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革命派与立宪派平分秋色的政府

C.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D.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

26.之所以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 )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B.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C.创建了革命的武装 D.明确了斗争的目标

27.此图片与文字是1953年12月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一位同学读取得信息如下,请你判定以下正确的一组应该是( )

①图片中的核心人物是周恩来和尼赫鲁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形成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印双方提出的

④ 此图片与文字反映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A.①②③④都对 ,没有错误 B.①③④是对的, ②是错的

C.①②③是对的, ④是错的 D.①④ 是对的,②③是错的

28.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新中国初实行的几项制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点定了坚实的基础。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④社会主义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读图回答29—31题:

29.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C.河北省与山西省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0.甲、乙两地区共有的资源优势是 ( )

A.石油 B.煤炭 C.水能 D.太阳能

31.造成甲地区现代突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

A.夏季降水集中 B.土质疏松

C.风力侵蚀 D.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3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在一千万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3.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是由于我国 (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地形差异大

3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B.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D.由第一阶梯向第二、第三阶梯减少

35.秦岭-淮河一线与以下列哪些地理界线大致相同( )

A.0℃年等温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限

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四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6.可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37.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8.属于纵贯南北美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 B.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据此回答39-42题:

39.如果作一次一日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地图最不适用的是( )

A.1:20000 B.1/30000

C.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km

40.在一幅较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必须要有( )

A.指向标 B.海拔和相对高度 C.比例尺 D.各种不同的颜色

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何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C.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42.绘制地形剖面图时,选择垂直比例尺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地形起伏的程度 B.水平比例尺的大小

C.相对高度大小 D.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43.下列记时叙述的数据中表示时间的是:( )

A.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用12.91秒跑完了110m

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从19时开始播放

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由于火车提速,从广州到汕头又缩短了2.5h

44.一支100m长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前传达命令然后立即返回,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这个过程中,通讯员的位移大小是( )

A.400m B.100m C.200m D.300m

45.1991年5月11日的《北京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动人事迹:5月9日下午,一位4岁的小男孩从高层塔楼的15层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高是3.0m,这样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的反应时间是(g=10m/s2)( )

A.3.0s B.1.6s C.1.7s D.1.3s

46.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襄邑道中》的绝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红;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叙“我”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A.两岸 B.飞花 C.云 D.榆堤

47.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了一会儿,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下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4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B.重的物体的g值大

C.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

4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o和to—3to两段时间内( )

A.速度大小之比为3 :1 B.位移大小之比为2:1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5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是相对应的是( )

A.用石墨做铅笔芯: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固体

B.用干冰做人工降雨的物质: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用Ca(OH)2做建筑材料:Ca(OH)2吸收CO2后会变硬使墙体坚固

D.用铜丝做导线:铜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且容易拉丝

51.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所以含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可以作为化肥;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需元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NO3 B.Ca(H2PO4)2 C.K2CO3 D.KNO3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工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各间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均含其中的三种,不重复。已知甲厂的废水呈现明显的酸性。回答52~53小题:

52.甲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

A.Ag+、Fe3+、NO3― B.Ag+、Fe3+、K+

C.Fe3+、Cl―、NO3― D. Fe3+、NO3―、K+

53.为了回收甲工厂废水中的贵重金属,可以在其中加入( )

A.Fe B.活性炭 C.硫酸亚铁 D.硝酸

54.下列俗语或警句中不涉及到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D.“酒越陈越香”

55.实验室中用CuSO4·5H2O来配制100mL0.1mol/L CuSO4溶液,需要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 )

A.1.6g B.2.0g C.0.01mol D.2.5g

56.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的皮肤和其它的物质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盛放硫酸的容器上应贴上的标签是( )

A B C D

57.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 ( )

A.内质网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58.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病理是 ( )

A.胃不能排空 B.小肠不能蠕动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消化腺不能分泌消化液

59.新鲜鱼、肉用盐渍不变质,其原因是( )

A.食盐水中的C1-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C.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所致

60.根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可判断( )

A.细胞是活的还是死的 B.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C.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多少 D.细胞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

61.动、植物细胞共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62.噬菌体(一种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63.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第Ⅱ卷(不定项选择题 共2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64.下列属于文化生活的是( )

A.人大代表参加人代会 B.到商场购买衣服

C.与家人一起下棋 D.在电脑上查阅资料

65.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

A.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D.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66.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6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B.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域外文化的理解

C.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D.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68.西方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制或共和制的时候,明清两朝却在强化专制,目的只有一个——绝对的君主专制。虽然都出现了内阁,而明朝内阁与西方的内阁作用不同之处在于( )

A.使皇权分解 B.内阁的成立是皇权加大的表现

C.设置内阁只是专制集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D.顺应中国特殊的国情

6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以反专制为目的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但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

D.清除了封建军阀,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70.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下列各项决策,是基于国内矛盾做出的正确的判断而提出的有(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党八大确立党的总任务 D.扩大反右斗争的规模

71.图(1)(2)都与中国农民有关,苦难农民最想得到的是土地,我们根据当时的背景分析两幅图,反映的是史实恰当的为( )

(1) (2)

A.解决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党的革命胜利的基本保障

B.当时的土地政策就是要废除土地私有

C.都发生在土地革命期间

D.废除封建剥削是两次土地运动的共同目的

72.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D.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73.有关大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

B.亚洲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C.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D.南北美洲的地形东部高山、西部高原、中部平原

74.关于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

B.海拔在500M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是山地地形

C.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的地形是高原

D.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是丘陵

7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震、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B.大气污染严重,气候逐渐变暖

C.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D.使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增,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一定的困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CBA 6-10 CBAAB 11-14 DABC

15-20 DBBBDA 21-25 ACDDC 26-28 BDD

29-33 DBDCA 34-38 BBBCB 39-42 DBBC

43 A

44 C 提示:位移大小指运动过程中初、末位置间的距离。

45 B 提示:由h=1/2gt2计算出下落时间t=2.9秒

46 A

47 D

48 A 提示:g值取决于物体所处位置处的高度及纬度,与其它因素无关。

49 D 提示:利用速度-时间图象的性质即可求解。

50 C(石墨作铅笔芯因为其柔软,干冰降雨因为其气化吸热,铜作导线因为其导电)

51 D

52 A(甲的废水呈现酸性,所以OH―存在于乙中,而Fe3+和Ag+与OH―不能共存,所以Fe3+和Ag+存在于甲中,Cl―不能与Ag+共存,所以Cl―存在于乙中,在一个溶液里不可能只存在阳离子或只存在阴离子,故NO3―在甲中,K+在乙中)

53 A(甲废水中贵重金属是Ag,用Fe置换)

54 B(A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体现了燃烧充分的条件,D酒精放置长时间后有少量的酯生成)

55 D(需要CuSO4 0.01mol,CuSO4·5H2O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

56 C(依次表示“当心触电”、“当心感染”、“当心腐蚀”、“当心中毒”)

57-63 C C C A D D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64 CD 65 ABCD 66 ACD 67 AB

68 BC 69 CD 70 ABC 71 AD

72 AD 73 AB 74 AB 75 CD

卷临天下答案哪里有

衡水金卷答案网

衡水金卷答案网。卷临天下是著名的高三复习测试卷,由专家编写,考点齐全,答案在衡水金卷答案网,登录并输入试卷名称即可查看

我的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很差,高考还剩不到半年的时间该怎么复习?

只要没有高考,都还来得及~~

生物最简单,它是属于半文半里的科目,主要靠背,每天早上花半个小时大声的读背,把书背熟了,到高考时考个九十分(以100分为标准)没问题,同时着重注意一下分析类题型,比如基因型的判断以及概率计算;还有实验题,实验题的题型都是书上的,一般就是换换样子,基本的实验步骤不变!没事看看实验,适当做题,基本OK。

物理注重理解,记忆的东西就是公式以及一些定义!没事的话,常翻翻书,理解公式是怎么来的,是干什么用的;在平时做题时常想想这题是考查什么内容,这内容中涉及到什么,都有那些公式,解题时注意题中的隐藏条件,这在力学以及磁场电场中常见。比如木块滑动要注意分析是否有摩擦力以及力的方向等等。物理不可以盲目做题,会的就没必要再一遍遍的做了,简单画画就好了。知道怎么做就行,注意一下计算中的小问题!

至于化学,我不在行,因为我只选修物理和生物,但是我问了一下我的朋友,他说化学比较难,特别是计算题,但是主要还是理解,背的东西也就是化学方程式还有那些定义!化学方面我建议还是请教一下你的老师最好。

别怕问老师,别怕麻烦。我的老师说过,老师最难受的就是在办公室闲着没事做盼着学生去问问题!

加油吧,祝高考一切顺利!!

2014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的范文

2014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的范文

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长春市十一高中二年三十三班 张墨君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本有灵,水石有韵,正是因为顺随了自然的规律,顺随了自己的天性,才有了令人顾盼的美丽。尘俗滚滚,何不静下心来,让灵魂回归本来的样子,去捕捉风中千年前的余响、先贤的吟唱: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不知是谁在曲解了人定胜天的含义后大声疾呼,人们就开始在歧途上愈行愈远。曾经安守本分的原意,却成了为所欲为和自以为是的幌子。人们总是急切地表达友善,全然忘记“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教诲,忘记己之所欲有时亦要勿施于人。不顺随自然的法则,热爱往往会在一念间变成荼毒。毫无顾忌地喂养野生动物,却令它们丢掉了自然赋予它们赖以生存的野性与本能。过度开采、激素、化工,也招致资源枯竭,地质灾害,先天畸形。失去了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的人们在违反规律中乐此不疲地自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将道法自然的箴言当成耳旁风,非要走到山穷水尽才追悔莫及地长太息以掩涕兮。

虎啸于野方有生命的雄姿,人守其性后有人生之精彩。青春与梦想是个性的张扬,而非流水线的工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迤逦至今,当残疾的制度让教育者无奈地高呼所谓的标准,当灌输性的教育让学生成了坐享其成的惰者。一个失去了创造的能力,失去了多角度的视野,失去了鲜活的个性和探索的 *** 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本能,长此以往必然危及社稷。罗素曾说:“须知参差多型,乃是幸福本源。”庄子能守其性,持杆不顾、千古逍遥;陶潜能守其性,把酒东篱、桃花梦乡。能收获精彩的人,是不依附世俗,不忘本性之人,也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历史上别样的天空。

自然有天道,社会亦有人道。顺应天性不是为所欲为,天行有常,如果只局限于人性便只能固步自封,止于浅表。真正的大道是天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是站在历史与自然的制高点上俯瞰自己与天下的壮阔。人道的规律是顺随社会的规则,是法律、是道德、是信仰。人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坚守本心,立足于历史与社会的规律,不倒行逆施,顺应时代的发展乃是不败的真理。以史为鉴,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有更雄伟广阔的姿态,也让我们怀着更加敬畏自然与天道的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天行有常,道法自然。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哲学家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而生命最至高的哲学就在那万古不息的天道与自然的原点。

求今年高考作文全国二卷范文 急求

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长春市十一高中二年三十三班 张墨君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本有灵,水石有韵,正是因为顺随了自然的规律,顺随了自己的天性,才有了令人顾盼的美丽。尘俗滚滚,何不静下心来,让灵魂回归本来的样子,去捕捉风中千年前的余响、先贤的吟唱: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不知是谁在曲解了人定胜天的含义后大声疾呼,人们就开始在歧途上愈行愈远。曾经安守本分的原意,却成了为所欲为和自以为是的幌子。人们总是急切地表达友善,全然忘记“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教诲,忘记己之所欲有时亦要勿施于人。不顺随自然的法则,热爱往往会在一念间变成荼毒。毫无顾忌地喂养野生动物,却令它们丢掉了自然赋予它们赖以生存的野性与本能。过度开采、激素、化工,也招致资源枯竭,地质灾害,先天畸形。失去了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的人们在违反规律中乐此不疲地自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将道法自然的箴言当成耳旁风,非要走到山穷水尽才追悔莫及地长太息以掩涕兮。

2015全国二卷高考作文

2015年高考(课程)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新东方线上高考语文权威名师国家玮第一时间通过本站带大家直击全国二卷作文题目的解析。

2015年全国2卷高考语文材料作文的题目大概是这样的: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啪”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为何不看它一眼,他说,再看多少眼缸也不会恢复,不看也罢。那么读了这个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感受呢?

国老师先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历年来全国卷是最稳定的调整,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再说一个,之前大家非常了解的几年前考过的全国卷,“夏天,我到田地中帮妈妈插秧,开始我觉得道路很泥泞,带了很多东西,很多裤子去插秧,我走不动。妈妈告诉我,孩子,把外套脱了,把鞋换成轻便的鞋,你再走一走,这样我发现,这样走就轻便了,两脚生风”。

全国二卷题型重演:适当放弃

这是两三年前全国二卷考到的,大家发现,类似的情况又来了。全国二卷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故事告诉你,我们要适当的放弃,该走的就让他走,我们要减轻心灵中沉重的负担。这个题目我给大家讲过,那怎么样写这样的题目呢?首先材料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当我们挽救不了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它解除安装掉,让我们的生命减负。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文章的题目很可能就叫做“给生命减负”。当时国老师给大家怎么讲的?这种的型别的题目,不管怎么出材料,说白了就是不让这些东西压迫我们,我们人生承受的重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适时给自己的心灵清扫一下,不要总回头看过去做不到的事,不要总回头看过往的东西,就跟刚才在稻田里插秧一样,把衣服一件一件的脱掉,减去不必要的重担。

如何用最简单的角度写出议论文?

我曾说过一个叫米兰昆德拉的德国著名小说家,他曾经写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们就仿造他,给那个文章起一个名字叫“弃之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当时专门给大家写过这样一个题目,像这样的题目如果把它写成议论文的话,国老师今天还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个最简单的角度,你想有差不多的分数,而不是让每个同学都得满分,60分,让每个同学都得满分,都得59分,都得58分,满分60分,我是希望同学得到52分,53分。这个时候从判卷老师的心理来看,每年我们在判卷的时候就知道,老师很辛苦,他希望一眼看到你想说什么,有让老师刮目相看的严密设计。在我们听讲座的时候,有些高三的孩子,但是更多的是高二的孩子,他们可能以后不从事专业的文学训练,他们可能要学化学、物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的条分离析,要比把话说的文绉绉,把话说的全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要重要的多。

比方说这篇文章我们就写人要把生命中该忘掉东西忘掉,人要为自己心灵扫除,这很重要。假设就从这个角度去写,确定好自己的论点之后,还是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叫为什么,永远给我两到三个答案。人要忘掉过去不能挽救的东西,人为什么要不断的前行,不要回头去看,人为什么要弃之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如果给我两个角度去解释,真真切切向我解释什么叫为什么,你就非常棒。

在持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或许是更多需要灵活应用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必须引起未来几届考生的严肃重视。新东方线上名师提醒各位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不论改革的号角如何吹响,均可立于不败之地。

2008高考作文全国二卷

全国Ⅱ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全国二卷高考作文怎么写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为从所给出的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全国二卷作文材料给出的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

2016全国二卷作文范文

在我的记忆力,有许多第一次,他们就像繁星点缀在我成长的天空上,现在就让我摘下最明亮的一颗让你欣赏吧。

那天,爸爸出差了,妈妈很晚才下班,那天我放假在家,一座空洞洞的房子(这里的空洞洞用的不恰当)对于我这个胆小鬼来说,敢待几秒种已经是一个对我胆量的很大考验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开启电脑,却怕著萤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骷髅,开启音乐和它一起唱着,可是我发现,自己的心跳一直跳个不停(第一个跳纯属充字用)握著滑鼠的手心已经出了冷汗,唱着歌的喉咙发出的声音跑了调。

“会不会有鬼啊,救命,呜呜!”我心里这么想着,把我所在的屋子的灯开启后,望着别的屋子黑的像随时有白色的影子飘过,我闭着眼睛,伸手去探那个屋子的灯的开关,亮了。我松了口气。

2010全国二卷高考作文怎么写

我只是一个高一的学生 作文题目是路径吧 其实也谈不上跑题不跑题 重要的是有新意 要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016高考作文全国二卷怎么写

1、2016年陕西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二卷,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为: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今年的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阅读价值观,属于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审题宽泛、文题八股的弊端,重视对学生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生讲真话、谈真情。这是今年作文题的创新点。

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每个角度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长期存在的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认识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的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以一己之身感受体验,强调知与行。

2、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都很重要,认识各有侧重,将三者结合,谈三者关系符合高考作文对辩证思考的要求,但命题中要求三选一,可能是命题者出于对考试时间、考场作文篇幅限制的考虑。

2010年全国二卷英语高考作文翻译

你说的是这篇吗?

In my life, I prefer fairy tales to other tories. I think they are very fun and sometimes make me happy. One of the moving fairy tales is a great story named "The Little Mermaid”. It was so sad that I almost cried along with it as I read . I like the feminine because of her kind and love. And when she died, she changed into a bubble.To love her prince she choose suffering.How great she is ! Although this story had a sad ending, this little girl who has true love moved everyone . She live inmy heart forever!

09高考全国二卷作文

会扣起码5分,你是否完篇呢

关于卷临天下化学高考和卷临天下高三第一轮化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