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周测卷第三章(周测卷三unit3七年级)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初中周测卷第三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测卷三unit3七年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我来看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书写(3分) 如果你全卷书写规范、清楚,没有涂改,就可以得3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4分)

记得《窃读记》最后有一句话“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我也是一个像林海音一样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我也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xiāo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lì 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一头砸进书海,贪lán 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xiāo 里去那么惬意!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方格内。(2分)

A.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肃然起敬

B.诅咒 众目睽睽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花枝招展

C.枉然 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饥肠辘辘 刹有介事

D.羞惭 晃然大悟 心旷神怡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4、文言诗文默写(9分)

(1)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3)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5)《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

(6)《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回家团圆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情景的诗句是 ,

5、文学名著阅读(6分)

①《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1分)

②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1分)

③《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④《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2分)

6、综合性学习。(5分)

《瓯越》是温州市初中文学社联盟主办的文学刊物。为了使刊物更贴近生活,编辑部邀请同学参加编辑工作。

①右图是温州市初中文学联盟标志图案,圆环内的拱形象征天空,下方是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三个张开双臂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说说图案的寓意。(45字以内)(3分)

②刊物新增的栏目要拟一个栏目名,请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成长笔记 B.名作品悟 C.咬文嚼字 D.社会万象

入选作品

《寓意深刻,想象丰富——我读伊索寓言》

《猎人的见闻:屠格列夫笔下的俄国社会》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读朝花夕拾有感》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7、具体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8、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2分)

9、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分)

11、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好老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论语》的温度 (于丹)

①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②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③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④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⑤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⑦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⑧《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⑨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⑩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11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12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13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2、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之”具体指代什么?(1分)

13、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 (请用第⑨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14、简要说说“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5、如果第○13段中的“《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2分)

16、文章第⑥段借子贡的“慌忙”来反衬孔子的“淡定”,是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2分)

17、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谈谈结尾的作用。(4分)

四、文言诗文阅读(14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题 奉 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8、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19、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4分)

2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人不堪其忧( ) ④三军可夺帅( )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五、作文(30分)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24、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img]

七年级地理形成性测试题之第三章答案

地理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D. 1年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转偏向力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的差异

3. 期末考试的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赤道上 B.南回归线附近 C.北回归线附近 D.南极圈

4.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东半球

5. 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时,他周围的方向是:( )

A. 四周都是北 B. 左东右西 C. 左西右东 D. 四周都是南

6. 在一幅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6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 )

A. 240千米 B. 2400千米 C. 24千米 D. 1200千米

7. 下面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 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米

C.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D. 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000米

8. 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印度洋

9.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

A. 50% 和 50% B. 79% 和 21% C. 29% 和71% D. 71% 和 29%

10.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A. 丹麦海峡 B. 白令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德雷克海峡

11.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

A. 印度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 亚欧板块 D. 欧洲板块

12.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②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13.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 秋高气爽 B. 冬冷夏热 C. 狂风暴雨 D. 全年炎热干燥

14. 南半球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2月 D. 1月

15. 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

A. 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 B. 该地降水最多一年的降水量

C. 该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D. 该地降水量最少一年的降水量

16、影响塔里木盆地与同纬度北京气候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有: (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人为因素

17. 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8. 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全年炎热干燥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 )

A.经济发达程度 B.生活医疗水平 C.文化教育水平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 2000年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量是:( )

A.1个 B.7个 C.5个 D.6个

21. 下列不属于黄种人的是:( )

A.印度人 B.印第安人 C.蒙古人 D.中国人

22. 有关世界三大宗教,正确的说法是:( )

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B.基督教教徒又称为穆斯林

C.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23. 下列关于世界上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B.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C.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4.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②粮食及生活用品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③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④生活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是:( )

A、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B、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C、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D、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6. 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 水源充足 B. 交通便利 C. 崎岖山地 D. 自然资源丰富

27. 下列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房屋用冰块构筑,低矮,墙厚,保温功能好

B. 我国黄土高原上气候干燥、冬冷夏热,用黄土筑成窑洞,冬暖夏凉

C. 西亚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风沙大,建平顶房可防风沙

D.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潮湿,人住在竹楼上层,凉爽又防潮

28. 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原则是:( )

A. 国家人口的多少 B. 国家面积的大小

C. 政治制度的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9.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非洲 B. 大洋洲 C. 拉丁美洲 D. 欧洲、北美洲

30. 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 )

A.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 B.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

C.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 D. 国界线以内的陆地、河湖、领海和领空

2003年秋季培元中学初一上地理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答题表(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填空题:(13分)

1、风向为“南”,说明风来自 方;风力是风的 。

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_______地带。

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纬度_______的平原地带。

4、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__________状况,一般变化__________;气候一般只注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要素。

5、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资源优越的地方。

三、综合题:(27分)

1、读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E点和F点的经纬度E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A点位于D点的_______方向;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

(第1题图) (第2题图)

2、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5分)

(1) 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__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带,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____________带。

(2) 图中B带和C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___线;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线。

3、读“某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____月份

(2) 该地的年较差是__________

(3) 从南、北半球看,该地位于____________半球

(4) 从地球的五带看,该地位于___________带

4、读位于北半球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降水集中________月,说明该地降水集中在______季。

(2)B地降水最少的月份是______月,说明______季比较干燥。

(3)从以上分析可知,A、B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1)①地的全年气温高于__________ ,各月降水量大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上,可判断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

(2)②地属于_____ _________气候类型。

(3)③地的气候特征________ _____,主要分布范围是____ __________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 转产生的。

3、东、西两半球划分的界线是 和 。

4、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 和 。

5、世界最大的洲是 。

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增多、减少)。

7、目前,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9、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区。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4分):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 5.1亿千米 B 40000千米 C 6357千米 D 6371千米

2、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3、甲地位于120°E,40°N,乙地位于100°E,20°N,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4、下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5、下列地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20°S,50°E) B (82°S,160°W)

C (70°N,120°W) D (78°N,110°E)

6、一年之中,北半球大陆最低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7、我国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距海远 B.纬度偏高,气温低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不远,但受山脉阻挡

8、当海拔500米的地方气温为28℃时,海拔4500米的地方气温是( )

A 0℃ B 2℃ C 4℃ D 8℃

9、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B 所有经线都等长

C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10、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俄罗斯 C 土耳其 D 巴拿马

1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12、下列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

A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 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C 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D 欧洲

13、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

C 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 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作用形成的

14、下列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 印度 B 埃及 C 德国 D 中国

三、连线题:15分

1、将地球的基本数据连线:

地球表面积 6371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约4万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约5.1亿平方千米

2、将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用直线

白色人种 亚洲东部

黄色人种 欧洲

黑色人种 非洲南部

3、将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区连线:

基督教 东亚

伊斯兰教 欧洲

佛教 西亚

4、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连线:

热带 气候的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北寒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5、把下列国际组织与其总部所在地连线:

联合国 瑞士日内瓦

世界贸易组织 瑞士洛桑

国际奥委会 美国纽约

四、读图填图题(每空1分,共48分):

1、读五带图,回答:15分

(1)写出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热带:_________至_________ 北温带:_________至_________ 南温带:_________至_________ 南寒带:_________至_________

南寒带:_________至_________

(2)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_____带,

(3)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带和_______带。

(4)北京属于_______带,(5)海南属于_______带。

2、读右图回答问题:(11 分)

(1)在图上写出七大洲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2)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

⑧ ,⑨ ,⑩ ,⑾ 。

3、读下面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⑴自编序号,将六大板块名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⑵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____板块。

⑶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____洋周围。

⑷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板块、____板块、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4、看右图,回答问题:(10分)

A点位于 经 度, 纬 度。B点位于中低高的 纬度。

A在B的 方,C在B的 方,D在B的 方。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

B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

五、走进生活(11分):

1、自画像:你属于什么人种?请描述一下自己的特征(可从皮肤、头发、面庞、体毛等方面描述,但不能写出自己的名字)。(3)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8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六次大会后续会议于2001年7月16日在波恩开幕。《框架公约》缔约方官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数千人出席了开幕式。此次会议主要议题之一是如何落实1997年达成的旨在减少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由于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对该议定书持否定或消极的态度,波恩会议能否在履行《京都议定书》问题上取得进展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外,大会还将讨论如何落实《框架公约》中规定的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的问题。

(1)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总部设在哪里?

(2)联合国的基本宗旨是什么?

(3)在联合国中,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有5个,其中除了中国和美国以外,还有哪三个国家?

(4)除了联合国,你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至少说出2个)

够多了吧!

慢慢做吧,祝你考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选出每组中字形或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2分)

A、洗濯(zhuó) 厄(è)运 嬉(xī)戏 蜕(tuì)变

B、风韵(yùn) 扒(pā)窃 庸(yōng)人 姊(jiě)妹

C、蹂躏(lìn) 奢(shē)望 金窖(jiào) 湛篮(lán)

D、寂寥(liǎo) 猝 (cù)然 点辍 (zhuì) 堕(zhuì)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订正。(4分)

呼朋引伴 花技招展 德高望众 波光明灭

凡花嫩叶 抖搂精神 津津乐道 返老还童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朗润(明朗润泽)响晴(晴朗无云)黄晕(昏暗不明亮)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 卖弄(炫耀)玄奥(玄秘深奥)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美)星汉(银河)

C.烘托(衬托)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寥阔(高远空旷)暖树(温暖的树)

D.舒活(舒展,活动)竦峙(高高地挺立着)梦寐(睡梦)响晴(天空中晴朗无云)

4.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3分)

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②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 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④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A.静默 慈善 慈祥 饱食 B.慈祥 慈善 饱食 静默

C.饱食 静默 慈善 慈祥 D.慈祥 静默 慈善 饱食

5.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缺处,填入最恰当的使文意连贯一句话是( )(3分)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点雪卧在小村庄的房顶上

C房顶上的小村庄卧着点雪 D点雪卧在房顶上的小村庄

6、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1)父亲 地说:“你是个学生,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2)老师 地说:“你果然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学习比过去努力多了。”

7、仿照例句,另外再写一个句子。(4分)

例句: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仿句:理想是 。没有理想,就没有 ;而没有 ,就没有 。

8、古诗文默写(18分)

(1)、 ,禅房花木深。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 。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 。

(5)、《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美丽风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 。

(6)、 ,隔江犹唱后庭花。

(7)何当共剪西窗烛, 。

(8)我寄愁心与明月, 。

(9)《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 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16分)

《论语》十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10.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答: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答: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答: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⑵、学而不思则罔

⑶、见贤思齐焉 ⑷、诲女知之乎

12、译句:(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8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4、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2分)

15、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的特征。(2分)

16、“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3分)

17、“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4分)

18、“可别恼”指的是()(2分)

A、雨是最寻常的 B、一下就是三两天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9、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20、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

21、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2分)

22、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29题。(17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7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7点。7点一刻。7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8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 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 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23.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4.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答:

25.“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4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26.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中。(3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谦逊 失望 骄傲

( )----( )-------( )

27.用文中原句回答,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三、作文(50分)

28、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物或经历吧。请你以“难忘的 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初中周测卷第三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周测卷三unit3七年级、初中周测卷第三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