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化学试题(2022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化学试题,以及2022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急 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化学英语答案 谁有 帮我 谢谢

先说英语,答案是我自己做的,有急用的话可以参考,但只有选择题.1-20:32232 23111 31232 32133 21-50:13421 42441 24133 23332 11434 33213 51-70:42134 41424 11243 31134

[img]

求百校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全套试卷

2020届湘赣皖十五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模拟

链接:

提取码: t92k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求历届(有98-04)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试题

2007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2007.6.17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编号(9位数号码)和姓名;用2B铅笔将对应的号码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需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提高水温 B.除去水中的游离氯

C.用紫外线杀菌 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晶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B.钢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合金

C.金属铝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D.单质硅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3. 科学家发现不同海域的海水中143 60Nd和144 60Nd(元素钕)的含量差异很明显,由此得出不同区域的大陆岩石中143 60Nd和144 60Nd含量不同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d原子的质量数是60

B. 143 60Nd比144 60Nd少一个质子

C. 143 60Nd和144 60Nd中质量数与中子数均不相同

D. 因各地岩石中143 60Nd和144 60Nd含量不同,所以Nd元素没有固定的相对原子质量

4. 野外作业时,可用原电池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食品。由铁屑、炭粒、食盐、水、空气组成的原电池中,铁屑作

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5. 砒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医生通常给砒霜中毒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氧化剂解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砷的+3价化合物的毒性强于+5价化合物

B.砷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C.砷化氢(AsH3)比NH3稳定

D.砷酸(H3AsO4)的酸性强于磷酸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B.向某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C.将颗粒大小相同的钠与钾分别与水反应,比较钠、钾金属活泼性的强弱

D.将Mg(OH)2和Al(OH)3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比较其碱性的强弱

7.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以TiO2制金属钛,主要反应有:① TiO2 +2C +2Cl2 TiCl4+2CO;② TiCl4 +2Mg 2MgCl2 +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 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C. 反应②表现了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 反应①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1

8.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 ,现有①水;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乙醇; ④纯碱溶液;⑤酸性KMnO4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将质量分数为a %的NaOH溶液蒸发掉bg水后,变成cmL 2a %的NaOH不饱和溶液,则蒸发后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10.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4∶3∶2 B. 1∶2∶1 C. 1∶1∶2 D. 1∶1∶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但遇酸性溶液发生分解:

5HClO2 == 4ClO2↑+H++Cl-+2H2O。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但稍后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步加大。速率变化原因是

A.逸出ClO2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B.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C.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D.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12.关于非金属元素N、C、S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B.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CH4>SiH4

D.N2和C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足量的O2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2OH-=CO32-+H2O

C.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14. 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aCl、Na2SO4 B. NaCl、NaBr、Na2SO4

C. NaCl、Na2SO4、I2 D. NaCl、NaI、Na2SO4

1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A. 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B. 氯化氢比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好

C. 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硫酸强 D. 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的多

16. 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A. 与水反应生成酸 B. 与硫酸反应

C. 与氢氧化钠反应 D. 一定条件下能与碳酸钠反应

17. 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准备,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18.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沸点比P4(白磷)高

B.N4分子中有6个N-N键

C.14N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7

D.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吸收882kJ热量

19.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化合价 -2 -3 -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序数④大于⑦ B.②、③号元素处在同一周期

C.⑧号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⑤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20.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皮塞塞紧

B.1mol锌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

C.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

D.向50mL该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

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mol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总 分

分数

三、(本题包括9小题,共80分)

21.(8分)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

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若A为浓氨水,B为烧碱,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

活塞D,足够长时间后,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利用上述装置还可以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此时A中加入浓HCl,B中加入 (填化学式,下同),C中加 ,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8分)某铜粉样品含少量金(Au),不含其他成分。测定该样品中金的含量时,有两种溶解样品的方法:①用稀硝酸溶解样品,②用双氧水和稀盐酸溶解样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2HCl == CuCl2+2H2O。已知金不与稀硝酸、双氧水和盐酸反应。

(1)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铜与双氧水、盐酸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若有2mol的H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3)方法①和②相比较,你认为哪种更好?原因是什么?

(4)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ag,用足量的双氧水溶解后,剩余残渣经洗涤干燥称得质量是bg,

则样品中含金的质量分数为 。

23.(8分)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了CuO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并与MnO2相比较,研究其催化能力。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m(KClO3)/g m(MnO2)/g m(CuO)/g 回收催化剂质量/g

① 0.6000 ―― ―― ――

② a 0.2000 ―― 0.1950

③ b ―― c 0.190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a= g ,b= g ,c= g 。

(2)实验①的目的是

(3)本实验中为了比较CuO和MnO2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能力,还需测量的数据是:

(4)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说明CuO和MnO2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能力,还应保持反应的温度

相同,如果该实验是在你校的实验室进行,你将如何操作以保证反应温度相同

(5)从反应残留物中回收催化剂,并称量其质量,目的是

24.(5分) “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Fe2O3 高温 Al2O3+ 2Fe。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

(1) 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这种推测有一定的道理,理由是: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

是 ,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熔融物中含

有金属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25.(14分)已知Zn(OH)2能溶于NaOH(aq)转变成Na2ZnO2。为了测定某白铁皮中锌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a g白铁皮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用表面皿盖好,开始时产生气泡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待试样全部溶解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将所得沉淀在空气中加强热至质量不变,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b g,试回答:

(1)白铁皮镀锌的目的是 。

(2)气泡产生速度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不是离子反应的写化学方程式)

(4)最后残留的固体是 ,得到该固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5)白铁皮含锌的质量分数是 。

26.(10分)在足量的氯化亚铁稀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呈黄色的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呈黄色的是 。

(2)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同学正确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向溴化亚铁稀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

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

理由是

27. (14分)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A、bB、cC、dD、e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都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有如下关系:a+c=d,2b+3=e。B、D、E的单质都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E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可自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D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是 。

(2)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 ,

位于同一主族的是 。

(3)C、D、E三种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

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4)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实验室保存M的要求是 ,这样做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A和B之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N在室温下呈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且元素B的质量分数高达92.3%。N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N在一定条件下,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类型为 。

28.(13分)Ⅰ.化学课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时,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是足量的,且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 (填A或B)试管的气球大, 大小气球(包含试管)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 。

Ⅱ.当甲同学用手触摸上述试管时,意外发现A试管变冷,而B试管发热,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同桌乙同学,并由此得出结论: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乙同学却对此结论却持怀疑的态度。为此,两位同学在课外活动中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

温度 混合后温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体 20℃ 24.3℃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

35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5.1℃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1)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 》。

(2)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 和 。

(3)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2007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7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A B B D C A

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AB BC CD C BC AD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本题包括8小题,共80分)

21.(8分)

(1)有白色沉淀产生,Al3++3NH3•H2O == Al(OH)3↓+3NH4+

(2)KMnO4,NaBr,黄绿色气体溶于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Cl2+2Br- === Cl-+Br2

22.(8分)

(1)

(2)双氧水,4mol

(3)方法②更好,因为产物中没有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4)

23.(8分)

(1)a=0.6000g ,b=0.6000g ,c=0.2000g 。

(2)作为实验①、②的对照,说明MnO2、CuO对KClO3的分解能否起催化作用。

(3)相同时间内放出O2的量或放出相同量的O2所需时间。

(4)用火焰大小相似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或用控温电炉加热相同时间,或沙浴加热相同时间等

(5)观察反应前后CuO、MnO2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以进一步说明它们在反应中是起催化作用。

24.(5分)

(1)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未反应的铝和铁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2)NaOH溶液,块状熔融物表面有无色气泡放出,

2Al+2OH-+2H2O ==== 2AlO2-+3H2↑

(3)B

25.(14分)

(1)保护内部的铁,增强铁的抗腐蚀能力

(2)①开始时,白铁皮表面是比铁活泼的锌,且又可与铁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③溶液中C(H+)也大,所以反应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减小,表面的锌逐渐溶解后,原电池逐渐减小以至不复存在,反应速率明显减弱

(3)Zn2+ + 2OH- == Zn(OH)2↓ Zn(OH)2 + 2OH- == ZnO22- + 2H2O

Fe2+ + 2OH- == 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4)Fe2O3, 2Fe(OH)3 Fe2O3 +3H2O

(5)

26.(10分)

(1)Br2 ; Fe3+

(2)

乙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C 溶液分层,有机层(下层)为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呈(血)红色

(3)Fe2+ ;不可以,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色,不能区分两位同学的推断

27.(14分)

(1)氧气和臭氧

(2)BCD,,CE

(3)H2O>NH3>PH3,PH3<NH3<H2O

(4)密封于棕色瓶中,放置在阴暗处

4HNO3(浓) 光照 4NO2↑+O2↑+2H2O

(5) 平面正六边形, +Br2 —Br+HBr,取代反应

28.(13分)

Ⅰ.(1)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气球膨胀,A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反应速率要快得多

(2)A ,

Ⅱ. (1)《NaHCO3、Na2CO3 与盐酸反应时温度的变化及其原因》(或相关内容)

(2)天平、温度计

(3)研究NaHCO3固体、Na2CO3固体与盐酸反应时温度的变化是否是由于固体溶于水引起的。

(4)①NaHCO3固体与盐酸反应时,温度降低,原因是NaHC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也是吸热反应。

②Na2CO3固体与盐酸反应时,温度升高,原因是Na2CO3固体溶于水时放热,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江西金太阳试卷第5次联考卷答案

江西金太阳2008届高三第五次全国大联考(化学)

江西金太阳2008届高三第五次全国大联考(化学试题)

重要声明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目的共大家交流,学习

由于各个学校的连考试卷不同

如果你看是你的学校的联考试卷是用本卷

你可以发邮件到wangzongyan8@163.com索取完整试题,因为试题要用

word软件才能完整打开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Mn—55 Zn—65 Ag—108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H=-2221.5kJ/mol

答案:A

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不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答案:B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与N2的混合气中所含分子总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 molD3O+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D.7.8gNa2O2晶体中含有0.2NA个阴离子

答案:B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为:Cl-<Br-<I-<SO2,由此判断一下各反应的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2Br-+4H++SO42-= SO2+ Br2+ 2H2O

C.2Fe2++Cl2=2Fe2++2Cl-

D. I2+ SO2+2H2O=4H++SO42-+2I-

答案:B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混合 NH4++OH-=NH3↑+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 Ca(ClO)2溶液中通人SO2气体:Ca2++ClO—+ SO2 +H2O = CaSO3↓+2HClO

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答案:D

7、下列关于环境、健康和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11、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 g 15.7 g 27.6 g

V(CO2)(标况) 2.24 L 3.36 L 3.36 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答案:BD

答案:BC

答案:C

答案:C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

答案:B

答案:BC

答案:B

18、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 7×10-13 8.51×10-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C.对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增大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答案:C

19、有两只串联的电解池,甲池盛有CuSO4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某硝酸盐的稀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当甲池的阴极上析出1.6gCu时,乙池的阴极上析出0.45g固体,则乙池的溶质可能是( )

A.NH4NO3 B.Al(NO3)3 C.Cu(NO3)2

答案:(1)ABCD(5分)(2)AEG(4分)

答案:(1)降低;升高(每空1分,共2分)

(2)变浅;变深(每空1分,共2分)

(3)小于7(1分);NH+4+H2O NH3�6�1H2O+H+(3分)

(4)NaOH(aq)+HCl(aq)==NaCl(aq)+H2O(1)△H=-57.3kJmol-1(2分)

(5)61.33(5分)

答案:① S (1分) ② Mg (1分) ③ D的前一元素是P,P的3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的3p3,是稳定结构;而S元素的3p能级3p4,是不稳定的结构。故P的第一电离能高于S(3分)

④ 2 (1分) ⑤ 2 (1分) ⑥ MgSO4 (1分) ⑦ MgSO4的晶格能大于K2SO4的晶格能。(2分)

答案:(1)D、E、C (3分) (2)在HCl气流中脱水,防止MgCl2水解(2分)

(3)D (2分) (4)MgSO4 、NaCl;KCl(3分)

全国大联考5联答案新课标至少要有化学

高三化学第五次全国大联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Mn—55 Zn—65 Ag—108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H=-2221.5kJ/mol

答案:A

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不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答案:B

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与N2的混合气中所含分子总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1 molD3O+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D.7.8gNa2O2晶体中含有0.2NA个阴离子

答案:B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为:Cl-<Br-<I-<SO2,由此判断一下各反应的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2Br-+4H++SO42-= SO2+ Br2+ 2H2O

C.2Fe2++Cl2=2Fe2++2Cl-

D. I2+ SO2+2H2O=4H++SO42-+2I-

答案:B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混合 NH4++OH-=NH3↑+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 Ca(ClO)2溶液中通人SO2气体:Ca2++ClO—+SO2 +H2O = CaSO3↓+2HClO

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答案:D

7、下列关于环境、健康和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B.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C.装修材料中的苯主要来自胶、漆等,是强致癌物

D.氟氯烃含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之一

答案:D

8、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X的原子序数为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

B.Y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17

C.Z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31

D.X、Y、Z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答案:D

9、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葡萄糖结构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存在16种同分异构体,如下结构是生物体内的葡萄糖。糖的命名可由甘油醛推导而来。请仔细观察下图。有关该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D—甘油醛 L—甘油醇 D—甘露糖 葡萄糖

A.名称为:D—葡萄糖

B.名称为:L—葡萄糖

C.葡萄糖在人体内不可转化为乳酸,但可转化为乙醇

D.无论D型还是L型葡萄糖都不具有旋光性

答案:A

10、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常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B.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不能与酸反应

C.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D.硅酸盐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均可以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答案: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0mL盐酸50mL盐酸50mL盐酸m(混合物)9.2

g15.7

g27.6

gV(CO2)(标况)2.24

L3.36

L3.36

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答案:BD

12、为确定某含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 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32-离子 B.一定有CO32-离子

C.不能确定C1—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

答案:BC

13、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与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是烃中含碳百分含量最高的

B.现在是多能源时代,因此我国现在能源供应主要是核电

C.汽油中掺入酒精作为燃料可以减少污染

D.1mol乙酸可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1mol乙酸乙酯

答案:C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法炼铜的反应为Cu2S+O2高温2Cu+SO2,此反应中Cu2S只作氧化剂

B.由海水制淡水可用太阳能蒸发的方法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D.含铅汽油的停止使用是因为铅资源紧张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

答案:B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在常温下,10 mL 0.02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答案:BC

17、由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ag,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恰好完全溶解,若将ag的该混合物在过量的CO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

A.1.6ag B.(a-1.6)g C.(a-3.2)g D.无法计算

答案:B

18、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 7×10-13 8.51×10-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C.对于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增大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答案:C

19、有两只串联的电解池,甲池盛有CuSO4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某硝酸盐的稀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当甲池的阴极上析出1.6gCu时,乙池的阴极上析出0.45g固体,则乙池的溶质可能是( )

A.NH4NO3 B.Al(NO3)3 C.Cu(NO3)2 D.Mg(NO3)2

答案:C

2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用同一电路测定盐酸、醋酸两溶液的导电性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答案:A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21、(9分)(1)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选填序号)。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拨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C.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到废液缸中

D.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将1体积的酒精倒入3体积的浓硫酸中

E.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硝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F.制乙烯时,用量程为300℃的温度计代替量程为200℃的温度计,测反应液的温度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C.测定某溶液的pH时,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

卡进行对比

D.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E.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

刚好溶解为止

F.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G.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答案:(1)ABCD(5分)(2)AEG(4分)

22、(10分)如下图所示,在25℃时,在烧杯A中装有50.0mL水,烧杯B中装有0.50 mol/L盐酸50.0 mL,把NO2和N2O4的混和气体盛在两个连通的烧瓶C、D里,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C烧瓶放人A烧杯中,D烧瓶放人B烧瓶中。

往A烧杯中加入50.0 g NH4NO3粉末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往B烧杯中加入2.0 g NaOH

固体搅拌并使其溶解后。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A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____________;烧杯B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__________。

(2)已知在NO2生成N2O4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2NO2(g) N2O4(g)

从上面实验可知C烧瓶内混和气体颜色(填“变浅”、“变深”或“不变”)______;D烧

瓶内混和气体颜色(填“变浅”、“变深”或“不变”)_______________。

(3)用pH试纸测定烧杯A中溶液的pH可知其pH(填“大于7”、“等于7”或“小于7”)_________,导致该溶液pH这一变化的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测得B烧杯中酸碱中和反应放热1.4325 kJ,则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中

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起始时在D烧瓶中充入m g N2O4,此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1.01×105Pa,当可逆反

应:N2O4(g) 2NO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压强变为1.515×105Pa,则平衡混和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降低;升高(每空1分,共2分)

(2)变浅;变深(每空1分,共2分)

(3)小于7(1分);NH+4+H2ONH3·H2O+H+(3分)

(4)NaOH(aq)+HCl(aq)==NaCl(aq)+H2O(1)△H=-57.3kJmol-1(2分)

(5)61.33(5分)

23、(13分)有一包含有氧化镁的碳酸钙粉末,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用测定氧化镁质量的方法测定混合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根据他们设计的下列操作步骤进行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称取3.3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缓慢滴入60mL3.0mol/L的盐酸。滴加盐酸过程中,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加入 。

③称量一张滤纸(其质量为W1g)安装过滤器,过滤。过滤时,某同学操作不慎,使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该同学发现后,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④ ,目的是 。

⑤取滤渣连同滤纸放在坩埚内进行干燥与灼烧至恒重W3g(已知坩埚的质量为W2g),滤渣经灼烧后,固体物的成分(不考虑滤纸灰)是(填化学式) 。

⑥取另一张质量与过滤时所使用的相同的滤纸放在另一坩埚(质量为W4g)内干燥与灼烧至恒重W5g。

则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某同学在进行①操作称量样品时,是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里,左盘里共放了3g砝码,天平摆动到达平衡时,游码处于0.3g的刻度上。这位同学的称量操作对最后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无、偏高、偏低) 。

答案:

第1步:有无色气泡冒出;粉末逐渐溶解,直至全部消失(2分)

第2步:加入足量的NaOH稀溶液(2分)

第3步:洗涤滤纸和漏斗内壁,沉淀并入原沉淀;然后更换滤纸,重新过滤(2分)

第4步:用水洗涤沉淀2~3次;洗去沉淀中可溶性杂质(2分)

第5步:MgO (1分)

第6步:(3分) 偏高(1分)。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24、(13分)工业制备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_____(填代号)。

a. 84消毒液(NaClO溶液) b. 双氧水 c. 苯酚 d. 75%酒精

(2)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_______(填代号)。

a. 浓硝酸 b. 硝酸银 c. 氯水 d. 烧碱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mol MnO2可制得 mol KMnO4。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选填代号) 。

a. 石灰石 b. 稀HCl c. 稀H2SO4 d. 纯碱

(6)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 (填性质)上的差异,采用 (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

答案:(1)ab;(2分)(2)d;(2分)(3)MnO2;KOH;(2分)(4)2/3 ;(2分)(5)cd;(2分)(6)过滤;溶解度;浓缩结晶;(3分)

25、(12分)无机框图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D是常见的气体单质,F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液态常做制冷剂。

(1)写出化学式A ,D ,F ,写出电子式G ;

(2)鉴定G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单质和E溶液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写出D+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上电解B溶液制得一系列化工原料,写出其电解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答案:(1)N2、Cl2、NH3、; (共4分)

(2)取少量D的溶液加人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加入少量NaOH浓溶液,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试纸变蓝色(2分)

(3)2OH-+Cl2=ClO-+Cl-+H2O (2分) 8NH3+3Cl2N2+6NH4Cl (2分)

(4) (2分)

26、(6分)大约有85%化学反应需要用催化剂,催化剂研究是二十一世纪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I、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可忽略)。

表一、用MnO2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质量/g MnO2的质量/g 反应温度/℃ 待测数据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表二、用A作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质量/g A的质量/g 反应温度/℃ 待测数据

1 8.0 2.0 500

2 8.0 2.0 500

请回答: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

完成此研究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

II、已知下列化学反应:2H2O2

+ 2KMnO4 + 3H2SO4 = K2SO4

+ 5O2↑+ MnSO4 + 8H2O。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此实验时发现:在敞口容器中,

当H2O2与酸化的KMnO4溶液混合时,开始放出氧气的速率很慢,一段时间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很迅速,经过测定发现溶液中温度变化不大,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经向老师询问,老师说: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现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在逐渐降低,敞口容器的压强不受影响,反应的温度变化不大,则可能的因素是催化剂的影响。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又做了三个对比实验如下:

(1)空白实验

(2)起始时加入少量K2SO4固体

(3)起始时加入少量MnSO4固体

(4)起始时加入少量水

结果发现(1)、(2)起始反应速率差不多,(4)的起始反应速率比(1)、(2)慢,(3)的起始反应速率很快。请解释(1)实验中反应速率的变化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I、相同条件下收满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2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对照研究(2分)。

II、反应生成的MnSO4对此反应起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先慢后快(2分)。

27、(7分)化学平衡现有反应:CO(g)+H2O(g) CO2(g)+H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和b%则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小于(1分)K= (1分)

(2)①逆反应 (1分) ②0≤x3.0

(2分)

(3)小于(2分)

五、选做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小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30小题为“化学与技术”内容的试题)

28、(10分)已知A为芳香烃的衍生物,只含C、H、O三种元素,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并且这两种取代基处于邻位,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A不能使FeCl3溶液变色,但可被银氨溶液氧化为B;B能在浓H2SO4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生成C,C分子中除苯环外还有一个含氧的六元环(与苯环共用2个C原子)。

(1)B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 。

(2)已知醛基(—CHO)是一个平面结构,则醛基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杂化。A的侧链核磁共振氢谱有 个信号峰,其比例为(由小到大) 。

(3)试写出其中的任意两种A及其对应的C的结构简式(请按对应关系分组填写)

第一组A C

第二组A C

答案:(1)-COOH、-OH (共2分)(2)sp2 (2分) 5 (1分) 1∶1∶1∶2∶3(1分)

(3)第一组 A C 第二组 A C (共4分)

29、(10分)有A、B、C、D、E、F、G七种元素,除E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E、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余元素位于p区,A.E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D ① ,G ② ;

(2)D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D的原因: ③ ;

(3)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 ④ 个σ键, ⑤ 个π键;

(4)由D、E、F、G形成的盐E2DF4、GDF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⑥ (写化学式),原因是 ⑦ ;

答案:① S (1分) ② Mg (1分) ③D的前一元素是P,P的3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的3p3,是稳定结构;而S元素的3p能级3p4,是不稳定的结构。故P的第一电离能高于S(3分)

④ 2 (1分) ⑤ 2 (1分) ⑥ MgSO4 (1分)⑦ MgSO4的晶格能大于K2SO4的晶格能。(2分)

30、(10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厂从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存在)及综合利用的生产流程简图:

请回答:

(1)Mg(OH)2中加入盐酸后,要获得MgCl2·6H2O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

A.蒸馏 B.灼烧 C.过滤 D.蒸发 E.冷却结晶

(2)利用MgCl2·6H2O可制得无水氯化镁,应采取的措施是 。

(3)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关于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制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

B.纯水(加少量NaOH)进入阴极室

C.阴极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

D.电解槽的阳极用金属铁网制成

(4)母液中常含有MgCl2、NaCl、MgSO4、KCl等,

可进一步加工制得一些重要的产品。若将母液加热升

温到60℃以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会逐渐析出晶体,

此晶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过滤上述

晶体后,将滤液降温到30℃以下,又逐渐析出晶体,

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该晶体,最后可得到比较纯净

的 晶体。

答案:(1)D、E、C (3分) (2)在HCl气流中脱水,防止MgCl2水解(2分)

(3)D (2分)(4)MgSO4 、NaCl;KCl(3分)

2010-2011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全国卷) 生物

安徽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生 物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0年7月12日消息,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称之为“Dysbindin—1”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存在于脑神经细胞的“突触”中。如果减少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在“突触”中接受信息的组织就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反之,如果补充这种蛋白质,有关组织的机能应付地得到恢复,有关“Dysbindin—1”的蛋白南的全系统,错误的是 ( )

A.Dysbindin—1”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需经过“突触”

C.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这种蛋白质

D.该发现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基础

2.核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大分子有机物,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核酸中所含有无素种类与磷脂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致

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4种核苷酸

C.发菜的性状都是由核区的DNA控制的

D.mRNA中含有多个密码子,而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3.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脱氧核苷酸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

B.核糖体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

C.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直接由核糖体RNA决定

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C.人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

D.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 上的联系

5.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TP

B.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以及叶绿体

C.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D.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6.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C.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D.酶与双缩脲试剂不一定发生紫色反应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一视野中各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B.在一个视野中处于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可能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每个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任选一个细胞可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8.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作用过程中一定能产生二氧化碳

B.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水不一定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

D.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在第二阶段

9.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反应和暗反应都能转化光能

B.光反应过程消耗水,暗反应过程也消耗水

C.暗反应的减弱会影响光反应的进行

D.增加光照强度,[H]、ATP的量一定能增加

10.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萨顿利用类比推导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V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12.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增添了1个脱氧核苷酸对,此基因表达不可能的结果是 (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13.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E/e、E/f和H/h,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eeffhh的果实重120克,然后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就使果实增重15克。现在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EEffhh,F1的果实生150克。则乙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

A.eeFFHH B.Eeffhh C.eeFFhh D.eeffhh

14.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B.手受到刺激发生缩手反射时,在乙图中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B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D.乙酰胆碱是一咱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症状表现为肌无力

15.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甲是由用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血糖利用率下降

1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17.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

B.在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在 时间内,种群数量为K,则在

时种群的数量为K/2

D.若在 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 时种群的数量为K/2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D.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1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B.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

C.艾滋病和类风湿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20.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2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22.以下甲、乙两图表示从细菌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基因组文库 B.乙方法可建立该细菌的cDNA文库

C.甲方法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乙方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23.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错误 ( )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技术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 单克隆抗体制备等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胃蛋白酶处理制细胞悬浮液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典型应用 无病毒植物的培育、人工种子、种部植物杂交等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培养基区别 所用的糖必须为葡萄糖 所用的糖为葡萄糖且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A.0 B.1 C.2 D.3

24.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下列对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提取→纯化→纯度鉴定处理

B.纯化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胀凝胶来配制凝胶悬浮液

C.粗分离时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D.可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25.大部分有性生殖的动物,进行的都是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孕育成一个新个体。下列关于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种动物的雄性个性和雌性个体进行减数分裂的时期差不多

B.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卵黄膜封闭作用,第二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

C.一般情况下,卵黄膜内可以有多枚精子,透明带只能有一枚精子

D.早期胚胎细胞的分化最早出现在囊胚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7分)人类能够制造结构和功能复杂的计算机,却不能制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细胞,因为细胞远比计算机复杂。细胞内复杂的生化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归功于各种细胞器之间的通力合作。下流程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路线,其中①~⑥代表细胞器或细胞结构,请回答:

氨基酸①→②→③→④→⑤→⑥→膜外

(1)如果上流程图中的氨基酸含放射性,则放射性最先出现在哪种有膜的细胞器上

(填序号),除上流程图所示的细胞器外,还有 (填细胞器)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2)核糖体有2种:一种是游离在细胞质中,称游离核糖体;另一种附着在内质网上,称附着核糖体。上流程图所示的是 。

(3)从该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可以看出 (填序号)的膜面积基本不变,进而也反映出生物膜的 特点,即 。

27.(8分)请回答下列I、II两小题:

I.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很有兴趣,设计了下图实验:

(1)该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胚芽鞘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原因是 。

(2)为了证实(1)中的原因,该同学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若胚芽鞘 (填字母)生长最快,胚芽鞘 (填字母)生长最慢,则能证实(1)中胚芽鞘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原因。

II.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 和 。

28.(10分)下面甲图表示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对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不同影响。请回答:

(1)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 ,原因是 。

(2)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 。

(3)在春末晴朗白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时刻、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如乙图。

①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产生量的变化分别为 、 。

②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

29.(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本校4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红绿色盲发病率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2004届 2005届 2006届 2007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红绿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1)第1小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 的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色盲发病率为 %。

(2)第2小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伟方式,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色盲,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 →男生甲。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Ⅲ10)患有色盲,春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庭系谱图如下:

若Ⅱ10与Ⅲ8婚配,生育子女中患有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在当地人群中约20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表现型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30.(8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亚型流感病毒。下图表示甲型H1N1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细胞作出的部分应答过程。①—⑧表示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请回答:

(1)H1N1流感病毒已经侵入人体细胞,说明其已攻破人体的第 道防线。

(2)图中免疫细胞 (填序号)对H1N1病毒不具有识别功能。

(3)图中③指的是 ,①—⑧中,能增殖分化的有 (填序号)。

(4)人体稳态的维持,除上图所示的机制外还有 。

31.(8分)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如下的代谢途径:

在青霉素应用之前,磺胺是治疗许多细菌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化学治剂。它可以抑制上流程图中的某种酶的活性,致使二氢蝶啶不能转化成四氢叶酸(一种维生素)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磺胺的作用部位:

(1)实验目的: 。

(2)实验原理:略。

(3)实验材料及用具:培养皿若干、基本培养基(含有肺炎双球菌生长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含二氢蝶啶、二氢蝶酸、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气锅、磺胺、二氢蝶啶、二氢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肺炎双球菌菌种等。

(4)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培养皿,标记为甲、乙、丙,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上述基本培养基;

第二步:分别向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加入 ,再向三个培养皿中加入 ;

第三步: ;

第四步:分别向甲、乙、丙三份培养基中 ,并置于37无菌条件下培养。一天后,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①甲、乙、丙中的肺炎双球菌均不能生长,则说明 ;

②甲、乙中的肺炎双球菌不能生长,丙中的能生长,则说明 ;

③甲中的肺炎双球菌不能生长,乙、珍中的能生长,则说明 。

参考答案

1.C 本题不能说明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这种蛋白质。

2.B 核酸和磷脂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A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4种脱氧核苷酸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B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元真正的细胞核,性状都是由核区的DNA控制,C正确;RNA中存在密码子的是mRNA,而tRNA的一端有3个碱基能与mRNA的密码子结合,该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D正确。

3.C 核糖体的成分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中没有核糖体;D项中把核糖体RNA与mRNA混淆。

4.C 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而不需要消耗能量。

5.D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字缩写,A错;蓝澡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错;ATP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确。

6.A 在适合的条件下,酶离开活细胞也有催化作用。

7. B 在一个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可能相等。

8.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9.C 暗反应不能转化光能,A错;暗反应过程产生水,B错;增加光照强度,[H]、ATP产生的量增加,但暗反应增强,消耗[H]、ATP的量也增加,D错。

10.B 图甲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丙不可能为极体;图丙中的M、m不是同源染色体。

11.C 抗V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2.A 基因中部位插入一个碱基对,不管后面出现什么情况,插入点前有多肽链形成,所以有蛋白质形成。

13.C 已知F1的果实重150克,说明F1的细胞含有2个显性基因,四个选项的基因型中,只有C选项的eeFFhh和甲的基因型EEffhh杂交的子代细胞含有2个显性基因。

14.A 甲图中a表示的是效应器。

15.B 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间接调节激素甲的分泌。

16.A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只有②、③、⑦符合题意,故选A项。

17.D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18.C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及隔离可形成新物种,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途径。

19.C 效应T细胞不有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只能产生特定的抗体;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20.B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21.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放射性同位标记法。

22.C 甲方法不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23.D 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24.B 凝胶应用蒸馏水充分溶胀来配制凝胶悬浮液,所以B错误。

25.C 雄性动物进入青春期减数分裂才开始,而雌性运动在胎儿期减数分裂就已经开始,A错;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的,第二道屏障是卵黄膜封闭作用,B错;当第一个精子接触到卵黄膜时,透明带反应才进行,所以透明带内可以有多枚精子,进入卵黄膜的精子只有一个,C错;在囊胚期以前细胞还没有分化,D正确。

26.(除注明外,每空1分,同下)

(1)② 线粒体

(2)附着核糖体(2分)

(3)④ 结构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7.Ⅰ(1)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向光弯曲生长(2分)

(2)d c

28.(1)B 在低浓度CO2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2分)

(2)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或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度)(2分)

(3)①减少 增加

②ATP、[H](2分) 温度较高

29.(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4(2分)

(2)外祖父→母亲(2分)

(3)1/12(2分) 1/200(2分)

30.(1)二

(2)⑦(2分)

(3)效应T细胞 ②④⑤⑥(2分)

(4)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2分)

31.(1)探究磺胺能抑制哪种酶的活性

(4)等量的二氢蝶啶、二氢蝶酸、二氢叶酸 等量的磺胺

将甲、乙、丙三份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①磺胺抑制酶3的活性

②磺胺抑制酶2的活性

③磺胺抑制酶1的活性

关于第一次全国大联考化学试题和2022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