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卷临天下高三政治卷第四套,以及卷临天下高三政治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历史十大政治家是哪些
1、列宁。世界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的政治家。
2、成吉思汗。古代世界的征服者,开创巨大的帝国的巨人。
3、秦始皇。中华民族伟大皇帝,伟大帝国的创造者,伟大政治家。
4、恺撒。古代欧洲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独裁者。
5、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6、亚历山大大帝。伟大的马其顿征服者,世界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7、斯大林。伟大的反法西斯领袖,苏联社会主义卓越领袖。
8、毛泽东。无产阶级领袖,中国社会主义开创者,伟大政治家。
9、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奠基人,创造者,伟大政治家。
10、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
注意
政治家与政客
本质区别
就政治利益的取得来讲,政治家不会昧着自己的良知去获得政治利益;而政客通常是昧着自己的良知去获得政治利益,这是政治家与政客最严格的划分标准。如果划分得宽松一点的话,政治家不会背着自己的信仰去获得政治利益,而政客通常会有悖离“信仰”去获得政治利益。
[img]2017高三政治模拟卷材料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 教育 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它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 高三政治 模拟卷材料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模拟卷材料题及答案(一)
1.材料一: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 措施 ,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党和国家要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材料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2)材料二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哪些经济和政治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党和国家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2)①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的具体运用。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是当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体现。③2009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是科学地分析了我们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得出的结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保障城市居民的住房权利,改善人居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早在今年2月18日湖南质监局即已通过抽检,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却在长达半年之内未公之于众。8月下旬以来,金浩茶油被曝出苯并(a)芘超标,国内最大茶油生产企业--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公众强烈质疑,与金浩公司一起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站在舆论风口浪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应该履行国家职能,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②政府及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③我国公民具有监督权。④早在今年2月18日湖南质监局即已通过抽检,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却在长达半年之内未公之于众。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会站在舆论风口浪尖。
3.运用政治 生活知识 ,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当然要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2)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节能减排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3)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行动目标?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政府具有经济、 文化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原则,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5.材料一按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承担量化减排义务,但是,从表现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减排远未达到要求,中国猛烈抨击了美欧日减排不力。发展中国家无需承担这种义务。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近来纷纷宣布采取自由行动,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材料二2010年6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温家宝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气候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消费者、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5.(1)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气候变化等国际化问题上,我国本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自主地决定我国的态度和对策,积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②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都应尽自己的职责,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减排。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系列全球性问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分歧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要共同应对;同时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存在利益冲突而分歧很大。
(2)消费者:①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在“节能减排”上,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增强消费者的责任感,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②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转变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企业: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生产“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契机,循环利用资源,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利用培育产业机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环保产品,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④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6.(24分)材料一: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 总结 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指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建议。(16分)
(2)怎样的价格才是公平合理的房价?(4分)
(3)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有哪些经济意义?(4分)
高三政治模拟卷材料题及答案(二)
7、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突出的特点也是强调环保低碳。为此,某中学高三(4)班的同学以“环保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②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研究和推广低碳技术。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
④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⑤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低碳社会为实现低碳社会,中国做出巨大努力——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倡导实现“低碳世博”。
(2)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上述决定的政治依据。
【参考答案】①政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社会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和坚持“三个代表”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社会也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是透过低碳的行为反映出人类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渗透到人们的低碳生活中。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推进低碳生活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应对气候变化要求,青少年要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永恒发展原理和辩证否定观,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文化创新。我们应当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们应当营造低碳文化氛围,从点滴小事做起,实现向低碳生活的转变。
8、(2010年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9分)
【参考答案】(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2)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
(3)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时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增加,使价格下降。
9.、(2010年高考?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12分)
【参考答案】(1)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2)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3)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4)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10、(2010高考?北京卷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8分)
【参考答案】①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②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11、(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 说说 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参考答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1)阅读上述材料,我们会得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①启示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类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启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人类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需求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启示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同时注意结构优化,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入手,也要从产业链入手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启示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成长。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们应明确发展低碳经济阶段性特征,努力促进新事物成长。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启示我们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要重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发展低碳技术,立足于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⑥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启示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⑦启示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考虑,抓住科技这个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实现科学发展。
(2)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请结合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人类在共同关注地球家园的基础上,共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理性认识,功在当今、利在后代。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全体人类的根本利益。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导向作用。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低碳经济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三政治模拟卷材料题及答案
卷临天下答案哪里有
衡水金卷答案网
衡水金卷答案网。卷临天下是著名的高三复习测试卷,由专家编写,考点齐全,答案在衡水金卷答案网,登录并输入试卷名称即可查看
帮忙 高三政治单元测试示范卷
高三政治单元测试示范卷(十)
......十单元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高三函数单元测试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年来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的航空业受到了巨大打击,雪上加霜。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宣布.将把长期的航班数目减少约20%,并裁员1.2万人。从经济学角度看,该公司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该公司信誉下降,旅客减少 B美国经济急剧转变,出现负增长
C价直规律起了作用 D航空领域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2.上题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客观必然的联系
B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3,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4。上题材料中提到的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高三政治复习测试题既
......
陈老师课堂点拨高三43
......点难点点拨 高三英语 Unit 11
Lesson 43
You wanted justice, so you shall get justice, more than you wanted. 你要求公正高三老师评语,就让你得到公正,比你要求的更公正。 so you shall get justice, 句中的 shall 表示说话者的意图,含有允诺,意志,命令,威胁的口吻,支配着对方或第三者的行动。e.g. You shall not leave school today. 你今天不许离开学校。You shall do as I order. 你必须照我的命令去做。You shall suffer for this. 你会为这件事吃苦头的。 If you work well, you shall have higher pay. 如果你工作干得好,高三老师寄语你可以得到较高的报酬。I promise you shall get new English books before long. 我保证你们不久就可以拿到新英语课本。Everything shall be done to save the ship. 必须尽一切力量来拯救这艘船。 International shall be the human race. 我们一定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His life shall be at the mercy of the Duke. 他的生命全凭公爵来处置。at the mercy of / (at one’s mercy) 任由……摆布;在……掌握之中;在……前毫无办法; e.g. They were lost at sea and at the mercy of winds and waves. 他们在海上
......
高三化学同步测试(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元素周期律习题 doc,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相等物质的量浓度气态氢化物溶液的pH:X>Z>W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
3.下列排列顺序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O<S<Na B.稳定性:
C.酸性: D.碱性:
4.在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2,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分别为a和b,则下列对a和b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有主族元素形成的三种离子:Xn+、Ym-、Zm+,已知m>n,Xn+ 1与Zm+多1个电子层,Z
与Y同周期,元素周期律doc三种原
......
动量单元综合练习
......C.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D.冲量方向与动量方向一致
3.一个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物体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只在恒定阻力f作用下停止下来,所需的时间决定于物体的( )
A.初速度
B.加速度
C.初动量和阻力f
D.质量
4.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a、b、c在光滑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运动,它们分别与原来静止的三个球A、B、C相碰(a与A碰,b与B碰,c与C碰)。碰后,a球继续沿原来方向运动;b球静止不动;c球被弹回而反方向运动。这时,A、B、C三球中动量最大的是( )
A.A球
B.B球
C.C球
D.由于A、B、C三项质量未知,无法判定
5.在空间某一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动量单元检测题经过ts(设小球均未落地)则( )
A.做上抛运动小球动量变化最大
B.做下抛运动小
......
初中《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检测题
......熟悉而陌生的力》分最熟悉的陌生人,共3分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表明 。
3.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 。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假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
4.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 就越长的道理制成的,若在一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图中物体重为
5.如图2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在弹簧上,已知F1F2,观察比较(a)、(b)、(c)三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6.在磅秤上站一质量是50kg的人,静止不动,受到竖直向下的是_________力,这力的大小是________N。(g=10N/kg)
7.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 。
8.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的花纹,这是为了 。
9.用圆珠笔在纸上写字,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力是 摩擦。
10.如图3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图b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熟悉的陌生人
......
2005--2006学年度高考物理单元复习质量评估(二十五)综合测试三.doc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库仑找到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表达式
解析:考查物理学史.
答案:CD
图25—1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在第1s内保持静止状态,
若两个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5—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2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恒定,速度均匀增大
B.在第5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C.在第3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均匀减小
D.在第6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解析: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识图能力.由于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所以有F1=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如何变化.而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取决于物体受到的
......二次根式复习课doc,轴对称复习.doc......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库仑找到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表达式
解析:考查物理学史.
答案:CD
图25—1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在第1s内保持静止状态,
若两个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5—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2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恒定,速度均匀增大
B.在第5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C.在第3s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速度均匀减小
D.在第6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解析: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识图能力.由于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所以有F1=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如何变化.而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取决于物体受到的
......
详见:
高三政治成语、诗句哲理简析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探索的一个思考,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高三政治 成语 、诗句哲理简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政治成语、诗句哲理简析
一、成语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 经验 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5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5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5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4.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 赛马 ——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5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6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 抽象思维 ,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
67.千虑一得——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69.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7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7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8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8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8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8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8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8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6.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诗句体现的哲理
1.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6.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1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6.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17.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18.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20.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
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坚持适度原则。
2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23.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24.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6.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27.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29.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0.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3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辩证否定即“扬弃”。
33.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4.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关 文章 :
1.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汇总
2. 包含哲理的俗语成语
3. 感恩成语格言诗句
“大同社会”最早是谁提出的?
是孔子。
大同是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关于卷临天下高三政治卷第四套和卷临天下高三政治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