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临天下高三历史答案官网(卷临天下2021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临天下高三历史答案官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临天下2021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君临天下的真正含义

君临天下”的意思:通常形容帝王将相,指一个人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尊位。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陛下君临天下十有七载,以仁恩结庶类。”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

高三的第二次模拟考如期而至,之前的历史试卷都做了吗?历史试卷也是一种复习资料。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选择题

24、下表中所列是明朝皇帝系列表(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关系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哪家思想的主张 ( )

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

25、观察右图中的书法艺术作品,其出现的时

代最早可能是 ( )

A.夏商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民国初期

26、《 清明 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27、观察下面战争形势图,下列对该战争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D.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一....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事物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29、在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之际,唱红歌成为各地人民新的娱乐方式。下列红歌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②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③解放区的天是艳阳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30、以下是在2011年春,山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 标语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2、以下对此曲线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

187 0-1910年世界船舶数

A.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 B.基本实现了水上运输工具的变革

C.不能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需要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3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34、阅读下面的各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 报告 (1993)》】。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

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

D.四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

35、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1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表明美国( )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40、(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贵州省锦屏县乎秋镇圭叶村,2Q09年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能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历史上最牛的公章”。

——《腾讯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6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6分)

4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迈出这一步,并把这一步向前推进,却是坎坷的。尽管那些主张学习西方的早先的中国人,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不要徒以“汉官威仪”自诩,而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柬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的,属于新派人物。

——摘编自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飘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试结合所学知谀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

43、请在以下历史试题A、B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A.(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

材料二: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10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

B.(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敷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二的观点。(10分)

(2)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5分)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历史试卷答案

24.C 25.D 26.C 27.B 28.C 29.C 30.D 31.C 32.B 33.A 34.C 35.D

B卷:

24.B 25.D 26.C 27.A 28.B 29.C 30.A 31.D 32.B 33.A 34.D 35.C

40.(22分)(1)缺陷: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4分)

(2)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6分)

(3) 将公章一分为五,体现创新性;暗含分权制衡原则;尊重民意,体现民主;发挥了人民的监督作用。(6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追求民主政治是近代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主流,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民主建设有赖公众的积极参与与监督;民主政治的形式是多样的;民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创新的过程(或民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6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41.(15分) (1)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抵抗外来侵略(或报仇雪恨);放眼世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3)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但终因历次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农村中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小。(5分)或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对西方思想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广泛并逐渐深入人心。(5分)(任选一种观点回答即可)

C.环境保护:(1)柳江(珠江,西江等均可),镉(4分)(2)矿山排水、工业废水(6分)

43.(15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否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6分)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采纳)。(4分)

(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5分,言之有理即可)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一:就任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远征爱尔兰、征服苏格兰;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6分)材料二: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4分)

(2)观点;人物评价,见仁见智,难以定论。(1分)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 经验 、知识基础、主观情绪、个人好恶等;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 方法 等。(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猜你喜欢:

1.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3. 中考历史试卷练习带答案

4. 2017历史高考模拟真题

5. 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im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 第四单元考试时,遇到难题要冷静思考不要着慌,最好是在考试前做做历史第四单元试卷。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正确搭配是( )

A.曹操对孙、刘 B.孙、刘对东晋 C.前秦对东晋 D.西晋对前秦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

魏 蜀 吴

A 建立者 曹操 刘备 孙权

B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C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D 国号 魏 汉 吴

5.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朝代 北方 南方

西汉 80% 20%

南宋 37% 63%

6.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7.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9.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前秦 ②北魏 ③西晋 ④东晋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 措施 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派船队到达夷洲C.迁都洛阳行 D.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12.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 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14.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15.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 祖冲之 D.王羲之

16.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17.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雕像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风格,同时吸收了外来哪一宗教的艺术养分( )

A.佛教 B.__ C.道教 D.伊斯兰教

1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 组合列举题(8分)

1.写出《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国都城: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成语 典故 。(至少五个)

三、 判断改错题(本题10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奠定三国鼎立形成基础的战役是淝水之战【 】

改正:

(2)220年,曹操废除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

改正:

(3)东汉末年由于北方动荡不安,形成北方人口南迁浪潮【 】

改正:

(4)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

改正:

(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开封迁到洛阳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2分)

(2)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外,请再另举2例。(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影响?(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4)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趋势,于是,_____________(皇帝)顺应这种趋势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作用如何?(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A D C C D A C D C D C B D D A D B

二 组合列举题(8分)

1(1)A洛阳(2)B成都(3)C建业

2.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三、 判断改错题

(1)×淝水之战改为赤壁之战(2)×曹操改为曹丕(3)东汉改为西晋(4)√(5)开封改为平城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24分)

1.(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分)

(3)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任选2例,4分)

(4)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先进。l分

(2)魏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原因有: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⑧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4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3)启示: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4)民族融合(1分)孝文帝(1分)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分)

猜你喜欢:

1.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习题及答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4. 最新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测试卷及答案

卷通天下的高中历史答案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王安石变法只是局部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革

重要原因是: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更主要的原因是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直接原因: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的下进行的改革运动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在王安石变法中方田均税法要求,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但是也遭到了大地主官僚的反对,因此它的阻力最大。其中的农田水利法 促进了农业生产,成效最大。

卷临天下答案哪里有

衡水金卷答案网

衡水金卷答案网。卷临天下是著名的高三复习测试卷,由专家编写,考点齐全,答案在衡水金卷答案网,登录并输入试卷名称即可查看

卷临天下高三历史答案官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卷临天下2021答案、卷临天下高三历史答案官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