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月考调研卷(化学月考题九上)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九年级化学月考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化学月考题九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三上期化学月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姓名 分数

温馨提示:

本卷共四大题,20小题。全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里,共12题,12分)

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2.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芳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酒 B.加碘食盐 C.纯净水 D.酱油

3.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不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做“保护气”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5.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 D.都生成气体

6.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方针,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节能性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洗米水浇花

D.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铜丝做电线 D.稀有气体做保护气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9.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CO B.CO2 C.N2 D.NH3(氨)

10.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动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越多越好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口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12.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

A.镁 + 氧气 氧化镁 B.氢气 + 氯气 氯化氢

C.碳酸氢铵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D.锌 + 硫酸 硫酸锌 + 氢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3.(4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 和 ;

(2)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 ,减少的成分为 ;

14.(2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铁: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能与铁反应

15.(4分)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16.(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3N6H6[C3N3(NH2)3],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两点): , ;

化学性质(写两点): , ;

(2)三聚氰胺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 。

17.(4分)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1)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时,反应速率最快;

(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 越多越好。

18.(3分)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 ;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有2小题,共15分)

19.(4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火灾

(1)加热试管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20.(11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雨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此反应表达式 。小晴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晴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

(4)。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表格里,共12题,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B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3.⑴有害气体和烟尘 ⑵二氧化碳、水,氧气;

14.

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能与铁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15.⑴排水法。⑵氧气。⑶二氧化碳。⑷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16.⑴白色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 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⑵纯净物;⑶高温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物。

17.⑴1/10。 ⑵MnO2 与KClO3 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催化作用不明显。

⑶质量分数。 ⑷不是。

18.⑴高锰酸钾会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等新物质。

⑵反应后高锰酸钾没有了,质量、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⑶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有3小题,共15分)

19.⑴B。⑵A。⑶D。⑷C。

20.⑴①铁架台; ②试管;

⑵①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E中导管应伸至接近底部;

⑶F或E;;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二氧化锰;催化 ;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⑷可控制气体的发生。⑸a;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

[img]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沸腾 B.木材燃烧 C.蔗糖溶解 D.冰雪融化

[答案]B

[解析]三态间的变化以及溶解都是物理变化,B选项为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应选B.

[点评]一般考查的化学变化可总结为:燃烧,生锈,食物变质或由生变熟,爆竹爆炸等.

2.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答案]C

[解析]C选项是因为液体水变成水蒸汽,属于三态之间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应选C.

[点评]本题仍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量筒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答案]B

[解析]在制备和收集装置中都没有用到烧杯和量筒,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及所用的仪器.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豆浆 C.酱油 D.水

[答案]D

[解析]A,B,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纯净物,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从基本概念入手即可.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白烟 B.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燃烧的火焰为蓝色 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可知,应选B.

[点评]本题考察铁燃烧时的现象,除铁以外还有硫,炭,磷等物质的燃烧现象,都一定要熟记,这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6.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食品防腐 B.氮气常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C.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 D.氧气用于钢铁冶炼

[答案]A

[解析]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因为食物腐败其实是食物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氧气不能用于食品的防腐,应选A.

[点评]本题虽是考查物质的用途,若用途记的不全,可根据性质决定用途来找出正确答案.

7.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是

[答案]A

[解析]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须用灯帽盖灭,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规操作,要熟记.

8.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 B.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 D.氧化汞

[答案]C

[解析]空气是工业制氧的原料,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所以一定要注意工业上和实验室的制备差别.

9.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解释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和;分子不断运动可以解释人们可以闻到气味,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特征和这些特征在宏观上的表现.

10.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的方向

[答案]A

[解析]化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A

[解析]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是催化剂,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所以应该说某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出题角度有点新意,可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止加热,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氧气的操作过程,做此题的技巧是:看四个选项的第一步有两种,那就是①和②,因为在添加样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排除A,C,D,直接选出答案B.如此可以节省做题时间.

1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可以不难发现符合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只有A.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需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其目的是

A.增强实验效果

B.提供水蒸汽,参与化学反应

C.避免红热的生成物直接与集气瓶接触,保护集气瓶

D.提高氧气的浓度

[答案]C

[解析]铺水或细砂是防止高温生成物落入瓶底造成集气瓶局部受热而炸裂,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中的操作及其原因.

1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溶液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B,C,D中含有氧元素,只有A中含有氧气分子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16.拉瓦锡认为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C.按体积比,空气中约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D.在通常状况下,空气中氮气约占4/5体积,氧气约占1/5体积

[答案]D

[解析]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只是把空气分成了氧气和氮气两个部分,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发热发光的现象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颜色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氧化镁 C.高锰酸钾 D.臭氧

[答案]B

[解析]氧化物的定义是某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概念.

1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案]B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仍是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0.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定义,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2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B.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C.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特定条件和特定物质也是可以发生反应的,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稀有气体有关知识,也可用排除法来做.

22.我国城市环境中,空气污染物主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此类题考的较多,题目可以变化,如空气污染指数都包括哪些气体等.

23.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答案]D

[解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概念,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史.

2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水蒸气

[答案]A

[解析]根据空气中含量较多,判断有氮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那就是氮气,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组成及个组分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25.距地球15—35km处,有一臭氧层,臭氧的化学式为,微量的臭氧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不使用含氟冰箱有利于臭氧空洞的修复

C.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性质肯定不会完全相同,应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小型信息题,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可能改变

C.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D.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是构成

[答案]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特征,对于概念不仅要记忆,还要理解,如对分子概念理解不深本题极有可能做错,分子不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状态等,所以必须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①或⑨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答案]C

[解析]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物理性质及其收集方法直接的关系.

28.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其实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数目的变化情况.

29.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时,应将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B.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可以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C.取用装在试剂瓶内的药品时,瓶塞拿下后应正放在桌上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答案]C

[解析]试剂瓶的瓶塞拿下后应倒放,防止桌面上物质污染了瓶塞及试剂,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30.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这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B

[解析]在操作前后硅原子的排列情况,可以说发生了物理变化所以A不对,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C,D错,应选B.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判断题

3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

(2)物理性质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

(3)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的组成中都只含氢元素和氧元素,它们都属于氧化物 ( )

(4)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于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

(5)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 )

[答案] (1)√ (2)× (3)√ (4)× (5)×

[点评]本题都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

三,填空题

32. 教科书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填写序号)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答案]b,d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鸟不能生活在水里,所以要隔水,鱼生存也需要氧气所以要透气,应选b,d.

[点评]由本题可知,做题时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常识,就很容易,千万不要单纯想课本里有没有学过.

33.

[答案]氧气(氮气,硫,磷等均可);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等均可);混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也是基础知识考查.

34.书写下列定义:

(1)化合物 ;

(2)氧化物 .

[答案]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3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

和规范的 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础保证.

[答案]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研究方法.

36.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③酒精易挥发,④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⑤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⑦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用序号作答);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用文字作答);化学性质是

(用文字作答);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用文字作答).

[答案] ①③②;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酒精挥发;酒精具有可燃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颜色,气味,状态,挥发性,溶解性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是对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化学变化四个概念的综合考查.首先要明白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差别.

37.为了延长白炽灯的寿命,灯泡放有少量红磷作脱氧剂,其作用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得基本类型为 反应.

[答案] ,化合

[解析]既然是脱氧剂,一定是把氧气消耗掉,反应产物只有一种,所以是化合反应.

[点评]做此类题须注意看清题意要求,即是化学表达式还是文字表达式,一定要按要求书写.

38.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将l00mL酒精与l00mL酒精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

[答案] 小于;分子间有间隙;等于;同种分子的间距相等.

[解析]当两种大小不同的粒子混合,小的粒子可以进入大粒子的间隙从而混合体积缩小,如大豆和小米混合;当粒子大小相同时,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原体积的加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39.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它们.

[答案] ①将四瓶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并均匀摇荡观察现象,可发现有两瓶气体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另两瓶气体无反应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无现象的瓶中,观察现象,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有现象的瓶中,观察现象,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的方法并不唯一,如先用燃着的木条放入各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继续燃烧的空气,熄灭的有两瓶;再把澄清石灰水滴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瓶就是氮气.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鉴别题,根据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40.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 气,与电池正极相连 的试 管b得到 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是 ,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氢; 氧; 2:1;

[点评]这也是一道常考的实验题,同样要注意做题要求,本题要求文字表达式.

4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

问题分析:

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①试管 ②量筒

(2)

试管中未放棉花,高锰酸钾从导管进入水中;

瓶底没有放水或铺上沙子,燃烧中的细铁丝碰到杯底

[解析]要想测量所得氧气的体积,就必须想办法把氧气的体积转化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液体的体积,那就要利用压强来设计实验,B装置就是利用压强原理把所得气体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的最好装置.气体由b口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瓶内的水就会沿c导管进入到C装置的量筒里.

[点评]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做此类实验题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实验目的,从而根据目的来设计实验.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考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1、2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燃放烟花 B.汽车尾气 C.煤炭燃烧 D.光合作用

2.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粉笔折断 B、湿衣服晾干 C、食物腐烂 D、木材制成桌椅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该气体是 (   )

A.氮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

A.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

5.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牛奶 B.酱油 C.蔗糖 D.葡萄酒

6.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7.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

A.舍勒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9.课本中有一幅画(如图),其中的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备的性质是 ()

A.绝热 B.透气

C.透水 D.导电

10.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11.可以鉴别(即区分)酒精和蒸馏水的化学方法 ()

A. 闻气味 B. 测定密度

C. 分别点燃 D. 尝味道

12.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 ()

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

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

13.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14.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 ()

A. ①   B. ②   C. ①③  D. ②③

15.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 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 ③无味 ④易燃 ⑤沸点245℃ ⑥熔点-6.5℃ ⑦无腐蚀性 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二、填空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共21分)

16.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⑵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___;⑶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⑷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⑸属于固体的是_______;(6)属于混合物的是 。

17.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

1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

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⑶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现象中:①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冷饮,过一断时间后,冷饮瓶的外壁上就出现水珠;②冬天,人说话时,可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水雾;

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⑤在空气中对着干冷的玻璃杯吹气时,玻璃杯的壁上出现水雾。

其中,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的有___________。

20.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1)请填写上表中有关内容: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 反应。

三、简答题(17分)

21.(4分)右图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某无色气体。请椐此回答该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回答两条即可,不能再回答“无色气体”)

22.(4分)小聪和小明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把竹子浸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了一个小孔,看到有气泡从小孔中冒出,就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气体。

第一瓶:采用右图所示的方法点燃红磷,有白烟生成。把装置放在水中,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0。

第二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推断:

(1)竹子中含有哪两种气体?

(2)竹子中的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相应的两种气体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3.(9分)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

⑴写出名称 A___________C___________ (每空1分)

写出化学符号:B_________ F____________(每空2分)

(2)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实验探究题(17分)

24.(17分)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_(填“A”或“B”)。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利用装置A制氧气, A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利用B装置制氧气的优点有: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D B C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B D A

二、填空题

16.② ④ ⑥ ⑦ ③

17.氧氧化

18.小 a 外焰蜡烛+氧气 水+二氧化碳

19.①③④②⑤

20.水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氧气+水

三、简答题

21.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2.(1)氧气(或O2)和 二氧化碳( CO2)气体;(2)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3.(1)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O2 CO2

(2)分解

(3)碳+氧气 二氧化碳

四、实验探究题

24.(1)试管酒精灯集气瓶

(2)b

(3)B瓶口 支持燃烧(或助燃)

(4)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5.猜想③ 氧气

猜想④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⑤ 将两块切开的苹果分别放入两只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其中一只放到热水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得出结论】氧气和温度

【反思与评价】(1)氮气不活泼(或其他合理说法) (2)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

【应用】隔绝空气加工,密封、低温保存。

明天初三化学月考,溶液和酸碱盐,有题的都给我写上来 加分 满分! 还要有答案

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仪器中,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集气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2.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3.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

A.1∶2∶3 B.2∶3∶1 C.3∶1∶2 D.1∶3∶2

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

6.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加蔗糖 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

7.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把固体研细 B.加热 C.搅拌 D.振荡

8.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9.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10.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一个封闭的池塘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1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已知CaO+H2O===Ca(OH)2],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5.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冰块 D.硝酸铵

三、填空题

16.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木炭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混合后该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_________。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医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3)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8.实验室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三个步骤。

(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选填字母)。

A.硝酸钾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称量时硝酸钾和砝码位置颠倒 D.称量时使用了缺损的砝码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F.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19.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克,需要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③用 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用 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试剂瓶,塞好橡胶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

①称取5.0克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到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 (填编号)。

A.过滤 B.计算产率 C.蒸发 D.称量精盐

②过滤操作如右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

; 。21.下图是固物质体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代表甲的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的空格(在表中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项目

过程 1 2 3 4

降低温度 溶剂

质量 溶质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状态

A→B 不变 B点

B→C 不变 C点

2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将NaCl、KNO3、Ca(OH)2各2g,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倒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并不断 (填操作步骤)一段时间,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计算题

23.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24.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五、附加题

25.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2)对(1)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3)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欲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26.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若不完成附加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若完成附加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D A B A C C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C A BC B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6.② ③

17.水 乳化 煮沸

18.(1)溶解 (2)ACDE

19.(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Ⅲ 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20.(1)①16 184 ②左 BA 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③量筒 玻璃棒 ④贴上标签

(2)①ACDB ②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尖嘴末端未紧贴烧杯B的内壁(答案无顺序要求,合理即可)

21.(1)不饱和

项目 1 2 3 4

A→B 不变 不变 饱和

B→C 变小 变小 饱和

(2)

22.振荡 温度 不相等 温度 不相等

四、计算题(共14分。)

23.(1)增大(1分) 减小(1分) (2)等于(2分) (3)210.5(2分)

24.(1)0.4g(2分) (2)19.6%(3分) (3)28.6%(3分)

五、附加题(每空2分,共10分。)

25.(1)降温结晶 (2)A (3)20~70

26.(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

(2)可能的答案:①可加入如硝酸钾等(与氯化钠不反应)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②可加入如硝酸银等(与氯化钠反应但使溶液密度增大)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③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密度增大;④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

求九年级上册化学月考经典试题和答案

1.元素符号含义

例:H:宏观表示氢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氢原子 ,Cu:宏观表示铜元素,微观表示一个铜原子;由于铜化学式也是Cu,所以还可以表示单质铜。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

物理变化:水的三态,融化,..

3.分清楚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4.常见考点;关于分子运动

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错。温度改变分子运动快慢。

5.背熟元素周期表前20位。和一些常见的,例如:铁、铜、银、钡、锶等。

6.水的净化;书上都很清楚。

7.制氧的几个化学方程式:你的教科书上有的。例如:

1,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Mn04=(加热)MnO2+K2MnO2+O2(气体)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2KClO3=(加热)2KCl+3O2(气体)(MnO2作催化剂,写在等号的上面)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中加二氧化锰催化分解: 2H2O2=2H2O+O2(气体)(MnO2作催化剂,写在等号的上面)4,利用过氧化物与CO2反应产生O2, 2Na2O2+2CO2=2Na2CO3+O2

就这么得多了,前几个单元你,祝你学习进步!

九年级化学月考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化学月考题九上、九年级化学月考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