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八(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八)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卷行天下周测卷答案在哪找

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三步一体高效训练之每周小测化学必修四在金太阳教育那里能查询,答案自然也在金太阳教育查询。

卷行天下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只有高效的 学习 方法 ,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化学 基本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1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3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4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5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高二化学基础知识点内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第二章

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

答: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它是5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

《永乐大典》辑古书7、8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编成。

中国的“世界之最”还有:

世界上保存历史资料丰富的国家是我国。

中华民族有着忠实的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

从汉武帝时代起到清朝乾隆年问止,经过历代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二十四史》,记叙了我国四千多年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形成系统完整的农业耕作理论的国家是我国。

公元六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翩撰写的科学典籍《齐民要术》,是世界上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和茶叶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在江苏、河北、河南一带从事养蚕和生产丝绸;秦汉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茶树,生产茶叶,唐代的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我国。

至迟在东汉时已发明了瓷器,三国以后,瓷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而欧洲十八世纪初才造出真正的瓷器。

世界上路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其西起长安,北达北京,南至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元代改修为京杭大运河,它纵贯京、津二市和冀。

鲁、苏、浙四省,全长1794公里。

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用磁石做成的“司南”;北宋科学家沈括利用指南针,最早发现了磁偏角。

而欧洲约在公元12oo年才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

西汉时我国已用麻造纸,东汉蔡伦进一步发明了用树皮等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开拓了广阔的造纸原料领域;而在12世纪后造纸术才传到欧洲。

大约在7世纪初我国创造了雕版印刷术,比德国人谷腾堡在1450年用活字印刷《圣经》要早四百年。

我国一千多年前发明了褐色火药,宋真宗以后,火药逐渐传到西方。

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军事防御工程是我国的长城,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世界中世纪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古船的船体结构和动力方面,在世界造船、航运史上创造不少辉煌纪录占早在宋代,我国造船已普遍运用水密隔舱,欧洲18世纪才出现同类船舶;唐代我国已发明了浆轮船,先于西方七、八百年;我国宋代海船已使用指南针,比西方早两个世纪。

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国家是我国。

明初三宝太监郑和曾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比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世界上发明铸铁(生铁)冶炼技术最早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春秋时期已炼出生铁,而欧洲是公元14世纪;我国战国早期已有可锻铸铁制造的铁器,欧洲17世纪才炼出生铁,我国战国时代发明了炼钢技术,并创造了多种炼钢方法。

我国6世纪发明的灌钢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的炼钢方法,直到18世纪欧洲发明了柑锅炼钢法才超过了它。

世界上最早关于剩余定理的记载出自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专著《孙子算经》宋代秦九韶提出了“大衍求一术”,是研究剩余定理的卓越成就,五百多年后的18世纪,欧洲的欧拉和高斯才得到和秦九韶相同的成果。

世界上最早进行光学实验的人是我国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他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成就,与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光学实验得出了光通过小孔成倒影及类似现代球面镜的焦点、球心的概念。

他关于圆、线、面等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定义一样,但早1百多年。

世界上最早使用焦炭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至迟在明代已用焦炭冶炼金属,而欧洲直到18世纪初才开始炼焦。

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是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建于隋代,迄

今已1300多年。

赵州桥是世界首创大型敞肩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同类桥梁。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是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建于1138-1151年),全长达27oo公尺。

世界上第一个事先规划,然后兴建的城市是我国隋代兴建的长安城。

世界上最早的对合金规律的认识记载于我国古籍《周礼·考工记》。

书中有世界冶金史上著名的冶炼青铜的配方“六齐”,它第一次向人们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份之间的关系。

我国还首创了胆水炼铜法,是世界上胆水法冶金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用水法炼锌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至迟在宋代已冶制铜锌合金——黄铜;欧洲在16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18世纪前半叶,我国炼锌法传人欧洲,欧洲才开始了炼锌的历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我国宋代“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它是1088年在苏颂领导下制造的,高约12米,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其中擒纵器装置比欧洲类似发明早约6oo年。

世界上第一架测天仪器是我们祖先在公元前4世纪发明创制的浑天仪。

后来东汉张衡和唐代李淳风等对原始浑天仪进行大的改进。

在一个时期内,我国浑大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

元代郭守敬又对浑天仪作了进一步改革、简化,于1276年创制了简仪,而欧洲在300多年后才有了类似的赤道仪。

世界上最早使用10进位制来计数和进行计算的国家是我国。

我们的祖先在3千多年前,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已使用10进位制,而印度到了6世纪才开始使用10进位制,欧洲直到10世纪才出现“印度数码”,比我国晚了2千多年。

世界古代计算冗值最精确数据的数学家是我国魏晋时代的刘徽,他提出的著名“割圆术”比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简便,并算得兀=3.1416。

继他之后,我国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兀的近似值精确地推到小数点后7位,他的杰出成果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了1千年。

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方法,是我国公元2世纪《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记载的炼丹术把红色硫化汞加势分解成水银,将水银和硫黄掺合加热。

升华变成红色硫化汞。

世界上最先创音律学重大理论——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代朱载靖,比欧洲音乐理论家梅尔生的同样理论早创立了半个世纪。

世界上有最完备的古天象记录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春秋时代就有准确的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和哈雷昔星记录,我国战国时期编制了世界最早的恒星表,太阳黑子观象在我国也是最早的。

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是我国张衡发明的相风铜乌,欧洲到12世纪才有候风鸡的记载。

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是我国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欧洲过了1600年,才有类似湿度计。

世界上最早进行遗传育种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达尔文之前,我国人工选择选育良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2千年前的《汇胜之书》里,就记载了“存优汰劣”的穗选育种法;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此类记载最多,并已普遍应用于畜禽和作物。

世界上最先发明用加闰月的方法调整阴历的国家是我国。

我们的祖先创立了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

春秋时代又首创用19年7闰的方法非常精确地调整阴阳历,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早了100多年。

春秋未年我国使用的四分历,以365.25天为一年,是当时世界上历法最精密的数值,与几百年后罗马凯撤所颁布的著名的儒略历相同。

元代郭守敬创制颁布授时历,每年的天数精确到365。

2425天,跟现行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后者早了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编制云图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14世纪编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云图132幅,图上都注有天气变化,而欧洲到了18世纪才有16幅云图出版。

世界上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我国的《诗经·函风·七月》,最早的物候专著是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夏小正》。

世界上首创针灸疗法和针刺麻醉的是我国。

针灸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3千年以上的历史,以其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而著称于世。

世界各国的针灸疗法都是先后从我国传进的。

针刺麻醉是近年来我国医疗工作者对针灸疗法的一项重大发展,开辟了麻醉学的新途径。

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的是我国公元2世纪的名医华伦。

他发明了一种中药麻醉剂叫“麻沸散”,比美国人摩顿1846年研制出的麻醉剂早了16oo年。

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我国宋真宗咸平年间就出现了叫作“交子”的纸币(一说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就出现了交子,时间比真宗还要早)。

这种纸币的出现,比欧美国家早7oo年。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是我国唐朝的《新修本草》。

为了编此药典,唐 *** “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各地所产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

《新修本草》共斜卷,分药图、药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844种。

世界上最早对药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是我国本草学家。

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植物分类的内容,即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而言,也比欧洲公认植物分类学家林耐早17年。

世界上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作是伟大的医药学宝库和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被先后译成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的《诗经》。

它产生于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7世纪),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时编定的,共收诗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情况。

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它是5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

《永乐大典》辑古书7、8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

其中包括经、史、子、

集、释经、道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

全书共22877卷,凡例。

目录66卷,装订成11095册,3亿7千万字。

以解给为首的参加编辑、纂写、圈点工作的文人竟达3千多人,前后共用了5年时间。

编辑规模如此庞大,书中内容如此浩繁,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卷行天下答案哪里有?

可以在卷行天下官网查询,也可以在一个叫做“呆小呆”的公众号里面查找。

本书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点,及时获得成绩的提升。

做题技巧

一、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三、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img]

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卷八、卷行天下化学周测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