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高中政治答案(智慧上进政治必修一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智慧上进高中政治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上进政治必修一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

政治是高中必学的一门学科,那么知识点你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2006年9月23日,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 教育 奖颁奖;9月26日,两岸孔子 文化 交流周活动开幕;9月28日,两岸共同祭孔仪式隆重举行。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上述事例说明()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3.我们的目标是: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应和谐相处

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互不联系的

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造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马克思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大发明的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B.三大发明标志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C.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资产阶级发明的

D.三大发明对封建社会不起作用

6.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①勤劳勇敢 ②团结统一 ③自强不息 ④ 爱好 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据此,回答8~9题。

8.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B.社会主义能够与各种思想潮流相适应

C.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9.拥护祖国统一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是因为()

A.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统一的D.“台独”分裂势力终将失败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C.民族精英的消亡 D.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后劲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A.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B.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C.各地人为因素的影响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既可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C.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力的民族

4.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中华文化不但在中国大陆根深蒂固,而且对海外华人影响深远。中华儿女不管到了哪里,不仅能保留自己的习俗文化,还能融入到当地的民情风俗中。这有利于()

A.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各种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C.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D.中华文化通过和平方式取代海外当地文化

5.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险境下,以拼字当头,连扳三局,战胜俄罗斯队,实现了绝地重生和时隔20年再圆金牌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这有利于()

A.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B.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D.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8.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

B.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C.只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只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9.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此,我们应该()

A.吸纳一切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B.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D.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

10.党的十六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在于()

A.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

B.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C.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D.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非选择题

1.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这种学术方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一特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什么作用?

2.200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同志会见内罗毕孔子学院师生的新闻。一个远离中国、成立时间仅一年多、师生总共才29名的小小孔子学院,引起胡锦涛同志如此的重视,确实值得关注。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还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把弘扬长征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1)分析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关系。

(2)简述现阶段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4.案例分析

“让全世界观众感动”

2006年2月13日,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在都灵举行。在自由滑比赛中,张丹、张昊排在最后出场。伴随着《龙的传人》的旋律,张丹、张昊开始向冬奥会金牌发起冲击。可惜意外在十几秒钟后便发生了。在挑战超高难度的后内四周跳时,张昊抛出高度偏低,张丹在空中旋转周数不够跌落冰面,并滑出撞在了场边的护栏上。由于这一失误,张丹的腿部韧带也不慎拉伤。正当大家以为这位未满21岁的中国姑娘会退出比赛时,她却坚强地站了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将观众带回美妙的音乐和视觉享受中。最后,她们以总分189.73分的成绩勇夺冬奥会银牌。

在颁奖仪式上,当张丹、张昊登上领奖台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张丹的勇气征服了人们,让全场所有观众感动,让电视机前每一位中国人感动,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动。“龙的传人”创造龙的奇迹。

(1)中国运动员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为什么她们能够“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动”?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下一页查看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答案

智慧上进的答案在哪找?

可以在智慧网官网查找,或者关注一些公众号进行查找。

相关介绍:

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而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家庭作业。

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进入一个复习的阶段,同学们可通过练习题复习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解析: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答案: A

2.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4年 1957年

贫农、中农 91.4% 2.7%

集体 8.6% 97.3%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B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C、D错误。

答案: B

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其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一五”计划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①说法错误。

答案: C

4.(2011•苏北四市调研)“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产供销互不见面”是指生产和销售脱节,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

答案: A

5.(2011•秦皇岛模拟)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C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错误;实现工业化是长期过程,B错误;1958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D错误。

答案: C

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掌握的准确性。题干中的时间是1956年,选项B、C都是在1956年,选项D“一五”计划虽然是在1957年完成,但其即将完成的说法也是正确的。选项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8年。

答案: A

7.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根据材料可知“历史的教训”是指农村建设方面的。

答案: C

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解析: 关键在于提取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

答案: C

9.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够。”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看春联表达的整体意思。从横批“已经过去”这一句话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欢迎。

答案: D

10.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解析: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答案: C

11.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答案: C

12.(2011•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 题干材料描绘的是深圳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圳的开始之地。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

答案: A

13.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全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A.龙头地位 B.主体地位

C.中心地位 D.领导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新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带动开放的区域逐渐向内地扩展,起了“龙头”的作用。

答案: A

14.下图中属于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 ②③是指厦门和深圳,它们是经济特区,故要排除;而①④是指福州和北海,它们是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 C

15.(2011•徐州模拟)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6分)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6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从宏观的国内外背景和微观的具体措施去把握相关的知识点。还应该把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

答案: (1)政治背景:““””结束。经济背景:经济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文化背景:政治思想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6分)

(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6分)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积极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6分)

(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

——新华社杭州5月16日电

材料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新华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6分)

(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4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6分)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指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泛滥的结果。第(2)问应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应克服的问题。第(3)问应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案: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源:“左”倾错误。(6分)

(2)脱离群众,不实事求是,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等问题。(4分)

智慧上进的答案在哪找初三2022

可以在智慧上进答案网去找。

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2022,目前已经整理了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2022的各科答案和试卷。

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智慧上进试卷app官网,上万份试卷答案在这里面随时随地的查看,可以在线做题,也可以在这里查看你的试卷的分数,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然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自己。

[img]

关于智慧上进高中政治答案和智慧上进政治必修一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