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下所以调研卷答案(数学试卷答案八年级下册)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数学八下所以调研卷答案,以及数学试卷答案八年级下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数学如何不经常的练习以及活动大脑思维的话,那学习起来会非常的困难,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八年级 下册期末数学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2.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3. 若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 ,则此函数图像也经过的点是( )

A B C D

4.在 和 中, ,如果 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 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 8,3 B 8,6 C 4,3 D 4,6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互余两角的和 是90° B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 有一把钥匙藏在如图所示的16块正方形瓷砖的某一块下面,

则钥匙藏在黑色瓷砖下面的概率是( )

A  B   C  D

7.为抢修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问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若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

AD=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

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 ( )

A 1 B 2 C 2.5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9、函数y= 中,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江都市与扬州市相距4厘米,那么江都市与扬州市两地的实际相距 千米.

11.如图1, , ,垂足为 .若 ,则 度.

12.如图2, 是 的 边上一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

13.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 、 、 三条线段,其中 ,若线段 是线段 、 的比例中项,

则 = .

15.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则 .

16. 如果分式方程 无解,则m= .

17. 在函数 (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 ),(-1, ),( , ),函数值 , , 的大小为 .

18.如图,已知梯形ABCO的底边AO在 轴上,BC∥AO,AB⊥AO,过点C的双曲线 交OB于D,且 ,若△OBC的面积等于3,则k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9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解不 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8分)解方程:

21.(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8分)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OBC的顶点分别为O(0,0), B(3,-1)、C(2,1).

(1)以点O(0,0)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异侧将△OBC放大为△OB′C′ ,放大后点B、C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B′、C′ ,画出△OB′C′,并写出点B′、C′的坐标:B′( , ),C′( , );

(2)在(1)中,若点M(x,y)为线段BC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 , ).

23.(10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

②BC=EF;

③∠ACB=∠DFE.

24.(10分)有A、B两个黑布袋,A布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B布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 , 和-4.小明从A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Q的一个坐标为(x,y).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 方法 写出点Q的所有可能坐标;

(2)求点Q落在直线y= 上的概率.

25.(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且点A的横坐 标为1. 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

(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 0 时,x的取值范围.

26.(10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 ,CE= ,CA= (点A、E、C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27.(12分)某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原料各360千克、290千克,试制甲、乙两种新型产品共50件,下表是试验每件新产品所需原料的相关数据:

A(单位:千克) B(单位:千克)

甲 9 3

乙 4 10

(1)设生产甲种产品x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若甲种产品每件成本为70元,乙种产品每件成本为90元,设两种产品的成本总额为y元,求出成本总额y(元) 与甲种产品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时,产品的成本总额最少?并求 出最少的成本总额.

28.(12分)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 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 ,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1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证明它们相似 ;

(2)根据图1,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旋转∆AFG,使得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 ;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 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A C C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9、x≠1 10、20 11、40 12、 或 或

1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4 15、-1

16、-1 17、 1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题,共96分)

19、解:解不等式①,得 .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 6分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略 …………………………………… 8分

20、解: 方程两边同乘 得 …………4分

解得 …………7分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 …………8分

21.解:原式= 2分

= 4分

= 6分

当 时,上式=-2 8分

22.(1)图略(2分), B’( -6 , 2 ),C’( -4 , -2 ) 6分

(2)M′( -2x,-2y ) 8分

23.解:由上面两条件不能证明AB//ED. ……………………………………… 1分

有两种添加方法.

第一种:FB=CE,AC=DF添加 ①AB=ED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EF,AB=ED,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第二种:FB=CE,AC=DF添加 ③∠ACB=∠DFE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B=∠DFE AC=EF,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24.解(1)

B

A -2 -3 -4

1 (1,-2) (1,-3) (1,-4)

2 (2,-2) (2,-3) (2,-4)

(两图选其一)

……………4分(对1个得1′;对2个或3个,得2′;对4个或5个得3′;全对得4′)

(2)落在直线y= 上的点Q有:(1,-3);(2,-4) 8分

∴P= = 10分

25.(1)y = , y = x + 1 4分( 答对一个解析式得2分)

(2)45 7分

(3)x1 10分

26.解: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则EH=AG=CD=1,DH=CE=0.8,DG=CA=40,

∵EF∥AB,

∴ ,

由题意,知FH=EF-EH=1.6-1=0.6,

∴ ,

解得 BG=30,…………………………………………8分

∴AB=BG+AG=30+1=31.

∴楼高AB为31米.…………………………………………10分

27.解:(1)由题意得 3分

解不等式组得 6分

(2) 8分

∵ ,∴ 。

∵ ,且x为整数,

∴当x=32时, 11分

此时50-x=18,生产甲种产品32件,乙种产品18件。 12分

28、解:(1)∆ABE∽∆DAE, ∆ABE∽∆DCA 1分

∵∠BAE=∠BAD+45°,∠CDA=∠BAD+45°∴∠BAE=∠CDA 又∠B=∠C=45°

∴∆ABE∽∆DCA 3分

(2)∵∆ABE∽∆DCA ∴ 由依题意可知

∴ 5分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 6分

(3)由BD=CE可得BE=CD,即m=n ∵ ∴ ∵OB=OC= BC= 8分

9分

(4)成立 10分

证明:如图,将∆AC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BH的位置,则CE=HB,AE=AH,

∠ABH=∠C=45°,旋转角∠EAH=90°. 连接HD,在∆EAD和∆HAD中

∵AE=AH, ∠HAD=∠EAH-∠FAG=45°=∠EAD, AD=AD.∴∆EAD≌∆HAD

∴DH=DE 又∠HBD=∠ABH+∠ABD=90°

∴BD +HB =DH 即BD +CE =DE 12分

1.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2.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3. 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谜语

4.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参考

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img]

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那么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篇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 (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BC=CD

2、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相同,而方差分别为8.7, 6.5, 9.1

7.7,则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3、4、5 B.6、8、10 C. 、2、 D.5、12、13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它们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它们的自变量x的取值为全体实数。 D、k0

6、如图2,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则∠DAE的度数为 ( )

A、20° B、15° C、12.5° D、10°

7、如3,在周长为20cm的□ABCD中,AB≠AD,AC、BD相较于点O,OE⊥BD,交AD于E,

则ΔABE的周长为 ( )

A、4cm, B、6cm C、8cm D、10cm

8、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 +2上,则y1,y2大小关系是 ( )

A. y1=y2 B. y1y2 C、y1

9、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 +3的图像上 ( )

A、(1,2) B、(0,3) C、(-1,5) D、(2,-1)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初二下册数学试卷含答案篇二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一次函数y= 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

12、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像交于点P(-2,-5),则根据图像可得不等式2x+bax-3的解集是

13、如果实数a、b满足 ,那么a+b的值为

14、数据-3、-2、1、3.6、x、5的中位数是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15、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2和6,要使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

16、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

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外面的长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

17、如图所示,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BC于E,PF⊥CD于F,

连接E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F;②ΔAPD一定是等腰三角形;③∠PFE=

∠BAP;④PD= E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18、若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10分)已知 ,求 的值.

20、(8分)某校要从小王和小李两名同学中挑选一人参加全国

数学竞赛,在最近的五次选拔中,他俩成绩分别如下表:

根据右表解答下列问题:

姓名 极差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小王 40 80 75 75 190

小李

(1)完成上表:

(2)在这五次测试中,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是谁?若将80分以上(含8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小王,小李在这五次测试中的优秀率各是多少?

21、(8分)如图所示是一块地的平面图,其中AD=4米,CD=3米,AB=13米,BC=12

米∠ADC=90°, 求这块地的面积。

4、(10分)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2,4)、(0,2)两点,与x轴相交于点C。

求:(1)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ΔAOC的面积。

5、(10分)已知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交于一点P(2,-1)。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根据图像,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小于正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一、CCBCB BDBAC

二、11、(-6,0) 12、x-2 13、-1 14、1 15、 或4

16、11≤h≤12 17、①③④ 18、x=0

三、19、x=3,y=5,原式=19

20、(1)20, 80, 80, 80, 40

(2)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是小李;

小王的优秀率为:40% 小李的优秀率为:80%

21、连接AC,得S=SΔABC-SΔADC=24(米2)

22、(1)y=x+2

(2)4

23、(1)y=- x y=-x+1

(2)x2

猜你喜欢:

1.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2.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3.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优标准卷答案

4.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5.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6. 初二下册数学第18章测试题及答案

7.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很多学生到了 八年级 数学成绩开始下降,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的是()

A.(y﹣1)(y+1)=y2﹣1B.x2y+xy2﹣1=xy(x+y)﹣1

C.(x﹣2)(x﹣3)=(3﹣x)(2﹣x)D.x2﹣4x+4=(x﹣2)2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变形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定义,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对多项式变形,故本选项错误;

D、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x2﹣4x+4=(x﹣2)2,正确.

故选D.

【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分解因式的定义来判断.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a2﹣b2B.﹣x2﹣y2C.49x2﹣y2z2D.16m4n2﹣25p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都是平方项,符号相反.

【解答】解:A、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B、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同,不符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

C、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D、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反是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前提.

4.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0B.x0C.x2D.x2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从图象上得到函数的增减性及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能求得不等式kx+b0的解集.

【解答】解: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0),并且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当x2时,函数值小于0,即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

5.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为()

A.x≠1B.x≠2C.x≠1且x≠2D.x≠1或x≠2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1)(x﹣2)≠0,

解得x≠1且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6.下列是最简分式的是()

A.B.C.D.

【考点】最简分式.

【分析】先将选项中能化简的式子进行化简,不能化简的即为最简分式,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无法化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最简分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最简分式的定义.

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B.7C.8D.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

【解答】解:如上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

8.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无法确定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已知解集x2比较,可以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1)得:x2

由(2)得:xa p=""

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a≥2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另一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先将另一未知数当作已知处理,求出解集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零一个未知数.

9.下列式子:(1);(2);(3);(4),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

【解答】解:(1),错误;

(2),正确;

(3)∵b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的值不确定,错误;

(4),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分式中,无论进行何种运算,如果要不改变分式的值,则所做变化必须遵循分式基本性质的要求.

10.某煤矿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由于采用新的技术,每天增加生存3t,因此提前2天完成,列出的方程为()

A.==﹣3B.﹣3

C.﹣3D.=﹣3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等量关系为:原计划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效率﹣3,依此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

根据题意得,=﹣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设出天数,以工作效率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x2(x﹣y)+(y﹣x)=(x﹣y)(x+1)(x﹣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把(x﹣y)看作一个整体并提取,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x2(x﹣y)+(y﹣x)

=x2(x﹣y)﹣(x﹣y)

=(x﹣y)(x2﹣1)

=(x﹣y)(x+1)(x﹣1).

故答案为:(x﹣y)(x+1)(x﹣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 方法 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2.当x=﹣2时,分式无意义.若分式的值为0,则a=﹣2.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值为零,可得答案.

【解答】解:∵分式无意义,

∴x+2=0,

解得x=﹣2.

∵分式的值为0,

∴,

解得a=﹣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13.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6.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BE=CE,再根据已知条件“△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表示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联立关系式后求解.

【解答】解:∵DE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BE=CE.

∵△EDC的周长为24,

∴ED+DC+EC=24,①

∵△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

∴(AB+AC+BC)﹣(AE+ED+DC+AC)=(AB+AC+BC)﹣(AE+DC+AC)﹣DE=12,

∴BE+BD﹣DE=12,②

∵BE=CE,BD=DC,

∴①﹣②得,DE=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若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20.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根据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利用此式首末两项是2a2和5b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a2和5b积的2倍,进而求出k的值即可.

【解答】解:∵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4a4﹣ka2b+25b2=(2a2±5b)2,

=4a4±20a2b+25b2.

∴k=±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5.如图,在△ABC中,∠C=90°,AC=BC,斜边AB=2,O是AB的中点,以O为圆心,线段OC的长为半径画圆心角为90°的扇形OEF,弧EF经过点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连接OC,作OM⊥BC,ON⊥AC,证明△OMG≌△ONH,则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求得扇形FOE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得.

【解答】解:连接OC,作OM⊥BC,ON⊥AC.

∵CA=CB,∠ACB=90°,点O为AB的中点,

∴OC=AB=1,四边形OMCN是正方形,OM=.

则扇形FOE的面积是:=.

∵OA=OB,∠AOB=90°,点D为AB的中点,

∴OC平分∠BCA,

又∵OM⊥BC,ON⊥AC,

∴OM=ON,

∵∠GOH=∠MON=90°,

∴∠GOM=∠HON,

则在△OMG和△ONH中,

∴△OMG≌△ONH(AAS),

∴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扇形的面积的计算的综合题,正确证明△OMG≌△ONH,得到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6.(21分)(2016春?成都校级期中)(1)因式分解:2x2y﹣4xy2+2y3;

(2)解方程:=+;

(3)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

(4)解不等式组,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且求出其整数解.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分式方程;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1)先提公因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2)去分母后将原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答.

(3)将括号内统分,然后进行因式分解,化简即可;

(4)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解答】解:(1)原式=2y(x2﹣2xy+y2)

=2y(x﹣y)2;

(2)去分母,得(x﹣2)2=(x+2)2+16

去括号,得x2﹣4x+4=x2+4x+4+16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6

系数化为1,得x=﹣2,

当x=﹣2时,x+2=0,则x=﹣2是方程的增根.

故方程无解;

(3)原式=[﹣]?

=?

=?

=﹣,

当时,原式=﹣=﹣=﹣;

(4)

由①得x2,

由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考查内容较多,要细心解答.

1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

(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

(2)画出△A1B1C1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A2B2C2,并求出点C1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

(2)分别作出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再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三角形,点B1坐标为(﹣2,﹣1);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OC==,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旋转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平移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及弧长公式.

18.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因此他们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则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

则有:,

解得:x=7.5,y=5,

即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7.5元和5元.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出方程组.

19.已知关于x的方程=3的解是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求得x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原方程整理得:2x+m=3x﹣6,

解得:x=m+6.

因为x0,所以m+60,即m﹣6.①

又因为原式是分式方程,所以x≠2,即m+6≠2,所以m≠﹣4.②

由①②可得,m的取值范围为m﹣6且m≠﹣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增根产生的原因.解答本题时,易漏掉m≠4,这是因为忽略了x﹣2≠0这个隐含的条件而造成的,这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20.(12分)(2016?河南模拟)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1)证明上述结论.

【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BAD=2∠EAF关系时,仍有EF=BE+FD.

【探究应用】如图(3),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通道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E⊥AD,DF=40(﹣1)米,现要在E、F之间修一条笔直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1.41,=1.73)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发现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DG≌△ABE,则GF=BE+DF,只要再证明△AFG≌△AFE即可.

【类比引申】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证△ADF≌△ABM,证△FAE≌△MAE,即可得出答案;

【探究应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ABE是等边三角形,则BE=AB=80米.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只要再证明∠BAD=2∠EAF即可得出EF=BE+FD.

【解答】【发现证明】证明:如图(1),∵△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EAF=45°,即∠DAF+∠BEA=∠EAF=45°,

∴∠GAF=∠FAE,

在△GAF和△FAE中,

∴△AFG≌△AFE(SAS),

∴GF=EF,

又∵DG=BE,

∴GF=BE+DF,

∴BE+DF=EF;

【类比引申】∠BAD=2∠EAF.

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

∵∠ABC+∠D=180°,∠ABC+∠ABM=180°,

∴∠D=∠ABM,

在△ABM和△ADF中,

∴△ABM≌△ADF(SAS),

∴AF=AM,∠DAF=∠BAM,

∵∠BAD=2∠EAF,

∴∠DAF+∠BAE=∠EAF,

∴∠EAB+∠BAM=∠EAM=∠EAF,

在△FAE和△MAE中,

∴△FAE≌△MAE(SAS),

∴EF=EM=BE+BM=BE+DF,

即EF=BE+DF.

故答案是:∠BAD=2∠EAF.

【探究应用】如图3,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连接AF,过A作AH⊥GD,垂足为H.

∵∠BAD=150°,∠DAE=90°,

∴∠BAE=60°.

又∵∠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80米.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DG=∠B=60°,

又∵∠ADF=120°,

∴∠GDF=180°,即点G在CD的延长线上.

易得,△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AH=80×=40,HF=HD+DF=40+40(﹣1)=40

故∠HAF=45°,

∴∠DAF=∠HAF﹣∠HAD=45°﹣30°=15°

从而∠EAF=∠EAD﹣∠DAF=90°﹣15°=75°

又∵∠BAD=150°=2×75°=2∠EAF

∴根据上述推论有:EF=BE+DF=80+40(﹣1)≈109(米),即这条道路EF的长约为109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证明∠BAD=2∠EAF.此题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题目所给例题的思路,为解决此题做了较好的铺垫.

八年级数学怎么快速提高

一、做好数学 课前预习 工作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会造成课上学的不太懂、课后翻书找不到的这样的情况。要有针对性的 数学 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情况 总结 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总之,只要有了认真的 学习态度 ,有了学习的决心,再加上正确务实的数学学习方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不是问题。

二、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可能很多家长觉得不难,而且学生是有记笔记的,那么为什么数学成绩还是不好呢?要注重思考和归纳总结。老师讲过的题目不能仅仅是听懂,还要会;另外对于上课没听懂的数学题一定要记在数学笔记上。

1、课前预习不会的要记在数学笔记上,课上可以与老师交流;

2、上课时,记下老师讲的重点,也可把模糊的数学知识点记住。

3、课后笔记则是对课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且先根据自己的笔记去尝试是否能解开不懂的地方,若不能则需要及时的询问老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三、能找出错误的数学点

学生们在提高数学成绩时,会找出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点,让自己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初二数学学习技巧

技巧1:要熟记数学题型

初二数学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题目。相关的题目无非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了题型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与其做十道题,还不如熟练掌握一道题,如果你对数学不那么感兴趣,背题可以使你免受练习之苦,还能更有效率的增强考试成绩。只要记下足够的题型,就可以使你的分数上一个层次。

技巧2:注重课本知识要点

要吃透课本,课本上重要的定义,以及想数学公式的由来和演变、知识点的应用。这是较起码的要求,为下一步做题“回归课本”打好基础。基础差先记数学的知识点。手边常备一本小手册,用零碎时间看一看,只有大脑记住那个知识点,遇到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才能解决。所以基础差的同学还是要下点功夫。只要坚持,有耐心,努力的话,两个月时间之内数学成绩会有大幅度增强的。

技巧3:对错题进行纠错整理

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差,也就是说考试能及格的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背题上,但遇到想不出来的知识点,还是要巩固一下。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可以整理成一个纠错本,对错误的点,错误原因标注清楚。同时提醒自己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注意什么细节,进步其实就是减小自己犯错的概率,把该拿的分数要拿下来。

初二数学注意事项

1、按部就班。初二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 经验 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初二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华师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子及答案

★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 数学期末考试将至。复习不仅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更要起到整理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题目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 的方程:① ;② ;③ ;

④( ) ;⑤ = -1,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10°)=22,则α等于()

A.45° B.55° C.60° D.65°

3.如图,是由6个棱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体摆放而成的,将正方体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后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几何体的视图( )

A.主视图改变,俯视图改变

B.主视图不变,俯视图不变

C.主视图不变,俯视图改变

D.主视图改变,俯视图不变

4.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整数m的最小值为( )

A.﹣3 B.﹣2 C.﹣1 D.2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点E的坐标不可能是()

A.(6,0) B.(6,3) C.(6,5) D.(4,2)

6.如图,将一个长为 ,宽为 的矩形纸片先按照从左向右对折,再按照从下向上的方向对折,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如图(1)),再打开,得到如图(2)所示的小菱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a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C,若BA:AC=2:1,则a的值为( )

A.2 B.﹣2 C.3 D.﹣3

8.观察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下列四个结论:

①4ac﹣b20;②4a+c2b;③b+c0;④n(an+b)﹣b

关于数学八下所以调研卷答案和数学试卷答案八年级下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