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生理学基础月考周测综合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理学周测月考综合卷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1.10)
- 2、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8-29)
- 3、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2.27)
- 4、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0.28)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1.10)
1. 【多选题】以下属于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的有:
A.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
B.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
C.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
D.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
2.【多选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是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低
C.囊内压减低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3.【多选题】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主要原因是:
A.晶体渗透压升高
B.胶体渗透压升高
C.抗利尿激素下降
D.晶体渗透压下降
4.【多选题】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血钠增高,血钾降低
B.使血钠、血钾均降低
C.使血钠、血容量均增高
D.使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5.【多选题】以下影响尿生成因素中,描述正确的是:
A.静脉滴入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增加
C.静脉注射20%葡萄糖液,尿量增加
D.糖尿病人尿量增多
6.【多选题】交感神经兴奋时少尿的主要原因包括: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ADH分泌增多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尿液的生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过滤,形成超滤液属于第一个过程(A对);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形成尿液、集合管的分泌形成尿液均属于第二个过程(B、C、D对)。故本题选ABCD。
2.【答案】A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等,与晶体渗透压无关(D错)。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对)。囊内压降低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C对)。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错)。故本题选AC。
3.【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大量饮水后,体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对,A错),引起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或停止(C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尿液稀释;尿液的重吸收与胶体渗透压变化无关。提示故本题选CD。
4.【答案】A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钾的排泄而增加水钠的重吸收,从而使血钠增高、血容量增高(A、C对),血钾降低(B、D错)。故本题选AC。
5.【答案】ACD。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注射生理盐水使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生成增加,导致尿量增加(A对);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虽可使全身动脉血压升高,但因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B错);注射葡萄糖溶液和糖尿病人都是因为小管液溶质浓度上升,引起水无法被重吸收,即渗透性利尿(C、D对)。故本题选ACD。
6.【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通过下列方式影响肾脏功能:通过肾脏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A、B对);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C对);可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主要是近端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与抗利尿激素无关(D错)。故本题选ABC。
[img]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8-29)
1. 下列结构不属于肾单位的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髓袢
D.集合管
2. 下列不属于滤过膜结构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毛细血管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肾小囊壁层细胞
3.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高血压病晚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B.肾盂结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4. 下列现象不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
A.糖尿病人多尿
B.静脉滴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山梨醇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下列关于尿生成的调节正确的是:
A.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与肾脏血管平滑肌a受体相结合,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使尿量增加
C.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尿量增加
D.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尿量增加
6. 正常尿中不应出现的成分是:
A.水
B.氯化钠
C.葡萄糖
D.尿酸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AB不选);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C不选);近端小管由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组成。髓袢由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升支细段组成。远端小管由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组成。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相连接(D选)。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的知识点。(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①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不选);②中间层为毛细血管基膜(B不选);③外层是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C不选);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其外层为壁层,内层为脏层脏、壁二层之间为肾小囊腔(D选)。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知识点。(2)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为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尿少,甚至无尿(A不选);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阻塞时,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肾小囊内压升高,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不选);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被稀释,或在病理情况下肝功能严重受损,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在临床上观察到,血浆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时尿量并不明显增多(C选、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渗透浓度梯度可以影响水的重吸收。当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小管液中时,可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由于渗透作用,也使一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于是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Na+浓度梯度降低,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使小管液中保留较多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量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水和NaCl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A不选);临床上利用渗透性利尿的原理给患者静脉滴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醇(BC不选);生理盐水为等渗盐溶液(D选)。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生成的调节的知识点。(2)在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和终尿的生成量保持相对恒定。此外,在整体状态下,尿生成的全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①与肾脏血管平滑肌α受体相结合,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A错);②通过激活β受体,使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增加,增加肾小管对水和NaCl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错);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集合管管腔膜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多,尿液浓缩,尿量减少(C错);当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D对)。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的知识点。(2)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等,但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C选);正常尿液中含有的成分为:水、蛋白质、无机盐、尿酸、尿素、氯化钠等(AB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2.27)
1. 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于: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叶酸
2. 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包括:
A.肌肉活动
B.精神活动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环境温度
3. 关于环境温度的说法正确的为:
A.环境温度低于20~30℃时,代谢率开始增加
B.在10℃以上时,代谢率显著增加
C.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开始增加
D.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
4. 关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为:
A.人在进食后,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
B.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从进食1小时左右开始
C.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D.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延续9~12小时
5. 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
A.清醒状态
B.静卧
C.无肌紧张
D.至少2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
6. 正常情况下,体温可因哪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
A.体温的日节律
B.性别
C.年龄
D.运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糖(A对)、脂肪(B对)和蛋白质(C对)分子结构中蕴藏的化学能。故本题选ABC。
2.【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A对);精神活动(B对);食物特殊动力作用(C对);环境温度(D对)。故本题选ABCD。
3.【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当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裸体或只穿薄衣,其能量代谢较为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此时骨骼肌保持在比较松弛的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便开始增加(C对);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D对)。故本题选CD。
4.【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A对),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B对),延续7~8小时(D错)。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C对),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故本题选ABC。
5.【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的知识点。(2)内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在清醒状态(A对),静卧(B对),无肌紧张(C对),至少2小时以上无剧烈运动(D对),无精神紧张,餐后12~14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基础代谢率常作为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故本题选ABCD。
6.【答案】A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体温及其调节的知识点。(2)正常情况下,体温可因哪些内在因素而发生波动:体温的日节律(A对);性别(B对);年龄(C对);运动(D对)。故本题选ABCD。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2021.10.28)
1.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
B.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
C.尿的排出
D.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
2. 以下不属于滤过膜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基膜
C.足突
D.成纤维细胞
3. 安静状态下肾血流量约为:
A.1000ml/min
B.800ml/min
C.1200ml/min
D.1500ml/min
4. 水的重吸收取决于:
A.肾小管内外的渗透浓度梯度
B.毛细血管血压
C.囊内压
D.氯化钠
5. 血管升压素在哪合成:
A.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B.中枢神经
C.神经垂体
D.腺垂体
6. 血管升压素的释放主要受谁影响:
A.体液渗透压
B.下丘脑
C.肾小管内压
D.氯化钠含量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A错);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重吸收(B错);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终尿(D错)。不包括尿的排除(C对)。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ABC错)。成纤维细胞不属于滤过膜(D错)。故本题选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两肾的血液灌注量,即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C对,ABD错),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故本题选C。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水的重吸收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肾小管内外的渗透浓度梯度,是水重吸收的动力(A对);二是肾小管特别是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影响肾小球滤过(BC错)氯化钠不够全面(D错)。故本题选A。
5.【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血管升压素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内合成(A对,BCD错)。故本题选A。
6.【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知识点。(2)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受多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体液渗透压(A对)和循环血量(BCD错)。故本题选A。
生理学基础月考周测综合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理学周测月考综合卷答案、生理学基础月考周测综合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