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周测滚动卷七年级历史,以及七年级历史周刊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单元考试将至,七年级的同学们应该认真做好历史单元试卷,并且提高做题的速度。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的是 ( )
A、北周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4、隋唐时期创立先拔官吏的制度是 (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策问制 D、推举制
5、体现唐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的是 ( )
A、对外开放政策 B、民族政策 C、物质生活 D、精神生活
6、唐朝时期被拥戴为西北少数民族的共同君主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中宗
7、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是 ( )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唐蕃会盟 D、拉萨大昭寺
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司马迁 B、玄奘 C、鉴真 D、晁衡
9、在点苍山与唐朝政府会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
A、突厥首领 B、南诏首领 C、吐蕃首领 D、回纥首领
10、下列生产工具是唐朝时期创造的 ( )
A、耧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11、唐朝时期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 )
A、杭州 B、苏州 C、南京 D、长安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 )
A、《春秋》 B、《左传》 C、《汉书》 D、《金刚经》
1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 )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发达 ③实行开放的政策 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坐落在 ( )
A、浙江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西省
15、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唐朝时出现的是 ( )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作者是 ( )
A、唐玄宗 B、杜牧 C、杜甫 D、唐太宗
17、以下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
A杜甫 B李白 C 隋文帝 D武则天
18、唐朝皇帝多是乐舞高手,相传《霓裳羽衣舞》创作者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19、敦煌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______故事为主 (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天主教
20、下面关于唐朝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B、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12分)
21、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是张仲景
错误: 改正:
22、唐末长安、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错误: 改正:
23、唐朝李白的诗被称为“诗史”
错误: 改正:
24、唐朝皇帝多是乐舞高手,相传唐玄宗创作了《秦王破阵乐》
错误: 改正:
25、王昭君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
错误: 改正:
26、唐朝最盛时期疆域东至朝鲜,西达安西。
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共24分)
27、阅读材料,请回答(9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分)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材料中的“开元”是指谁的统治时期?(2分)
(3)为这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的是哪位皇帝?请说出这两位皇帝的统治
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
材料二、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的现象。
(1) 材料一 “雕撰”指的是什么?它大约出现在什么朝代?(2分)
(2) 材料二所记载的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是谁记录下来的?第一次记录在哪里?(3分)
(3) 该现象出现后是否用于军事上?为什么?(4分)
四、简答题(24分)
29、长篇历史剧《贞观长歌》是一部以唐朝历史为背景的气势恢宏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巨片,其中折射出的思想内涵发人深省,真所谓“得天下易,治天下难”。根据所学知识,对唐太宗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16分)
30、假如你是一位导演,要拍一部电视片,向同学们介绍唐代经济的繁荣。根据所学知识,你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准备选取哪些典型事例?(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霞我国都。
材料二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1)材料一中“文皇”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夷狄”指什么?(2分)
(1) 材料二 中“贵主和亲”指什么事件?“一半胡风似汉家”反映的是什么现象?(4分)
(3)以上两个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什么景象?(2分)
电视剧《贞观长歌》内容提要
长篇历史剧《贞观长歌》是一部气势恢宏的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巨片。全剧从李世民登基开始一直写到李治继位。武德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二十九岁就登上新兴大唐王朝最高权位,成为唐第二代皇帝,史称唐太宗。唐太宗初登帝位不久便遭遇北方敌酋兵临城下,他忍辱负重,经过数年卧薪尝胆,最终凭借非凡勇气和精湛的智谋,指挥大军击溃了强敌,实现了大唐一统。
电视剧《贞观长歌》深邃主题
这部以初唐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折射出的思想内涵发人深省,真所谓“得天下易,治天下难”。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C A A B B B D D D B B C B B A D
二、 改错题(每题2分,共12分)
21、错误 :张仲景 改正:孙思邈 22、错误 :长安 改正:成都
23、错误 :李白 改正:杜甫 24、错误 :唐玄宗 改正:唐太宗
25、错误 :王昭君入藏 改正:文成公主入藏 26、错误 :朝鲜 改正:安东
三、材料解析题(24分)
27、(1)反映了唐朝盛世辉煌的景象。(或“开元盛世”)(2分)
(2)杜甫。唐玄宗。(2分)
(3)武则天。相同点:都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都采取了强有力的巩固措施。(5分)
28、(1)雕版印刷。唐朝(2分)
(2)火药配方。孙思邈。《丹经》(3分)
(3)用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是“火箭”。(4分)
四、简答题(24分)
29、答案提示:(1)唐太宗即位后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2)虚心纳谏,鼓励臣下直言,知人善任,惟才是举,兼收并用。(3)在赋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役天数,并规定可纳物代役。(4)沿袭并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5)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6)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7)开放与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16分)
30、学生能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等方面阐述即可。(8分)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
2. 七年级上期单元历史测试题
3. 新编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
4.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初中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七含答案
当人生面对许多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谨慎;当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就把压力当挑战,给自己一个信心: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好,我就能走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初中 七年级历史 测试卷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等到)隋,一土宇(统一天下)……元灭金,绝宋世(结束宋朝统治)。”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汉、元
B.秦、隋、元
C.秦、唐、元
D.秦、宋、元
2.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隋炀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
A.长城 B.大运河
C.故宫 D.都江堰
3.制度创新是巩固统治的有效保证。右图反映的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4.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 方法 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D.中央集权制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 对联 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鉴真的目的地“东瀛”是
A.日本 B.朝鲜
C.印度 D.越南
6.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现象是
A.国土面积的扩张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自然条件的改善
7.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8.《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子弹),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下列哪一重大发明的应用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9.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版图基本奠定。清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皇太极
10.“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中的明朝抗倭名将“我”是
A.郑成功 B.施琅
C.康熙帝 D.戚继光
1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荷兰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施琅
12.1683年 中秋节 ,康熙帝听闻清兵攻取台湾,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市舶司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
13.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A.布达拉宫 B.长城
C.故宫 D.少林寺
14.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含有生物进化思想,受到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高度重视。它是
A.《史记》 B.《千金方》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5.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吴承恩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16.明清时期,观赏戏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
A.淮剧 B.汉调
C.越剧 D.昆曲
17.一天早晨,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 B.废除丞相
C.创立内阁 D.迁都北京
18.右图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中一排不起眼的平房。
清朝雍正帝在这里设立的机构使帝王得以最大程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这一机构是
A.理藩院 B.军机处
C.宣政院 D.都察院
19.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 文化 专制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设中书省
20.1793年清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不需要外国人的货物,也不需要与国外进行贸易)。”在这种心态下,清朝对外实行的政策是
A.禁止贸易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21.连线搭配:(连对一处得1分,共8分)
(1)“治世”是历史上的“和平昌盛之世”。请将下列统治者与其相关的盛世局面连接起来。(4分)
隋文帝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开皇之治
唐玄宗 康乾盛世
雍正帝 开元盛世
(2)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4分)
毕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 百科 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22.材料解析:(共10分)
西藏,是我们祖国西南边疆的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辇图》
(1)材料一中,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节。他把谁嫁给了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分)
材料二 元朝疆域辽阔,超过汉唐版图。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
——《西藏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开始于什么时期?(2分)
材料三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3)材料三中的 措施 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表格①、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4)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的认识。(2分)
23.综合实践:(每个空格2分,共12分)
暑假即将到来,许多同学准备利用假期旅游考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李萌同学计划前往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请你帮助他搜集相关资料。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1-10 BBBAACCCDD
11-20 ABCDADABC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连对一处得1分,共8分)
22.(本题共4小题,共10分)
(1)文成公主。(2分)
(2)元朝。(2分)
(3)驻藏大臣;(2分)乾隆。(2分)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或西藏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我国历代政府重视对西藏的管辖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3.(本题共4小题,每个空格2分,共12分)
(1)天竺(或古代印度)。(2分)
(2)四书五经;(2分)八股。(2分)
(3)宰相制度。(2分)
(4)郑和;(2分)非洲。(2分)
2020初中七年级历史测试卷七含答案相关 文章 :
★ 2020初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历史(人教版)
★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大全
★ 2020七年级暑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 2020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 2020七年级历史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初中二年级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0高考历史自测试题附答案
★ 2020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 2020七年级历史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2020七年级历史老师上学期工作计划
[img]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做 七年级历史 单元测试题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的争夺 D.维护诸侯国的经济利益
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的诸侯国被灭亡剩下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灭亡 ③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也更为残酷 ④争霸战争进一步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4.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467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
A.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 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获得对其他诸侯王的支配权 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统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0.“退避三舍”这个 成语 来源于( )
A.吴越争霸时期 B.晋楚争霸时期
C.齐楚争霸时期 D.吴齐争霸时期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时,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罪根本的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规模不同 C.残酷程度不同 D.破坏程度不同
14、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你知道“这三家”是那三家吗?( )
A.齐、楚、韩 B.赵、魏、燕 C.韩、赵、魏 D. 齐、赵、魏
15. 公元前260年,秦在一场战争中大破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6.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增长 B.城市规模扩大 C.商业繁荣 D.快递业迅速发展
19.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是( )
A.石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20.战国时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广
C.人口的增加 D.各国君主的圣明
2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弟司马耕,子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战国时期
22、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3.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4.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25.都江堰是古代哪个国家修的(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26.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27.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的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9.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奴隶制 D.中央集权制
30.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④都为了“尊王攘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秦孝公即位后,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他痛感脸面尽失。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应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2.七年级(1)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徙木立信 D.卧薪尝胆
3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郡县制
3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5.商鞅变法中,奠定地方行政管辖制度的重大举措是( )
A.土地私有制 B.奖励耕战 C.赏罚军功 D.建立县制
36.史料记载,孔子朝拜归来,家人 报告 :“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 故事 体现了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 )思想
A.“仁”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37.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38.《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9、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孔子学院" 通过" 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0、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非常推崇。此思想属于哪个学派?( ) A.墨家 B.兵家 C、法家 D.道家
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12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41.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4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4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4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晋、魏、秦
45.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46.与长平之战相关的 成语 典故 是纸上谈兵。
三、材料与问答 (共48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48、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50、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 收藏 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共6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6分)
(三)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40分 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B C C C D B B D C A C C C D D B B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B A C D D A C A B C A D D A C C B B
二、判断12分
题序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A B B B A A
三、材料题 48分
(一)17分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答: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48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答: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0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19分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答:墨家学派(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
答:儒家学派(4分);仁(2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答:焚书坑儒(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3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分)
答:法制和德治相结合。(3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意思相近也可得分)(3分)
(三)12分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答:西周 分封制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巩固周朝统治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答:亲属和功臣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答:诸候
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
努力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9.《贞观政要》记录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政绩?(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康熙帝
20.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1.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 )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2.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要人物。与他们中的“靖”和“康”有直接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的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南宋建立
2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郑和下西洋
24.右图书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船技术 D.指南针
25.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怂,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26.下列能大致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27.“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28.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元朝在地方设立中书省进行有效管辖
C.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29.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30.清朝(鸦片战争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疆域和民族结构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其主要做法之一。其中,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 措施 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伊犁将军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3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如果在“唐朝和明前期”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口”里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 郑成功收复台湾
C.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D.昭君出塞 雅克萨之战
32.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33.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34.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5.“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个挽联称颂的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3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 百科 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3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 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而原因有哪些? (3分)
(2)据材料二图一,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地点名称。A ; C ; G ; (3分) 并指出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分)
(3)材料二图二中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你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吗?(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此变化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2分)
38.回顾历史,在古代,中日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内存知己】
(1)图二鉴真东渡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分)
【但愿海波平】
(2)图三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是在什么时候?(2分)
(3)图四中为了抗击倭寇所涌现的著名军队的主帅是谁?(2分)
【一笑泯恩仇】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日关系。
(4)在近代,日本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3分)
39.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 传说 历久不衰。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 规章制度 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有何主要目的?(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18 BDBBC BABBC DDCAB DCA
二、问答题
19. (1)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
自然条件优越
(2)涿郡 洛阳 余杭 促进南北经济 文化 交流
(3)曲辕犁 唐朝
(4)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期
20、(1)唐玄宗
(2)明朝初年
(3)戚继光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1、(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2)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闭关锁国 导致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测试卷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
★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汇总,填空题简答题必考要点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量评价试卷及答案
★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 七年级下册历史选择题100道
★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卷子
★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关于周测滚动卷七年级历史和七年级历史周刊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