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创优考王单元卷周测卷,以及创优试卷100分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全优考王人教版语文卷子好吗
好。
1、全优考王人教版语文卷子内容丰富,知识点齐全。
2、全优考王人教版语文卷子上面的题比较精干一些,很利于提升成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周末测试卷
我们知道考试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想要拿高分就要多检测试题,下文是我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周末测试卷(人教版),欢迎阅读参考!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在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道的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班。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 (深不可测、难以捉摸、迷迷糊糊)。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由于阳光直射水面,使人睁不开眼。水面也突然变得清辙剔透,仿佛是有晃动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1)给加点字字注音。
轨( )迹 漾( )动
(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应改为 ( ) ( ) 应改为 ( )
(3)在语段刮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通顺、完整。
(4)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美猴王来到灵台方寸山,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为他取了姓名,为此,他高兴得很。学艺成功荣归故里,这里虽然各种兵器样样齐全,却没有一件让他称心。于是,四老猴对他说:“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称心?”美猴王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请简述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取兵器的过程。(70字左右)
三、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回答时注意条理)
2、文章第三段和结尾都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3、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4、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请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5、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感情。
(1)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6、文中的母亲期望儿子“好好儿活”,那么,作为身体健康的我们,又该怎样“好好儿活”?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答:
2.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答: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
答: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答:
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答:
五、诵读《次北固山下》,想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了怎样的情景,想想它妙
在何处。
答:
六、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俄而雪骤(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3)公欣然曰( ) (4)陈太丘与友期( )
(5)太丘舍去( ) (6)元方入门不顾( )
2、《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img]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
在小学二年级的阶段,多做一些试卷巩固,这样语文成绩一定能有所提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题目(一)
一、书写整洁(2分)
二、读一读,写一写。(10分)
mǎn yì bēi bāo bànɡ wǎn zhuā zhù
ɡōnɡ bù zhuō yǐ sōnɡ shù zhù yì
rì qī zhù fú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9分)
吵(chǎo cǎo)架 难(lán nán)过 屋顶(dǐn dǐnɡ)
连(lián nián)忙 风筝(zhēnɡ zhènɡ) 粗糙(cāo cào)
称(chēnɡ chēn)赞 板凳(dènɡ dèn) 郑(zhèn zhènɡ)重
三、照样子写一写。(12分)
1、反-板(木板) 旁-( )( ) 各-( )( )
2、折-斤(市斤) 背-( )( ) 期-( )( )
3、泪-相(互相) 注-( )( ) 挑-( )( )
四、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句( ) 一根( ) 一( )花 一( )板凳
一片( ) 一盆( ) 一( )山 一( )纸船
五、读一读,选合适的词填空。(8分)
幸 辛 1、妈妈每天工作很( )苦。
2、我们的生活很( )福。
已 以 1、他们( )经做完作业了。
2、我( )后再也不会那么做了。
吗 吧 1、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 )。‘
2、小文,今天我们一起做作业,好( )?
关心 放心 1、周老师很( )同学们。
2、小明是一个让妈妈( )的孩子。
六、连一连,读一读。(8分)
美丽的 天空 吹 松果
可爱的 风景 踢 篮球
蓝蓝的 妹妹 打 泡泡
香甜的 苹果 采 足球
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9分)
1、《称赞》一文告诉我们( )
A、见了朋友要说好听话。
B、恰当的称赞能使别人自信、快乐。
2、小猴当上了“万兽之王”,是因为( )
A、小猴子让大家;按自己的习惯生活。
B、大家怕小猴子。
3、《蓝色的树叶》一文中,林园园脸红的原因是( )
A、因为她看到李丽用蓝 铅笔画 的树叶比她用绿铅笔画的树叶好看,所以脸红了。
B、因为林园园看到李丽的蓝树叶后,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同学有困难时应该帮助,而自己没做到这一点,所以脸不由得红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题目(二)
一、读一读,我会写。
zuó tiān lì shǐ kē jì yǔ zhòu
zāi hài kè kǔ yǎn jīng zhǐ chuán
yōng bào cāo chǎng yǔ máo háng tiān
二、比一比,我会 组词 。
份( ) 晴( ) 从( ) 厂( )
粉( ) 睛( ) 丛( ) 产( )
代( ) 味( ) 园( ) 州( )
化( ) 妹( ) 圆( ) 舟( )
三、加减一笔成新字。
术 +( )=( ) 注+( )=( )
夫 +( )= ( ) 甲+( )= ( )
三 +( )= ( )二 +( )= ( )
日+( )=( )今 +( )=()
四、用哪个读音(或字)是正确的呢?
1、他们都(dōu dǖ)是四川人,成都(dōu dǖ)是四川的省会。
2、你听过嫦娥奔(bēn bèn)月的 故事 吗?
3、洪水淹没(méi mò)了村庄,他的家没(méi mò)有了。
4、小枣树(温 暖)和地说。
5、小柳树的叶子(己 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
五、把 句子 补充完整
1.看到同学们进步了,老师感到________________。
2.跳完绳回来,小刚觉得________!
3.星期天,我和爸爸去超市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只乌鸦真________!
5.星期天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学校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真热闹呀。
8.________ 一起去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真是太有意思啦。
11.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 变得________________。
13.我和小明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是你的吗?
15. ________________真美啊!
六、排列句子
1.( )我们先到动物园去看动物。
( )一直到下午,我们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 )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到公园去游玩。
( )最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吃午饭。
( )接着,我们大 儿童 乐园玩。
2.( )夏天,花长大了,又谢了,结出了绿色的苹果。
( )我们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
( )秋天,苹果熟了,颜色红红的看着我笑。
( )我和妈妈一起高兴摘苹果。
( )春天,它醒来了,长出了绿叶,开出了小花。
3.( )就把虾画了下来。
( )齐白石爷爷小时候是放牛娃。
( )他看到虾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觉得很有趣。
( )一天,他放牛回来了。( )到水池边去洗手。
4.( )从此,小冬放学后再也不贪玩了。
( )妈妈对他说:“要做好功课再玩”
( )小冬一放学回家,就要出去玩。
( )小冬立刻做起功课来。
5.(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万道光芒。
( )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
( )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边等候日出。
( )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 )接着,东方越来越亮。海边的云慢慢地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6.( )多么糟糕,小山羊的心怦怦直跳。
( )小山羊走上了一座很高很高的独木桥。
( )小山羊想退回去,回头一瞧,后面又来了一只凶恶的金钱豹。
( )哎呀,迎面走来了一只大灰狼。
七、给句子加标点。
1.他是你的爸爸吗( )
2.他多么喜欢语文课啊( )
3.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呢( )
4.下雪啦( )下雪啦( )
5.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
6.你在做什么( )能同我一起玩吗( )
7.今天是 端午节 ( )为什么不吃粽子( )
8.小红的新书包真漂亮呀( )
9.我们都是好孩子( )
10.你会自己穿衣服吗( )
八、默写诗歌。
登鹳雀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米。”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的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米,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做好,小猴穿上新衣服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小猴做新衣服, 请教________,再请教_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_。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听了________话。小猴在短文中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
B. 青蛙有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可机灵了。碧绿的身子,布满了黑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皮,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两条有弹力的后腿,折叠着分排在身体两边。好神气的“田间勇士”啊!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第________句是写青蛙大肚皮的。
2.这段话是写青蛙外形的。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3. ________是“田间勇士”。
C. 秋天到了,野外的景色很美。
在我们村外有一( )枫树林。一到秋天,枫叶变红了,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好
看极了。 霜降 过后,枫叶越来越红,简直像一( )( )火,把天空都映红了。
在我们的山坡上,到处是果林。在阳光下,那熟透的柿子像灯笼挂在枝头,满树的红苹果像一( )( )孩子的笑脸。在葡萄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一阵凉风吹来,满树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用“--”画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
2.短文写________的景色很美,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地方。写果林时,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水果。我们知道秋天的水果还有________。写秋天的枫叶时,把枫叶比做________;把柿子比做________;把苹果比做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做 七年级历史 单元测试题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的争夺 D.维护诸侯国的经济利益
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的诸侯国被灭亡剩下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灭亡 ③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也更为残酷 ④争霸战争进一步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4.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467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
A.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 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获得对其他诸侯王的支配权 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统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0.“退避三舍”这个 成语 来源于( )
A.吴越争霸时期 B.晋楚争霸时期
C.齐楚争霸时期 D.吴齐争霸时期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时,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罪根本的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规模不同 C.残酷程度不同 D.破坏程度不同
14、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你知道“这三家”是那三家吗?( )
A.齐、楚、韩 B.赵、魏、燕 C.韩、赵、魏 D. 齐、赵、魏
15. 公元前260年,秦在一场战争中大破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6.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增长 B.城市规模扩大 C.商业繁荣 D.快递业迅速发展
19.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是( )
A.石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20.战国时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广
C.人口的增加 D.各国君主的圣明
2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弟司马耕,子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战国时期
22、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3.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4.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25.都江堰是古代哪个国家修的(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26.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27.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的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9.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奴隶制 D.中央集权制
30.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④都为了“尊王攘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秦孝公即位后,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他痛感脸面尽失。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应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2.七年级(1)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徙木立信 D.卧薪尝胆
3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郡县制
3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5.商鞅变法中,奠定地方行政管辖制度的重大举措是( )
A.土地私有制 B.奖励耕战 C.赏罚军功 D.建立县制
36.史料记载,孔子朝拜归来,家人 报告 :“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 故事 体现了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 )思想
A.“仁”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37.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38.《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9、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孔子学院" 通过" 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0、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非常推崇。此思想属于哪个学派?( ) A.墨家 B.兵家 C、法家 D.道家
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12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41.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4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4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4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晋、魏、秦
45.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46.与长平之战相关的 成语 典故 是纸上谈兵。
三、材料与问答 (共48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48、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50、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 收藏 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共6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6分)
(三)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40分 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B C C C D B B D C A C C C D D B B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B A C D D A C A B C A D D A C C B B
二、判断12分
题序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A B B B A A
三、材料题 48分
(一)17分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答: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48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答: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0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19分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答:墨家学派(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
答:儒家学派(4分);仁(2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答:焚书坑儒(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3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分)
答:法制和德治相结合。(3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意思相近也可得分)(3分)
(三)12分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答:西周 分封制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巩固周朝统治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答:亲属和功臣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答:诸候
关于创优考王单元卷周测卷和创优试卷100分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