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百师联盟期中理综生物答案,以及百师联盟2021生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数学(文)试题
- 2、安徽百师联盟考试划分
- 3、理综选择题有没有什么猜题的技巧,对于实在不会做的只能靠猜了,但要怎样猜猜对的正确率才高呢?我虽然这
- 4、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冲刺考三文综答案
- 5、2009全国年高考理综生物答案,急急急 !!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数学(文)试题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安徽百师联盟考试划分
安徽百师联盟考试划分主要会考到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英语等6门科目。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本次考试主要会考到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英语等6门科目,2023届安徽百师联盟高三联考于9月21日开考,目前暂未公布试题及答案。
[img]理综选择题有没有什么猜题的技巧,对于实在不会做的只能靠猜了,但要怎样猜猜对的正确率才高呢?我虽然这
猜题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运气的,但是往往运气很不靠谱,建议通过自己在实力去回答选择题。想增加答对几率可以给你一些技巧。
理综选择题答题的技巧
对于选择题,基础再不好的同学也有四分之一中标的概率,而对于大题来说,只要你第一感觉不会做这道题,如果没有思路的话,别说四分之一,四百分之一中标的概率都不可能。
首先要清楚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但做题一般还是按试卷上的顺序,如果遇到不会做的,就做一个自己擅长的科目里面的题,这样可以缓解你的紧张。
不要有惯性思维,认为最后一题很难,其实真正的高考里的题比我们平时做的简单。如果有这样一个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那你就赚了,你要知道,这意味着选项里有三个是正确的,可以辅助你做出这个题,聪明的人就特别会利用
遇到不会做的先放弃,所有的选择题你要控制在一小时内,不管做没做完,都要停下去做非选择题,否则你会没有时间最后检查你的选择题,要知道,不检查选择题的试卷不可能会有高分。
永远不要空题目,就算到最后一秒你没有时间的了,就蒙一个上去,根据调查,C为正确答案的概率大些
考前一个月每天做两套理综选择题,就按一个小时要求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平心静气,不要慌,一个小时的时间肯定足够你做完选择题,同时,基本很少人能够做的全对,所以你留下几个觉得难一点的题,把时间花到你觉得自己能做出来的题上。
做理综其实很考验一个人的策略与心理,能做到有舍有得才会是赢家
秒杀高考理综选择题的七大方法
1.选项分组法
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灵活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既可避免多选、漏选,又能提高答题速度。
2.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3.特殊赋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4.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5.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6.计算推理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7.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高考理综分享小贴士:
1、不论会不会,都不要在高考理综卷面上留空白,尽量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并且,有大片的空白区也会破坏老师的阅卷印象,影响高考理综成绩。
2、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有利于高考理综后面的答题。
3、从自己优势学科入手。尽量集中思维时间做。这样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而且可以为其他科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4、合理分配高考理综考试时间,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性第一”。
5、在理综开考前不要急于答题,先按规定对答题卡及卷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进行填涂,不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
2017高考理综蒙题技巧
1.培养“蒙感”
在高考理综试卷不可能一面卷子上一道题也不会做,就要看蒙题的技巧了,所有考试的人都知道,理综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在高考理综考试时蒙感是要靠自己的第六感,要切记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的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因为高考物理选择题是多项选择,所以宁可少选也不要多选。
2.审“关键字”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答案往往就隐藏在题干中,一般来说,题干信息量较大,所以审题可分3步走:了解大体轮廓、弄清已知未知、排除干扰条件,找出内在联系。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因为题目本身往往就是“解决此题”的信息源。凡是题目中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相应的信息,审题是高考理综选择题蒙题技巧的基础。
3.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理综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这种方法被很多人应用于高考理综考试中。
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冲刺考三文综答案
答: 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卷数学文综有的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2009全国年高考理综生物答案,急急急 !!
2009年全国理科综合I
生物部分全解析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命题意图】 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知识,能力要求B。
【解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D错误: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命题意图】 考查微生物代谢的知识和获取图形信息的能力。能力要求D。
【解析】 酶活性调节的实质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发生的可逆性结合,致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C项错误:题图中没有信息显示,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答案】 C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命题意图】 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发酵工程的内容等知识。能力要求B。
【解析】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C项错误:人们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微生物学家用诱变育种的方法,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A项正确: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B项正确: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份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D项正确:在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后,代谢产物逐渐增多,这时如果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就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答案】 C
4.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F1所得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命题意图】 考查植物细胞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的知识。
【解析】 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范围。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包括:制备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的筛选→杂种植株的培育和筛选与鉴定。D正确:F1的核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父本和母本双方,而细胞质基因则几乎全部来自母本。
【答案】 C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命题意图】 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等。能力要求D。
【解析】 设抗病、感病基因用A、a表示,无芒、有芒基因用B、b表示。
P: 抗病无芒 感病有芒
AABB × aabb
↓
F1: AaBb
抗病无芒
↓自交
F2: A B aaB A bb aabb
抗病无芒 感病无芒 抗病有芒 感病有芒 (淘汰掉)
原始比例: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1/16
AaBB 2/16 aaBb 2/16 Aabb 2/16
AaBb 4/16
AABb 2/16
淘汰后比例: AABB 1/12 aaBB 1/12
AaBB 2/12 aaBb 2/12
AaBb 4/12
AABb 2/12
上述植株自交: ↓自交
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所占全部后代的比例:见下表。
不同基因型个体自交 F3 表现型及其比例
抗病无芒(A B ) 抗病有病(A bb) 感病无芒(aaB ) 感病有芒(aabb)
AABB 1/12 1/12
AaBB 2/12 2/12×3/4 2/12×1/4
AaBb 4/12 4/12×9/16 4/12×3/16 4/12×3/16 4/12×1/16
AABb 2/12 2/12×3/4 2/12×1/4
aaBB 1/12 1/12
aaBb 2/12 2/12×3/4 2/12×1/4
合计 25/48 5/48 15/48 3/48
抗病:30/48(5/8) 感病:18/48 (3/8)
【答案】 B
考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析推理能力差。如不能准确理解题干中“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这个信息(暗示着在F2中淘汰掉有芒植株,让剩余的无芒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即自交),导致在分析问题时对于自交整体的理解出现错误。或者弄不清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析推理出现逻辑错误。
这种情况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实际存在着,这反映的是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对于高考来说,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31.(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能力要求C。
【解析】 (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质,因此二者的降解分别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变化有关。这可从曲线图中方便地读出来(随着果实成熟后时间的增加,纤维素和果胶质的活性逐渐提高)。
考生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答题时间紧张,审题不认真,答题的规范性不够强。如将“果胶质”答为“果胶”。
(2)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A品种更耐贮运。因为随着果实成熟后时间的增加,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都逐渐下降,但B品种软化快,A品种软化慢。
(3)理论上,减缓果实变软的保存方法有:适当增加CO2的浓度、充实N2、使用某些植物激素、适当降低温度等方法,但由于本题给出的是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方法时,应着重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减缓果实变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出现错误的考生,根本原因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用乙烯进行处理或让采摘的果实与成熟的果实放在一起(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适当提高贮存温度等。
(5)叶绿素不稳定,在常温下易分解,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
【答案】
(1)纤维素 纤维素酶 果胶质 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 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降低
32.已知2H2O2=2H20+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结合教材实验(酶的高效性)来考查实验设计的能力。能力要求C。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实验变量(自变量)有两个:过氧化氢酶的有无、过氧化氢酶与Fe3+。对于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分别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和FeCL3溶液。反应变量(因变量)都是H2O2被分解的情况,可通过观察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检测。无关变量包括试管的洁净度、环境温度、相同材料的量、各种试剂的量、反应时间等。
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做到确保单一变量,控制和消除无关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高低,没有对环境温度作要求,即在常温(或室温)下进行,而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在所给的实验材料与用具中提供了恒温水浴锅,因此,不可忽略对该器具的使用。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可按照“①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②条件处理(即施加变量,设置对照);③适宜条件培养(或相应方法处理);④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的程序进行,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过氧化氢酶与Fe3+相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O2的释放速度更快;酶具有催化作用,而蒸馏水不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加蒸馏水的试管O2的释放速度最缓慢。
(3)酶需要适意的温度、pH等条件。当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催化效率降低或丧失;而加FeCI3溶液的试管催化作用将加快。
【答案】
(1)①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②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I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
③观察各试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
(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I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 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3)加FeCI3溶液的试管 在此温度下,FeCI3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
33.(11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垂体和性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力要求C。
【解析】 (1)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实现。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人教2006版,生物必修1,P85)
(2)本图是人教2006版,生物必修1,P85~86激素分泌的调节中,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的变形,在课堂上教师会进行适当的拓展,在平时的练习题中也可见到,因此,相关知识是为考生所熟悉的,考生会轻松地答对相关内容。
(3)根据激素的概念可以知道,激素必然有其合成的部位——内分泌腺、运送的途径——血液和作用的部位——靶器官(靶细胞)。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
【答案】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33.(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出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喂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喂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为数不多的D层次的内容,属于生物学主干知识的核心知识之一。能力要求D。
【解析】 (1)略。
(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子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人与牛的间则属于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人吃玉米子粒或牛肉。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玉米,不考虑杂草等绿色植物。有的考生不能够从具体事例出发,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农田中也有杂草,因此误答为生长者或绿色植物。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有的考生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答案为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应该视为正确答案,因为题目本身并没有说明“主要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其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当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因此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
【答案】
(1)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3)玉米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百师联盟期中理综生物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师联盟2021生物、百师联盟期中理综生物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